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359  2018-05-1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广西桂林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训练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2018届初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训练试卷语文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憩息(qì) 忌讳(huì) 濡湿(rú) 密密匝匝(zá)
B. 晨曦(xī) 瞑目(míng) 天罡(gāng) 毋庸赘言(wú)
C. 斥骂(chì) 腼腆(tiǎn) 校正(xiào) 义愤填膺(yīng)
D. 贻误(yí) 擅自(shàn) 眷顾(quàn) 悲天悯人(mǐ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密密匝匝(zā)。C校正(jiào)。D眷顾(juà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谴 作揖 无病而申 梦寐以求
B. 岑寂 伫立 络绎不绝 坦荡如坻
C. 惋惜 遏止 精兵简政 凶神恶煞
D. 训诫 骠悍 悬崖绝壁 大名鼎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消遣;无病而呻。B坦荡如砥。D剽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桂林再次对行人闯红灯开罚,估计会让很多人不适应,不高兴,觉得是小题大做。
B.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C. 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数十名恐怖分子在泰姬玛哈酒店等地向手无寸铁的游客和民众扫射。
D. 以他们的篮球水平,居然赢得了这次比赛,真是不可思议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语使用有误。错落有致,是指交错纷杂而有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褒义词,运用语境明显错误。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杜绝校园惨案的发生,关键是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B. 中国乒乓球队敢打敢拼的精神,不愧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C.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个人问题。
D. 旅居海外的叔叔写信告诉我,他几乎每时每刻不在思念着家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搭配不当。改为“敢打敢拼的中国乒乓球队,不愧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C关联词语误用。把“不是”改为“不仅是”。D逻辑错误。改为“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家乡”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

5.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
③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④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总起,提出问题,①回答问题,晶体的合成,④另一个角度谈非晶态合金的合成,③对④的进一步解释。因此选B。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是指男子十五岁,“不惑”是指男子四十岁,“花甲”是指男子六十岁。


浏览完整试题B. “金榜”是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
C. 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钦差大臣》是一部反映俄国官场腐败的讽刺喜剧。
D.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弱冠:古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做“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桂林是全国有名的抗战文化名城,这是桂林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特色。从1938年至1944年秋,桂林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到来,他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抗战活动。不仅有写作、教育、宣传,还有演讲会、戏剧公演、街头漫画、美术展览会等活动,这些多样的抗战形式把桂林的抗日救亡推向了高潮,并促进了桂林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的发展。
【材料二】桂林文化城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蓬勃开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了全国广大文化工作者,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和桂林人民为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三】在发掘和保护抗战文化遗址方面,桂林已经做了很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够。一是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不少抗战文化遗产遭到毁坏甚至消失,比如临桂秧塘飞虎队机场将面临此种厄运。二是一些抗战遗址没有很好地维修保护,如桂林保卫战的遗址,指挥部、战壕、碉堡等,仍遮蔽在一片荒草中,被人淡忘。
7. 对以上材料主要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抗战文化名城是桂林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特色。
B. 桂林文化城的抗日救亡活动,不仅促进了桂林的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C. 在发掘和保护抗战文化遗址方面,桂林仍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D. 抗战期间,桂林开展多种样式的文化抗战活动,因此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到来。
8. 班级拟开展“我为宣传桂林抗战文化建言献策”活动,以下哪条建议与主题不符?
A. 开展抗日文学作品的读书交流会。
B. 演出经典的抗战剧作。
C. 开展以“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D. 请参加桂林保卫战的英雄人物或其后人宣讲抗战事迹。
【答案】7. D 8. C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对以上材料主要内容概括不准确。原文是“桂林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到来,他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抗战活动”,选项原因和结果倒置。
8. 试题分析:C项建议与主题不符。注意主题是“我为宣传桂林抗战文化建言献策”,而选项C的主题却是“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与“抗战文化”关系不大。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文学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 中国文学的使命。
B.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C.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D. 中国文学对民族一直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定与导引作用。
10. 下面对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举例论证,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B. 引用论证,论证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 对比论证,证明了岳飞、文天祥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


展开余下试题D. 举例论证,证明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11. 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篇,第②③④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B. 选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这种人格”指的是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高尚的人格。
D. 第③段列举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刘禹锡和于谦,都属于事实论据。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9. 试题分析:考查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可从文章第一句“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整理提取即可。所以选C。其它几项都以偏概全。
10.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D项准确。A项举例论证的作用理解错误。B论证方法类型判断错误,没有运用引用论证。C论证方法类型判断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作用更是不对。
11. 试题分析:A项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两段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染:染成。 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 ③夕舂(chōng):夕阳。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欣然起行 然杭人游湖
B. 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C. 山岚设色之妙 小大之狱
D.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欲穷其林
1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
C. 怀民亦未寝(睡觉) D. 朝日始出(早晨)
14. 请将“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5. 【甲】文紧扣哪个字来写?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16.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月景,但是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C 13. A
14.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15. “闲”字,“闲”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身份的自嘲和自我安慰,胸怀大志却遭打击,有抑郁忧愤之感,但作者仍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在美好自然中寄托“闲情”,体现旷达胸襟。
16. 〔甲〕文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有对月光的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意境美 好。〔乙〕文未正面写月景,文中通过对月下花、柳、山、水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解析】
12. 试题分析:C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A前者“……样子”;后者“然而”。B前者“在”;后者“比”。D前者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后者代词“这”。
13. 试题分析:A项“念无与为乐者(想念)”加点词语解释有误。“念”:考虑、考虑到。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与”“受用”“安”“为”“道”等字词的翻译。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答出甲文紧扣的字,并说说对这个字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可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提取“闲”字作为答案,“闲”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身份的自嘲和自我安慰,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自然中寄托“闲情”。所以说是紧扣“闲”字来写的。
16. 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要求答出两文写法上有所不同。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可从对月光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从通过对月下花、柳、山、水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而没有正面描写的角度作答。注意题干问的是对“月景”的描写特点的分析。
(一)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7. “无数山”和“毕竟东流去”在词里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请任选其一加以解析。
18. “山深闻鹧鸪”和“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两句中“深”字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案】17.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朝廷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它是不可阻挡的。
18. “山深闻鹧鸪”中“深”字渲染了沉郁凄迷的氛围,抒发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
“禅房花木深”中“深”字把禅房所在位置的僻静凸现了出来,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或“深”字写出环境的幽深静谧,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恬淡情怀。)
【解析】
1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或指投降派。


展开余下试题18. 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考查诗句中文字的表现力。“山深闻鹧鸪”“深”字写出江晚山深、暮色苍茫,渲染了沉郁凄迷的氛围,抒发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禅房花木深”中“深”写出花木之多,禅房所在位置之幽深。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恬淡情怀。首先要读懂诗句,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境揣摩词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9. (1)默写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 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 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 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⑥山水之乐,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子夏曰“: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课外阅读积累
①心病终须心药医,____________。
②下列对联所指何人?请写出来。
A.官渡胜,赤壁败,胜由火败亦由火;碣石诗,长江槊,诗属公槊也属公。
B.难得有心呼保义,可怜无人颂公明。
【答案】 (1). (1)①独怆然而涕下 (2).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3). ③晨兴理荒秽 (4).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 (5). 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 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 ⑦博学而笃志 (8). (2)①解铃还须系铃人 ②A.曹操 B.宋江
【解析】试题分析:(1)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怆”“秽”“寞”“笃”等字的书写。
(2)考查课外阅读积累。①“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是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句诗。②A句“官渡胜,赤壁败,胜由火败亦由火;碣石诗,长江槊,诗属公槊也属公”写的是曹操的一生。特别可以从“碣石诗”即《观沧海》可判断出写的是曹操。B“难得有心呼保义,可怜无人颂公明”写的是宋江。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可从“公明”两字判断。
20. 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答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知道青春的疼痛
朱晖
①那年我上高一,她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学校,教我们政治。她外表纤细柔弱,一副林黛玉模样,按照我现在的审美眼光,绝对的楚楚动人,可那时我读金庸正上瘾,顶讨厌的就是温声软语的小女子。
②一天课上,我正陷入《神雕侠女》中不能自拔,她冷不丁儿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说没听清楚,她又重复了一遍,当时教室很不安静,我只听到什么“国”什么“民”,随口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引得一片哄笑。她仿佛故意为难我,又问了两个问题,我用质疑的眼光盯着她,仿佛答不出问题的是她,她哭笑不得,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③那天后,她懒得再管我,大概也渐渐得知我的“恶名”了吧。那时,我的父母长年在外地工作,年迈的奶奶负责照看我。奶奶的溺爱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越发造成我的为所欲为。我逃课、抽烟、早恋,和人打架,被学校点名批评如家常便饭。最令我憎恶当是周围轻视的目光,班里谁丢了什么东西,不用调查,一定以为是我这个“落后分子”干的。
④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我与她在校园的小路上迎面走过,她破天荒地叫住了我。“这是你写的吗?”她指着晨报上的一篇文章问。我学习不积极,却热衷于写作。“从你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挺有正义感的男孩子。”小径的四周繁花似锦,我很陶醉,还是第一次有人表扬我。但我嘴上却冷淡地回敬:“你错了,谁都知道我无恶不作!”她莞尔一笑,“别把自己说的那么不堪。你很聪明,如果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一定能够考上大学。”临走前,她说出了四个几乎令我流泪的字:“我相信你。”是的,从没有人相信我可以变好,更没有人相信我可以考上大学,就连我的父母,对我的要求也降低到只要今后不入歧途就好。从此,她的课上我不再兴风作浪,专注地享受着她温暖而信任的目光。
⑤考试前一周,我认真地复习,每天都到很晚才回家。这一天,等到四周同学散尽,我才揉了揉疲倦的眼睛,拿起书包往回走。路过漆黑的小巷,隐约觉得前方有一团人影,接着就听到一个女孩呼叫声。我飞快上前,两个小流氓正要对女孩施暴,“住手!”我喝令。一个流氓欲上前来对付我,他哪里知道,我自幼酷爱武侠也学了点三脚猫功夫,轻易就把他放倒,他自知不敌,起身逃跑。另一个流氓抄起石头向我袭来,被我一把夺过,一脚踹倒在墙角下呻吟不止。惶恐的女孩趁机飞快逃离,这时,附近一家住户的灯亮了,接着就听到110的警笛声……
⑥住户说,他一开灯,就见我手里拿着石头,而另一个人瘫倒在地。我拼命解释,我是见义勇为。然而,女孩不见了,没人作证。最终,小流氓被送到医院检查,而我,则被狠狠地批评教育一通。
⑦警方还通报了学校,回到学校,政教处正在商讨给我什么处分。我料想不会有人相信我,懒得做什么解释。这时,她找到了我。“派出所有我一个朋友,他说你辩解自己是见义勇为?”我苦笑:“反正没人相信,那就算我打架斗殴好了。“我相信!”她坚定地说。看着她清澈而柔和的眼眸,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汩汩直流。
⑧她与政教处据理力争,说:“虽然没法证明他是见义勇为,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他先动的手,或许他是自卫。所以不能轻率地做结论。”政教处的人不解地问:“他不是曾经把你快气哭的学生吗,你怎么替他讲话?”她说:“我相信他。”
⑨我最终免于处罚。我很奇怪,她究竟凭什么相信一个表现素来差劲的学生?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终于忍不住问她。她说:“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刚走过来,我知道青春的疼痛。你的那些文章,其实透露了你的心声,你一直希望变成一个好学生,但却用自暴自弃来对抗别人的鄙夷与不信任。我选择信任你,因为我相信,一个心中有着‘大侠梦’的少年,绝非无可救药。”我向她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⑩后来,我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当我脱胎换骨般地呼吸大学里的清新空气时,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感激与怀念。我亲手给她做了一张明信片,里面写着:“谢谢您的信任,它温暖着我走过了那段冰冷的时光。在我的心中,你就是一个女侠,善良、宽容、仁爱!”
21. 试品味题目“我知道青春的疼痛”的妙处。
22. “我”回家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警方和政教处都不相信我?
23.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我”对“她”(文中女老师)的情感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4. 文中多次提到“我相信你”、“我相信”、“我相信他”,这样写重复吗?请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25. 阅读本文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浪子回头,考上了重点大学?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桂林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