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16  2018-05-0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6]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梭罗去瓦尔登湖,独自一人在那儿,________地生活着。他像修剪门前的杂草灌木一样,决然删除日常的________,因为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几乎已被文明的浮华与琐屑________殆尽,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证明人的生存所需其实很少,并企图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________。
A.从容不迫 繁文缛节 消耗 陷阱
B.安之若素 细枝末节 消费 陷阱
C.安之若素 繁文缛节 消费 深渊
D.从容不迫 细枝末节 消耗 深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谈到本性,对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高度重视。
C.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D.随着许昕、樊振东以惊险的比分艰难取得双打比赛的胜利,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以总比分3比0击败中国台北队跻身进入决赛。
3.下列诗句与“倚槛苍茫千古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天开美景风云静 B.座揽清辉万川月
C.爽气西来两袖青 D.过江多少六朝山
4.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3分)(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C.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亡友方思曾墓表
归有光
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浏览完整试题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其相爱慕如此。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权厝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
B.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 币:钱财
C.辄返棹登金、焦二山 棹:船桨,代指船
D.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 童:未成年的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广数自请行 数:多次
B.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将:率领
C.口不能道辞 辞:辞别
D.南绝幕,遇前将军 绝:横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3分)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及止。(3分)

(3)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9.简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注】
辛弃疾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注】此词作于绍熙三年(1190年),词人奉宋光宗赵惇之命,任福建提刑。三山,福州旧称。
10. 上阕 “绿涨连云翠拂空” 中的“绿”“翠”各指什么?(2分)

11. 上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12. 请简要赏析“殷勤却谢打头风”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2)_________________,没有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4)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6)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画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要那么不满意自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父。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终于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36口“连珠火”上的。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傅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36口“连珠火”。师父依旧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


展开余下试题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剧团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都不走,在下面喊呢。”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
(《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4.小说中苟老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苟老师的死亡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


16.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4分)


17.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庞朴
①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②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③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④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⑤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⑥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⑦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⑧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8.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9.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0.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6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就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1.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由后文“文明的浮华与琐屑”可知“繁文缛节”更合语意。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或接受有偿服务等。陷阱:比喻害人的圈套。深渊:很深的水。]
2.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主宾颠倒,应去掉“对”。B项,“主要是一些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语意不明。可删去“管理部门和”。D项,“跻身”和“进入”语意重复,应删掉其一。]
3.D [对仗讲究字数、词性的相对应,文中的“倚槛”为动宾结构,只有D项的“过江”符合。]
4.B [A项,“荷尽”与“菊残”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品质。B项,选自高适的《燕歌行》,意思:少妇在长安家中哭断肠,征人在蓟北边疆回望故乡。该句突出征人、思妇双方的痛苦,突显战争的残酷,无对比手法。C项,“人世几回”与“山形依旧”形成对比。D项,“花相似”与“人不同”形成对比,突出物是人非。]


展开余下试题5.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对联文字整饬、简省,深合“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题干内容与备选对联之间的关联词汇。①中的“假笑啼”“真面目”“笙歌”“衣冠”指向昆曲表演艺术,②中的“多关节”“合连环”符合评书艺术的特点,③中的“白雪阳春”“雅曲”“高山流水”“知音”等指向古琴,④中的“傀儡”“机关”与木偶戏表演契合。]
6.D 童:秃,此处是使动用法,“使……变秃”。
7.c 辞:言辞
8.(1)凭借思曾的才能,有合适的职位安排他,使他没有怨恨之气,他果真会出现在这里(专注于佛学)吗?(得分点:“以”“置”各1分,句意1分)
8.(2)适逢遇到项伯想要使得张良活下来,在夜里项伯前去见张良,乘机把不能杀刘邦的道理告诉了项羽,项羽这才作罢。(得分点:“会”、“因”各1分,句意1分)
8.(3)现在没有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兄弟同情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得分点:“怜”“王”各1分,句意1分)
9.才华出众;热衷功名;恃才自负;壮志难酬;重视友情。(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方思曾去世的时候,恰逢倭寇来侵扰,暂且停柩在某地。不久他的父亲长史公调往远地做官,他的儿子方昇年幼,(其遗体)不能够下葬。某年月日,(方思曾)才被合葬在他的祖父侍御府君的墓中,其家人来请求我撰写墓上的文字。
思曾年少时有奇特超俗的才能,二十多岁时,凭借《礼经》在京城的科举考试中以第一名被推荐。后来参加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一度不顺利,就自责并且怀疑说:“我所做的,自以为到了极致,却又没有成功。他们(考中的人)一定有超出我的方法之外的!”就让人准备了书籍钱财奔走四方,寻求那些曾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以及乡里有才学的人,全把他们请到家里并且招待他们的居住饮食。这些人中也有做了高官而离开的。但思曾倚仗自己的才能,看看他们的方法,确实没有能比上自己的,也就厌恶放弃了这种方法而不能长久坚持。当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考中时,就怨恨并有不屑的想法。其后经常和掌管会计簿籍的官员同行,经常渡过大江后在北岸徘徊,然后掉转船头回来登上金、焦二山,最后安闲自在地回来。与他的客人饮酒唱歌,绝不与地位显贵的人交往。偶尔同这些人交涉,看到他们行为丑陋,一定要以气势凌辱他们。听说研究佛学的人在临安,思曾前往拜他为师,行礼赞叹,请求他解说佛学。因而人们就认为思曾真的沉溺于佛学之中,不知他是因不得志而放任自己沉溺在佛学之中。由此知道古人脱去官服使头发变秃,逃到山林中而不愿处在人世,不一定都对他们的教义有至诚的心志,也是内心有所激愤而这样去做的啊!凭借思曾的才能,有合适的职位安排他,使他没有怨恨,他果真会出现在这里(专注于佛学)吗?然而如果赐给他寿命,让他活到现在,又哪里知道他的怨恨不会更厉害,而将不会出现在这里呢?这就是我感叹上天成就有才能的人困难的原因啊。
思曾年少时和我交好,我与当今中丞李廉甫晚上走到城外隍桥时,每次看到他的房屋,就失意地回去。我们之间互相爱慕敬重到这样。后来我们一同参加文会,又同时在乡试中中举。思曾在田野中修建园亭,等到了梅花开放时,就派人来召唤我,我大多没有到。而思曾时常乘轿子从安亭江上过,一定大醉才归。他曾经把我的文章给上海詹事陆子渊看,对方有过奖之词,思曾在天未破晓时,就乘船来告诉我。我唯独痛心于思曾的才能,没有让他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替他向上天抱憾罢了。
10. 湖水,垂杨
11. 风光无限,人已衰老的伤感;君恩凉薄,无奈赋闲的自嘲。
12. 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面对挫折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3.(1)胜于千里之外;(2)平明寻白羽;(3)下自成蹊;(4)生当作人杰;(5)月出于东山之上;(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恐年岁之不吾与;(8)奈何取之尽锱铢
14.(1)演技精湛。年轻时便深得观众的喜爱,年老后的演出依旧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
(2)艺德高尚。对自己的扮相精益求精,对演出竭尽全力,即使耗尽了生命也在所不惜。
(3)虔敬无私。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写出特点得1分,分析合理得1分。若特点归纳为“德艺双馨”,需后面分析对“德”“艺”均有关照。只分析一部分,则只给一部分的分数。如果考生从吐火的绝技和配方比例直到生命临近终结才传给徒弟这一细节归纳出老一代艺人的局限性,也可判为正确。其他答案若能经得住推敲,可酌情赋分。)
15.(1)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不惜吃大黄拉肚子减腰身。
(2)“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
(3)特别要求徒弟认真观看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演好每一个动作。
(4)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需经得住推敲。)
16.(1)比喻。将掌声比作浪涛,形象地描绘出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
(2)衬托。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每点2分,点明手法和分析各1分。如果考生从“点面结合”“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结合”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且言之有理,可得分。)
17.(1)从情节设计上看,有利于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强故事的震撼力。
(2)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在前文闪光性格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
(3)从艺术手法上看,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吐火的情节相照应。
(4)从主题思想上看,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批阅时需注意答题的不同角度,只在同一个角度上分析,得分不得超过3分。学生如写出其他答案,且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证据,可判为正确。)
18.(6分)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其次,从儒、道、佛三个角度,阐述中国文化具有忧乐圆融的特点;最后,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每点2分。第三层分为两层也可以)
19.(6分)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马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