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28  2018-04-05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8]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陋室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陋室铭》(有答案)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唐代诗人,哲学家。被白居易称为“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 ”。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 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 ,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 。
【原文填空】
4.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7.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8.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9.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10.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1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2.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1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4.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
15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1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7.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8.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
19.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
20.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字词复习】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5)草色入帘青 (6)谈笑有鸿儒
(7)往来无白丁 (8)可以调素琴
(9)阅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11)无案牍之劳形 (12)无案牍之劳形

【问题探究】
2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直击中考】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2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
【二】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 (2)谈笑有鸿儒(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2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2分)
30.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陋室铭》参考答案
1. 全唐文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刘柳 刘白
2. 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
3. 托物言志 名、灵、馨、琴、经、形、亭
4.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展开余下试题9.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0.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4.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5.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7.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8.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9.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20.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1.(1)出名 (2)灵异 (3)这 (4)只 (5)映入 (6)大
(7)没有学问的人 (8) 调弄 (9)阅览
(10)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
(11)官府的公文 (12)使身心劳累
22.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3. 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24.(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25.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26.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7.(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4)形体(身体)
28.(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0.A (122.240.207.178)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