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45  2018-05-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5]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一轮课外练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一轮课外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百媚生”又和“无颜色”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铺垫。“粉黛”指六宫女子的化妆用品。
B.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夜晚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夜色形成对比。
C.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西宫、南苑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烘托出唐玄宗居处的荒凉和晚年生活的痛苦孤独、寂寞凄凉。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身居仙山,生活寂寞;听到唐玄宗派遣使节到来,她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清泪,就好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两句写出了她的凄美、哀怨。
【答案】A
【解析】“粉黛”代指六宫中的美人。
2.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以“思念”为话题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思念是杜甫头上的一轮明月,“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增这轮明月的浓郁期盼。思念是张籍发梢的一缕秋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更添这缕秋风的几丝牵挂。
【答案】示例:思念是纳兰性德帐前的一盏明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又增这盏明灯的几分孤寂。思念是马致远眼前的一片秋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添这片秋色的几许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要求仍以“思念”为话题,所以考生不能另选话题。然后要注意例句使用了比喻与引用两种修辞手法,还要选择适当的喻体和符合语境的古诗词。最后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鲍鱼(bào)  辣椒(jiāo)  斟酌(zhuó)   灼热(zhuó)
B.禅宗(chán)  拟古(nǐ)   泥古(ní)    醴酪(lào)
C.干劲(jìn)   强劲(jìn)   劲旅(jìng)   疾风劲草(jìn)
D.差异(chā)  奇迹(jī)   北渚(zhǔ)    匡正(kuāng)
【答案】A
【解析】B项中“泥古”应为“泥(nì)古”;C项中“强劲”“疾风劲草”中的“劲”读音都应为“jìng”;D项中“奇迹”应为“奇迹(jì)”。
5.对这首诗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多次登门拜访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答案】B
【解析】好音:优美动听的鸟鸣。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庇护(pì)    塞子(sāi)    堵塞(sè)
B.鬓角(bìn)    鬃毛(zōng)   修葺(qì)
C.伯父(bó)    喋血(dié)    间谍(dié)
D.混沌(dùn)   啼叫(tí)     锲而不舍(qiè)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A
【解析】A项,“庇”应读“bì”。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乐景写哀情(反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描写的景物即诗中的意象,颔联中的“和风”“啼鸟”,颈联中的长在河畔的草、树上的小花都是表现春天生机的景物。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而诗人在尾联写到了自己“沦落在江州”,可见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到江州的伤感消沉。尾联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诗人却找不到,而诗人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感情含蓄蕴藉。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诗歌开头四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认识和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认为人的命运就像倾倒在平地上的水,“各自东西南北流”,这都是安排好了的,不用哀叹愁苦,表现出作者对从愁苦中求得解脱的渴望。

2.第五、六句借酒浇愁,这里浇的是什么愁?作者为什么愁?请结合全诗和作者的身世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用酒浇的是贤能之人在不公平的门阀制度下有志不能展,有能无所用的愁苦。作者出身寒门,才华横溢,却长期担任级别较低的地方官,面对人生的极不公平,作者心中产生了极度的愤慨,万分愁苦。
【解析】解答此问,一要联系前面四句诗,明确愁指什么,二要结合后面的“心非木石”和作者的身世经历分析为什么愁。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愤”为愤慨、愤懑之意。诗人矢志做“塞上长城”,北伐收复中原,但为投降派所阻,志向始终不能实现。尽管此时诗人已经年逾花甲,罢官退居多时,但一想到未能实现的北伐大计,心中的愤懑就无法遏止。因此,诗人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2)既有对投降派的控诉,也饱含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起句和结句。
【答案】《书愤》起句中的“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感慨“空自许”做了铺垫。“那知”写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慨,照应了诗歌的主旨——“愤”。结句诗人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比。诗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诗情推向了高潮。
【解析】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的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说明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122.240.213.16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8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