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58  2018-04-22
标签: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8]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       •远浦帆归》)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3)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一联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以下句子最适合劝诫他的是(   )(2分)
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以下是一份讲座通知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甲)为了更好地向同学们普及健康知识,(乙)提高同学们的防病意识,(丙)我们特邀请专家作题为“健康校园,防患未然”的讲座。(丁)届时欢迎同学们光顾。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阅 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面“壁”自视
潘 飞
①从物质形态来看,“壁”是砖的累积物,但在某些特有的情境里,它却是话语和情感流泻的媒介。比如,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修行长达九年,一言不发,出洞时奇迹般地把自己的影子留在了墙壁上。他在《入道四行观》中将此举喻为“凝住壁观”,意在提醒人们遇到一切境界,心无贪爱取舍,不生烦恼嗔恨。这一点足以被新近出版的《壁上观:细读山西古代壁画》所证:死硬的“壁”生发出镜照功能,供人观视自我,感受“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的艺术氛围。在壁画总量已达上万平方米的“佛国圣地”——中国文物大省山西的那一千余座大小不等的庙宇中,古代的画工在墙壁上作画,将信仰、敬畏、崇拜、祈祷等精神内涵付诸于笔下,镌刻于墙上,从而令内心所想固凝为永恒之态,便应和了此意。
②普通人往往遇壁则返,但壁画的作画者却将其加以时空层面的延长,比如,墓室壁画、佛教经变画将苦短、有限的人世,向极乐世界、永生永世无限拉长,墙壁仿佛被打通,洞窟穹顶仿佛是对“升天之路”的模拟和神化,冥土之旅亦是人生行路的伸展,生界与死界、此岸和彼岸只有一墙之隔。故而,“壁”以及壁上之画实现了人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壁上作画,是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完成的对生命的特有的感知和开拓。
③壁画建构的时空总是多维的、现实与非现实同在、逻辑和非逻辑共存、画面和环境互生的——从时间性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竟可以同在于一个画面里,这便脱离了架上绘画片断性、瞬间性的局限;从空间性来说,三维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等组合在一起,是对作画者内心结构的拓展和深化,是不受现实拘囿的想像力驰骋的原野,外在地显现着心象时空的内在张力。同时,审美主客体即作画、赏画者之间的距离也荡然无存,功利欲望的束缚灰飞烟灭,审美体验最终超以象外,化入海德格尔所言的恬然澄明之境。如果追溯传统,不难发现,壁画依然延续了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体现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品格,追求的仍是主客体的契合和突破具体时空的局限,营构表现生命意识和宇宙精神的感性空间。


浏览完整试题④与架上作画不同,壁画的作画者与其说是面壁而画,不如说是在完成“笔随心走”“象随意生”的自我传播——他们依照内心的感受、反思,在理解“粉本”和“义理”的基础上欣然运笔,重新加以演绎。体现在技术层面,就是画工总是以生物的眼光观照自然万物,以生命体会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因此,手中画笔俨然就是他们的唇舌、口齿,尽言其内心的通阔与敞亮。
⑤壁画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物化”形态,图式亦不过是以情为桥,将作画者对于生命精神的感知,丝丝入扣地输送给后世的人们;他们仿佛把热气腾腾的情感植入一面面冰冷的墙土中,令其有了血肉、呼吸、脉动以及蓬勃的生气,以至于哪怕千年之后,赏画者的心也能穿透厚厚的墙壁以及历史烟云,与作画者对话、交织与共鸣。壁画要呈现的,“不仅是画,而应是一切”,画里的时空的绵延或顿挫,无不意蕴着画工的心智和情感,这导致画中的内容由具体的物象,发展到所思所想,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抽象。壁画总是用“符号”构建、编码着不同于创作者生活的世界——符号世界,这种“符号”又最终架构出严肃、庄重、神秘、欢快等“意义”,比如,宗教画以佛的宏大与包容、俗界的色相之美感化众生,使其获得审美满足时,心灵也得以升华。由于抽象、晦涩的经典义理被形象化,加之洞窟的朦胧光线和摇曳灯光也参与到这场“造境”的运动中,信众于半虚半实的幻觉里,感受佛法的庄严、神圣和温馨。到了当下,壁面脱离宗教,获得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想像力终究从神性、法性、天堂、净土的云烟中,恢复原本所依据的人性、社会性、时代性、物质性,现代人最高的心灵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有删改)
3.第①段中加点词“这一点”在文中是指 。(2分)
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5.下列对第③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壁画建构的时空错综复杂难以捉摸。 B.壁画要求作画者内心结构有空间性。
C.壁画体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转化。 D.壁画创作体现了民族独特思维方式。
6.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7.第⑤段举“宗教画”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直接说明了壁画以“符号”构建别于现实生活的世界。
B.用来证明壁画借助“符号”最终架构严肃神秘等意义。
C.表明宗教壁画借助“符号”、色相造境来教化芸芸众生。
D.与当下形成对比进而凸显艺术脱离宗教后获更广空间。
8.文章结尾部分谈到“到了当下,壁画如何获得更加自由和广阔空间”这一问题,请对此作简要探究。(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5分)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
标签: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8年上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