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8  2018-04-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四川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并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
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延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绍阳《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201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1. 不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


浏览完整试题B. 很多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只属于农耕时代,已经远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C. 非遗传承人毕生专注祖传工艺,积累丰富经验,炼就过硬本领,完美演绎工匠精神。
D. 雕版印刷业一度辉煌,如今却早让位的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就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表明了态度,为下文的阐述定下一个基调。
B. 文章主要从传统手工艺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阐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C. 文章以竹簧艺术和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说明要传承非遗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D. 文章认为,文化遗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真正成了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部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匠人能格守初心,延续工匠精神,使非遗技艺与时俱进,非遗就可更好地传承。
B. 如果非遗从生产生活中退出,其“形”与“魂”都将随着社会转型而沉入历史深处。
C. 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要因地制宜,不断求新求变,使之重新融人当代生括。
D. 文章指出,要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即其中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张冠李戴,“文化遗产” 不等同于“任何文化”, 只有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才值得我们传承。原文说的是“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记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B项,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他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D项,无中生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错误,原文说的是“你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他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曲解文意。选文第一段末句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以偏概全。据文意可知,非遗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板门神
曹文轩
(1)“板门神”是陈三的外号。我们老家的门,都为两扇,门板很高。因陈三个头十分高大,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因此地方上的人都叫他“板门神”。
(2)因为力气大,性又刚直,陈三从未向人低过头。
(3)那年的春天常暖和,只几天的工夫,春风就吹得绿柳缕缕,贵花满地。就在这样一个蛮好的季节里,陈三的小女儿又生病了,那天,陈三背着小女儿到了地头,照例将她放在田埂上,让她自己去玩耍,他下地干活去了。往常,小女儿就会在田埂上走来走去,或去追一只蜻蜒,或蹲下来去采草丛里的花,是很快乐的。但今天发蔫,坐在田埂上竟不动弹。临近中午时,陈三朝田埂上望,见小女儿竟然在田埂上躺下了,他便丢下工具来看小女儿,他叫她,没有回答,伸手一摸地的额头,觉得她有点发热,但也不是热得很厉害。他想回到地里再去干活,又有点不放心,便向地里干活的人说:“丫头怕是生病了,我带她去医院。”地里的人说:“那你就快去吧。”他抱起小女儿,一气走到镇上医院。医生扒开小姑娘的眼晴看了看,又转动转动她似乎有点发僵的颈,一通检查之后,告诉陈三:“怕是得的脑膜炎。”陈三一听,双腿就软了,因为他以前得病死掉的两个孩于就是死在脑膜炎上,他心里很清楚这病的厉害。他抓住医生的手:“你得救救她,救救她,求求你,求求你。”眼睛却直勾勾地朝病床上似乎睡着了的小女儿看。
(4)挂了一夜的吊瓶,陈三也眼不眨地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看,小女儿脸色已经苍白如纸了。两只
小于紧攥拳头,双目紧闭,任怎么叫她,也没什么反应。
(5)医生说:“得送到县城医院去,才有救。”
(6)陈三对小女儿说:“我马上就来,我马上就来。”一边看着,一边走出门去。
(7)他要向人家借钱。到县城医院,得花一大笔钱,他到处借,然而,他所认识的人都穷,怎么也凑不足钱。
(8)有人说:“找刘书记,让大队里解决几个钱。”
(9)陈三就去找刘书记。
(10)刘书记态度冷淡,刘书记一直对陈三不快活,十多年前,刘要做书记时,陈三说了一句很蔑视人的话:“十三张牛屎饼子高,也能当书记。”刘书记是个矬子,陈三从来就没有将他当碗菜看。话传到刘书记平朵里,就牢牢记住了。
(11)陈三很无趣,得了一句“大队里没有钱”,掉头就走了。
(12)回到医院一看,小女儿嘴唇已经发紫,摸摸她的手,觉得凉丝丝的,陈三要哭了。看的人就催他:“还不快去想想办法?”小女儿好一副乖样子,乖得一只猫儿似的静静地躺在那儿。陈三用手摸她的脸蛋,叫她的名字,但小女儿就是不肯答应他。
(13)医生又说:“得赶快往城里送。”
(14)陈三出了医院,大步直走,走到刘书记家门口时,双腿瑟瑟地抖,他低头走进屋去,看见刘书记正盘腿坐在椅子上抽烟,“扑通”一声跪下了:“教救我的孩子。”
(15)刘书记大吃一惊,指着他:“你……你怎么能跪下?”
(16)陈三低垂着头,口中讷讷:“救救我的孩子……”


展开余下试题(17)刘书记连忙走进里屋,拿出三十块钱塞在他手里:“快送孩子进城。”
(18)小女儿三天后醒来了,但从此失去了从前充满灵性的目光,总是呆呆地看人,看他,看风中摇曳的树或啄食的鸡,并且不再说话。
(选自“曹文轩小说馆”《艾香墓》,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历两次失子之痛后,陈三对小女儿倍加呵护,即使去地里干活,也把她带到身边。
B. 陈三个子高,力气大,在田间劳动时见小女儿生病,抱起就走,一直走到县城医院。
C. “板门神”本来威风凛凛,但因为要急救小女儿,这才不得不向人求助,低头借钱。
D. 作品综合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陈三这位农民形象。
5. 第(3)自然段开头一句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6. 小说第(10)的自然段可否删掉?为什么?请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人物出场做铺垫。②以乐景写哀,与下文写陈三的小女儿发病,陈山心急如焚,形成对比,反衬人物的担忧、焦虑与伤痛心情。③营造春天烂漫的美好氛围,含蓄的表达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6. 不能删去。理由如下:(1)情节安排:这是一段插叙,监事刘书记态度冷淡的原因。既呼应了上文第二自然段对陈三的概括介绍,又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故事,并与结局的突转形成鲜明的对比。(2)人物塑造:这段话“一箭双雕”成功刻画了两个人物①陈三:性情耿直,不买刘书记的帐。生性倔犟,从不向人低头,但在救小女儿问题上,又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刘书记求救,体现性格上的矛盾。②刘书记:性情中人,对陈三的侮慢耿耿于怀,自然会对陈三的求助态度冷漠。但最后她还是出手相助了。体现人性中的善良与宽容。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曲解文意。文中写的是“他抱起小女儿,一气走到镇上医院” 因为病情严重,镇上医院的医生说“得送到县城医院去,才有救”,才有了后面的情节。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华景描写的作用的题目,注意结合小说的其他要素和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作答,题中主要从内容上,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上,为人物出场做铺垫;以乐景写哀,与下文写陈三的小女儿发病,陈山心急如焚,形成对比,反衬人物的担忧、焦虑与伤痛心情;主旨上,营造春天烂漫的美好氛围,含蓄的表达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睛: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的景物描写一般有以下六种作用:①交代背景(或人物活动环境)。②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③推动情节④烘托人物(心理、性格、品质)。⑤暗示主题⑥有所象征。根据写景文字在作品中的位置,还可谈其结构上的作用,我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呼应标题(或开头)等等。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培养,阅读内客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诗词类图书。
(摘编自2017《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
材料二: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各类媒体阅读时长比较表

(摘自网络资料)
材料三:
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7国民阅读报告》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用户开始习惯于手机等信息接收方式,但从学生和中青年用户的阅读习惯看,他们对图书(无论纸书还是电子书)都存在明确需求,内容还将是图书市场的决胜因素;爱读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持续追求,对于精神食粮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全国各省的图书销量及用户数持续保持高增长,越来越多人加入阅读大军。其中,北上广及其他东部发达城市仍然是阅读主力,但增长率趋于平稳;得益于线上购书的便捷性,中西部城市反而高歌猛进,湖南、宁夏、陕西、江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份,2016年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
方便快捷的电子书,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阅读群体。2016年,京东阅读APP年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07%,总阅读时长提升了379%。其中,男性占比超过七成,相较于纸书用户,性别差异进一步拉大。8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最高,占所有电子书用户一半以上,因此他们的书单也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职业特征。《别让拖延症毁了你》《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欢乐颂》等成为2016年电子书的畅销书。
《2017国民阅读报告》认为,在需求型阅读的基础上,共读模式尤其是亲子共读、家庭共读等,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摘编自腾讯科技《京东发布2017国民阅读报告:阅读消费成趋势》)
材料四: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堪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受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问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同,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此外,网络时代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
7. 下列对于材料二、材料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显示,成年人能够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但更乐意接受互联网和手机上的阅读方式。
B. 2016年,成年人每天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时间均有回落,而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的时间却有所增加。
C. 相对2015年,成年人2016年上网浏览的时间接近,但手机阅读的时间每天却增加了将近半个小时。
D.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很少,日本、韩国都远超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显示,中国人阅读热情越来越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断培养,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过10本。
B. 北上广及其他东部发达城市已失去阅读主力优势,面中西部城市借助线上购书的便捷,反而高歌猛进。
C. 方便快捷的电子书深刻影响年轻的阅读群体,2016年京东阅读APP男性占比超七成,8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最高。
D. 受应试教育影响,工作时间长、无谓应酬多的中国人对读书都很抵触,更喜欢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


展开余下试题E. 纸、电“一起读”已成为90后和00后阅读的主流现象,他们的书单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和职业特征。
9. 针对我国国民阅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三点)。
【答案】7. B 8. AC
9. 示例:①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减少无谓应酬,静下心来多读点书。②增加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多读点经典名著,减少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③倡导共读模式,多做阅读交流,分享阅读经验和快乐;④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尽量多读些能提高素养的书(看似无用的书)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以偏概全。“成年人每天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时间均有回落”错,2016年每天阅读图书的时间比2015年要多近一分钟。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北上广及其他东部发达城市仍然是阅读主力,但增长率趋于平稳”;D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被迫学习,导致很多人” 而不是所有中国人;E项,张冠李戴,文中是说“8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最高……他们的书单也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职业特征。”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要求综合所给四则材料的内容。就国民阅读提出至少三点合理建议。针对材料是所说没时间阅读的现状,可提出减少应酬、静心读书的建议;针对材料二图示人们过于关注手机、网络信息,可提出增加纸质阅读的建议;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关于“分享阅读”“共读模式” 的介绍,可提出倡导共读的建议;针对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谈内容,还可提出多读提高素养的书的建议。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大司马侃之裔也。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楶帅泾原,辟入府。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方议城银州,谍告夏人已东。节夫料必西趋泾原,官属不肯从,节夫曰:“吾计之熟矣。”乃遣裨将耿端彦疾驱至银州,五日城成,夏人果从泾原至,则城备已固,遂遁去。进枢密直学士。
节夫在延安日久,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放牧者执杀之,夏人怨怒,大入镇戎军,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言:“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州巢穴浅露,直可以计取。”遂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且弃所城地,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改江宁府,历青、秦二州、太原府。
群盗李勉起辽州、北平之间,河东、河北骚动,两路帅臣、宪臣皆罪去,至出台郎督捕之。节夫请悉罢所遣兵,卒以计获勉。坐上疏乞留本道兵勿移戍,降为待制、知永兴军,数月,卒。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陶节夫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B. 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速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C. 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底暴山谷/间捕系狱/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D. 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崇宁,年号,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名号。遇到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要更换年号。
B. 谍,情报。文中指陶节夫派人秘密打探夏人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消息。
C. 裨将,副将。裨,副的,古代祭把时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打仗的人。
D. 路,宋代行政区域名,是直辖于中央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节夫德行高尚,受人敬服。他审问顽固而狡猾的罪犯杨元,杨元把他视为“长者”,崇敬他,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刑罚。
B. 陶节夫守边有功,屡得升迁。,他成功招降羌人,加官集贤殿修撰;他身先士卒击退前来抢粮的夏人,升任显谟阁待制。
C. 陶节夫料事如神,未雨绸缪。他料定夏人的动向,下令加强银州城防,夏人果然袭击银州,银州因城防坚固,得以保全。
D. 陶节夫足智多谋,恪尽职责。他兼任泾源等地经制司时,提出攻取兴、灵二州的计谋;奉命抓捕盗贼时,成功计擒李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
(2)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陶节夫用几句话责问他,杨元就吐露实情服罪了,将要到菜市口处决,和众囚犯決别说:“陶公是德高望重的人,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2)蔡京、张康国从中帮助他,所以他完全听从蔡京的意图。夏人想要议和,他不接受。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起家” 是初次为官的意思,不能划归到“第进士”一句中去“杨元寇暴山谷间” 是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把“间”字划归到下一句中。附原文标点如下: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速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