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375  2018-04-04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群蚁排衙(yá)
B. 荒缪(miù)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
C. 彷徨(páng) 暑名(shǔ) 鞠躬(jū) 迥乎不同(jiǒng)
D. 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妇儒皆知(rú)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B项“荒缪”应写作“荒谬”;C项“暑名”应写作“署名”;D项“澎湃”应读作“pài”,“妇儒皆知”应写作“妇孺皆知”。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B. 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 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D. 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词语的理解推断汉字的意思。汉字的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来判断。D项“可歌可泣”中“可”是“值得”的意思。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 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 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D项“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用在句子中不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选项为(  )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⑤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仔细阅读这段话,可以看出,这是对邓稼先的介绍。句④是首句,总说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然后句⑤接着写对他逐渐了解后的印象“忠厚平实”;句②接着介绍他的“真诚坦白”,与句③中的“纯”字紧紧相连;最后句①总结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故选B。
5. 古诗文名句填空。


浏览完整试题(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战争惨烈与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 (3)青草池塘处处蛙 (4). (4)政入万山围子里 (5). (5)朔气传金柝 (6). 寒光照铁衣 (7). 将军百战死 (8). 壮士十年归

6. 名著阅读。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______________巧妙结合的成果。代表作《海底两万里》中潜艇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科学与幻想 (2). 诺第留斯号(或:鹦鹉螺号)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7. 综合性学习。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 117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或: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或:但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结论合理即可) (2). (2)示例:阅读开启智慧门 (3). (3)示例: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两则材料,把握其内容,材料一说明了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或: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材料二说明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或: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概括即可。(2)根据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的特点,抓住“阅读”这个中心议题仿写下联即可。(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观点明确,举例分析能支持观点,表达顺畅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了窗子!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不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8. 本文描述的主题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请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窗子”在文中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9. 文中“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结合文意,概括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10. 这篇散文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根据文意作答。(10字以内)
1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 “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这句话是起着顺承递进作用的。
B. 文中作者非常注重遣词造句,通过对词的选择,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中的“飞”“闯”“扑”等都表现了“打开窗子”的喜悦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C.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窗子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窗子的多变,其主旨就是为了赞颂新生活。
D. 这篇散文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如“春天来了”“打开窗子吧”都是直接抒情。
E. 文中写窗子的发展变化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这既为议论做了铺垫,又为描写做了陪衬。
【答案】8. (1)不一样,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的窗子,它是人与社会联系的窗口,最后一段中的“窗子”是比喻,指心灵的窗子,号召人们以改革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世纪。(意思对即可) (2)①“窗子”和“眼睛”是房子与人最重要的最明显的部分,它们形相似。②功用相同,都是联系自我与社会的纽带,它们神相似。(意思对即可)
9. ①窗子是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或:窗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②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或:窗使房子更美观);③人类文明随着窗子的扩大而扩大(或: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10. 热爱生活,欢迎改革。 11. CE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作者每一段描述的内容,可以看出“窗子”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的窗子,最后一段中的“窗子”比喻心灵的窗子。“窗子”是房子的重要部分,“眼睛”是人最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相似,功用相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综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窗子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使房子更美观;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由此可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具体记叙的主要材料。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最后一段来分析,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烈、积极、开放的人生态度。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作答。C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全面,除了赞颂新生活外,还有欢迎改革;E项分析不准确,文章没有陪衬。
记着世界爱过你
孔祥风
2014年10月28日,美国的犹他州小城西乔丹到处挂满了圣诞彩灯,街上随处可见“圣诞老人”在派发礼物,甚至广播里也播放着圣诞歌曲,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圣诞气氛。
离圣诞节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怎么当地人们就提前过上了圣诞节?原来这是小城市民们专门提前为一个名叫伊桑的四岁小男孩举行的圣诞狂欢。
伊桑今年4岁,在他只有1岁10个月大时,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年多来,伊桑一直都表现得非常勇敢,从没有哭过一声。相反,看到父母心痛地掉眼泪,他还会笑着安慰和鼓励父母。
十月初的一天,伊桑父母按规定带他去医院检查时,突然被医生告知,伊桑的病情非常恶劣,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天到几个星期了。痛心之余,伊桑的父亲梅里尔决定想尽一切办法让伊桑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好每一天。
父亲装作无意的样子问伊桑最想做什么,伊桑回答说自己最想和别的孩子一样,能在家里快快乐乐地过节。伊桑的话让梅里尔瞬间泪流满面,因为最近的万圣节也要三天后,距离生日和圣诞节更还有一两个月。他不知道伊桑能不能坚持到那时候。
伊桑父母一边竭尽全力照顾伊桑,一边祈祷上帝保佑伊桑多坚持些时日。同时,梅里尔还在脸书上发出呼求,他呼求人们帮忙转发消息,让更多的人为伊桑祈祷、祝福。一夜之间,消息在网上被人们疯转。同时人们也被伊桑积极与病魔作斗争、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感动,纷纷要加入伊桑父母的行列,为伊桑完成梦想。
因为怕伊桑的身体坚持不了多少时日,人们决定提前为伊桑过节。一开始,市民们为伊桑举行了为期10天的万圣节活动。在万圣节上,人们轮流推着伊桑陪他挨家挨户玩“不给糖果就捣乱”的游戏。
看伊桑万圣节玩得非常开心。几天后,市民们决定提前一个月为他庆生。庆典当天,伊桑身着“超级英雄”的服饰,有近百人装扮成“黑武士”、冒险英雄“印第安纳•琼斯”和“风笛手”,陪着他一起在街上游行。没想到的是,当地的很多官员闻讯纷纷赶来参加,就连犹他州州长赫伯特竟然也出现在活动现场。
前两次节日的顺利举行,让小城居民非常欣慰,他们紧接着便开始为伊桑筹办圣诞节狂欢活动。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上午十点左右,一辆消防车来到伊桑家中,他们是专门来带伊桑和小朋友一起去剧院看圣诞剧的。伊桑非常开心,他好像忘记了自己身上的病痛,一直和小朋友们开心地说着、笑着。看到伊桑那么开心,他的母亲詹尼弗也开心地笑了,她说:“虽然现在对我们来说很煎熬,但当看到有这么多人为伊桑献出爱心和支持,我们觉得很欣慰。”
晚上,150多人自发聚集到伊桑家前院,他们围着巨大的圣诞树,手捧着红烛,齐唱圣诞颂歌,共同为伊桑许愿。伊桑躺在父母的怀抱中,一直幸福地微笑着,他在憧憬着明天早上圣诞老人送来的各种礼物。
第二天,伊桑的父母把所有活动的相片都发到了网上。每张相片里,伊桑都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看起来非常幸福。有网友称:“好有爱的城市,好有爱的小城居民,谢谢你们帮伊桑圆了最后的梦想。”也有网友称:“伊桑非常不幸,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有这么多人关心他,爱护他。”一时间,不仅伊桑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励志英雄,西乔丹也成为爱的代名词。
事后,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西乔丹会倾尽全城之力帮一个孩子圆梦。当地一位市民这样回答:“我们帮伊桑实现最后的愿望,主要是想让他在到了天堂之后,能够记得,这个世界有爱,这个世界曾经如此特别地爱他。”
1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同时人们也被伊桑积极与病魔作斗争、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感动,纷纷要加入伊桑父母的行列。
(2)当地的很多官员闻讯纷纷赶来参加,就连犹他州州长赫伯特竟然也出现在活动现场。
14.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12. 美国犹他州小城西乔丹的居民提前为因患白血病而生命垂危的伊桑过节。(意思对即可)
13. (1)“纷纷”描写了人们知道了伊桑的故事后不约而同地加入帮他完成愿望的队伍中的情形,表现了人们的爱心的力量。 (2)“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了人们为伊桑提前过节的活动影响之大。
14. 运用了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伊桑的幸福感和知足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爱心。
15. 照应题目,点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人们要学会关爱别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解析】
12. 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这篇文章讲的是美国犹他州小城西乔丹的居民提前为因患白血病而生命垂危的伊桑过节的故事。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纷纷”写出了人们不约而同地加入帮伊桑完成愿望的队伍中的情形,表现了人们的爱心;“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了人们为伊桑提前过节的活动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14. 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伊桑躺在父母的怀抱中,一直幸福地微笑着,他在憧憬着明天早上圣诞老人送来的各种礼物”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伊桑幸福、知足的心情,也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爱心。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结尾句子作用的分析。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答题格式可以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的作用包含“含义、思想感情”,结构的作用包含“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最后一段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点明主旨:人们要学会关爱别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7. 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 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C. 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
D. 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9. 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0. 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6.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推托 17. B
18.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与有志的人分别几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19.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0.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举使他人信服的例子;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解析】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辞”意思是“推辞,推脱”。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当”意思分别是“应当”和“阻挡”;B项“益”意思都是“好处”;C项“往事”意思分别是“历史”和“过去的事情”;D项“刮”意思分别是“擦”和“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见”意思是“了解”,“更”意思是“重新”。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筛选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以看出鲁肃对吕蒙的夸奖。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能力。理解文章内容,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可以懂得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举使他人信服的道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可以给人启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
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主不从     (2)明日大会诸将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超入顾坐席。
23. 关羽“请杀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4. 对本材料中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主宽厚仁爱 B. 张飞求贤若渴
C. 关羽简单粗暴 D. 马超知错就改
【答案】21. (1)听从 (2)会合(或:聚会、集会)
22. 马超进入,环顾座位。(顾:看,四处看,环顾均可。解释成“回头看”扣1分)
23. 先主厚爱马超,马超却不以上下礼待之,常直呼先主的字,非常没礼貌 24. B
【解析】选自不详 作者:冯梦龙 年代:明
参考译文:
刘备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部编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