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642 2018-04-04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2]
部编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漂白/漂亮 燕子/燕然勒功 气冲斗牛/斗嘴怄气
B. 背诵/踊跃 几乎/兀兀穷年 鞠躬尽瘁/憨态可掬
C. 草率/几率 恶心/深恶痛绝 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D. 洗澡/急躁 碗碟/喋喋不休 慷慨淋漓/糟糠之妻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元勋 罗卜泊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B. 薪金 夹竹桃 迵乎不同 一反既往
C. 抹杀 揩桌子 锋芒必露 警报迭起
D. 涉猎 戈壁滩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开的识记。A项“卜”应写为“布”;B项“迵”应写为“迥”;C项“必”应写为“毕”。故答案为D。
3. 古诗文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 (1). (1)明月来相照 (2). (2)山岛竦峙 (3). (3)故园东望路漫漫 (4). 双袖龙钟泪不干 (5). (4)此夜曲中闻折柳 (6). 何人不起故园情 (7). 乡书何处达 (8). 归雁洛阳边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竦峙、漫、柳、故园、归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4. 名著阅读。
名著中的人物往往经历坎坷,饱经磨难,其中“被抓”或“入狱”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请从下面情节中任选一个,并简要概括人物的“被抓”或“入狱”经过。
①祥子被大兵抓去(《骆驼祥子》)
②孙悟空被抓,练就火眼金睛(《西游记》)
【答案】①祥子拉上新车才半年,城里就传出了战争的消息。祥子有一天拉车到西城,一个年轻光头的矮子看中了祥子这个“大个子”,出两块要到清华。祥子没顶住两块钱的诱惑和那声“大个子”的赞美,拉光头出了西直门。祥子和光头商量着抄便道走,可还没拉到便道上,两个人连人带车都被大兵抓了去。②孙悟空大闹天宫,在花果山与二郎神大战了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被太上老君的金刚圈打中而被抓。被抓后玉皇大帝用各种刑罚都杀不死他,于是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扔进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孙悟空非但没死,还被烟熏出了火眼金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本题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从《骆驼祥子》《西游记》这两部作品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内容,依原作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浏览完整试题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冲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能够始终凝聚人心的,是我们的历史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承至今。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他说:“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1). 来自外部的挑战、威胁 (2). 这些传统以一页页史书为媒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本题作答要在通读文本内容,了解语段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语句来推断。第一空,根据“来自内部的矛盾、冲突”可以推断出要补写的内容应该是来自“外部的”,根据历史内容进行概括作答。第二空,根据前句“是我们的历史传统”可知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围绕着“历史传统”来补写,根据后句“传承至今”可知补写的内容还应该是传承的方式或方法。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见优秀人物、杰出人物对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学习完本单元后,七年级某班就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杰出人物”综合性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2)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景仰和崇拜的人。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崇拜的人及崇拜的理由。(不少于50字)
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亩产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答案】(1)①毛泽东是大家心目中最杰出的人物。②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更能够被大家评为杰出人物。
(2)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沈飞”的总经理罗阳,他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他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究成果,特别是歼—15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开创了我国航母发展的新纪元。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英雄,祖国的强盛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贡献者。
【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2)仿写试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解答时,①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②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作答选择自己最崇拜的人并概述他的事迹,从而阐述清楚崇拜的理由即可。
(大庆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将这些人作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展开余下试题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B11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7. 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品格
画兰竹 (1)________________
拒出演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2)________________
8.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挺立如初”的含义。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9.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梅兰芳为什么要移居香港,专心画画。
10. 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7. (1). (1)气韵不凡,仪态万方 (2). (2)光彩照人,令人倾倒
8. “挺立如初”在文中的表层含义是梅兰芳笔下的劲竹具有坚强的神韵,深层含义是梅兰芳面对日军时表现出的毫不畏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
9. 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二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
10. ①“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种种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既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又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深化文章的主旨。
【解析】
7.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根据“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和“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这两句话,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解答。
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8. 试题分析: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可依据文本中的“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和“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将这些人作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来分析作答。
10. 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题结合内容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1. 阅读文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2. 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14. 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15. 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案】11. (1). 考取交大造船系 (2). 参研核潜艇
12. ①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②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③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④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展开余下试题
13. (1)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2)“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工作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4. 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15. 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解析】
1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第二段“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上海交大的造船系”;第三段“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概括即可。
点睛:记叙类的文章内容概括,要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洁性。
1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结合第五段“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和第六段“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这些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即可。
13. 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来分析。答题格式: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1)围绕“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回答即可。(2)围绕“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回答即可。
14. 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本题围绕“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回答即可。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主要方法是: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②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③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能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作答时,结合文章所写的内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炳烛夜读》)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B. 卿言多务,孰若孤 若:比得上
C. 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17.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8. 语段(一)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19. 你从语段(一)吕蒙身上和语段(二)晋平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6. A 17.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18.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
19. 示例:读书能使人更聪明,更有力量;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功的必由之路;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并通过读书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弥补不足,让自己成长为全面的人才;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合理的规劝。
【解析】
16.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项“博士”应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故答案为A。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孤(我)、以为(认为)、益(好处)”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18.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概括孙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时,要认真分析孙权的语言和吕蒙的行为。
19. 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围绕着“读书的好处”或“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正确意见”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参考译文:
20.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了不起的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比”是一个会意词,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之间有的比成绩,比品德;也有的比穿着,比享乐……在社会上,有的比创造,比贡献;也有的比地位,比权势……
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羁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了不起的岁月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
一个年仅21岁的小伙子神情冷峻,他擦亮手中那把剑,剑锋所指,向北方!跃马扬鞭上战场,他组织两千人抗击敌军。转眼又一年,小伙子在金戈铁马中磨砺的更为刚毅,面对主将被杀、队伍溃散的烂摊子,年仅22岁的他不慌乱、不急躁,果断率领五十多人突袭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一时间,小伙子声名鹊起,名重一时,年仅23岁的他被皇帝任命为江阴签判。
这是一段了不起的岁月,如惊雷,似狂飙,在别人还一无所有的年纪里,这个小伙子已用自己的战袍和武器护卫家国,也成就自己
上一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解析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人教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