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94  2018-05-25
标签:北京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8年5月份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九道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第I卷(共50分)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偌大(nuò) 濒临(bīn) 下载(zǎi) 颐指气使(yí)
B. 羞赧(nǎn) 佣金(yōng) 驽马(nǔ) 滑稽诙谐(jī)
C. 挟持(xiá) 讥诮(qiào) 思忖(cǔn) 锲而不舍(qì)
D. 嫉妒(jí) 饿殍(piǎo) 憎恶(zēng) 插科打诨(hù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湎怀 安详 转弯抹角 顽世不恭
B. 雄辩 焦躁 杳无音信 习以为常
C. 雍容 寒喧 不可思义 无暇顾及
D. 蓬篙 荒谬 没精打采 好吃懒坐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    ,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
④也许是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    吧,他老是歌颂过去……
A.通知 以至 管制 辩解  
B.通知   以致   辖制   辩解
C.通告   以至   管制   辩护
D.通告   以致   辖制   辩护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别看你现在这么轻松,这担子,最后转弯抹角地还得落到你肩上。
B.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
C. 他信心十足,气定神闲,颐指气使地指挥着大家队列训练,工作有条不紊。
D. 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B.韩愈,字退之,其文《原毁》与《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合称“五原”,是其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论文。
C.卡夫卡,意大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表达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D.《窗》选自《写在人生边上》,这篇议论性散文把浅显的事物谈得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钱钟书渊博的常识和对生活的非凡领悟能力。
6. 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的相关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一块,弃之青埂峰下。此石后幻化成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润得换人形,修成女体。她决意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B.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栊翠庵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命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
C.《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办后事用。


浏览完整试题 D.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玩了个热闹。结果史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为贾府的未来担忧,宝玉却说即便如此,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腹犹果然         B.尝试语于众曰
C.善万物之得时       D.蚓无爪牙之利
8.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曷不委心任去留    任:随,顺从
B.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法
C.用心一也        用:因为
D.其责己也重以周     重:严格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乐琴书以消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而后乃今图南         D.园日涉以成趣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士之处此世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B.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其孰能讥之乎
C.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是故事修而谤兴         
D.强者必说于言 是不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11. 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彼且恶乎待哉
C.蚓无爪牙之利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求其所以为舜者
A.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
B.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成为圣人的原因
C.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而且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成为圣人的原因
D.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而且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
二、阅读《劝学》选段,完成13—15题。(8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其曲中规 中:
②而闻者彰 彰:
③声非加疾也 疾:
④而绝江河 绝: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青,取之于蓝 ②而寒于水
B. ①輮使之然也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①登高而招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三、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段,完成16—18题。(共8分)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6. 对“谦虚”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卑恭  B.虚心  C.悲伤  D.谨慎
17.“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A.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眷恋。
B.暗示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长期性、残酷性。
C.残酷的统治也扼杀不了孩子们享受自由的天性。
D.表现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儿童世界的美好。
18.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4分)
四、默写(共10分)
19.在横线上填写原句(共10分,每小题1分)
(1)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4) ,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5)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6)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7)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8)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9)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第Ⅱ卷(共50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5题。(共16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①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②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展开余下试题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3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3晏子 ,名婴。
2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裂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2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②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之衣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以朝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2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2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24.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2分)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25.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4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6—28题。(共12分)
落日注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2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落日在帘钩”写出诗人眼中所触之景,既显自然巧妙,又不失雄健之意。
B.“溪边春事幽”不但写明了时令与环境,更点出了下联中画面中的神韵“幽”。
C.颔联中“缘”字与“花径不曾缘客扫”中的“缘”字相同,都是“因为”之意。
D.“飞虫满院游”表面写草堂院中满是飞虫,也隐隐地写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忧。
27.杜甫所作的诗中多次写到了“酒”。下列诗句中诗人饮酒的用意与本诗尾联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独酌》)
B.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徐步》)
C.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朝雨》)
D.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
28.“啅”字有两解:一解通“啄”;一解拟鸟鸣声,音(照zhào)。你认为在本诗中取哪种解释为好?请结合诗歌分析作答。(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9—32题。(共16分)
舌尖上的沉思
①中国人的食物,就像一幅风景画,能表现出四季的流转,变幻万千的色彩;也像一部电影,凝聚着人间百味,折射着陈年的乡愁,传递着人性的温度;还像一座博物馆,记录着人与自然的爱恨交战,更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一书写道:“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容易流失的,便是美食的技艺”,但那纵横在中国人胃里的味道,会一代代传承,留下民族的根。
②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老厨师的女儿如此理解食物:“我好像没有童年的记忆,除非我把它们煮出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吃饭二字,最能表达出本能的欲望。认真起来,饭桌之间能吃出大千世界,冷暖人生。
③《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极端悲伤的小曲,诗人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游子离乡,行行重行行,眷侣即将天各一方,相思之情如万箭穿心。不管有多少颠沛流离,有多少望眼欲穿,最终都落到劝亲人好好吃饭上。
④人世无常,相逢离别、悲欢喜乐,千言万语都包含在了饮食中。古来的游子,半个世纪漂泊,一推开门,阵阵黄粱饭香。美食中蕴含的乡愁总是挥之不去,春夏秋冬的光阴,刻骨铭心的爱恋,都能被食物的滋味唤回。美食,是人类的忘忧谷,温柔乡。
⑤中国人的饭桌上,流淌着大自然赋予的无穷诗意。春天摘下的香椿,鲜嫩的叶子上滴下大颗露珠;雷雨后冒出来的笋尖最为生脆,剪下来烹饪的,是最美的一抹春色;初夏时的碧海,鱼虾跳跃,蹦跶出生猛鲜活的夏天;大雁归来时松树底下钻出菌子,摘下来与鸭子同烧,便知道秋天到了。
⑥饭桌之间,香气氤氲,其间满溢的是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你能在食物中找到江南水乡的湿润葱茏,东北黑土地的漫天冰雪,甚至吐鲁番葡萄园里的斑斓色彩。食物也是一首恢宏的交响乐,你能听到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海浪轻拍岩石的潮声,或是久违的熟悉乡音。
⑦美食与文学结合,更增无穷雅趣。我喜欢看《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煮饭的场景,她妙手一煮,一道“玉笛谁家听落梅”令遍尝天下美味的武学宗师洪七公也甘心折服,再多英雄好汉,也不敌世间珍馐。看《红楼梦》,大观园里令人叫绝的美食纷至沓来,玫瑰清露,胭脂鹅脯,鸡髓笋,碧粳粥,让人在字里行间尽享绝色佳肴。
⑧然而这般风雅早已远去。现今“中国式饭局”豪吃海饮,浪费无数,全然不解食物的风情。“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古训包含着祖先对食物的珍视之意,提醒后人始终保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⑨过度的饕餮狂欢,是对自然的亵渎和轻慢。人们贪得无厌的胃口,正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罪魁祸首。卖熊胆的药店里常年售卖着黑熊的呻吟与痛苦;候鸟迁徙是一场艰辛而漫长的旅程,而埋伏在千年鸟道上的枪口正在对准天空中最灵动的身影;莽莽大兴安岭中,不在动物发情期狩猎本是鄂伦春猎人对森林的承诺,然而旅游开发带来的游人却毫无顾忌地枪杀驯鹿。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无法挽回。导致这一切的,正是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对自然规律的无知。
⑩人生如同一次修行,好好吃一顿饭,没那样简单。《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说,做食物的人最能了解自然。中国农民有最精深而朴素的哲学观念,懂得春种秋收,顺应时令,不急不躁的劳作,以得到最时鲜的美味;而一味莽撞蛮干,只能颗粒无收。老子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说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影响到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伦理观念。
⑪《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一书不仅用精美的图文留住了纪录片带给人们的饕餮享受,更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书中加入的美食溯源、文化考据、营养知识和名家名篇等内容,使读者获得了阅读与美食的双重极致体验。这本书让我们得以品味中华饮食文化,在文字中领略到大自然馈赠的美妙,感受着食物蕴藏的欢喜与哀愁,搭建起一座人与自然、美食与社会联结的桥梁。


展开余下试题(取材于袁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书评)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篇即以一组比喻从情感、文化等方面形象道出了食物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B.作者借用“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诗句表达了对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C. 第六段以充满抒情色彩的笔调、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比喻写出食物鲜明的地域色彩。
D.售卖熊胆、候鸟迁徙、枪杀驯鹿场景,是物种灭绝的明证,隐含着作者的无尽伤痛。
E.作为书评,本文介绍了该书内容,更道出此书引发的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思考。
30.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乐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五言诗,长于抒情,多写离愁别绪和失意彷徨,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B.贪食曰“饕”,美食家常自称“老饕”,老舍剧作《北京人》的主人公祁瑞宣“便最讲究吃,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C.“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意指治国如同烹鱼,不宜过多干预,这一政治智慧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D.《红楼梦》内容宏富,诗词书画、匠作构造、栽种花果、针黹烹调等,包罗万象,巨细无遗,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31.本文表达富有特色。第五段说到“中国人的饭桌上,流淌着大自然赋予的无穷诗意”,请结合文段内容说一说这“诗意”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诗意”的。(4分)
32.作者说:“人生如同一次修行,好好吃一顿饭,没那样简单。”请结合文意,说说“好好吃饭”为什么“没那样简单”。(5分)
八、按要求完成仿写。(共6分)
3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6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 ”—— 。
再如:“ ”—— 。
第Ⅲ卷(共50分)
九、作文。(50分)
3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如果人类历史上的某项发明在社会生活中消失,将会发生什么?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2)孟子说:“贫贱不能移。”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梁启超则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可以指物质上的匮乏;也可以指事物发展到极致时的状态;还可以指生命中的困境……
面对“穷”,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模块必修五检测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
1.D 2.B 3.D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C 12.B
二、阅读《劝学》选段,完成13—15题。(8分)
13.合乎 清楚 强 横渡
14.C
15.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三、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段,完成16—18题。(8分)
16.D 17.B
18.指出别里科夫的出现绝对不是个别情况,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别里科夫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还在,反动的沙皇政府还在,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必然继续存在。
四、默写(10分)
19.(1)悟已往之不谏 (2)眄庭柯以怡颜 (3)云无心以出岫
(4)悦亲戚之情话 (5)既窈窕以寻壑 (6)临清流而赋诗
(7)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5题。共16分。
20.(2分)【答案】B.过:指责、批评,动词
21.(2分)【答案】D.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表转折 ②顺承,就。B.①介词,对。 ②介词,到。C.①结构助词,的。 ②定语后置的标志
22.(2分)【答案】C.母亲的亲族没有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的。
23.(4分)【答案】①臣子们的爵位没有人比你尊贵,俸禄没有人比你的丰厚。
②算是彰显君王的恩赐呢,还是隐藏君王的恩赐呢?
24.(2分)【答案示例】①景公:从善如流 ②晏子:尽忠竭力、能言善辩
③田桓子: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意思对即可)
25.(4分)【答案示例】
(1)解决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灵公只看到屡禁不止的表面现象,晏子却抓住了“上
有好者,下必甚焉”“上行下效”的实质。晏子上朝穿衣、乘车都很寒酸,似乎没能
把君主的恩赐彰显出来;但是晏子把君主的恩赐让更多的人受惠。晏子不重视吃穿用
度,却用心于奉公职守。
(2)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灵公和景公从谏如流,认真听取晏子的建议或解释。
(1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6—28题。共12分。
26.(3分)C 缘,沿着。
27.(3分)D 借酒浇愁。
28.(6分)【答案示例1】通“啄”更好。
(1)诗人写景抒情,运用动作描写,使画面更加灵活
(2)可以形象地描摹出鸟儿争缠互啄、躁动不安的状态,
(3)既写出了春季的生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扰。
(6分)【答案示例2】拟鸟鸣声更好。
(1)诗人写景抒情,动静结合
(2)通过描摹飞鸟鸣叫着争斗而追逐,突出了鸟儿的聒噪吵闹
(3)既写出了春季的生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扰。
(赋分:诗句解读2分,技巧分析2分,情感解读2分)
(另:如果学生从平仄的角度分析(仄仄平平仄),选鸟鸣声,并解读了诗句,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9—32题。共16分。
29. (4分)B D 30.(3分)B
31. (4分)意思对即可。
诗意:人们对时令变化的敏感体察、对大自然气息的美妙感受。(1分))
怎样写出:(3分))
“鲜嫩”“碧海”等词着意描摹食材的鲜明质感、色彩
标签:北京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第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