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29  2018-05-2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命题人:王景泉 校对人:王景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题3分,共9分)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有利于文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批评家和作家共同成长。这种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传统,一度是文学 活动的重要促进力量,文学史上不乏批评家与作家共同成长的典型案例。19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与果戈理之间的砥砺前行,中国的文学理论家茅盾和作家姚雪垠之间的相互促进,都是文坛佳话,广为传颂。
这种优良的传统面临着失落之虞。究其原因,社会环境、文学体制、评价机制,各种因素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是外在的 文学生态对批评家和作家文化心态的影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物质利益诱惑巨大,很大程度上导致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浮躁心态。如此一来,批评活动很多时候就缺少了批评家与作家沉潜之后的冷静、深入与真诚,而变成千篇一律、千面一孔的表扬与颂赞,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砥砺少而又少。
发扬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传统,首先需要保持对文学的虔诚之心。无论是批评还是创作,他们的对象都是文学,都是基于文学的基本规律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批评家和作家都应葆有专业精神对待这种文学活动,切不可将其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
其次,需要保持“同情之理解”。作家与批评家的互促共生关系,要建立在最基本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批评的目的,不是一味地吹捧,也不是刻薄地挑剔,而是基于对作家作品本身以及时代文学思潮客观公允的评价和定位。文学批评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因此,批评家在从事批评活动时应格外慎重,对作家作品给予足够尊重。对于作家而言,批评家以其专业理论视野观照文学作品,会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常能发现作家未能达到的重要视角与表现深度,促动作家挖掘自身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再次,需要保持“距离式观照”。作家与批评家虽是共生互动关系,但需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批评家和作家都是创作的主体,只有保持主体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创作的独立价值。批评家和作家,在生活中可以是朋友,相互了解与熟悉固然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对批评的认知与吸纳,但面对文学时,拉开适当距离,才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此外,需要保持“超越性情怀”。批评家在批评具体的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时,要以更加高远的文学视界,对作家的创作进行全面的解读,进而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更加宏阔的境界和格局。从作家角度而言,具备超越性的情怀,不仅能够发现其中可以借鉴的真知灼见,而且善于在其上触类旁通,生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一个时代的文学杰作。
(摘编自韩传喜《批评与创作当相互砥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环境、文学体制等多原因导致文学评批和创作互相砥砺这一优良传统即将丢失。
B. 文学批评的目的不只是一味地赞美、挑剔,更是对文学作品公允客观地评价、定位。
C. 对文学保持虔诚之心是发扬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相互砥砺这一传统的基础。
D. 作家可以凭借批评家的真知灼见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宏阔的境界和格局。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批评与创作应当相互砥砺”这一中心,文章逐层地分析了发扬这一传统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B. 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能拉开适当距离,就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C. 文章采用古今中外两个事例论证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的好处,事例典型,具体有力。
D. 文中使用“一度”、“真正意义上的”、“一定程度”等严密的修饰语,避免了表达的片面化、绝对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文学理论家茅盾对作家姚雪垠的指点帮助,他在文学上就不可能有所建树。
B. 批评家和作家都不可将文学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这就要求他们尽可能排除外在的利益诱惑,为时代文学负责。
C. 如果作家尊重批评家,吸纳和运用批评理论,就会对自身文学创作的提升与拓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D. 批评家和作家都保持“超越性情怀”,才有可能继续发扬“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优良传统,实现批评家和作家的相互砥砺共同成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4分)
大荒之中有山
李骏虎
丁酉中秋,与几位好友相约来到长白山。
穿行于中秋的“大荒”林海之中,我才体会到什么叫作“人在画中游” :一片白桦树展开的银色背景上,突然用丹青描绘出一株绿到发蓝的松树,这样美到极致的国画图景,不时从眼帘映入心灵,仿若身临仙境;而在松林染黛的山坡,又乍然涂抹上几道亮黄的落叶松和绛红的枫火,让人从国画山水穿越到现代抽象油画里,如此大开大合,妙不可言。海拔随着盘山路上升,林木开始稀疏,在如烟似雾的茅草地的远处,那些落尽叶子只剩一身银光闪闪的鳞片、又虬枝盘结的岳桦,如千万条探爪游龙,争相飞升,又似海中珊瑚,随波摇曳。然而,海拔继续上升,在只有衰草包裹再没有一棵树木的山峰,长白山脱去霓裳准备去天池沐浴,裸露出他巨人般的肌体,一切都纤毫毕现而全无荒凉面貌,正是因为覆盖着他的健硕躯体的,还有一层厚实的黄绿相间的草甸,是所谓高山苔原。
长白山,辽代之前称太白山,传说太白金星有一面宝镜能鉴美丑,天帝有二女,借来宝镜比美,略逊的那一个恼羞成怒,甩手将宝镜掷下尘埃,落于太白山峰顶化为天池。这样说来长白山是沾染了仙家之气的,而世人想一窥天池宝镜,要讲缘分,更要看天意。我们来的前一天,雨雾迷蒙道路封闭,谁知睡了一夜就秋气清爽、阳光照耀到要喷防晒霜才好上山,于是趁大好晨光早早动身登山。
第一次登顶就将天池一览无余,大家都在相贺,而我却没有多么兴奋,大概因为天池的水太寒冷了,冷到水波不兴凝结如晶;大概因为天池的水太蓝了,像一颗十平方公里的蓝宝石,让凡人不敢动心;大概因为天池周围没有草木,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蓄满了水,没有树木掩映小草盈岸;大概是因为池边兀立的黑黢黢的火山岩怪石高耸,如同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守护宝镜,令人畏惧。转过身来俯瞰群峰,我更对一览无余气象万千的山势云气感兴趣。站在观景台上,背对天池,俯瞰来时随着海拔渐次变化的植被,依稀可见苔原将尽处,稀疏的塔松、冷杉遍布,仿佛沙场秋点兵。
下得山来,寻路到天池南坡,只见一片莽莽苍苍的密林,我等“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豁然开朗,有条溪水自夹岸的衰草和落叶松林幽幽流出,水寒而清浅。冷冷的波光中倒映着落叶松林,我从未想到落叶松在秋天里会是这样的绚烂,作为笔挺的乔木,它们高大而密集,树冠在秋天里变得金黄,层叠相连,像展翅的凤凰将煌煌大羽伸展到一碧如洗的蓝天里去。我因为前两年写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部 书要从东北沦陷开始讲起,每次走在这块绚烂的黑土地上,我都觉得她是神秘的,像地底火山一样奔涌着热流。在所有的抗战歌曲中,《松花江上》是最 能让人从悲伤中产生激愤,又从激愤中唤起勇气和力量的,她的感召力是从土地连着血脉,又从血脉连着心跳的,她穿越时空,至今都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和我们心里的家国情怀律动共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是怎样的一条江呢?我才知道,没有落叶松就不能叫松花江,正是漫山遍野的落叶松金黄的松针飘落到江面上,厚可盈尺,才把一条奔腾的大江装扮成金色的巨龙。这神奇的景象,是自然造化,也充满了神性和诗意。而松花江并不直接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她是由锦江和漫江两条水系汇流而成的。锦江,漫江,都是后来改的名字,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明神宗年间,锦江叫紧江,而漫江叫慢江。紧江,顾名思义,就是水流湍急的江,而慢江就是平缓漫漶的江。慢江开阔清浅,沿着山根迤逦飘摇而来,仿佛霓裳羽衣衣袂飘飘的仙子,而紧江斜刺里从茫茫林海冲出,如同骑着快马的佩剑书生,他不由分说将仙子挽上马背,相携奔驰而去,他们萍踪所过之处,就是头道松花江了。紧江和慢江在我们眼前清晰而完美地汇成了松花江,仿佛讲述着一个亘古的动人传说,然而,任何传说故事又都不足以承载她的神性和美好。
我们走在池南的原始森林之中,得以领略《山海经》里“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的本来样貌。密林之中随处可见倒木,它们在山林之中生发,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后寿终正寝,以雄伟和悲壮的姿态倒伏在新生的树丛之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自然的轮回,也是人世的写照。万物有灵,应持敬畏之心。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总写大荒林海中的美妙图画,山坡上银光闪闪、虬枝盘的岳桦和黄绿相间的高山苔原。
B. 文章第三段引用太白金星利用宝镜鉴别美丑这个神话传说交代天池形成的原因,一方面为长白山涂抹了神奇色彩;另一方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虽然描写的是秋天的长白山,看到了衰草、落叶、倒木,但却全无萧瑟、凄凉之意,表达了对自然轮回、万物有灵的敬畏之心。
D.文章善用修辞,语言富有文采。如“长白山脱去霓裳准备去天池沐浴,裸露出他巨人般的肌体”,此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长白山衰草包裹的疏落景象。
5.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第四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5分)
6.文章标题为“大荒之中有山”,却详细地描写了松花江,为什么? (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2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实事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3万多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第三批环保督查反馈图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 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第三批环保督察,共立案处罚8687家。由此可知,环保督察保持了高压态势,直指各地环保工作的真问题,毫不避讳。
B. 中央环保督查组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把环保责任落到实处,这不是一场单纯的“问责风暴”,更是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
C. 中央的环保督察意见,一方面能够让中央以宏观视角对环保工作进行统筹监管;另一方面使督察对象从企业扩展到党政机关、公众,形成了全覆盖的环境治理模式。
D. 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对剩余省区也正在进行督察,至此中央环保督查实现了全覆盖,环境治理永远在路上,严格执法一刻也不能放松。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上开始引起关注,既表明了国家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向世界做出坚持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B. 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与汗水铸就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昭示着生态文明能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
C. 材料二和材料三从正反两面进行报道,材料二为国人呈现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活标本,材料三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给某些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政府官员敲响了警钟。
D. 从材料来看,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E.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民生工程,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应躬身践行,从点滴做起。
9.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4分)
四、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9分)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B.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C.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D.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B.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诸葛亮《出师表》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就是这个意思。
C. 擢:本义为抽引,拉拔;引申为选拔、提升官职。如“擢发难数”的“擢”为拉、拔之意;而“擢奇”的“擢”即指选拔。
D. 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世宁性情刚直,不畏强暴。宁王有造反意图,他非常愤恨,大胆上书,劝谏皇上遏制宁王宸濠的势力。
B. 胡世宁通晓军事,擅于谋划。在赴京途中,他出谋划策,成功防守,从而化解了贼寇攻城的危机。


展开余下试题C. 胡世宁为官公正,推贤举能。他积极举荐在考评中被罢黜的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又为受牵连被罢官的副使施儒、杨必进进言。
D. 胡世宁处事严正,坚持自我。在与李承勋、张璁及桂萼等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因个人情感而轻易更改主张、附和他人言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题5分)
(1)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宾 至
杜 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杜甫住在成都草堂。诗中的来宾,大约是个地位较高的人,诗人对来访的贵客较为客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这首《宾至》诗,诗题虽突出“宾”字,却处处以宾主对举,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B. 诗歌直叙情事而不及于景,语言通晓明白,如话家常,略带调侃。
C. 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迎客、交谈、接待、送客用笔均匀,多为客套话。
D. “淹”为“久留”之意,与《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中的“淹”意义相同。
E. 颈联虽写诗人用“粗粝腐儒餐”款待客人,但“竟日”一词表现出了对客人的极度不悦。
15.请赏析本诗作者的感情变化。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人非生而知之,都会有疑惑的事实后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出了不从师学习的后果。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是
①苏轼与辛弃疾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浓烈奔放的豪情,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让多少苟且度日的人望其项背。
②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③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期应付自如,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④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为雨水过大而付出丧失生命的惨重代价。
⑤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⑥中国封闭式小区形成的原因,从历史文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一种方式。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正方形的彩色卡纸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摆在幼儿园老师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教孩子们折兔子的问题了。
B. 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随意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让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受伤害。
C.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拥有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还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D. 为满足春运期间客流运输需求,缓解高铁线路载客,近日,上海高铁站再增加了一列新车上线运行。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尽管你只是尽了绵薄之力,我们依然深表感谢。
B. 我们医院大厅设有咨询台,欢迎各位病友垂询。
C. 朋友从湖南老家捎来了坛子辣椒,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D. 他身为武当弟子,却做出这般有辱门风的事情,真是忝列门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人类建筑史上的三次革命:一曰石材,以欧洲哥特式教堂为代表;二曰木材,以北京紫禁城故宫为代表;①___。据考察,永定境内现有各式客家土楼2.3万余座,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坐北朝南,调节阴阳,遵循八卦理念建造,空间配置妙不可言: ②___,层层向外伸展,环环互为相接,“楼中有楼”为内通廊圆形结构,“楼外有楼”呈苏州园林式布局。振成楼大门石刻对联开宗名义:“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厅堂两侧楹联颇含哲思:“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这正是客家人对③___的权威诠释。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熬夜是现代生活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危害身体的不良习惯,它容易使人缺乏内源氧,导致一些疾病,降低效率。因此,我们要远离熬夜,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这样就能保持身体健康。但如果工作需要不得不熬夜,那么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样就能缓解熬夜引起的疲劳、情绪焦躁等症状;还要摄入足够量的热能,尽量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还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做到以上这些,就能让熬夜不伤身了。
① 远离熬夜,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不一定能保持身体健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年三十,为给民众采购年货和走亲访友提供方便,西宁交警对两百多辆违停等轻微交通违章车开出“新年快乐,本次不处罚”的暖心罚单,引起热议。有网友为交警点赞,直呼“人性化,简直太暖心了!”但也有网友质疑,此举不太妥当。适逢节假日,交警应严格执法还是温情执法,成为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讨论的焦点。
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1.C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辨析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或然成必然,原文说的是“面临着失落之虞”,也就是说这种优良传统可能丢失,也可能不会丢失,但选项表述为“即将丢失”,把可能的事情说成了肯定的事情。B项,歪曲文意,该项对应文本第四段,原文说的是“不是……也不是……”,是一种并列关系,否定了文学批评的目的是“一味地赞美”、“刻薄地挑剔”,选项中“不只是”相当于“不但是”“不仅是”,跟后面的“更是……”一起表示表递进,肯定文学批评的目的是“一味地赞美”“刻薄地挑剔”,是不正确的。D项,张冠李戴,歪曲文意,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更加宏阔的境界和格局的是批评家。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逻辑关系不当,“如果能拉开适当距离,就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中的“就能”不对,原文说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沈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