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31  2018-04-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五)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讲:“平生当官有三乐:凶岁检灾,每自请行,放数得实,一乐也;听讼为人得真情,二乐也;公家有粟,可赈饥民,三乐也。”这三乐中,第一乐讲的就是遇灾减税。
与前代相比,宋朝对遇灾减税更加重视。宋朝明文规定:百姓向官府申报灾情,知县必须受理。知县拒不受理及有压制行为,法律规定要处“徒二年”的重刑。知县得到灾情申报,必须于次日派人亲临实地考察,并向州郡官府申报。州郡必须尽快派官员复查,复查官员由通判本人或州郡幕职官担任,接到命令者必须次日出发,前去受灾地,无故不得不接受派遣或拖延,朝廷依州治到受灾地的距离规定时限,延误者治罪。最后,由路级官员再次核查,确定减免税的比率及数量,申报朝廷。
宋朝农业税收的减免,分两种情况:一是长久性减免,二是临时性减免。前者指遇到战乱、大饥荒,农民舍弃土地全家流亡,或者土地遭到意外破坏,短期内无法继续从事生产活动,例如河流改道,河畔土地被大水冲击坍塌等。在上述情况下,官方不但要减免当年的土地税收,而且在若干年内都无法征收相关赋税,甚者将其从税籍中勾销。后一种临时性减免更具普遍性,因为它每年都有发生,而且数量巨大。宋朝将灾害严重程度加以区分,规定凡受灾十分之七以上,二税全部停征。十分之七以下酌情处置。减免税时优先照顾贫穷者,根据户等不同加以区分。宋朝还规定建立检灾档案,将灾害情况及减免税收情况按规定内容填入表格,分别存放于三司、户部及州郡。
宋朝除直接免税外,又较多地采取推迟征收赋税(展限) 和暂时停征赋税(倚阁)两种做法,通常用于灾情不太严重的地方。有时,蠲免与倚阁同时施行,即受灾重者蠲免,相对轻者倚阁。展限与倚阁使官方得到了进一步核查灾情的机会,避免了仓促减免中因处置失当造成的损失, 同时也给纳税百姓得到喘息机会,避免了灾年纳重税的痛苦。但是,展限、倚阁都不是蠲免,从制度上讲,这些赋税只是延缓缴纳。所以,宋代就出现了一个新情况,那就是官私间数额巨大的“积欠”。宋朝每三年一次祭天大典,大典过后通常会赦免相当数量的“积欠”。每位新皇帝即位,通常要大赦,也会赦免相当数量的“积欠”。所以,被展限、倚阁的赋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免除了。
(摘编自汪圣铎《宋代的遇灾减税及赈济支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对遇灾减税比历朝历代都重视,对遇灾减税工作不力的官员依规进行处置。
B.在检灾方面,宋朝对地方官员要求非常严格,其中要求他们必须亲临受灾现场。
C.宋朝长久性减免赋税针对的灾情是战乱、河流改道及河畔土地被大水冲 击坍塌。
D.展限、倚阁与蠲免不同,前二者是延缓或暂停缴纳赋税,后者是全部免除赋税。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引用苏轼的言论开篇,意在表现苏轼为官一任,以为民办事为乐的品质。
B.第二段按照百姓—知县—郡官—路官—朝廷的顺序将宋朝检灾规定讲得很清楚。
C.三、四两段分 门别类地说明了宋朝遇灾减税免税的几种方式,阐述得井井有条。
D.文章在一般性论述的基础之上,还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引用、比较、举例等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宋代朝廷制定了检灾的规定,所以地方官员为免责罚,对检灾都不敢怠慢。
B.从“减免税时优先照顾贫穷者”来看,宋代相关的减免税政策带有一定的人性化特点。
C.展限和倚阁这两种减税办法,对灾情过后百姓恢复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积欠”的出现与展限和倚阁密不可分,但相当部分的“积欠”往往因祭祀和新君即位而免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麦 客 王少东
每年阳历六月前后,麦亮如灯,候鸟一般的麦客从甘肃、宁夏甚至渭北山窝里飞到八百里秦川。早期,麦客们打着防蛇蝎的绑腿,徒步数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扒火车、坐汽车。他们少则两三人,多则数十人,有的兄弟同行,有的父子上阵,还有的夫妻相伴。他们常头戴草帽,一只肩上挂着装满被褥、干粮及刀具的化肥袋,另一只挂着镰架,加之衣衫褴褛,如同难民。没活儿的时候,他们随意躺在街边,抑或靠着墙壁,东倒西歪,仿佛醉汉。夜幕降临,他们在冰冷的石阶或水泥地上,和衣而卧,酣然大睡。走进麦田,他们腰如弓背,一手攥着麦束,一手甩起镰刀,娴熟地把吸纳大地精华的麦子响亮地砍倒,结扎成捆。
这就是麦客,一群职业养蜂人一样的人,追逐着花期一样的麦田,付出辛劳,采撷收获。
说是麦客,但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人,客是关中人对外乡人的尊称。关于麦客的称谓,西府宝鸡有些地方叫“麦胡钐”。“钐”有抡开镰刀割之意,更显生动形象。而对于外出割麦,他们自称为赶场或撵场,易地待雇叫转场。
关于麦客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清时的一些地方志。有确切记载的当属乾嘉时期诗人李兆甲的《麦客子歌》:“君不见俗称麦客子,田如太虚宽腰镰。先刈秦云卷,肩担远挑陇月残。一身亲收几万顷,饭饱与己尽无干。吁嗟乎,躬收几万顷,一饱尽无干!”官至云贵总督的吴振械在《麦客行》中谈道:“客十九籍甘肃,麦将熟,结队而至,肩一袱、手一镰,庸为人刈麦。自同州而西安,而凤翔、汉中,遂取道阶成而归。岁既久,至者益众,官吏惧有意外之扰,颇逻察之,不能禁也。秦人呼为麦客!”数百年前,已有人将麦客置入视野,彰显了人文主义的情怀。
割麦是个体力活儿,日光逼人的天气里,麦客要反复地弯腰、甩镰、结扎、立束,极易倦怠。正在于此,善待麦客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一旦麦客被雇主相中,好饭好茶甚至好烟好酒竞相款待。
我家曾多次雇佣过麦客。在我八九岁时,家里雇了两三位来自甘肃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洛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