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C. 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 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 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B. 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 C. 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 D. 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 E. 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9. 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A 8. CE 9. ①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 【解析】 7. 试题分析:材料一介绍上海浙江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用了列数字,但没有引言论。开头引教育部长的话是说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考生要注意例如C绝对化“不可能”“一定”等词汇都属于过于绝对;E曲解文意,应该是“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现象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第一是要把握材料内容,然后要注意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理解作答,本题可以提出如下解决措施: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曲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智盛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初,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又私取珍宝、妇女,将士因亦盗入,不能制。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诏君集诣狱簿对。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 承乾事觉,捕君集下狱。帝自临问,曰:“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君集辞穷不能对。帝语群臣曰:“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群臣皆曰:“君集罪大逆不道,请论如法。”帝乃谓曰:“与公诀矣,今而后,徒见公遗像已!”因泣下,遂斩之,籍其家。 (选自《新唐书•侯君集传》卷一百一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靖然其计,简锐士 简:挑选 B. 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 闻:听说,知闻 C. 诏君集诣狱簿对 簿对:受审问 D. 君集辞穷不能对 辞穷:因理亏而无话可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为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有此称,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B. 兵部,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 袭位,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整个封建时代,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均可父子相承。 D. 刻石,指古代皇帝或大臣为纪念某重大功业而刻立碑碣,又称勒石。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即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后勒石纪功的典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候君集少年时便在秦王李世民幕府做事,跟随其征战立下功劳。后来,在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时尤为得力,李世民对其封赏有加。 B. 侯君集很有军事才能,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正确地分析形势,向李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带精兵深入追敌,最终克敌制胜。 C. 侯君集恃功违法,被治罪后怏怏不乐,太子李承乾趁机拉拢他,侯君集表示愿为太子效力,并没太子出谋划策。 D. 太子谋反事败,侯君集被捕入狱,太宗亲自审间,虽感念他的功劳,但仍挥泪将其处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千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 (2) 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大军已到(这里),而贼寇没有跑到险阻之地,这是上天帮助我们。倘若率精兵攻 其不备,他们不会料想到我军(的动态),一定会对我们很有利。 (2)君集对国家有功,我不忍心用法律处置他,想请求饶他性命,各位应该会答应我吧?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闻:使……闻知。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 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C.秦代开始官职不世袭,宋代开始出现了爵位不世袭的现象。 12. 试题分析:B. 侯君集很有军事才能,在征讨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