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96  2018-05-1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6]
湖南省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
2018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三)
语文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言,“创造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但也可能是最后一个。”人工智能的正向作用有目共睹,但它将使人类遭遇怎样的伦理困
境?人工智能是福是祸?
变革总是充满争议的。人类不断造物的漫漫历中,每一项变革性技术的问世,总会引发人们一轮又一轮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不是技术,而是由此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和伦理困境。这是必要的,它反映了人对自身性质、地位、价值的严肃思考。
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的发展必须有伦理的介入和匡正。但是,对于技术,过度期待不可行,深度忧虑亦不可取。技术本身无善恶,这把双刃剑指何方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当前人工智能仍很“稚嫩”,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文化,拥有智慧、情商,会推理、“算计”的强人工智能尚只存在于银幕中的虚构世界里。如果因为前方可能存在危险,就停止向前探索的步伐.人类不可能拥有如此丰富多元的今天,也无法创造出更多可能性的明天。
但是。现代科技的不可逆性,也警示我们不能随便拿人类的命运冒险。在人工智能的推
进中要注入人文理性。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伦理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等学术各界和社会公众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而为了防止技术被某些利益团体利用或造成新的社会不公.除了强调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遵守道德义务外,政府的管控、法律的约束不能缺位。要让技术的发展始终在一个社会开放的空间中进行,防止黑箱操作。
人类制造工具,而工具让我们走得更远。人工智能初显的应用前景令人欢欣鼓舞。它的
长远化应用,将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爆点。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
化”战略。还是我国十九大报告部署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都反映出各国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毕竟,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获得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越向前发展,人类面临的伦理问题也会越尖锐。但是,技术应用有禁区。科学探索无止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相关伦理问题的思考研究,但未雨
绸缪的同时要避免过度敏感。播种善因、规避恶意,才是更加理性的作为。面对人工智能发
展道路上接踵而来的问题、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把控好技术发展的方向让它造福
人类、造福自然。
(摘编自马丽霞《AI①探索虽无止境,但应用有禁区》)
注:①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变革性技术带来的关于未知风险和伦理困境的争论是必要的,这反映了人对自身性
质、地位、价值的严肃思考。
B.在银幕中的虚构世界里出现的强人工智能在目前尚不存在,但只要人工智能继续向前
发展,强人工智能就会出现。
C-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要有伦理的介入和匡正,因为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D.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制造的工具,所以无论它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会服务于人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享章第一段用霍金的话引出了论题“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
使人类遭遇伦理困境”。
B•文章第五段通过举例,论述了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原因是谁抢占了人工智能的
先机,谁就能获得主动权。
C•作者从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和现代科技的不可逆性两个方面分析得
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有伦理的介人和匡正,还要注入人文理性。
D•文章围绕“人工智能”这个中心论题,开篇提出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论
证,最后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本无善恶,所以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取决于人类自己如何开发和
利用。
B•人工智能将掌控人类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它受到了各国
的高度重视。
C•要防止人工智能的黑箱操作,除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要遵守道德义务外,政府的管
控、法律的约束也不能缺位。
D•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对人工智能与人类伦理关系的思考和忧虑,这些
忧虑反过来促进了人类对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的思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河之女
铁凝
我是来这里寻找山桃花的。二十年前一位老乡就告诉过我:“看山挑开花,那得等清明。”于是我记住了清明,脑子里常浮现着一个山桃的世界。那是一山的火吧。一山的粉红吧?
我决定不再耽误第二十个清明。于是,我踏着今年的节令来到这里,却没有看见山桃开
花。我坚信自己总能看见山桃花。
每天当晨光洒遍这山和谷时,我使沿一条绕山的河走起来,这河便是绕山而行的拒马河。这河不知到底绕过了多少山的阻拦,谢绝了多少山的挽留,只在一路欢唱向前。它唱得欢乐而坚韧,不达目的决不回头。
一条散漫的河,一条多弯的河。每过一个弯,你眼前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那是浩瀚的鹅卵石滩,拳头大的鸡蛋大的鹅卵石。从地铺上了天,河水在这里变作无数条涓涓细流漫石而过;那是白沙的岸,有白沙作衬,本来明澄的河水忽而变得艳蓝,宛若一河颜色正在书写
这沙滩;那是草和蒿的原,草和蒿以这水滋养着自己,难怪它们茂密得使你不见地面。是绿
的毡吧。总有你再也绕不过去的时候,那是山的峡谷。峡谷把水兜起来,水才变得深不可
测。然而河的歌喑哑了,河实在受不住这山的大包大揽。河与石壁冲撞着,石壁上翻卷起浪
花。那是河的哭嚎吧,那是河的呐喊吧。只有这时你才不得不另辟蹊径,或是翻过一条本来
无路的山,或是走出十里八里的迂回路,重新去寻找河的踪迹。你终于找到了,你面前终于
又是一个新的天地。
这当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似滩,不似岸,不似原。是一河的女人,千姿百态,裸看
自己。有的将脚和头潜入沙中,露出沙面的仅是一个臀;有的反剪双手将自己倒弓着身子埋
进沙里。露着的是小腹。侧着的肩,侧着的髋,朝天的脸……你不能不为眼前这风景所惊
呆,呆立半天你才会明白,这原本是一河石头,哪有什么女人。那突起的俱是石:白的石,
黄的石,粉的石。那凹陷的俱是沙:成窝儿的沙。流成皱褶的沙,平缓的沙。然而这实在又
是人,是一河的女人,不然惊呆你的为什么是一河柔韧?
是这一河石头一河女人,使我又想起了二十年前这一句话。我怀着强烈的欲望,想去证
实一下我的记忆。于是在河的高处,大山的皱褶里,我来到一个先前曾经住过的村子。一位
熟悉的大嫂把我引进她的家中,我记起了那时她分明还有一位婆婆:一个家里只有这两个女
人.现在媳妇脸上也爬满了皱褶,婆婆的脸简直变成了一张皱纹捏成的脸。她不能再盘腿
了。鞘在被窝里,露着青黄的肩胛骨。我对婆婆说一一差不多是凑近她的耳朵喊:“您是说
过河里没规矩这句话吧?”
婆婆一下就听懂了,用被头把裸着的肩胛骨盖盖,把脸转向我说:“那是我们年幼那
工夫。”
“您也下过河?”我迫不及待地问。
“怎么没有?”她说:“看见那个匣子了吗?”
婆婆的头在枕头上活动了一下,示意我去注意一只摆在迎门桌上的梳妆匣子。我知道这
是婆婆出嫁时的嫁妆。我把这匣子抱到婆婆眼前,说:“上次我来,就见过它。”婆婆说:“那时候我十六。是我爹从龙门集上挑的,龙门逢五排十大集。”
“您是说十六岁过的门?”我问。
“可不.过门后就和姐妹下河。我娘家在山那边……没河。那阵子……谁没打年幼时过
过?打.闹,疯着哪!”
婆婆闭起双眼不再和我说话,我只和媳妇作了告别。临出门,我没忘记把婆婆的梳妆匣
放回原处.并告诉媳妇只要我进山,一定来看她们。
走出她们的家,我深作着自己的呼吸:为什么面对一河石头,人非要肃然起敬不可;为
什么面对一河石头,人会感到自己的龌龊。因为那里留住的是女人的青春,是女人那“疯”。有了这河里的自己,她们就不再惧怕暮年这个蜷曲着的自己,裸露着肩胛骨的自己。因为她们在河里“疯”过也值了。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知道这里正盛传着一个新名词:旅游。城市的女人和男人都为着旅
游而来到这里。他们打着太阳伞,穿着“耐克”,面对这无尽的山,多弯的河,唱着“不管
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也有发现这一河石头的,有时你站在山之巅遥望这河,
石头上尽是红的表、绿的伞。也有女人在河里“疯”,但那是五颜六色的斑斑点点,人实在无法面对这五颜六色的斑斑点点肃然起敬。有人喝完可乐,把易拉罐狠命向远处投,石头上
泛着尖厉的回响。
(节选白《铁凝散文精品赏析》)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自己寻找山桃花未遇,却意外看到了拒马河,巧妙引出下文,使文章有波
澜。引人人胜。
B.作者在前文中饱含着对大自然及生活的深情,用一双慧眼,于凝眸处发现生活中的一
道道风景,展现了美好与纯朴。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等多种修辞来描写拒马河的石头,展现了拒
马河石头给人带来的震撼。
D.本文以细腻、唯美的笔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


展开余下试题 考,具有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盼魅力。
5.请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5分)
6.文章以“河之女”为标题,第四段却描写了“拒马河”,为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瓯,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
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已正式为“研学旅行”的内涵正名,即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
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在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受访者中,70%左右的人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研学旅行。从参
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
~10000元的所占比例迭88%,各区域主要热门旅游城市愿意参与研学旅行的比例基本达到
70%以上。
随着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
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学校、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旅行社等相关企业跨界融合将
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主打方向。
(摘编自2017年10月《<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研究成果发布》)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研学旅游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
研学旅行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和团队合作,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自然、社会
和谐共存。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自我认知,通过旅行增长阅历、锻意志、修炼人格;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实践、走向社会,体悟人生与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和担当。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究、实践和创新精神,以及责任感、坚持、薇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研学旅行要根据时代要求,立足国情和社会需要,注重学生、学校的主体性,根
据条件逐步开展着眼于乡情、市情、国情、国际的研学旅行,让学生更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增加民族认同和情感认同,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积极培养与此要求相匹配的学生。培养学生成为有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有全球眼光和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摘编自陈文杰《我们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材料四:
记者:您认为研学旅行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
刘信中: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它本身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的成长。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
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当然,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我
认为这就是研学旅行的意义。只有自己真正走出去经历了,体验了,那才能收获对自然的认
识、对世界的认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记者:您认为,在研学旅行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乡土乡情乃至家国情怀呢?
刘信中:当你走向世界,与全世界的人交朋友,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系,心中才有全世
界。而跨文化的交流,就会形成你的自信与大国情怀。所以引领学生去感受世界、融入世
界,这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家国情。
(摘编自新浪网《专访刘信中:“研学旅行”让青少年遇见更精彩的自己》)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材料一可知,研学旅行消费需求后劲很大,研学旅行行业规模扩大,市场空间广阔。
B.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的游学人次近几年来迅速增长,游学市场一年比一年火热。
C.由材料三可知,研学旅行既让学生个体成长,它是个体性的;同时它也让学生关注他
人、社会,因此它也是群体性的。
D.由材料四可知.只有真正走出去了,才能收获列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不走出去,是感
受不到乡土乡情和家国情怀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研学旅行无疑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组织学生在校内唱歌、演讲、
劳动等,组织学生到校外探访自然与人文风情、科学考察与实验等,都是研学旅行很
好的实施方式。
B.《研学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境内游学人数由2014年的140万增长至2017年
的340万,境外游学人数则由2014年的35万增长至85万,可见,境内游学比境外游
学增长率高出许多。
C.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注重学生、
学校的主体性,能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国家、世界,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可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
D.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融人真实的社
会,做到“知行合一”并逐步培养学生世界观、家国情。它也许能让青少年遇见更精彩的自己。
E.探索研学旅行的发展,对促进下一代综合素质发展、促进教育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
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学校、各相关部门,乃至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年来研学旅行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毂。溢从之游,同志圣贤
学。天性孝友。尝游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之,。改官秦中,要与俱行。至虎林,心动,辞归,归八日而父殁。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日:“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宫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
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
者能一之王。”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浙
东设提刑按察使,命溢为佥事。胡深出师温州,令溢守处州,馈饷供亿,民不知劳。山贼来
寇,败走之。迁湖广按察佥事。时荆、襄初平.多废地,议分兵屯田。且以控制北方。从之。会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以职事被逮,词连溢。太祖遣太史令刘基请之曰:“素知溢守法,毋疑也。”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太祖谕群臣曰:“溢虽儒臣。父子宣力一方,寇盗尽平。功不在诸将后。”
洪武元年,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
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B.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C.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D.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20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B.从子:古人的宗族观念很重,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唐宋开始将亲兄弟之子也称作从子。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即堂弟。
C.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
的文书。如《三国演义》中“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与“救令”一样都是长
官用干下行的文书。
D.乞守制:古代礼俗,“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优”。 服满再行补职。但是情势需要,不得离职,可以“夺情”,合法地不守礼制。“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溢天性孝顺,年轻时在去秦中做官的路上,忽然心悸力辞而归,抵家八日后父亲去世;母亲去世.章溢多次上奏章请求回家守孝,最后因为悲伤过度.硷葬时又亲自背运土石,得病而逝。
B.章溢受朱元璋聘请,与刘基、叶深、宋镰一同来到应天。朱元璋与章滋交流非常高兴,觉得章溢的话特别有道理,授予他金营田司事。章滋巡行江东、两淮田地,根据户籍确定税额,这对百姓十分有利。
C.章溢虽是儒臣,但是先守住龙泉,后来又平定处州。胡深出师温州,章溢受命驻守处州.保证粮晌供应。朱元璋感叹说: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他们的功劳不比诸将小。
D. 章溢深得皇帝信任。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人的供词中牵涉到章溢,朱元璋派人去安慰章溢,消除他的顾虑;他去世,皇帝亲自写了悼文.到他家里祭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5分)
(2)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14一15题。
商山早行 早行
温庭筠 陈与义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星斗阑干分外明。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寂寞小桥和梦过,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宜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14.下列对这二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二诗正文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描写,都描绘出了独特的
“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颔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初
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
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早行》第一句写寒意袭人,游子穿的“驼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湿,但游子却感到
“晓寒”,可见其上路之早。
E.“寂寞小桥和梦过”,将梦与“寂寞小桥”结合,采用拟人手法,使意象丰满,情感
丰富。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
15.《商山早行》的“凫雁满回塘”和《早行》的“稻田深处草虫鸣”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各有什么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代表党中央表达了对百姓的关怀,而中国古代的文人也经常在诗文中表现爱民恤民的情怀。《离骚》中, 屈原用“ ① ”一句感叹老百姓的生活多么艰难; 《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② , ③ ”两句,假设六国统治者如果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够抵抗强秦了;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用“ ④ , ⑤ ”两句,描述了不堪重赋的麦农把收成全部上交后,只能在麦田里拾取麦穗充饥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网络文学是一种轻的文学,它追求文字的通俗易读以扩大受众面,如果全是些艰深晦涩、佶屈聱牙的东西,怕是没有市场的。
②芬兰现任总统尼尼斯托在1月28日的总统大选中赢得连任,无独有偶,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也在3月19日迎来了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庶族士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题名金榜,学而优则仕,成为白衣卿相,荣耀乡里。
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得鱼忘筌,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砥砺前行。
⑤爱子心切并没有错,但家长总不能以孩子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为由,包办了孩子的衣
食住行,导致孩子四体不勤、轩轾不分,与社会严重脱节。
⑥尽管伏天还没有到来,但是连日来气温居高不下,室内还好,室外可是流金铄石,让
人不敢出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韩国、日本不知不觉中正逐步滑向美国在亚太熏新战略布
局的棋子。
B.我是个不太喜欢热闹的人,一天傍晚,我和小李独处静坐时,倍感惬意,他执意要
和我下几局象棋。
C.一些单位存在劳动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分工不合理和恶意拖欠上资的现象较
为严重。
D.北京地铁机场线作为试水线路,率先实行了扫二维码进出站的做法.且目前日均约
800名乘客通过扫码进出站。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全都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①亲爱的学长,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得知您比我高一届,请恕我冒昧,让我叫您一声大
哥吧!(书信)
②我校将于5月4日在学校操场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恭请您拨冗出席。顺祝健康!
(请柬)
③今天黄昏,我市足球队在决赛中以2:0的战绩力克对手,获得足球联赛的冠军。(广播稿)
④如能为贵公司效力,本人将不胜荣幸,一定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魁务实。
(求职信)
⑤我代表主办方和观众们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他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颁奖致辞)
⑥本人才疏学浅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衡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