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71  2018-05-17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1]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怒发冲冠(guān) 荒冢(zhǒng) 蹙眉(cù) 叱咤(chi chà)
B.缱绻(quǎn) 流涎(yán) 蹩进(biē) 傫然(lěi)
C.骸骨(hái) 憎(zēng)恶 钳制(qián) 氛(fēn)国
D.干瘪(biē) 愆期(qiān) 佝偻(gǒu) 大腹便便(pián)
2.下列词话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锱铢必较 荒诞不经 闻过饰非 未雨绸缪
B.班驳陆离 不容置辩 礼尚往来 戒奢以简
C.重蹈覆辙 盛气凌人 赅人听闻 肉袒负荆
D.妄自尊大 鸣琴垂拱 残羹冷炙 徒劳无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D.中国好声音冠军张碧晨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现象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许多同学缺乏通盘考虑的意识,目无全牛。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导致复习效果不理想。
C.弟弟第一次看见大海,面对磅礴的海,他心情澎湃,特別是海浪汹涌时,他更是望洋兴叹于这种自然的伟业。
D.瘦西湖作为一座“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风韵独具,秀色可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有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
D.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坐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浏览完整试题A.⑤③②⑥④① B.⑤③⑥④①② C.⑥④②⑤①③ D.⑥④③②①⑤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记300篇。包括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是六经之一。
C.鲁迅先生曾用“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文字给予《墨子》一书以高度评价。
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表和10书,共130篇。和《战国策》、《汉书》和《三国志》并称“前四史”,鲁远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9.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泰伯说与郑人盟 缙绅、大大、士萃于左丞相府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赵城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共其乏困
C.失其所与,不知 永保无疆之休 而境界危恶,层见叠出
D.敛赀财以送其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沛公于坐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
A.于是项伯复夜去
B.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日眦尽裂。
C.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泰时与巨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资政殿学士行 以其无礼于晋
B.蓼洲周公之被逮 独五人之皦皦
C.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善遇之
D.列其姓名于大提之上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C.以其无礼于晋 敛赀财以送其行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14分)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上,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暴师霸上,以待大土 暴(pù):指(军队)露宿
B.项羽既飨军士 飨:用酒肉款待
C.而使张良谢项羽 谢:辞谢
D.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麾:通“挥”,指挥
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持铁盾入到营 今君乃亡赵走燕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干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击破公界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5.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乐可贺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足智多谋的智者。
B.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无端喜爱,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C.项王放虎归山、养痈遗患,而刘邦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一切都是因为樊哙舍生忘死的斗争,机智巧妙的应变。
D.樊会心急如焚闯军门,奔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谊。
16.翻译句子(8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诗歌鉴赏(8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①文天祥
淡烟枫叶跻,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西,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德佑元年起兵勤王以前,作者过着一种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闲居生活此时写于此时。②蛩,蟋蟀。
(1)颔联“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简要赏析此联的景物。(4分)


(2)颈联、尾联都是直打胸意,情感上有何变化?(4分)


五、名著阅读填空(10分)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1) 作家。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2) 。《欧也妮 葛朗台》的故事发生在法国西部的(3) 。故事中的葛朗台是一个投机商和暴发户。他的主要性格特征为贪焚、(4) 、狡猾、冷酷。围绕在他的女儿欧也妮周围的人都不是关心她的人,都冲着钱而来。欧也妮爱上(5) ,对他很痴情:他被伯父葛朗台打发去(6) ,欧也妮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葛朗台抢夺他留下的定情之物(7) ,她拼死保护。但最终他却忘恩负义,为了高攀,娶了奇丑而嫁不出去的(8) 。欧也妮却在被抛弃后还帮助他偿还了他父亲的债务。欧也妮最终嫁给了(9) 。她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一所养老院,八处(10) 和一所图书馆。
六、名句名篇默写(9分)
(1)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索不闻诗书之训, , ,亦何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2)卒相与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展开余下试题(4)忧懈怠, 。(魂征《谏太宗卜思疏》)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6)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7)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8)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七、现代散文阅读(16分)
隐身衣
杨绦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向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两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
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内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因王的新衣好①。
【注】①“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18.在作者看来,穿上凡间的隐身衣有哪些不便?又们哪些作用?(6分)


19.文中引月《儒林外史》中“王太太”和《堂吉诃德》中“桑丘”的例子,有什么用意?(4分)
20.请结合全文,探究“隐身衣”的含义。(6分)


八、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我看文化热
王小波
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空骚;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子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別的。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文艺复兴。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精妙绝伦,前无古人。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別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足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而去理解。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莱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远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21.作者批判的观点是什么?他针锋相对提出的观点义是什么?(4分)


2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九、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70分)
生活中,我们总是说,信任是一切之源,只有切实地相信,才可能有美好的结果;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但丁却说,怀疑有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生;而“英国文学之父”杰弗雷•乔史又说,怀疑一切与信仟-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展开余下试题【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得抄袭,套作。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叱咤zhà B.流涎xián 蹩进bié D.干瘪biě 伛偻yǔ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宇形。A.文过饰非 B.斑驳陆离 C.骇人听闻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理解。
A.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语;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B.屡试不爽: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
C.因人成事:因:做靠。做靠分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理解。
A.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
B.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C.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D.秀色可餐:形容秀美异常。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病辨析。
A.赘余。日臻完善:臻,达到。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日”字和句中“一天
意思重复。
B.不合逻辑,“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和“选择前者——社会经济发展”矛盾。
C.搭配不当,“借鉴和吸收”与“成果”搭配不当,将“成果”改成“经验”
6.【答案】D
【解材】
A.项“惠存”,“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物品时;B.项“斧正”,请他人为自己修正,多用于请他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C.项“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D.项“雅正”,指将自己的书画文字赠人时,请对方指教。因此只有D项合适。
7.【答案】A
【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和判断。本段话题为“书信”,确定中心句⑤;③开头代词“它”,显然指书信,接⑤;②为语义转折,句末落在“回味”二字上,⑥起句为“怀念”,所以接⑥;④结构与⑥相同,紧接⑥;①最后抒情。
8. 【答案】A
【解析】
B项《诗经》总计311篇,并非300篇,数量错。C项鲁迅赞誉的是《庄子》一书,并非《墨子》。D项《史记》中含10表和8书,关非8表和10书,数量错。
9. 【答案】C
【解析】
A项“陵”通“凌”;“说”通“悦”;“缙”通“搢”“插”
B项“详” 通“伴”“假装”;“有”通“又”;“共” 通“攻”“攻汀”
C项“知”通“智”“明智”;“见”通“现”“出现”。
D项“赀”通“资”“钱财”;“倍” 通“背”“背叛”;“坐”通“座”“座位”。
10. 【答案】D
【解斤】例句里“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A项“夜”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夜里”;B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D项“活”动词使动用法,“使存活”。
11. 【答案】D
【解析】
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凭借”;第二个“以”为“因为”
C项第一个“因”是“由......(引导)”;第二个“因”,介词,“趁着”。
D项第一个“于”,介词短语后置;第二个“于”,“由于”,
B项“之”意义和用法相同,都位于主谓之间。
12. 【答案】C
【解析】
A项都为定语后置,分别是“求可使报秦者人”和“而能不易其志缙绅者”
B项都为被动句。分别是“被欺骗”和“被嘲笑”
C项前者为状语后置,“以其于晋无礼”,后者无待殊句式。
D项都为判断句,“......为......”和“......也”都表示判断。
13. 【答案】D
【解析】麾:挥手、招呼
14. 【答案】C
【解析】比题考查虚词用法。C项是“替,给”的意思。
A、第一个“乃”:是、就得意思。第二个“乃”:却。
B、第一个“以”:作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第二个“以”:把
D、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变成偏正结构。第二个“之”:作动词,译为“到,往”
15.【答案】A
【解析】“足智多谋”不恰当,可改为“能言善辩”
16. 【解析】
(1)刘邦带着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已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2)那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
(3)我之所以派造将领守任那些关卡要道,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匪进出以及防止发生其他的异常情况。
17.(1)【答案】此联即景抒情,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2)【答案】颈联直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忘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
五. 【答案】(1)现实主义;(2)《人问喜剧》;(3)索尔城;(4)吝啬;(5)夏尔;(6)处理死者遗产;(7)金梳妆匣;(8)贵族小姐;(9)公证人的儿子(10)教会小学
六. 【答案】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4.则思慎始而敬终5、夙兴夜寐;6、言笑晏晏;信誓旦旦7、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云中谁寄绵书来
18.【答案】(1)不便是人家视而不见,见而无睹;自己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会遭遇世态炎凉,招人暗笑。(3分)
(2)作用是不必装模作样,能自由真实地生活,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3分)
19. 【答案】将三太太的浮夸造作与桑丘不装斯文、不讲礼数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2分)意在表现“卑微”这种“隐身衣”,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财富地位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2分)
20. 【答案】隐身衣比喻作者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2分):甘愿居于卑微,不受人关注,拥有自由的生活和率真的个性,可以冷静地观察事态人情的真相(2分);同时努力向上,不自暴自弃,做出自己的成就(2分)。
21. 【答案】文化是一种操守(文化即论理道德)。文化是多方面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