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462  2018-04-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2]
2018年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模拟试题(一)
2018年学业水平测模拟试题九年级语文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亵渎/尺牍 教谕/愈益 瑕疵/吹毛求疵
B. 伶仃/拎起 作揖/舟楫 泥淖/影影绰绰
C. 晌午/军饷 蝼蚁/佝偻 带挈/风驰电掣
D. 畸形/ 菜畦 诘责/拮据 一绺/不绝如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悬虚 打牙祭 有例可援 断章取义
B. 污蔑 口头蝉 喜出望外 无可置疑
C. 判决 秫秸秆 重倒覆辙 巧妙绝伦
D. 隐匿 城隍庙 沧海桑田 人情练达
3.下列橘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这些经典之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B. 有些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死记硬背而不前后联系,做起题来仍会捉襟见肘。
C.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保持着不减的热情,本年度的工作才得以一挥而就的完成。
D. 这种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顾名思义地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只能让学习陷入被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近期在普 通群众中广泛开展的绿色出行活动,旨在提升人们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风气。
B.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C. 通过临沂人的共同努力,青山绿水终于又以它本来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D. 在上下五 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不断涌现出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去哪里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B.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C.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D. 我的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它们分手。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儒林外史》,短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B.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五猖会》、《父亲的病》、《故乡》也是出自这部作品。
C. 《海燕》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 漫主义的典型特征。创作于1901年3月,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又名《海燕之歌》。
D. 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的代表作品《三作家》是为托尔斯泰、司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
7.名著阅读。(4分)

上面连环画出自《鲁滨逊漂流记》,这是鲁滨逊第 次航海的经历。从
上面连环画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 、 的人,书
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情节还有 。
8. 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6分)
材料 沂蒙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著名的书画之乡。受书圣的影响,这里自古就有研习书法的风尚。“鲁南古城秀, ”,临沂古称琅琊,历史人物荟萃,墨客迭出,除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外,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也诞生在这里。临沂旧城西南角的普照寺遗址,原是王羲之的故居,过去一直保留着王羲之的“晒书台”和“洗砚池”等遗迹。临沂城内原有一座五贤祠,是古人为纪念诸葛亮、王祥、王览和颜真卿、颜杲卿五位先哲而建。千万年来,临沂书画之风不衰,小至几岁垂髫幼童,上至八十白发老翁,多有挥毫泼墨,纸上生花者,张寿民、王小古、惠玉坤等书画名家,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近年来,书法热已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地域性文化。一些研究王羲之、颜真卿的民间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1990年5月,临沂地区成功的举办了书圣艺术节,同时举办了“中国临沂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和“王羲之故里国际书画”邀请展。临沂地区正以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海内外人士来此观摩书法、交流技艺。


浏览完整试题(1)结合材料说一说临沂书法发展的特色。(2分)
(2)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书法“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萧衍评价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文武双全,人如其字,刚正威武有气节。米芾认为“颜真卿(书)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下面两幅字帖中,图①是 的作品。图②是 的作品。(2分)

图① 图②
(3)请根据文意,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鲁南古城秀, 。
9.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5)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6)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7)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题。(4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铎:马铃铛。 槲:树名。老叶在春天长新叶时脱落。 枳:果树名。 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秦时为杜县,汉宣帝葬于此,故名杜陵。回塘。曲折的池塘。
10.(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2分)
(2)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 ~ 14题。(1 3分)
河中石兽
[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竟不可得二石兽
(2)转转不已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和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山门圮于河 当求之于上流
B.闻之笑曰 其反激之力
C. 如其言 不知其二者多矣
D. 然则天下之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阅读文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旨。
B.僧人仅顺流而下寻找石兽,只考虑了流水的因素,没考虑石兽、泥沙等因素,因此无果而终。
C.讲学家认为石兽应在原地沙下,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因此其推论也不正确。
D.僧人认为石兽应寻之于上游,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石兽、泥沙、流水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因此预言正确。
(2) 结合讲学家的言论,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 ~ 17。(8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 ,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展开余下试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 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
15.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作答。(3分)
16.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证过程。(3分)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也就 是说要死记硬背。
B.文学是有继承性的,所以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C.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来供选择,所以我们更要加强背。
D.高明的文学家不仅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只有这样才能翻出新意,写出好文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 21题。(15分)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①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再摆上几把藤椅,竹几,小桌,两只木筋裸露的老柜子,各类艺术品随心所欲地放置其间。还有一些老东西,如古钟、傩面、钢剑以及拆除老城时从地上拣起的铁皮门牌高高矮矮挂在壁上……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日里,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松木的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②到了夜间,偏偏我在这书房各个角落装了一些灯。这些灯使所有事物全都陷入半明半暗。明处很美,暗处神秘。如果再打开音响,根本不可能再写作了。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 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的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这里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而作。
③渐渐的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使我欣喜之极,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④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⑤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长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在我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⑥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⑦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⑧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选自《冯骥才散文选》)
18.阅读文章,依据书房建成前后作者心理感受的变化,梳理文章内容。(3分)
→ 心智迷乱, 无法安心写作 →


19.下列句子都用到了“享受”一词,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①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
②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
③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20.文中第③段和第⑤段都描写花木的生机勃勃,但作者的写作目的略有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有何不同。(4分)
21.读了此文,有人认为作者是为了表现环境与人的关系,也有人认为是写作家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2.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迟子建在《泥泞》中写到: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以“泥泞路上的花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时光流转,唯有经典永存。这些作品氤氲着你整个中学时光,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滋养。请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发生在你和经典作品之间的故事,写一边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要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 B (2分) 2. D(2分) 3. A(2分) 4. C(2分) 5. B(2分) 6. D (2分)
7. 第一空:四(1分)
第二空:充满智慧机智,勇敢勇于和困难作斗争,不畏艰辛(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第三空:做瓦罐,做木臼,做木船,用划道的方式计算时间,养山羊(答出一点、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
8.(1)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的2分)
(2)颜真卿 (1分) 王羲之(1分)
(3)琅琊圣贤多。(2分)
9. (每空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1)不汲汲于富贵(2)萧萧班马鸣(3)四面边声连角起
(4)玉垒浮云变古今(5)山山唯落晖(6)问渠那得清如许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阅读理解(40分)
10.(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1分)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1分)(“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 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意对即可)
(2)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1分)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的深切思念。(1分)
11.(1)终了,最后(1分)(2)停止(1分)(3)侵蚀、冲刷。(1分)
12.A(2分)
1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分)
14.(1)B(2分)
(2)讲学家只是根据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没有考虑实际各种因素对石兽产生的影响,其失败是必然的。(1分)
启示(2分,答出两点即可):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15.(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2)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3)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有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4)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答对两点得1分,三点得2分,四点得3分)
16.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1分)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从反面论证观点。(2分)
17.A(2分)
18.新辟书房,期待获得灵感 ; 花木葱茏,感受以外惊喜 ;自在松弛,平息内心波澜(享受片刻宁静)(共3分,每点1分。)
19.不全相同。①与②“享受”的含义相同,它们是贬义词,指的是贪图安乐,使作者心灵松弛、心智迷乱,写不出东西,甚至根本不可能再写作。(2分)
③与①②“享受”的含义不同,它是褒义词,指的是享受理想,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是作者认识的升华,表明作者认识到了木屋非凡的意义。(2分)
20.示例:第③段描写了田七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绿萝蹿到房顶和灯罩里,野草疯长遮盖窗子等情形,变现了花木极富生命力,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野性的气质;第⑤段描写了枝蔓织成了绿色幔帐,常春藤如瀑布直垂地面,绿萝胡乱“行走”等情形,变现了花木给作者的盎然情趣,让作者认识到了这间书房的非凡意义。(共4 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写作目的,各1分。)
21.示例一:我赞同本文是为了表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本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书房里花木的成长过程,自然环境的改变带给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认识上也得到了提升。这些都表现了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4分。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1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二:我赞同本文是为了表现作家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文章结尾三段,作者在认识了这间书房的非凡意义后,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作者认同了朋友的观点,觉得对于自己而言,理想与现实交融在了一起,作家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共4分。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1分,语言表达1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2. 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 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
在按以上评分标准给出考生作文总分后,凡一、二类作文,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要求之一者,在所给分数的基础上再加2~5分,但合计总分不超过50分。 (122.240.193.8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8年山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