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 1. 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 “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 “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 “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于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常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 《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所写的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 《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 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B. 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 C. 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符。 D. 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征地风波 郭军平 耿书记已连任三里湾几届书记了,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村干部”。在他他治理下,三里湾一直是民风淳朴,百姓善良,可是,最近却有几件事情纠缠着他。 原来三里湾部分土地被某厂征用,因征用款的分配问题,几家闹起了纠纷。耿书记就进行了多次调解,可总是调解不成,双方当事人不是“公说公有理,就是婆说婆有理”。耿书记接连几天不断地受理这几起纠纷,忙得简直有点焦头烂额,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香。时间长了,耿书记就有点烦躁了,自言自语地骂道:“奶奶的,钱这个东西,真不是东西,没你的时候,虽然清苦些,却家家安宁,邻居和睦,兄弟团结,可自从有了你以后,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官司接连不断。真让人烦心!烦心是有点烦心,但你总不能因为烦心就干脆不管,因为你毕竟是这个村里的“父母官”,总不能眼看着闹纠纷的‘鸡啄鹅斗’吧。”耿书记决心慢慢来处理这件事。 可在这几件事情还没有处理终结的时候,又有一件事情“冒”了出来。原来三里湾在土地被征用时,除了个人款发放到农户手以外,还有一部分集体款没有发放。这样,村民们就在背后叽咕,“这该不会是村干部们要贪污这笔款子,为什么几个月了还迟迟不发。”一些村民就按耐不住,集合了三十多人一大清早到耿书记家敲门。耿书记开了门,一看好家伙,门前来了这么多村民,耿书记就问大家什么事情,一村民代表就发了言:“请问耿书记,村里的集体款什么时候结算?”耿书记很坦然地说:“我告诉大家,村子里的集体款我一分都没动,村委会准备拿出来修路,这件事情请大家不要着急,随后我们会给大家交代清楚的。”闹事的村民们一看耿书记坦然的神情,就感到耿书记说的不是假话,于是就悻悻地离开了。在离开的时候,有些村民心里头觉得怎么有点不过瘾,就这样让耿书记一句话把我们打发走了。耿书记送走闹事的村民以后,就坐在自己家沙发里长长地抽了一口烟,烟雾里,耿书记真有点搞不懂这是怎么了,简直到了多事之秋。 下午,耿书记就召开了村班子会议,研究关于村子道路建设的问题,村长说:“要硬化道路,仅仅这一点征地款是不够用的,还需要动员群众和其他社会力量捐款。”耿书记就说:“对嘛,就是不知这个办法能不能受到群众支持呢?大家可以先把这个建议“吹”出去,看看村民态度。” 三里湾要求群众捐款修路的消息很快就“吹”到了每个村民的耳朵里。村民们就议论纷纷:“十几万呢?怎么还让我们捐款,真有点想不通,修路是件好事情,可那么多钱了,怎么还要我们捐款?”修路到底需要多少钱?带着这个疑问,耿书记也咨询了路政工程队,的确十几万是不够的,按照村子路况及距离,至少需要三十万,可这还差好十几万呢?耿书记就把这个情况在村民大会上给群众解释了一番,并且请来了相关路政工程人员说明情况。可群众私下里还是议论纷纷,大家没有举手赞同的。这个会也就不欢而散了。 回到家里,耿书记就很恼火,“自己这个惠民的设想怎么就没人响应呢?唉!现在的干部真是难当!”懊恼了一阵子,耿书记的心情也慢慢想开了,“牛不吃草,总不能强按头吧!修路又不是给我一个人修路,走着看吧。”于是关于修路捐款这件事情就这样先放下了一阵子,耿书记然后就处理那几件纠纷的事情。 不久,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在后面煽风点火,说耿书记修路是打着幌子,是想从中谋取私利。这些话都吹到耿书记的耳朵里了,耿书记简直有点火了,心里就说:“奶奶的,真是不让人活了,想做一件事情,‘唾沫星简直要淹死人了’。看来这个路是修不成了。”谁知,第二天大清早,又有人敲门,耿书记打开门一看,好家伙,又是五六十人,比以前的人还多。耿书记就火了,不待村民代表们说话,就撂下一句:“大家回去吧,明天就发钱,路不修了!”村民们这时就得意地回去了。到了第二天,村干部们就开始给家家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