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15  2018-05-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5]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期4月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写在规定区域外或本试卷上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带走,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这些让外国人“想带回家”的创新发明,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不过,这些基于数据和平台衍生的产品,要如何治理、怎样监管?
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身边充满了数字以及围绕数字而形成的经济和商业形态,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十五大互联网公司均为平台形式的数据公司;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中,有60家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平台经济具有千万量级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者,更有数十亿级的消费者用户,并对用户形成强大的黏性。平台经济是大势所趋,但如此庞大的规模,仅靠单一力量很难实现有效治理。如果说,鼓励创新、包容审慎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行政监管原则,那么,协同共治就应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治理机制。
从政府治理层面来说,协同共治也是适应变革的需要。当前经济生态日益丰富多元,催生了数据智能、网络协同等不同以往的治理模式。这些新治理方式,与行政机关传统的许可、审批、处罚的监管方式,存在着衔接和协同的磨合。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在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平台因其海量的商家和用户以及没有国 界、边界的特点,从而具有比传统跨国公司更大的公共性与责任。它们承担着市场主体准入、竞争秩序维护、产品质量担保、合法合规审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消费者维权等方面的职责。以阿里电商为例,平台上的商家约有1500万家,活跃消费者超过5.35亿人,而且有百万境外商家和数以亿计的境外消费者,服务范围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由谁来保障?平台上的秩序由谁来负责?掌握着这些规则和全部数据的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政府与平台利用各自优势协同共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政府监管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可以 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和处罚,具有很强的合法性与公信力;而平台治理则能利用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当前,国家赋予了平台越来越多的依法行使治理权限的职责,平台应从主动治理、数据共享、技术手段等方面,实现与政府监管的协同治理。比如,巨型平台往往拥有强大的数字技术能力,而政府尽管掌握关键的数据信息,但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却相对薄弱。在此情况下,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政府部门提供技术赋能。
互联网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而数字经济的甘霖,更是“泰山遍雨、河润千里”。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共治,不仅有助于数字经济安全健康可可持续发展,也会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摘编自朱卫国《数字经济时代呼唤协同共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现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数字经济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机制提出了挑战。
B.数字经济时代,新的行政监管原则需要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的新机制。
C.政府对经济的监管,传统上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的许可、审批、处罚等。
D.一个平台上的商家和用户数量巨大,甚至来自不同国家,这让政府监管无能为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和监管问题,然后给出观点并进行了分析。
B.协同共治的概念,文章是以数字经济时代规模庞大的商业形态为背景提出的。
C.文章强调政府治理的适时变革,这种变革就包括与新治理方式的衔接和协同的磨合。
D.相较于政府治理,平台治理更高效、成本更低,数字技术能力更强,治理优势更明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经济在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是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
B.善于利用平台商业模式,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跟上发展的潮流。
C.平台具有比传统跨国公司更大的公共性与责任,取代跨国公司将成为趋势。
D.协同共治,不仅有利于对数字经济的治理,对整个国家的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镌刻的信仰
徐涟
①从窗户望出去,是垂杨柳,李广桃树和近在眼前的沙丘。那么切近,仿佛伸手就能抓到灼热滚烫的沙子。柔和的沙丘曲线,向两边绵延伸展,白色的天空,向上再向上,才呈现出蓝色。窗外的风景就这样入眼入心,没有远近纵深,分明中国画的景致,寂寥无声,凝固在时空的永恒当中。瞬间,我迷失了自己。
②这是在敦煌。沙丘就是鸣沙山。我们住在鸣沙山脚下。
③从飞机上俯瞰,连绵不绝的灰白色沙漠、灰褐色戈壁、道道伤痕似的雅丹地貌以及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纵使在心中已经揣想过千百遍,你仍然会惊叹大自然不可思议的伟大神力造就了这沙漠中的神秘奇 观。祁连山的雪水切割开坚硬的岩石,冲刷出千沟万壑,顽强地奔流在干涸的大地上,带来了泥土,也带来了绿洲,也因此诞生了这个古称沙州、今名敦煌的城市。
④然而仅仅是自然的伟力还不能够造就敦煌。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行脚至此,看见了鸣沙山东麓那耀眼的佛光。于是,他在坚硬的石壁上开凿,开始塑造心中的佛国形象---莫高窟。自此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在这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谦卑地索取土地馈赠的人们,在极端艰险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了极端丰富的精神财富。敦煌,因为信仰的镌刻,才由此成为敦煌。
⑤自乐僔开窟造像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北凉、北魏、隋初、盛唐、大宋、西夏、元朝……莫高窟七百三十五个石窟中,有四百九十二个石窟有佛造像,布满彩绘壁画,既描绘出人们祈祷憧憬的天国,也把人世间的耕种织造等等一切美好留在了画面上。而建造石窟的工匠、画师,却没有留下一个名字。时光流转,峨冠博带的贵人尽管面目依然清晰,他们的名字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深处;而那些默默无名的工匠、画师,却因为彩塑壁画的存在而凸显自身,他们一笔一画地创造了敦煌的历史,也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
⑥敦煌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寒冷,冬天气温时常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那个叫乐僔的和尚,执意 要在这样的荒郊野岭修行。后来又有叫法良的禅师跟随,自此,僧侣们在石窟修行、居住、瘗埋。在无数漫漫长夜里,他们如何忍受着饥饿与寒冷,在万籁俱寂中挑战着身体的极限,更抗拒着怀疑、失望、幻觉、迷惘、否定?是信仰,犹如那道道金光,显现出千佛的形象,引导着一代代苦修的僧侣一步步走向觉悟。在昏暗的洞窟中,无数个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彩塑壁画,是如何被画师工匠从坚硬的岩石中一凿一斧、一笔一画地被创造出来的?我想,那一定源于信仰,由信仰而生的光,早已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心灵。
⑦我参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加有关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开拓的讲座。报告厅里坐满了敦煌研 究院的年轻人,衣着素朴,神态安静。我无意中发现一位瘦小而矍铄的老人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她剪着短发,头发灰白。我认出来了,她就是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全部奉献给敦煌的樊锦诗!她悄悄地来,听完又悄悄地离开。我默默地想:五十年的沉淀,她已抛开了功名利禄,抛开了得失计较,将事业和艺术的理想淬炼成信仰。而如今,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这样的信仰,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事业?
⑧我坐在胡杨树下,于丝丝凉风中陷入沉思。往莫高窟的路,本是一条朝圣的道路。一千多年前,来往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千辛万苦赶赴这里,或是附近的居民,一步一步走来山里,表达无尽虔诚。然而,我们今天到达石窟实在是太容易了些。从北京直飞敦煌,不过2小时40分钟。从敦煌城里一路坦途,直达莫 高窟停车场,下车,站定,眼前就是举世闻名的九层楼!这样的便捷,这样的容易,又如何奢望激动、震撼、深刻、独特的个体感受?
⑨也许有一天,背一身简单的行囊,从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出发,在炎炎烈日中,伴着尘土和沙砾前行, 耗费几个小时,全身汗水湿透,穿过河水丰沛的大泉河,走过一排迎风摇曳的胡杨树。我,追着信仰留下的光辉,又一次来到敦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从作者的一次敦煌之行写起,却没有具体写行程,而是围绕“镌刻的信仰”选材为文,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B.文章第③段写飞机上的俯瞰之景,把沙漠戈壁的环境、敦煌的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敦煌美景的向往之情。
C.作者认为,敦煌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能在这里留下精美绝伦的佛造像和壁画,最主要是靠信仰的支撑。
D.在古代,人们到敦煌石窟朝拜都需要经历一番艰辛,而现在人们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到达莫高窟。
5.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作者在第⑤段既说工匠、画师“没有留下一个名字”,又说他们“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 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目前(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为37%,少儿抚养比为22.7%,老年抚养比14.3%;2005-2015年中国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过去40年里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 这个16倍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16.7倍来支撑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时间长,而且又非常快,它的来源归结为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每年9.7%的增长速度最大的部分是资本积累。过去都说是要素的投入,而且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是有关的。因为你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在下降,更因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是相当高的。至少在2010年之前,理论上推 算出来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加入了人口因素之后,我们得到是10%左右。同时我们看到,如果人口红利 消失了的话,这个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会下降。我们经过了30多年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大量的农民工进城, 保证我们城市的劳动力继续增长。
(摘编自中科院副院长蔡眆《怎么把人口红利转变为真实经济增长源泉》)
材料三: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一定时期内,充足低廉的劳动要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曾经源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劳动力供给质量的红利正在逐步形成,由教育普及带来的人口质量的红利开始不断显 现,高等教育人数的空前增长正在重塑中国的人口结构。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群体,有利于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人口红利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材料四: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的情况。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实并非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主要是很多夫妇连一孩都没有生育。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我国当前少子化的趋势。
(摘编自新华社1月17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呈现人口结构老年状态以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多的过程是老龄化的两大特征。
B.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突出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总抚养比失衡,当今中国具有这一特征。
C.按照国际上通常看法,比照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图,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
D.中科院副院长蔡眆认为,过去40年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来源可以归结为人口红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极具优势的人口抚养比又使得剩余资本得到积累,从而使资本投资有了来源并能获得高额回报率。
B.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国家重视人口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及时调整了相应的人口政策。
C.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人口在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
D.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表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E.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是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 12.43%,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9.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应对我国未来面临的劳动力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9分)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桃。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展开余下试题C.“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D.“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性格恬静,淡泊官场。他钟情山水,好隐居。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让官职的纪录。
C.王敬弘正直奋智,光明磊落。他认为朝廷为政得失的关键在于舆情,这个见解得到高祖的推崇;皇上问以疑狱时,他坦陈自己看不懂审讯记录。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5分)
译文: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11分)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①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字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②。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1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 。”三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友的感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座矗立百年的火车站像一位世纪老人,虽然含辛茹苦,但其古朴典雅的欧洲建筑风格,至今风韵犹存,成为我市的地标性建筑。
②深圳作为人口净流入大城市,随着城市竞争力的日渐加强,家长们对优质学校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学区房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
③中国的食品虽有问题,但医治还来得及,千万不能讳疾忌医。如果依然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忽视民众身体健康,那就非危险了。
④针对媒体质疑汉代天价梳妆台为赝品的事件,持有者表示,是不是赝品需要进行研究讨论,听一听业内专家的一家之言。
⑤覃志刚、姜昆、唐国强、徐沛东、郁钧剑、张铁林等表演艺术家的书画艺术作品近日在南宁市展出,参观者川流不息。
⑥一琴一鹤、边走边看的徒步旅游是一种灵活自由的形式,它把锻炼身体与观光游览结合起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超强台风在近海城市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B.《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
C.松材线虫堪称林业第一杀手,松材线虫病已经成为目前为止我国松林经济损失排名第一的有害生物。
D.《真正男子汉》作为国防教育片是成功的,明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将“绝对服从命令”表现得更加贴近大众心理,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了军人强大的战斗力是如何培养的。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 , ,
, , 。
①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②也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⑤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
⑥也是从以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A.⑤①④⑥③② B.②③④⑥⑤① C.⑥④⑤②①③ D.③②⑥①④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6分)
① ,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_ ② 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到“孝”的著作很多,_ ③ 。《论语》中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孔子通过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21.下面是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的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5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度汉字----“戏”
理由:
1、中国有戏。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2、人们更爱“老戏骨”。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有太多的戏精上身,有太多的人生一夜崩塌,只有少数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守得住初心。
3、全民“游戏”。或“王者荣耀”或《绝地求生》,娱乐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太多事情上缺乏游戏精神,却又在太多事情上太过儿戏。
上述理由你赞同哪一条?请谈谈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月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解析】“这让政府监管无能为力”说法绝对。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双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