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80 2018-04-1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0]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他以境为高,以逸为上,其诗也在意象与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意境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盛唐,是在盛唐诗中。意境的诞生,在中国诗歌史乃至中国美学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罗宗强先生在《唐诗小史》中反复说 “兴象玲珑”“玲珑淡泊、无迹可寻”,就是严羽早就说过的盛唐诗的基本特质,也是对王维诗之“空灵”的界定。如果说,意境创造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那么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
王维特别擅长捕捉和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其玄幻的迷离美,王维的诗中,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是变动不居、空幻不实、美不胜收的。王维的最大本事,就是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以自然静美的和谐展现而表现形上超越,以最简约的形式而表现最华丰的诗意内涵,诗的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形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分合有无、瞬间永恒、动静变常的境界。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哲人都十分关切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王维诗中思考与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人生的终极关怀。王维最喜欢描写自然山水的自然状态(不管什么题材的诗中都喜欢出现景物描写),最喜欢描写落日(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最喜欢描写秋天(介于夏天的热烈与冬天的肃杀之间)。通过这些描写来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情,表现人类所特有的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有限和无限的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他诗中所讨论与反映的哲学命题包括:现象与本质,规律与 超验,个别与一般,宏观与微观,瞬间与永恒,以及有无生灭,动静变常等等。他的契合刹那永恒这一本真之美,而让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
王维的诗,是盛唐盛世的特殊产物,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与灵气,形成其特有的闲适恬静、清秀空灵的美学境界。如果真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分的话,杜甫现实主义,李白浪漫主义,而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王维是以诗来做人类终极关怀之思考的,其诗是哲学的诗,是诗的哲学。因此,读王维的诗是一种智性与审美的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的诗实现了,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风格空灵,意境上显出高度的成熟。
B.王维特别擅长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表现具有象征意味的玄幻的迷离美的境界。
C.王维的诗有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通过抽象表现进行深远的哲理思考。
D.王维的诗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灵气,具有象征主义风格,可谓哲学的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主要从境界、意旨两方面介绍了王维诗歌的特点,高度评价了王维的地位。
B.文章以“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为切入点,结合盛唐背景阐发王维诗歌的特点,
C.文章重点分析了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
浏览完整试题
D.文章交代王维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细致分析其特色,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维的诗可以说达到诗歌意境创造的最高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
B.王维的诗意上表现高度的成熟,是因其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景,
C. 王维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终极关怀的思考、可以说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
D.读王维的诗表现出对人类终极关怀,因其闲适恬静,清秀空灵,富于哲学思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凝 视
冬阳
母亲又一次伫立在村头,孤独地凝视着我家的祖坟。那里,躺着我父亲。
父亲幽默十足,善解人意。母亲有一手好茶饭,生活富有情趣。父亲主外,母亲主内。他们是三里五里乡亲眼中的绝配。多年来,母亲都在鸡叫三遍时,准时起床,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再动手做饭。即使是野菜、粗粮,母亲也做得有形有色,等父亲起床时,饭早已晾在桌上了。这时父亲总会冲母亲一本正经地说:“向全世界宣告,我要起床啦!”眼睛里写满了幸福、自豪。“行啦,行啦!”母亲本能地回应着父亲诙谐的话语,而清澈的眸子里洋溢着满满的快乐。眼波的交换,温馨了整个小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海阔天空。
父亲外出应酬,临走时,总是习惯性地抛给母亲一个“等他”的眼神,母亲也总是会心地一笑,满眼的柔波泼洒在父亲的眼窝。母亲带着父亲留下的温情,在院子里侍弄一些花花草草。有火红的鸡冠花,白色的菊花,碧绿的吊兰,还在屋子里养起了红色的小鲤鱼、白色的孔雀、黑色的鹦鹉。母亲还给这些动植物都起了爱称。母亲每天总要深情地凝视着它们,呼喊着它们,和它们对话。它们也像听懂话似的,一天一个样,生机勃勃。记得那会,凡是体面的人来我村,都来我家吃饭,赏花草观游鱼。每当此时,父亲总是自豪地凝视着母亲,满眼骄傲,母亲则羞涩地快速掠过父亲的目光,暗示着父亲,不能太张扬。
天有不测风云,血腥的风暴卷来一顶“走资派”的大帽,重重地扣在了父亲的头上。一霎时,“打倒老王”“老王打不倒”的口号,在空中盘旋着,对峙着。母亲不屈地反抗,几个大汉拳脚相加,母亲披头散发,满嘴鲜血,眼睛里写满了愤怒、牵挂、无助、坚定,追随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父亲被揪着的头硬生生地回望了一下母亲,母亲懂。
风雨飘摇十年整,父亲终于被平反了。父亲走马上任,任茶厂厂长。种茶,采茶,炒茶,品茶,父亲样样大拿,陪伴在他身边的问题母亲。母亲,暑天和父亲一起流汗,严冬和父亲一起受寒。可母亲不以为意,时常疼爱地凝视着父亲,不再清晰的眼睛里流露出无限崇敬、无限怜惜,似乎弥补失去的青葱岁月,但母亲从不表白,相反,父亲回应她疼爱的目光时,嘴里却说:“你这个老东西!”
再好的夫妻,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也一样,只是他们与其他夫妻吵架时处理方式不同罢了。一旦母亲要发作,父亲便自嘲道:“咱咋又不长眼色了呢?”眼睛里布满歉意,这时母亲便收敛一下自己,绷着脸说:“知道就好!”父亲就像课堂上犯错误的小孩子一样,怯怯地说:“是,知道了,知道了。”
说完,父亲慌张地凝望母亲,母亲那懊恼的余光,也就不好意思地收敛着、过渡着、消失着。
父亲总是让着母亲,母亲也从不和父亲记仇,几十年来,父亲和母亲用各自的目光交流着,温馨着……
没想到,父亲在83岁那年,却没再抛给母亲一个“等他”的目光。母亲苦在心里,嘴里却说:“老东西,你不要我,我的儿女还要我呢!”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 妻似海深,况且父母是近60年的同甘共苦的夫妻。母亲每天站在村头,凝视着父亲所去的方向,浑浊的目光忽然明亮起来,我猜不透母亲目光里深藏着怎样的力量。是不解,是祈祷,还是思念?
母亲就这样站着,凝视着。这一站就是十六个春夏……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5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采取了倒叙的记叙方式,先交待母亲站在村口凝视父亲坟地的凄凉情景,再从头叙述父、母亲共度人生的故事,在平铺直叙中娓娓道来。
B.“满眼的柔波泼洒在父亲的眼窝”,这句话极富文学表现力,其中“泼洒”一词传神地表现出母亲的眼神犹如一汪清泉,深情地投射到父亲眼中的动人景象。
C.最后一段和第一段在结构上呼应,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高超的艺术境界,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这篇文章精心选取了父母生活中几个典型的事件,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朴实无华语言,表现了父母之间长达六十年的深挚 情感。
5.文章第三段描述了母亲侍弄花草、动物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5分)
6.文章的标题为“凝视”,请结合文本分析标题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
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画型、不文明合影型。若有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游客在景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
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过此种情况。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
(摘自《新京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装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
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有一些境外旅游中发生的不和谐或“歧视”事件,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关。餐间相互敬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内容。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喝酒是一种品味或享受。饮酒适量,举止不失态,才是教养有素之人应有的风度。有中国游客就因为在飞机上或餐厅里喧闹饮酒遭到制止而起争执。所以,出境文明旅游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你不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肯定会出现“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
展开余下试题
现在全国上下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规范。
(摘自葛晨虹《专家建言:文明旅游需要引导》)
材料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这不仅是连续第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也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可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旅客以自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个人素质问题,也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
(摘自《新京报》《“供给侧”“文明旅游”成两会热词》)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完美诠释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B.出境文明旅游,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
C.材料二中,绝大多数人在旅行途中都有不文明的表现,但能认识到错误,愿意改正。
D.旅游不文明现象已经受到全国上下的重视,国务院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境外的旅游胜地出现的中文特制的 “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说明中国人旅游的文明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B.不文明旅游在黄金周期间高发,如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
C.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遍顽固的“小毛病”。
D.材料二显示,在旅游团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尊重当地风俗,其次是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E.中国旅游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要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庭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示之。京笑而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 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 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侍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往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神宗立,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百千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蕃。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夣,年七十四。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 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注】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
(节选自《宋史•冯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包,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B.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C.凉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D.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是古代官署,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知制诰是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
D.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而且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
B.冯京不畏权势,不攀权贵。颇有权势的张尧佐想把女儿嫁给冯京,并且对其威逼利诱,但是冯京丝毫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此事。
C.冯京做事干练,雷厉风行。冯京做郡守的时候,各县审判完的案件一到,立刻追查,回复下级部门很迅速,没有一件积压的案件。
D.冯京遭人排挤,仕途坎坷。冯京因为与刘沆、王安石、吕惠卿等人政见不和,所以受到他们的诬陷而多次被贬官,一生宦海沉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5分)
(2)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江心寺
柴望
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注】①江心寺位于今温州瓯江江心的岛上,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后不久。②1130年金兵南犯,宋高宗南奔,曾渡过此江,当时的行宫就设在江心寺里;在作此诗之前,文天祥为了组织抗元力量,也曾来到过温州。
14.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人在首句感慨江心寺北方的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门户却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
展开余下试题
B.第二句运用拟物,江心寺附近的小山,依旧像海中仙山小蓬莱一样,安然峙立在瓯江之中。
C.寺塔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潮涨时,三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环境极为凄清荒凉。
D.东流滚滚的瓯江沉浸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也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之后,增加些哀思罢了。
E.这首咏江心寺的 七律意旨沉痛,运笔微婉,多用暗示笔墨,如“输与高僧入定回”名暗示国运难回。
15.透过全诗,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自己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 深切同情的诗名是: “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名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白云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云山,一团团的白云,有的在山坳,有的在山腰,等爬到山顶,但见群山起伏,云浪翻腾,栩栩如生。
②. 字写得太好了,我把它贴在门框上的时候,我抱着逢人说项的想法,介绍朋友的大作,大家赞叹不已。
③.7月30日,在朱日河,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举行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展示中国的实践能力,真是大快人心。
④.人们以为世界上每一寸土地都被探索和记录过,没什么新地方可去了,但也许我们司空见惯了这些地方,尤其我们居住的城市,需要被再次探索。
⑤.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曲高和寡,收视率不高。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
A②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拍摄《战狠2》的前期吴京去特种部队训练了18个月,目的就是为了让电影人物更加真实,18个月他把自己当作真正的特种兵。
B.阿里云全球计划扎根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覆盖全球17个区域, 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众多人才,让中国科技获得高速发展。
C.雾霾天气将严重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在政府出台合理措施之前,民众最关心的是如何有效实施个人护理,防止雾霾 不带来危害。
D.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懒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是您的家父托我转交给您,赶紧收好吧。
B.王阿姨收小华做干女儿,两人结为金兰之好。
C.贵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职工的敬业精神一向是有口皆碑,希望我能有机会为贵 公司尽一点绵薄之力。
D.明晚请您到寒舍小酌几杯,真诚地期待你的惠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各种有效的融化冰雪的方法, ① 。这一方法是利用盐来降低冰雪的融点,使积雪融化。 ② ,因而得到了普遍应用. ③ ,在低温环境下盐的融化冰雪的效果也是很理想。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世界那么大,一定要看看。幼年时多游历能增长孩子的见识,这样孩子就会有教养和礼貌,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是经常出去旅游看世界的,因为见多识广,他们会更加懂得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也更懂得感恩。
①教养和礼貌不是通过旅游就培养的。
②
③
四、写作(60分)
场景一 公交车上,一大妈让小伙子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小伙子说工作太累,拒绝了。大妈拿出手机拍小伙儿,说要将其发到公众号上惩戒他。小伙子抢手机,双方发生纠纷。
场景二 大街上,一个年轻乞丐乞讨,一个小伙子给他一元钱要走,乞丐说:大哥,你是好人,一块钱能干什么啊?把那张十块的给我吧。小伙子转身拿回刚才 给的一元钱。
场景三 一个孩子拿石子在一辆汽车上划来划去。车主看到了,告诉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妈妈说:我没看到啊!你怎么和孩子一般见识啊?有没有素质啊你?两人发生了口角。
对于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阐述你的看法。
高二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B 解折:A、原文说"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也就
说王维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出现变化,这里并不是讲王诗的变化;C,“通过抽象”错,从倒
数第2段“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情……”来看,王
维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而不是抽象来表 现的。
D,“具有象征主义风格”错,文中提到“王维是不是象征主义的”说得不确定。
2.C 解析:“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错,文章重点分折王诗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更多地属于内容范畴而不是形式范畴。
3.B 解折:“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的原因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从2、3段看王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原因在于擅长捕捉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自然
光影玄幻的迷离美,也有哲学思考、诗性情感方面的原因。
4.B 解析:“平铺直叙” 错,倒叙是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5.①“凝视”描绘了充满生机、美丽绚烂的花草动物图,给文章增添了情趣,营造了温馨的氛围。(2分)②从侧面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特征。(|分)③表达了母亲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烘托了父母间纯洁真挚的爱 情。(2分)
6.①“凝视”是父母交流的方式,通过其交流情感,解决矛盾,表达爱恋。(2分)②作者借它包含的内容塑造了父母勤劳能干、低调坚忍的形象,赞美了父母间的深挚情意。(2分)③它贯
穿全文,是线索,全这围绕它展开。(2分)
7.C 解析:“绝大多数”错,据数据显示,只有50%。
8.AD(选A得3分,选D得2分)
解析:B过于绝对。c .“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是主要原因,不是唯
一。E,“以景点景区建设为主”是景点旅游模式的特点。
9.①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②健全惩治恶习的法规。③社会舆论监督。④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
10.C “再”是两次的意思,有初、后排BD,其是代词,排除A。
11.A 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之事.
12.D 刘沆,王安石只是指责冯京,并没诬陷。冯与吕在政见中并没有不合。
13.翻译
(1)您是宰相,下官不敢妄自登门拜见,是因为尊重你,不是我傲慢啊。(造请、乃各1分)
(2)冯京向朝廷请示,严禁进攻掠夺夷人,向他们提供农具,发放粮食,使他们归家。(侵掠,饷各1分)
14.BC(选C得3分,B得2分)
解析:B 没有运用拟物修辞.。C“凄清荒凉”说法错。
15.诗人是一个心忧国难.思念
上一篇: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贵州省思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