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66 2018-05-06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6]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年上期东阳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án))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tāo),系着一块美玉。
C.四叔是个讲理学的老监(jiàn)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
D.金先生教逻缉(jí)。华侨同学林国达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缉学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甲】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渡过,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丙】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
在曾国藩看来,为官者应该谨言慎行,不能因为权柄在手就得意忘形,而是更要懂得放低身段听闻他人的意见;而官员如果说话太多,则容易暴露自己的不成熟想法,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乃至杀身之祸。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过 B.平步青云 C.为所欲为 D.乃至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冯小刚的《芳华》承认创伤,却不愿有更写实的收场,主角们都有比小说里更温暖,仿佛那一代人的芳华,就这么随着清丽的镜头涂写了记忆,抹平了悲伤。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因此必须要防止“精神懈怠”。
C.已故美国艺术大师汤伯利的作品《黑板》在纽约拍卖会上以7035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当年创现场拍卖会最高纪录的大师。
D.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6.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齐、楚之精英
C.可谓智力孤危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7. 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苟以天下之大
C.多于市人之言语 D.秦人不睱自哀
8.三年时间,共享单车“收获”了交口称赞和如潮批评。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下面两组词语。请你根据自己对共享单车的看法,以其中一组为关键词写一段话。
浏览完整试题
要求:①表明自己的态度。②运用关键词。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支持的理由:低碳环保、快捷方便、价格亲民
批评的理由:乱停占道、手续繁难、天气制约
二、现代文阅读(共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 分)
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 的时代。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
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
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 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
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才能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
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1 月 17 日,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的“网络小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充满怪力乱神、子虚乌有,将来不可能被奉为新经典,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
B.网络小说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颇有难度,若不“+”得专业且有品质,则难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 益的丰收。
C.网络小说一般篇幅长,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问题普遍存在,除了所谓“大神级”作品之外。
D.网络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一直不容易被察觉和公开的原因,就是作为读者的青少年群体相对封闭。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网络文学+”的时代,铺天盖地的电影、电视剧、歌曲、游戏,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
B.元杂剧、明清小说,乃至于金庸武侠,都曾经是通俗文学,最终被奉为精品或经典,融入主流文化。
C.由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等,其创意全是通俗小说本身。
D.文化产业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
11.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以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络文艺成为新经典?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 分)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展开余下试题
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语声朗朗。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醍醐灌顶,如大雪天忽然遇见太阳。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凡•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2.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
(2)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14.简析作者详写木心手稿的意图。(6分)
15.赏析“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秦晋崤之战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钥匙
B.不腆鄙邑。 腆:丰厚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D.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勤:勤劳
17.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收尔骨焉 盘盘焉,囷囷焉
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吾子淹久于敝邑 其势弱于秦
D.吾其还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B.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容易泄漏消息,疲惫之师也难以取胜,指出师出必败,并预测出遭晋军伏击战败的地点,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坚持进军郑国。
C.蹇叔,忠直耿介,见识深远。因此秦穆公收到杞子从郑国发出密报的时候,首先“访诸蹇叔”,可见蹇叔受到国君的信赖。
D.晋国原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他和栾枝激烈争论,批评栾枝不愿为国效劳的言论。表现出他的善辩能断,敢说敢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强秦的痛恨和关心国事的精神。
19.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2)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成21—22题。(7分)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展开余下试题
21.找出下阕中与上阕的“从容”呼应的一个词语,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3分)
22.赏析“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一句。(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4)使负栋之柱,; ,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赋》)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各地的登山家多以征服珠穆朗玛峰——地球第一高峰为荣,但自2004年以来,有近两百人在攀登途中遇难。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时至今日,人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不必靠登山来体现;有人认为冒险登顶,满足了自我,却可能把悲伤留给亲人,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在实现自我和追求梦想的途中,有些代价我们必须承受。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1.C(A.梵 fàn B.嗔——瞋 D.缉——辑 )
2.A(A项,“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原文是与“时间”有关,应改为“度过”。B项,“平步青云”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C项,“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含贬义。D项,“乃至”甚至,表递进的连词。)
3.C(括号有注释说明的作用,使用原则是给哪部分内容注释说明就紧跟在其后。此处括号内容应该放在引号外面。)
4. D(A.成分残缺,在“主角们都有比小说里更温暖”的后面加“的结局”B .两面对一面
C.偷换主语)
5. C(名作动,其它为名作状)
6. D(参差都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7. A(被动句)
8.示例一:支持。共享单车是大自然的好朋友,低碳环保,不产生废气;又是上班族的得力助手,地铁口、公交站,触手可及,快捷方便;还是社区生活的“邻家伙计”,价格亲民,几块钱能骑半天。
示例二:反对。共享单车已经是全民公敌,乱停乱放,占道碍事,泛滥成灾;而且是过街老鼠,圈钱有术,退押金困难,商誉难保;还有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一遇刮风下雨,完全解决不了问题。【态度鲜明,1分;使用关键词,各3分,有修辞手法,2分。】
9.B(A.张冠李戴。把他人的错误观点当作“我”的正确观点,原文中前有“有人说”, 后有“在我看来”,所以“不可能”应改为“有可能”。C.逻辑错误。原文有“即使所谓 “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D.概念偷换。错在“一直”,原文是“往往”。另外,原 因是多方面的,还有别的原因,即“青少年群体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 断力”)
10.B(A.“可能”变成“必然”。C.以偏概全。原文中有“许多”“核心的”等词句。 D.强加因果)
11.①对于网络文学(网络文艺),重点应从增数量转为提质量。(或答“网络小说向 其它艺术形式改编的过程中,应追求专业、品质,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益的丰收”。) ②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的意识、底线意识、正面(积极健康) 意识。
(每点 2 分。若答“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中”也给 1 分;若答 “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则不给分。共 4 分)
12.①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②写出乌镇江南水乡迷蒙、清幽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情感基调。(4分。每点各2分)
13.(1)写出木心的画具有空灵飘渺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2分)
(2)写出了他与黑暗的抗争,表现了他用多种艺术形式坚持信仰、保持纯净的品格。(2分)
14.①是木心面对黑暗困境进行抗争的体现,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抒发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③使读者感受到木心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6分)
15.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表达木心画的不朽。②画是木心灵魂的体现,表达了画与灵魂的密切关系。③升华文章的主旨,强调木心灵魂的高贵及其对人们的激励作用。(6分)
16. D(使…劳苦)
17 . B连词,表转折。 ( A .兼词,于之;助词 ,形容词词 尾,…的样子。C.介词,在 ;介词, 比 D.语气副词,还是,表商量语气;代词,自己的)
18.D 批评“栾枝不愿为国效劳”错,栾枝也是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
19.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0.(1)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
(2)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
21. ①与“从容”呼应的是“匆匆”。②两者形成对比,③抒发了伤时惜别、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每点1分】
22.①层层递进,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凸显来年景物美好。②以乐景衬哀情,鲜艳繁盛的景色,更强化了分别的感伤。③构思新颖,立足现在,回想过去,想象将来,将花与人、聚与散连成整体,寓感慨于写景,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第③点不要求完整。只写手法不分析,不给分】
23.(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4)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5)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4. 寻找探险的真谛古往今来,中外有着多少坚毅执著,勇于探险的人们啊,他们其间不是经历常人无法体验的激情与成功,就是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壮与失败……
探险,人们曾为它下过多次定义,有人认为它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有人认为它是无谓的牺牲,可它的真谛和奥秘又有几个人清楚?
探险的真谛或许只有真正尝试过的人才会明白,才会了解,也或许亲身经历过也无从得知。比如他们:走遍名山大川的李时珍,游遍祖国的徐霞客;七下西洋的郑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考察中国的马可?波罗……他们或许对“探险”的了解比我们深得多,可仍不会知道它的真谛。
“爱拼才会赢”,探险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与信念吗?在人生路上,任何人都可能会面临无数次的失败,但你可曾想过,只要做到永不言败,就能让你的心灵豁达、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仔细想想,探险其实并不一定要像那些勇攀科学高峰,敢创新辉煌的人一样,我们只要有着那种精神,并把它带入到自己所投身的学业、事业中,那么只要我们按部就班地同过去一样学习、工作就也是一种心灵的“探险”了!
探险的真谛,在道理上我们究竟是否应该把探险当作是无谓的牺牲呢?我个人以为决不可以!虽然在从古至今的探险人员中有非常之多的人踏上探险之旅后一去不复返,可毕
上一篇:
2018高考语文专练:字形(一)
下一篇: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东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