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70  2018-05-2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5月热身综合练习语文(三)
高三年级5月热身综合练习语文(三)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
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随着汉服文化热度升高,传统影楼写真为代表的行业也开始介入古装拍摄。此时,为了维护亚文化内部的纯洁性,汉服爱好者又斥其为“影楼装”,拒绝承认同汉服文化的关系。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不稳定结构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尽快理解汉服文化金字塔基座的庞大人群的构成成分和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古装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商场及车站等公共场所常见身穿汉服的身影。
B.“西塘汉服文化周”创办人方文山,是汉服生活者,属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塔尖。
C.汉服爱好者与汉服复兴者、汉服生活者相比,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
D.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夯实金字塔基座的人群基础也非常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服文化在文化传播与资本领域的突破,是汉服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的证明。
B.文章区分了汉服文化圈不同构成人群的特点,对汉服爱好者的相关论述较多。


浏览完整试题C.文章从汉服文化实践壁垒、汉服爱好者诉求等角度论述了汉服复兴中的焦虑。
D.文章先交代汉服文化实践近况,再分析复兴中的焦虑,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服圈内的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脱节,可能成为汉服文化实践的发展障碍。
B.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并非主流文化吸引,首先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
C.汉服圈出现二元对立现象,源于对汉服文化礼仪正统性与纯粹性的理解不同。
D.厘清汉服爱好者的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热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斗 茶
李艳
“黄局,上回我输,这次咱老哥儿俩再比一回!”
“还叫黄局,骂人了啊!”老黄摆摇手,“老李,你这人还真倔!先说好了,这次谁输了可得请客!”
老黄和老李那可是一对历来已久的“冤家”。在单位上就明争暗斗,廉政风一来,俩人又争着戒烟戒酒,最后连茶也争着戒。可笑的是,退休后居然又争着解除了“戒茶”之律,一言不和就斗茶。
老李点头嘿嘿一笑,“我先开始!”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出茶饼置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泡。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只见细白瓷盏里,茶汤艳红剔透,与杯红白相映,煞是好看。老黄端起一杯,腕部送力,杯中茶汤便由着腕力向顺时针方向搅动,茶色在汤中匀动,香气也随之而出。老黄眯眼一嗅一啜,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茶韵无穷。
“不错!有年头!”
老李这才端起杯品饮,先让茶汤在口腔中游了个来回,再落入喉咙,之后笑容满面,胸中稳操胜券,“好吧?比你上次赢我的岩冷古茶还略胜一筹!”
“老倔头,别高兴得太早了!等着,我拿宝贝出来!”老黄洗杯换壶,当他用茶箕盛着茶从茶盒里拿出来,老李的眼先直了。
“黄局,你这,你这茶还真是宝贝呢!”
“嗯,确实是宝贝!”老黄得意地笑了,“蒙顶黄芽!稀罕吧?!”
说起蒙顶,还有个故事。当年,苏东坡与蔡襄在惠山寺斗茶,用的是素有“天目”之称的兔毫建盏杯,自恃有“仙茶”之美誉的“蒙顶山茶”,加之东坡对品茶、烹茶的造诣,以为便能斗赢大学士蔡襄。不料,在烹好茶出汤后,蔡襄的茶盏里,茶饽沫纯白似雪,经久不散,“咬盏”之艺把东坡赢得心服口服。因此,这段史上的“斗茶”让蒙顶更加扑朔迷离了。
“你拿蒙顶来压我?哼!茶艺不行再好的茶也是浪费!再说了,就这蒙顶,史上一败,名‘垂’千古!”老李翘起二郎腿,嘴巴上这样说,眼角的精光还是闪烁在那盒蒙顶上。
“哈哈!能受东坡先生青睐,虽败犹荣!等着看好吧!”老黄也没含糊,娴熟的茶艺一点不比老李差。不消一刻,茶出。老李低头闻着茶香,眼观茶色,只见杯中汤色黄中透碧,清澈透亮,手指摇杯轻晃,仿佛一团琥珀在杯中生香,品一口,甜香鲜爽,甘如洌露,茶香由口鼻引入身体各处,直令筋骨松软,毛孔舒张。
“服不服?”
“不服!我还有货!”老李头边说边开始第三盘斗茶。
他这次拿出的是一个普通的茶包。
“不是我说你,太倔!你说说,要是当初不戒茶,你个副局能那么早就内退?”
“嘿,你正局退休难道就不是因为戒茶?”
“我那时可是病退!戒茶也是因为服药不能喝茶才戒的。你戒,是因为怕人送茶!人家连茶都不送你了,你还在官场混啥?定内退不选你选谁?”
“黄局,你装病那会儿还真像!”老李用手戳戳心口,“心病呀!退了也好!自己买茶喝,心里踏实!”老李端起刚泡好的茶一饮而尽。
“退下后是踏实了,可是,心里咋又空了呢?”老黄是个空巢老人,儿子在外工作,一到月底除了收到他们通过手机银行的入账通知,平时连个照面部没有,退休后的生活,也就和老李出来斗茶时,翻出压箱底的好货赢了他,才感觉生活尚有一点生趣。想起这些就一阵心紧,端起杯也—饮而尽,这茶汤刚入口,一股难忍的苦涩茶碱当即让他差点没吐出来。“这是什么茶?”
“闺女给我买的茶,最便宜的那种!知道我爱喝茶,每个月都送来……”
老黄举杯再饮,在口腔里细细品着,让味蕾在苦涩的茶汤里缓缓苏醒,慢慢回甘,咽下后,他对老李说“明天,我请客……”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写老黄拿出“蒙顶黄芽”时,老李“眼先直了”“眼角精光闪烁”,表现老李的惊讶与艳羡。
B. 老黄和老李退休前“戒茶”与退休后热衷“斗茶”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人走茶凉”的社会现象。
C. 小说插入“苏轼与蔡襄斗茶”的故事,既写出了老黄内心的得意与战胜老李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意趣。
D. 小说在写老李、老黄斗茶艺时,通过对沏出茶水与人物品茶时感受的描写,从侧面表现出老李和老黄茶艺的精到。
5. 作品三次写“斗茶”,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 试分析小说以“斗茶”为题目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图一:2012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物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雾霾:不同于自然条件导致的雾现象,主要是人为排放到空气中的尘埃、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气候公报》)
材料二:
刚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此次我国的雾霾天气,波及省市城市之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有部分省份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学生学习受到影响,雾霾也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危及公民的人身健康,侵袭着我们的身体。
事实上,雾霾的形成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比如,企业排烟、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家庭烹饪等等,都对雾变霾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为了蓝天白云,为了新鲜空气,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抑或公众,都应带着责任积极参与进来。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2015年12月5日《长江时评》)
材料三:
目前,今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陕西省,就有31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21个城市维持橙色预警,8个城市维持黄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合力“抗霾”。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另外,今年10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偏差,导致京津冀地区平均霾日数较去年同期偏多,需做好抗霾持久战的准备。
(摘编自2016年12月18日《中国天气网》)
材料四:
为督促地方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环保部督查组持续在一线开展督查。督查组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恶意生产行为,部分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还有部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像这样只顾一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只想我行我素不愿尽责出力的,可以说大有人在。
身处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心愿。顺应人民的期待,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抓出力度,对辖区内的企业要加大排查,要加强监督。一旦发现企业违规排污,该罚款的罚款,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总之,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政绩,决不能拿群众健康拉动GDP增长。
同时,治理雾霾要有长远的治理规划,面对雾霾天气,一些地方还是“头痛医头”,缺乏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期规划。
(摘编自2017年1月10日《东方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相结合。
B.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对人的健康和交通运输产生了严重影响。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一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有很大的关系。
D.雾霾是一种人为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空气劣质化现象,而雾是一种自然条件导致的现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煤炭燃烧是PM2.5值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好煤炭使用是改变雾霾天气发生的一个措施。
B.由煤炭消费和雾霾天数的数据图可知,煤炭用量逐年递增,而每年雾霾天数也呈不断上升的状态。
C.雾霾天气的产生与企业生产、民众生活习惯、交通出行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恶性循环。
D.雾霾使民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极为强烈,这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长期规划。
E.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社会的焦虑,对城市管理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9.怎样才能更好地治理雾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传至昌州。入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征辟,一种选官方式。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传:传车,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多供信使乘坐。古代还有公车,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路:宋元时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后转为行政区。
D.榷:设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好礼深谙用人之道,颇有见识。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给皇帝推荐官员人选,在培养太子、分封诸王、修筑城池、人才选拔的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好礼善于处理政务,关注民生。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发展航运,还开设市场,发展贸易,以此来安定边疆。
C.好礼身处动荡时局,巧为周旋。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又遇叛军,被迫翻越雪峨岭,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好礼考虑事情详明,事君忠诚。他曾受叛军胁迫,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明确表达担心,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受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5分)
(2)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白 燕
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③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③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展开余下试题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染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15.这首诗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中,“ , , ”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
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野生动物园动物伤人事件引起网民高度关注,倘若仅仅靠园方的单方重视,某些游客仍然置若罔闻,事件恐怕还会上演。
③尽管《战狼Ⅱ》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但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诽谤,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揭露了他们险恶的用心。
④宽敞而明亮的专卖店内部设计美轮美奂,简约而大气的货架陈列,柔和而清丽的店铺色调,梦幻般的时尚之都跃然眼前。
⑤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与以往所谓的反腐作品讽刺得浮光掠影相比,真是难得多见的优秀作品。
⑥华盛顿地方法院就白宫和国会因联邦检察官被解职一事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代表对簿公堂。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被告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情节特别严重,应当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追究其刑事责任。
B.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书法不是简单地写字,作诗也不是随便地堆砌词语。
C.只要是孩子们认真读了教材上的古诗文,将这些优美的文字记在心中,随着自身的成长,终究是会有感受的。
D.慰安妇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中国人心头的一道伤口,应当坚决制止对她们进行戏谑和消费的事件不再发生。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新政,李老师等三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一份高质量调查报告,并已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小明生病了,给班主任老师写了请假条,主要内容是“因我不慎感冒发烧,不能到校上课,希望准我一天假,特此声明”。
C.辩论会上,他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他的观点也引起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
D.前几日我将装有重要票据的手提包丢失,非常着急,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6分)
农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血缘、亲情等概念随之牢牢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内化为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心理基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① ,如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等,同时由于农业过度开发,② ,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强势袭来,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笃信“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限攫取生产资料。伴随环境的逐渐恶化,③ 。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文明形态应运而生。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其问题。(5分)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便利了不少骑车人,因而彻底解决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难题,但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也在挤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对于共享单车,我们乐见其创新带来的便捷,但也需彼此约束,共同维系城市之美,只要完全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就会有显著提升。
① 。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中国文化符号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符号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要求选好符号,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年级5月热身综合练习语文(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
【解析】A项,以偏概全,应是“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B 项,张冠李戴,方文山应属于“汉服复兴者”。D 项,无中生有,“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原文无据。
2.
【答案】D
【解析】“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错,文末只是提到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3.
【答案】C
【解析】文中提及的纯粹性是就汉服爱好者与古装拍摄行业间的对立而言的。
4.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手法,B项不正确,并非表现“人走茶凉”的社会现象。
5.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运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来展现茶艺。②第二次:以虚写实,用“苏轼与蔡襄斗茶”的历史典故突出茶品。③第三次:通过老黄先后品茶味觉的变化来表现心理的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写作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文章写三次“斗茶”的不同手法,注意在文中找到这些内容,然后分析手法,第一次“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出茶饼置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泡。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中的描写,运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来展现茶艺。第二次:以虚写实,用“苏轼与蔡襄斗茶”的历史典故突出茶品。第三次:“端起杯也—饮而尽,这茶汤刚入口,一股难忍的苦涩茶碱当即让他差点没吐出来”通过老黄先后品茶味觉的变化来表现心理的变化。
6.
【参考答案】①揭示了“斗茶”这一中心事件。小说通篇围绕“斗茶”展开情节。②通过斗茶展示人物形象。在斗茶中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③斗茶看似比茶的品质、比茶艺,实则比人生、比亲情。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标题的作用的题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惠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