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语文周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大型的、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一类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从而成为审美对象,继而产生“废墟美学”的概念。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 与此相反,我们中国 的宫殿或庙宇毁掉了,就得赶紧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否则即使留下残垣断壁,也会很快被民间搬抢一空(这里指的是需要宫殿的时代)。无怪乎,在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我们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然而,说我们中国不见废墟文化,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废墟或缺乏废墟资源。我们是个有着悠久的墙文化的国家。不仅有万里长城,我们古代的几乎每个城池都有城墙,它们可都是石构建筑,有500到3000年的历史,大部分已沦为废墟。作为建筑单体,长城的原始工程量不仅超过国外任何古代的大型单体建筑,甚至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的总和!再说,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和贵胄府邸并不全是木构建筑,像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以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是多么壮观的石构建筑。 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正是这种真实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残缺美是废墟美的哲学前提。而废墟美是废墟文化的核心。就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如果说以“修旧如旧”的名义修复的司马台长城对于“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或慕田峪长城来说是一一个进步,那么目前正在以“修旧如旧,故旧随残”的理念修缮的京郊箭扣长城則又超越司马台长城而向前迈了一步。(节选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建筑材质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受到人们珍视,成为了“凝固的音乐”。 B. 木构建筑本身易朽,遭遇雷击天灾或战争人祸后更难留存,故世界上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C. “废墟文化”是在人们改变了废墟是垃圾的观念而把废墟视为精神遗产尊重珍惜后产生的。 D. 出于对“废墟文化”的认知不同,欧洲建筑毁坏后鲜少原地重建,而中国宫殿常修复重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比了石构建筑和木构建筑留存情况的不同,引出废墟文化,从废墟的价值表达了对保护我国石构 建筑废墟和木构建筑废墟的期待。 B. 文章以历史上欧洲和我国对待废墟的不同做法为对比,辅以史实证明我国缺乏废墟文化,缺乏对废墟美 的认识,叙议结合,极有说服力。
浏览完整试题C. 文章分类例举城池防御建筑和皇家贵冑建筑,证明了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废墟文化”,但我国并不缺乏废墟资源。 D. 末段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论证国人废墟审美意识日益觉醒的同时间接批评了“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修缮理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虽有丰富的废墟资源,却未形成废墟文化,国人对废墟美普遍缺乏认知和欣赏能力。 B. 废墟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废墟的文物价值在于其震撼人心的真实性力量。 C. 废墟具有残缺美,面对长城遗址,保留它残破的历史真实性遗址的原生状态也许更有价值。 D. 认识废墟美要从认识残缺美开始,废墟受到尊重保护,成为审美对象,形成“废墟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良心价 胥得意 ⑴白菜在田地里往上蹿着刚露个头儿时,壮叔的心里甜滋滋的。今秋雨水好,二伏前一天种下菜籽,第二天细丝丝的小雨就往下飘,像是给壮叔的梦想配上了音乐。等到菜籽发了芽,怯生生地把土拱破一点儿皮往外长时,雨又停了,秋日柔和的阳光开始一遍遍抚摸嫩弱的菜苗。 ⑵等到白菜长得半尺高,正感觉缺雨水时,哎哟哟,老天真是长了眼,又哗一下子把雨水洒了下来。一条条雨丝均匀又绵长,像是壮叔的心事。这雨水哪是灌在菜地里,简直是流在了壮叔的心里。夏天时,姑娘和儿子一齐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临上学走,壮叔取光了银行里的钱。把孩子送到大学之后,他便瞄上了家里的地。麦子收过了,田里是种向日葵种荞麦还是种白菜他很费了一番心思。算来算去,他还是决定种白菜,虽然费点儿事,但会多得几百元钱。卖掉了这二十亩白菜,转年姑娘儿子在大学里的生活费便有了着落。 ⑶白菜长得像孩子一样有出息,眼见着就一天一个样儿,该长个儿时长个儿,该包心儿时包心儿,转眼到了收菜的季节。 ⑷原先壮叔的心思都用在了种菜上,卖菜这事真还没合计太多。哪知把菜刚收下第一车,他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村子的地里种的竟然都是白菜。老天当初不是偏爱了他,家家的白菜长得都是水灵灵胖乎乎的。而他第一次装满三轮车去县城卖菜时,又被吓了一跳。县城各个路口、早市和街道都有从乡下开来的卖白菜的车。壮叔第一次感到秋天的早上竟然这样冷。前一阵子心思一直在儿女上了大学这件喜事上,后来心思又集中在了白菜地里,想的就是产量和多少钱一斤,看到这个状况,壮叔知道种白菜又遇上了“大年”。 ⑸壮叔已经不 敢在价钱上计较了,只要能回了本就行,大不了冬天再出去打打工,怎么着也得把孩子们的生活费挣出来。壮叔菜卖的只是 良心价。别人论斤卖,他论棵卖。买一棵送一棵。他这种卖法是想到姑娘和儿子时突然冒出来的。家里日子过得紧,本来打算就生一个孩儿,老婆怀上了两个,一个姑娘一个儿子。他一直认为是老天额外多赠了他一个。日子虽然一直清苦,但是心里乐。他觉得卖白菜时,买一棵赠一棵,买主一定高兴。他的这种卖法,使一车菜很快就出了手。 ⑹从第二天开始,壮叔决定不到县城和菜农挤市场了。他要到更远的市里去卖。那里路途远,一般人吃不了那个苦,菜农一定会少些。凌晨三点,趁天没亮交通管制不严,他把车开到市里一个繁华的小区门口,靠边停好车,就偎在车下眯了一会儿。困,真是太困了。 ⑺壮叔不知道睡了有多久,就听见有人来了。他猛一睁开眼睛,天已渐渐亮了。果然如壮叔所料,他的菜卖得比在县里快。不到九点,车里除了两棵掉地上摔烂的菜和一些菜叶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壮叔决定抓紧往家赶。待的时间越长会越饿,还要搭进去一顿饭钱。 ⑻没想到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在掉转三轮车时。壮叔听见“哧”一声。下车一看,刮到了一辆崭新锃亮的轿车。轿车停在那里没动,显然是壮叔的全责。壮叔的头“嗡”一下大了,傻在那儿,他不敢挪他的三轮车。 ⑼这时,一个青年男子走了过来。看了看轿车,问壮叔,这是你刮的?壮叔说“是”的声音已经颤抖了。那个青年又问,你知道这是啥车吗?壮叔呆呆地摇头。 ⑽青年又问,你知道这车多少钱吗?壮叔把嘴唇咬得死死的不敢估价。青年说,这车二百万,你赔得起吗?!壮叔快要晕死过去了。但他还是强打精神 嗫嚅了一句,赔不起也得赔。 ⑾青年眼睛立了起来,赔不起你还在等什么,趁司机没来还不快跑! ⑿壮叔说,咱碰了人家车,赔不起要卖屋要坐牢也得认呀。 ⒀青年说,让你跑就赶快跑。说完,他盯住了壮叔车上的两棵白菜,说,这样吧,能赔多少赔多少,你把那几棵菜放这儿吧,就等于赔车主了。这样你的心里就安稳了。 ⒁壮叔还在犹豫,听见青年又大喊了一声,快跑吧!一会儿车主来了,我告诉他你赔过他了。壮叔好像做了贼一样,掉转三轮车,急火火地往小巷里开去。壮叔心惊胆战地跑着,心里安慰着自己,反正赔过了,没做亏心事。他一直跑一直跑,根本没敢回头,他已经忘了家里长的满地的白菜。 ⒂其实,壮叔应该回头看一眼,如果回头,他可能会看见那个青年正打开那辆豪车的门往里钻。而他留下的那两棵白菜,一名环卫工人刚从青年手里接过去,紧紧地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对儿女。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9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今秋雨水好”“壮叔的心里甜滋滋的”,为下文白菜丰收之后却不好卖埋下了伏笔。 B.“白菜长得像孩子一样有出息”一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壮叔看到白菜长势良好时的喜悦心情。 C.“壮叔第一次感到秋天的早上竟然这样冷”主要是因为壮叔卖菜起得很早,秋天清晨天气很凉。 D.小说第14自然段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壮叔身处窘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5.小说以“良心价”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有点画蛇添足,有人又持相反的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汉学大师饶宗颐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材的大学者。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虽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从1952年开始,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16年,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中国的学者没有地位。但他对身外浮名并不看重,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满世界留下了脚印。要考证甲骨文,他就出现在日本;想要研究敦煌学,他便去了法国;要研究梵文,他就去印度。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季羡林曾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绝不固步自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饶宗颐对国外的考古发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灵通,研究视野无限开阔。他的习惯是每一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40多岁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同样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这些都是为了能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 不少人将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相比,认为他们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但王、陈二人皆没有饶宗颐在艺术上的成就。饶宗颐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有人评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炼,他在技法上已经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的性情与人生观,也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使其画作成为了传说中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对老庄和佛学的参悟,让他对生死有超越性理解。曾有人问及他对王国维的评价,他说王国维是一位了不起的学问家,只可惜未能真正超脱。“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他认为,陶渊明比王国维要明白得多,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下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挽歌,由人生联系到山川大地,已有所超越。(摘编自历史研习社《悼念饶宗颐》) 相关链接: ①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我就猛然扑上去,我这一辈子也不过就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摘编自饶宗颐语录) ②当时中国的敦煌学已经落后于外国,他暗下决心,一完要好好研究,为国人争一口气。不久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著作《敦曲》,1978年前后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摘编自中国评论通讯社《先生走好》)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饶宗颐传统文化底子扎实,精通六国语言,熟知诸多古文字,能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皆得益于自学能力。 B. 移居香港的饶宗颐多年在大学任教,醉心学术,为了深入研究,放眼世界,四处奔走,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 C. 饶宗颐在学术派别上“无家可归”,既不是学院振,也非西洋派,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因此被学者赞誉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D. 饶宗颐画作技法炉火纯青、风格清逸飘洒,目成一滚,丽且入了他的性情与人生观,这使其画作成为了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 A. 饶宗顾感觉学校教育不适合自己,当其他孩子步入学堂时,父亲让他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后来饶宗颐成长为享誉中外的汉学大师。 B. 饶宗颐大器晚成,为了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40多岁开始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习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 C. 和 王国维、陈寅恪相比,饶宗顾和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区别是王、陈二人皆没有琴棋书画之艺能。 D. 在学术成就上饶宗颐高度肯定王国维,但在生死观上,他认为王国维未能真正超脱,而陶渊明比王国维要明白得多,已有所超越。 E. 饶宗颐对治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巧用守株待兔的典故,表明“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心想事成,称自己的学术成就不过是“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9. 饶宗颐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其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备入益州 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听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B.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C.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D.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喻为辅助得力的帮手,辅佐帝王的重臣,此指主要官员。 B.孙车骑指官职为车骑将军的孙权,车骑将军是皇帝册封的位次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的高级军官。 C.行大司马指担任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指监管指挥司隶校尉。 D.益州牧指益州的最高官员,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选文第一段叙述了法正、庞统都劝说刘备把握时 机,杀死刘璋,攻取益州,以图大业。尽管刘备不赞同,但还是听信了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 B.选文第二段写张飞、赵云与孙权争夺刘备的儿子刘禅,表现了张飞、赵云对刘备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