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72 2018-05-01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
第5课《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肇造(zhào) 湮没(yān) 编纂(zuǎn) 估量(liànɡ)
B.勖勉(xù) 纷乘(chénɡ) 菁华(qīnɡ) 险巇(xī)
C.缔造(dì) 蜕变(tuì) 削平(xuē) 济贫(jì)
D.芜杂(wú) 诅咒(zǔ) 后嗣(cì) 相称(chènɡ)
答案:C
解析:A项“估量”中的“量”读liánɡ;B项“菁华”中的“菁”读jīnɡ;D项“后嗣”中的“嗣”读sì,“相称”中的“称”读chèn。
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修建
B.不半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C.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D.草木为之含悲 予为斯序
答案:B
解析:A凭,因而;B助词,的;C比,在;D因为,写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满清未造 顾自民国肇造
B.顾自民国肇造 环顾国内
C.子孙视之(土地)不甚惜 视清季有加
D.则斯役之价值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答案:D
解析:A时代,建立;B比,对待; C但是,看;D战役
4.选出下列加点的实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浩气四塞(阻塞) 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B.顾自民国肇造(开始) 直可惊天地(只、仅仅)
C.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屈) 贼氛方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高涨)
D.视清季有加(一个朝代的末了)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领唱)
答案:C
解析:A塞,充满;B直,简直;D唱同“倡”,倡导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A.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B.(余)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答案:C
解析:A判断句;B省略句,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D一般陈述句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二是古代文人分别时各以诗文相赠,是为赠序,如《滕王阁序》。
B.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古体诗是一种较少拘束的诗体,多半是字数不拘的偶数句,不严格讲究平仄与对仗,也不讲究韵脚。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
C.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有北宋的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有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词按结构又可分成: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D.赋,古代文体名。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多用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同时注意“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答案:C
解析:李清照是宋朝女词人。作家作品容易混,在记忆时作者的国别代表作品要记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记忆的重点。
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最近,市环卫对我市城区一些公共设施进行彻查,发现城区存在一些已被________的公共设施,由于未能及时拆除清理,如今成了交通的“障碍”和景区的 “景障”。
浏览完整试题
②本人今天早上在餐厅不慎遗失了一只白色书包,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意以一本《三国演义》相酬谢,决不________。
③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________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外,还希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见。
A.废止 失言 参观 B.废置 失言 拜谒
C.废置 食言 拜谒 D.废止 食言 参观
答案:C
解析:题中,“废止”和“废置”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止”,停止;后者重在“置”,放置。对于“公共设施”应用“废置”。“失言”和“食言”的区别在于;前者指说错了话,后者指说话不算数。这里指保证说话算数,所以“绝不”后边应填“食言”。“参观”和“拜谒”虽都有“看”的意思,但它们的区别在于,后者强调敬意;这里该用“拜谒”。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企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突破难点,形成了自我积累的__________,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2)江西和湖北两省去年以超过20亿美元的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引进外资十强,_________了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强劲势头。
(3)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________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外,还希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见。
A. 机制 昭示 拜谒 B. 体制 揭示 参观
C. 机制 揭示 参观 D. 体制 昭示 拜谒
答案:A
解析: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此处“上海交大校办企业”用“机制”恰当。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机构。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拜谒:瞻仰(陵墓、碑碣)。参观:实地观察。“拜谒”更合语境。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主张学唐宋文章法度,人称其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善于描写日常琐事。此派代表人物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袁宏道等。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其中内7篇,外15篇,杂11篇。《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他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而这样的境界只有“至人、神人、圣人”能做到。
C、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与妻书》写得感情真挚,痛彻心扉。字里行间充斥着对妻子无尽的爱意,然“吾至爱汝”,却“忍舍汝而死”更体现了一个为了祖国、民族而牺牲一己之幸福谋大家永福的赤诚心怀和高尚品格。
D、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常在诗中用典,借古讽今。散文著作成就很高,气势恢宏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文赋。道出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案:A
解析:“袁宏道”为公安派。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C.三月二十九日既是七十二烈士失败的一日,我们还要来纪念,所纪念的是在哪一点呢?是不是要纪念他们的失败呢?失败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纪念呢?我们现在所纪念的一点是烈士当时所立的志气。
D.《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今山东邹县)。
答案:D
解析: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泰山记》的作者姚鼐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与方苞、刘大魁并列被称为“桐城三祖”。
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论语》,意思是尊敬别人的老人就和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爱护别人的小孩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C 《项脊轩志》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他的文风平淡自然、亲切感人。
D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的作者孙文,字逸仙,号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答案:B
解析:出处是《孟子•梁惠王上》
12.下列句子加线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轻轻走到烈士的遗前鞠了一躬,以此来寄托哀思,并默默地说,礼轻情意重啊!
B.让这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做这家企业的守门员,确实有点杀鸡焉用宰用刀。
C.来信谈到向我借钱的事,我感到非常为难,因为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也正好手头拮据。
D.情况已经到极其危险的地步,他却既来之,则安之,一点也不惊慌,还是喝他的酒。
答案:B
解析:B比喻办小事用不着花大力气;A表示礼物虽轻,但人的心意很重; C比喻本想掩盖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D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1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越国以鄙远
C.吾得兄事之 D.晋军函陵
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使动用法,B项意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D项名词用作动词。
14.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清末造 末造:一个朝代的末期。
B.踬踣者屡 踬踣:跌倒。
C.始有事略之编纂 事略:简略的事。
D.浩气四塞 四塞:布满、充塞四面八方。
答案:C
解析:C项事略:文体的一种,用以记人记事。
1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B.以坚毅不挠之精神/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C.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D.草木为之含悲/余为斯序
答案:B
解析:A项“凭”/“因此”,B项均为助词“的”,C项“比”/“在”,D项“因为”/“写”。
展开余下试题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 。
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本句要注意“苟”“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本句要注意“受”“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 , ; ,
, 。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隆”“倾”“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哪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 。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本句要注意“受”“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 , , 。
答案: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本句要注意“俱”“陟”“臧”“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②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③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丝。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得很远。
④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
⑤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族人。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如果套上一个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
⑥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陈意映。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⑦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命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两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⑧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见黄花岗烈士家属。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这个女人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
(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 21.请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辛亥革命前夕,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作为革命者的林觉民不得不割舍下情投意合的妻子,这是残酷的现实。被撕裂的不仅是他的生命,还有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方法有: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法。“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有“这一刻”“历史”“撕裂”“这个男子”;回归文本可以知道,“这一刻”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夕,“历史”指的是国家处于危难的现实情况,“撕裂”指的是割舍下情投意合的妻子,“这个男子”指的是林觉民。理解了关键词的意思,再进行组合即可。
22.请根据文本,探析“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这句话的涵义。
答案:①陈意映在其他史料之中难以查到记载,没有《与妻书》,这样一个女性就会被历史湮没。②《与妻书》传递出林觉民的侠骨柔肠和夫妻二人的两情相悦。③作者在叹惋陈意映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无数象陈意映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也在默默地推动着历史,值得人们纪念。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题干问的是“‘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的含义”。方法有: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法。本题所涉及的句子处于文章的末尾,故应联系作品的主旨。关键词有:“她”,指的是陈意映,“只能”,其他地方难以查到,“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传递出林觉民的侠骨柔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此的感叹。
(二)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高亦吾1881年生于章丘绣惠镇西关村,15岁考取了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并投书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们在校赋诗、撰文,斗争宗旨为反清灭洋。18岁那年,高亦吾率先加入同盟会,带头组织起声势浩大、轰动省城的罢课学潮,还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震惊校园内外的战斗檄文《伊奴出关》。高亦吾的文章及极富影响力的言行,引起了山东巡抚周玉山的惊恐,他亲笔签署通缉令,定要严惩“肇事者”。闻讯后,高亦吾当即脱掉长衫,剪掉象征“大清”臣民的发辫,连夜逃离济南,远赴东北。章丘县衙接到逮捕令后,立即派人到西关高家进行严密的搜查,未见其人,便将其霜染鬓发的母亲投监入狱,施刑后又锁进铁牢。
高亦吾辗转漂泊半月,经友人介绍,进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在这里,他初识了入校新生周恩来,见他精明睿智、气宇轩昂且胸怀壮志,课下便常向他慷慨激昂地讲述反清灭洋的革命道理,沉痛地诉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举,使其听得义愤填膺、泪光盈盈。高先生还将邹容19岁时写的《革命军》一书赠给他,使其树立起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信念。高先生借与周恩来同桌就餐之机,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星期天,还同他上街“散步”,指着外国领事馆满腔怒火地说:“这些外国列强协同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瓜分华夏大好河山,简直令人难以容忍!”周恩来时时处处受到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教育。
辛亥革命爆发后,高先生率领师生涌向长街游行示威,振臂高呼:“鞑虏不除,民国不立,四万万炎黄子孙誓不罢休!”周恩来彻底觉悟了,返校后当众第一个剪掉发辫,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913年,周恩来入南开中学就读。临别之际,高先生为周恩来命字“翔宇”,寓意深远;周恩来则奋笔疾书:“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对“翔宇”的认可和对恩师的敬重。三年后,由于战乱不息、政局不稳,高先生辞校赴京到赵伊公署任职。其间,周恩来曾两度进京探望,高先生警觉地叮嘱周恩来,“你在天津创办的‘觉悟社’轰动京畿,据传你的名字业已在册,当局声言要捉拿一切成员,你务必当心!”周恩来返津不久便被捕入狱,高先生闻讯心急如焚,奋力投入营救,终使周恩来脱离虎穴。
岁月如流,人世沧桑。高先生重返济南后,应邀在省建设厅任职。“七七事变”后,他毅然辞去公职,返回章丘,县长郭德夫深知先生学识渊博,邀他出面成立“城关学堂”,先生知其是“亲日派”,力辞不就,却到西关私塾任教。1939年章丘沦陷,高先生赴济避难。有人举荐他去当地的某汉奸公署就职,高先生断然拒绝,出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街开馆施教。1941年春节刚过,高先生突患脑膜炎,遂还故乡。弥留之际,他再三叮嘱爱子高肇甫:“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和周恩来取得联系,让他指引前程!”2月5日子夜时分,这位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一代师表与世长辞,终年60岁。
1947年4月的一天下午,章丘警察局局长带领部下闯入高先生家中,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在牢中受尽酷刑。1949年7月,高肇甫遵照父亲遗嘱给周总理写信,历数期间的境况和怀思之情。不久,总理回信,召肇甫进京,在中南海两人长谈三小时。总理得知恩师早已仙逝,不禁悲恸万分,数次泪流满面……
后来周总理将高肇甫安排于政务院档案科工作。周总理一生高风亮节,身在高位从未照顾过任何一位亲属,对高肇甫的安排可谓“仅此一人”。
(摘编自《齐鲁晚报》王绍忠《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相关链接
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较好的小学,从校长到教员都是社会名流。高亦吾初进课堂,就遭遇到一位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的少年学生的质疑发难,这位少年一连提出许多耐人深思的问题,他就是当时年仅13岁的周恩来。高亦吾对这位气宇轩昂的少年非常赏识,从此30岁的高亦吾同13岁的周恩来结成了忘年之交。(摘自《章丘名人录》)
23.高亦吾是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①年轻时就追求进步,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作为教师,时时处处对年轻学子以爱国主义的影响和教育。③七七事变后,力据亲日派邀请,在贫困中独善其身。④舍家为国,虽家人受其牵连备受酷刑,仍矢志不渝。
解析::纵览全文,寻觅信息源,第一段“15岁考取了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并投书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第二段“高先生借与周恩来同桌就餐之机,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第四段“七七事变”后,“有人举荐他去当地的某汉奸公署就职,高先生断然拒绝,出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街开馆施教”第五段“1947年4月的一天下午,章丘警察局局长带领部下闯入高先生家中,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在牢中受尽酷刑。”加以概括。
24.文章写高亦吾的身后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侧面表现高亦吾对革命的贡献之巨大,影响之深远。②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照应文章标题,体现周恩来对启蒙老师高亦吾的感念与回报。
解析::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人物的塑造,文章的内容,以及结构上。多角度分析。
25.高亦吾是周恩来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材料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高亦吾对少年时的周恩来十分赏识,接受其质疑发难。②高亦吾启迪了周恩来,使其走上革命的道路。③高亦吾曾为周恩来命“字”,激励周恩来坚定革命信心。④高亦吾在周恩来处于危境时及时提醒,周入狱后又奋力营救。
解析::高亦吾是周恩来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主要是从两人人生的交叉点来说,启蒙老师即在年轻时的影响和交往,主要是在第二、三段。注意概括时要全面。 (122.240.213.160)
上一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下一篇:
《我有一个梦想》同步练习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黄花岗烈士”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