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52 2018-04-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2]
四川省西充中学高2017级15班(课改班)语文入学试题
四川省西充中学
高2017级15班(课改班)入学试题(教师卷2018.3.5)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定时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书写务必要工整!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②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③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④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⑤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⑥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⑦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浏览完整试题
⑧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⑨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 12版)
1、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B、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C、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有利于孩子学习普通话。
D、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答案:C(根据原文第③段“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可知。)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这可以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C、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
D、把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的精品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答案:D (A根据原文第③段可知并无必然联系B选项根据原文第④段“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可知应是对应关系而不是相似之处。 C根据原文第④段最后一句可知并没用于教学。)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即使孩子在家说方言,也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
B、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都能唤起乡思乡情。
C、戏曲和曲艺饱含历史文化积淀,虽不一定流行,但通过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它们就一定会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值得钦佩和鼓励。
D、要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学校应编订相关补充教材,家庭也不能为了学普通话让孩子放弃方言,社会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唤起乡情乡思,总之必须由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答案:C(根据第⑧段“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可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限期拆迁
袁省梅
土尘轰隆隆呼啸着来了,又呼啸着跑了。
婆婆坐在尘雾里,坐在修鞋箱子后,一动不动。
土尘小下去时,工程队的胖子队长奓着浑圆的胳膊,踩着砖块瓦砾,粗短的腿一跳一跳的,像个孩子般蹦跳着来了。胖子叫婆婆让开,推土机挖掘机可不长眼,砖头水泥疙瘩可不长眼,伤了您,我可赔不起。
婆婆伸出三个手指,说,三天,缓上三天等不上我的八哥,我保准离开。
胖子说,十天前,您就说缓三天。要是活儿不催得紧,就是缓上三十天三百天,我也一点意见没有,谁家没个难心事。
婆婆指着她身后的房子,说,八哥认得房子还有这墙上的画,我老了,八哥再见我,她肯定不认得了。婆婆说着,脸上就滚下两行清泪,黄灰的脸上犁开了般黑湿了两道。婆婆说,她就是从这条街上走丢的,你再缓我三天,说不定她就回来了,她要是回来了,看不见这墙上的画,又会走丢的。婆婆扭头给胖子看身后墙上的画。
是一副小孩子的手印画。
婆婆说,是八哥的手印。八哥小时候发烧给烧坏了,没法上学,可你看她这手印画,像是一个脑子不好的孩子画的吗?八哥印下这手印画后,就高兴得不得了,天天都要在这画前玩,晚上睡觉了,还要光着脚出来看一遍,就担心谁把她的画给偷走。
胖子不看那画,也不听她说,急得嚷,那您不让拆了?不能因为您一家,影响了大家啊。
胖子跟婆婆说话,却把脸扭向站在推土机铲车旁边的人。都是这个街上的人。很明显,胖子的话是说给婆婆的,也是说给他们听的。那些人果然急了。怎么会不急呢?楼房还在纸上,房子已经拆了,他们在外租房子住。人们叽叽喳喳地吵嚷比树上的鸟儿还要欢实,话语里全是不满和气愤。人们都认为,婆婆的孙女都丢了五年了,一时半刻的哪能回来?婆婆挡住不让拆,就是故意地想多要点钱。有的说,啥钱啊,就是想多要一套房子。
婆婆听见了,脸胀得青紫黄黑,双手紧紧地抓握着平车的横杆,忽地站起,想去跟那些人理论,又想起她要是离开了,没准胖子就会叫推土机推倒房子,又忽地坐下,双手在车杆上攥了又攥,好像那铁的车杆是毛巾,她要拧出水来。
邻居老张来了。老张说,你不能这么自私,大家在外面租房借房住,拖家带口的,锅碗瓢盆的,容易?都不容易,照我说,你把鞋摊摆到街口,等八哥,也能挣俩钱,照我说,街口的生意肯定比你在这好。
婆婆说不是这么回事,你记得吧,八哥就喜欢这幅画,画要是没了,八哥就是回来了,该有多伤心。婆婆恳求老张去给胖子说说宽限几天,婆婆说,没准这几天,我的八哥就回来了。
婆婆说,你还记得吧,那天,我就趴在箱子上打个盹,就一眨眼的功夫啊,睁开眼八哥就不见了。
老张说我知道,问题是你再不让开,人家就给你儿子儿媳打电话,叫他们回来做你的工作。
婆婆听老张说叫她儿子儿媳回来,她一下就软了。八哥丢了后,她一直不敢给儿子儿媳说。他们打电话问八哥,她就说睡觉了,或者是,出去玩了。现在,要是儿子儿媳回来,她咋说呢?婆婆扑在墙上,把头抵在手印上,嚎啕大哭,我的八哥啊。婆婆哭着说,我来拆吧。
机器的轰鸣声没了。
人们吵吵嚷嚷的声音没了。
展开余下试题
只有尘埃还在乱纷纷地跳出一团黑白灰黄的雾,腾腾地滚着,飘升,散开……看上去也喧嚣,也嘈杂。
婆婆先是顺着手印用她的修鞋刀子划开一条缝,然后,一只手塞在墙皮下,一只手按在墙皮上,墙皮下的手往上掀,墙皮上的手紧紧紧紧地跟着按,她小心地揭下一片手印,放在修鞋箱子上,又小心翼翼地顺着手印划缝,然后,一只手塞在墙皮下,一只手按在墙皮上,小心地揭下一片手印,放在箱子上。婆婆揭着墙上的手印,就像她抱着八哥,给八哥喂奶,给八哥洗澡,仔细,认真,缓慢而忧伤。
老张站在一边担心地看着婆婆,叫她小心点,不要伤了手。
胖子不耐烦了,说你这样子到啥时候才能弄完啊?他又对一旁的人说,她有个傻孙子,她也跟着傻了吧。
人们哗地大笑,笑声肆意,嘹亮,没心没肺。
老张的脸黑了,他捡起一块瓦片,指着胖子,你再说一句,你再说一句老子放你的血。
老张在废墟上捡来一本杂志,走到婆婆身边,把书打开,两手捧着,说,放这里吧。
婆婆忧伤地看了一眼老张,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眼圈红了。
婆婆小心地揭下一片小手印,放到老张手上的书里;揭下一片小手印,放到老张手上的书里。婆婆的动作轻柔,缓慢,就像是从床上抱起一个婴儿。刚出生的八哥,那么小,那么小。粉粉嫩嫩的一团,眼睛却大。黑的眼睛看着她。
那些红的绿的小手印,就像一枚枚书签,安静地整齐地夹在了书里。
【注】①奓zhà,张开。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拆迁时尘土飞扬的场面,为人物的出场和故事的开展创设了背景。
B.老张“抢瓦片训斥胖子”“捡杂志放手印画”的细节,表现了他的仗义和对婆婆的同情。
C.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含蓄地表现了婆婆对孙女的思念以及对孙女归来的期待。
D.小说运用了顺叙、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答案:D【解析】D项“倒叙”错。
5.小说在描写婆婆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答: ▲
答案: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分析略。(共5分,必须分条答,先答手法再举例。答出其中任意两种手法并举例分析,即可得满分。手法2分,分析3分)
6.小说借“拆迁房子”这事件,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答案:答案要点:①在城镇违设中,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②时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③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问题。分析略。(共6分,毎点3分,答出两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湖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武汉联合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纸质阅读。从文化消费者市场角度看,2015年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方式。2016年6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人,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72.4%,其中手机端用户占85.6%。文化生产市场正在大规模向网络迁徙。2015年,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图书的增长速度高达63.9%;国内网剧真正进入“超级元年”,网络自制剧呈爆发式增长,国内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网剧近20部;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依然在增加,调查显示微信阅读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电子阅读方式,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选择用微信来吸收文化知识。
(摘编自雷宇、唐婉婷《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材料二
(摘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纸质书阅读率的回暖,实际上跟近来国内倡导走进书店、阅读实体书的理念有一定关系。”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指出,长久以来,一些读者对“数字阅读”以及“纸质书阅读”的认识可能有一点误区,“二者不是相对立的、冲突的。恰恰相反,根据我们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纸质书人均阅读量是增长了的”。
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
(摘编自上官云《数字阅读率攀升的当下,纸质书回暖只是因为情怀吗?》)
材料四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数据印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这当然令人欣慰。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景观。这也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都很暖。
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着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摘编自胡印斌《纸质书一直都很“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3分)B(从材料二图中曲线看似交叉的地方可以发现,二者并非一定要达到平衡相等后才出现超过的现象,因为曲线是几年的总体统计,不是均衡发展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可以预测,未来世界里,数字阅读将会逐渐取代纸质书阅读,其中微信阅读将会成为最受公众欢迎的阅读方式。
B.材料二显示,2008年至2016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八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至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2008年至2009年则几乎未上升。
C.纸质书阅读回暖会带来电子书阅读人数的上升,电子书阅读人数增加也会带来纸质书阅读人数的增加,这二者是共赢共损的关系。
D.数字阅读和纸质书阅读各有利弊,二者间会存有较量,读者也会择其一种或两种阅读;对纸质书阅读回暖现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乐观。
E.以上四则材料都用列举数据的方法来说明纸质书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发展情况,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二呈现出了纸质书阅读回暖的现象。
答案:(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A项说法绝对,未来“数字阅读将会逐渐取代纸质书阅读”过于绝对;C项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相辅相成”只是“应该”这样,一种推测,不能表明二者具有“共赢共损”的关系;E项以偏概全,材料一只说明了“数字阅读的发展情况”,材料三只说明了“纸质书阅读的发展情况”。)
展开余下试题
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4分)
答: ▲
答案:(4分)①纸质书阅读有仪式感,带给人愉悦感。②纸质书阅读是精神体验,是一种文化基因,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③受倡导阅读实体书理念的影响。④纸质书阅读多是深度阅读,能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到】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xū yí】/太守,寻【不久】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父丧的婉辞】去职。服阕【què停止】,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会合】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突然】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旗下、部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果敢】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挫败】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头盔】又三贯【贯穿、射穿】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靠着】胡床处分【指挥战斗】。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率领】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选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rèn满】;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基本、几乎】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监管】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张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儿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嫁给】率子,时称放能笃【忠实】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娇姻
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始设于战国时期,称郡守,西汉时改称太守。
B.服阕,古时指服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从弟,我国古代指与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包括从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从父弟(共祖父)。
D.冑,古代战士穿的铠甲,常与“甲”(古代战士戴的头盛)合称“甲冑”,多由金属、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的防护性用具。
答案:D【解析】“甲”“冑”释义颠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放为官颇具才干。他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治理有方,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当地吏民所称道。
B.韦放临危不乱。在攻打涡阳的战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绝突围并且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鼓舞了士气。
C.韦放用兵颇有计谋。涡阳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敌军报信,趁敌军慌乱溃退之际,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D.韦放笃实守信。当初与吴郡张率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去世,他拒绝了权势人家的提亲,履行前约,受到人们的称赞。
答案:B【解析】“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5分)
答案: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打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领军队与他会师。(共5分,“遣”“以……为”“帅”“会”各1分,句意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2)放令洵单骑击剌,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5分)
答案:韦放让韦洵单枪匹马冲击刺杀,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受伤不能再前进。(共5分,“令”“屡”“折”“被”各1分,句意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迎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升迁担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承袭先人的封爵担任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天监六年,梁武帝大举北伐,任命韦放为贞威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
普通八年,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健果敢有气力,是全军的倚仗。韦放派韦洵单枪匹马迎敌,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被刺伤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中了三枝乱箭。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呵斥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人带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败魏军。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胜追击,敌人几乎被捉尽了。韦放生擒费穆的弟弟费超,把他和王纬一起押送到京师。中大通二年,调任去监管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加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等职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去,时年五十九岁。
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以深情厚谊待旧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遇十二首(其四)①
张九龄
上一篇: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三高高一年级下期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西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