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33  2018-05-0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3]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试题
第10课 短文三篇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随笔集》《蒙田随笔全集》、《蒙田意大利之旅》 《蒙田随笔》《蒙田随笔集》《热爱生命》。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这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于一个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是研究德札尔格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这些工作是自希腊阿波罗尼奥斯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并以积分学的原理解决了摆线问题,于1658年完成《论摆线》。他的论文手稿对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有很大启发。在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时,写成《算术三角形》向巴黎科学院提交,后收入他的全集,并于1665年发表。其中给出的二项式系数展开后人称为“帕斯卡三角形”,实际它已在约1100年由中国的贾宪所知。在与费马的通信中讨论赌金分配问题,对早期概率论的发展颇有影响。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写了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等方向的论文。自1655年隐居修道院,写下《思想录》等经典著作。
罗伯特•富尔格姆, 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代表作品《我需要知道的一切》、《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当有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罗伯特•富尔格姆通常都回答说他是个哲学家,然后又解释说,他喜欢干的事,是多多地想些平常琐事,再把他所想到的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或者聊天,或者涂涂画画,随便哪种看来合适的方式都行。
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中的《信条》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四《短文三篇》。这部书语言生动精彩,深入浅出,机智幽默,使读者很容易就能深入领会其深刻的寓意。他的新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由维拉德书店按惯例以精装本出版。
【重点理解】
热爱生命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浏览完整试题在文章的第3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像一根苇草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难点探究】
热爱生命
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探究】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探究】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文章主旨是什么?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
【探究】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启示: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白白虚度此生,那就只能怪自己。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由于作者关注生活,讲究享受生活的方法,因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老了,还抓紧时间,使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探究】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2.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探究】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3.文章主旨是什么?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
【探究】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启示: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信条
1.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探究】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2.文章主旨是什么?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
【探究】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启示:先指出信条在幼儿园就学过,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接着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对这十七条进行归纳。然后说明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以至政府。最后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一起。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展开余下试题(1)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4)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探究】
(1)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度日(dù) 推衍(yǎn) 风和日丽(hè) 垂暮之年(chuí)
B.厚赐(cì) 糊涂(tu) 枯燥无味(zào) 躁动不安(zào)
C.弥补(mí) 短暂(zhàn) 稍纵即逝(shāo) 丰盈饱满(yíng)
D.牲畜(chù) 囊括(kuò) 强颜欢笑(qiáng) 一叶扁舟(p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它不仅生动地说明了人的脆弱性,还揭示了人不同于苇草的最重要的本质——能思想。
B.假如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泰然处之,心平气和,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麻木,或是胆小鬼、糊涂虫?
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D.蒙田的《热爱生命》一文,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华美的语言,读后却能使人如坐春风,从而明白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2.D【解析】A项,“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与句中“难得”重复;B项,“泰然处之”,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心情安定,态度从容。此处不合语境;C项,“慷慨解囊”,指大方地拿出钱财来帮助别人或赞助别人。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些词语对我赋予特殊的含义。
B.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因为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C.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智慧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D.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3.D【解析】A项,主客颠倒,应为“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B项,不合逻辑,把“因为”改为“但”;C项,成分残缺,第一个句子缺少主语,把“智慧”放在“并不在”之前。
4.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_______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_______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健康,_______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经济、_______人际关系等学问。
A.启发 规范  以至 调整 B.启迪 规范 乃至 协调
C.启迪 规定 乃至 协调 D.启发 规定 以至 调整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6. 阅读《热爱生命》片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扩展其中划线的句子,使之具体、生动、丰满。60字左右。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一直在惊吓着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解析】 这类扩展往往采用添加法,添加修饰语;添加时要使用修辞手法,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展。扩展时还要注意与前文呼应(文气上,内容上)。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3题。
热爱生命
蒙 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侯,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1.下面不符合“哲人”习气的一项是( )
A.打发、消磨时光
B.回避、无视生命的存在
C.把生命看成贱物
D.天色不佳时,将“度日”看作“消磨光阴”
2.对于“生之本质在于死”的含义或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享受生活,及时行乐,就可以说死而无憾。
B.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死亡得以彰显和延续。
C.生命一天天流逝促使人们看重生命的分量。
D.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而有限的。
3.对“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句话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生命本是“优越无比的”“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过得丰盈饱满”。


展开余下试题C.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作者表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D.概括了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寄希望于虚幻未来的消极人生。
【答案】
1.D
2.A
3.B

【课外拓展】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学/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答案】
1.C
2.C
3.B

2.C 项,“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原
文只是说“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
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解答这类试题,首要的就
是整体阅读,把握大意,然后是归纳要点,明辨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判断答案。其中论述
类试题设题陷阱有偷梁换柱、以偏概全、模糊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
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即
可。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例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
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18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