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04 2018-05-1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4]
山西百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高二语文(人教版)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到唐代,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会使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劣,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 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方面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到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的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既有品味茶叶香味,也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少,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工夫茶出现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腊八粥
沈从文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卜……”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解释的结果,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在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得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哈叭,我八儿要你出去,快滚罢……”接着是一块大骨头掷到地上,哈叭总算知事,衔着骨头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八儿的爹,看那只哈叭摇着尾巴很规矩的出去后,对着八儿笑笑的说。
其实,“赏它几脚”的话,倘若真要八儿来执行,还不是空的?凭你八儿再用力重踢它几脚,让你八儿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气,顽皮的哈叭,它不还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愿嚼的东西吗?
因为“赏它几脚”的话,又使八儿的妈记起了许多他爹平素袒护狗的事。
“赏它几脚,你看到它欺负八儿,哪一次又舍得踢它?八宝精似的,养得它恣刺得怪不逗人欢喜,一吃饭就来桌子下头钻,赶出去还得丢一块骨头,其实都是你惯死了它!”这显然是对八儿的爹有点掷揄了。
“真的,妈,它还抢过我的鸭子脑壳呢。”其实这也只能怪八儿那一次自己手松。然而八儿偏把这话来帮助他妈说哈叭的坏话。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带到场上去,不再让它同你玩。”果真八儿的爹的宣言是真,那以后八儿就未免寂寞了。
展开余下试题
然而八儿知道爹是不会把狗带到场上去的,故毫不气馁。
“让他带去,我宝宝一个人不会玩,难道必定要一个狗来陪吗?”以下的话风又转到了爹的身上,“牵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儿争东西吃!”
八儿不着意的把头转到门帘子脚边去,两个白花耳朵同一双大眼晴又在门帘下脚掀开处出现了。哈叭像是心里怯怯的,只把一个头伸进房来看里面的风色,又像不好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摇摆)。
“混账……”很懂事的样子,经过八儿一声吆喝,哈叭那个大头就不见了。
然而八儿知道哈叭这时还在门帘外边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京
(选自《沈从文文集》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是为了表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运用较多笔墨正面描绘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的多、饱、吃的尽兴,心满意足。
C.本文构思很别致:粥是事件线索,八儿是人物线索,两条线交叉,八儿的爹妈、哈巴狗都自然而然编织进来。
D.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5.本文在前半部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后半部分描写吃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时却重点写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6.本文写腊八粥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 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 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材料一表明,到2020 年我国60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注的安全问题。
E.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蜜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展开余下试题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 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③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再婚。②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B.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C.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D.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时间视亲疏而定。本文中“服阕”特指李密为祖母守丧期满除服。
B.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如“迁谪”。本文“乃迁汉中太守中的“迁”指升迁。
C.安乐公,三国时的蜀汉汉杯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D.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属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官居三品,秦汉起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母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其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5 分)
(2)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下列对本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此诗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登阁时的感概,气度高远,境界宏大。
B.第一句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C.第三、四句写出滕王阁的寂寞。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D.第五、六句突出时间的沧桑。水中云影悠悠,风物换季,星座移位,已过多个春秋。
E.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精神振奋,全诗基调也昂扬向上。
15.试从写景的角度,分析颔联和颈联的写法。(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每空1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论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 小题,20 分)
17.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纵观落马“老虎”的发迹史,很多人其实早就露出了贪腐苗头,甚至已致民怨沸腾,却仍能安如泰山,甚至扶摇直上,可见我们的人事、监察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②菲律宾亚锦赛和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使得中国男篮陷人了低谷。这次长沙亚锦赛,男篮的小伙子们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最终他们经过奋勇拼搏,拿下了冠军,重登亚洲巅峰。
③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④对于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做出什么慷慨大方的事来呢?
⑤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史、1840 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 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⑥能与久违的老友萍水相逢于异乡,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A.③④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X 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B.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C.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演讲,提出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开放合作、互信互利的主张,这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D.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B.十几年前写给旧友的信还压在箱底,可惜当时山水阻隔,无法送达,朋友至今也不能领会我的雅意,令人唏嘘惑叹。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5 分)
① ?王先谦《庄子集解》曰:“郭庆藩云:逍遥,依《说文》,当作消摇。又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悦豫之意。’”“逍遥”本义可指“游戏以自乐”,悠游自得的样子,有无所羁绊、无所依傍、无所凭借之意。在庄子《逍遥游》中,“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② ,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式样。③ ,也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 分)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
上一篇: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百校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