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86  2018-05-31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 ▲ 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 ▲ 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 ▲ 。
A.功亏一篑 五光十色 一挥而就
B.徒劳无功 多彩多姿 一挥而就
C.功亏一篑 五光十色 轻而易举
D.徒劳无功 多彩多姿 轻而易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汇聚众多老戏骨的《远大前程》讲述了上海滩小人物走向远大前程的传奇故事,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B.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开始累积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气应急治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C.白先勇、余光中等台湾知名作家先后发声,呼吁语文课纲审议要尊重专业,不能沦为实现台当局“去中国化”的工具。
D.美国阿兰•卡夫鲁尼教授发表文章指出,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泛滥在作怪。
3.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校同事间相互学习蔚然成风,形成了老同事不吝赐教、新同事勇于创新的好局面。
B.接到母校80周年建校庆典邀请函,鄙人十分荣幸,届时一定会拨冗莅会。
C.为了倡导文明新风,食堂贴出标语:“春风十里,不如排队文明的你。”
D.“双十一”大促活动的脚步即将到来,活动攻略热门秘籍已备好,还不快来拜读。
5.下列古代诗句与文段蕴含的意境情感最不符合的是(3分)( )
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粤语或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他们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吃一顿中餐。其实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无论走到哪里,味蕾连接的胃口,永远牵动着人心深处最动人最温暖也最牢固的那一点。
A.独在导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项籍论
苏洵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余制其后,乃克有济。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以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浏览完整试题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钜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乃克有济 济:成功
B.籍诚能以必死之士 诚:如果,表假设
C.因存赵而破魏 因:于是
D.椟而藏诸家 椟:用木盒子
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籍,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古代人喜欢喊字,不喊名,长辈才喊名,平辈喊字。“字”是古代男子才有的。
B.河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河,在古代多指黄河。
C.三秦,项羽引兵灭秦后,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
D.中原又称中土、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籍于此时若急以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4分)
(2)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4分)
9.根据文中苏洵的观点,概括为项羽失败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注释】
壅(yōng)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材料根部。
孤:辜负。
芳醪(láo):芳醇的美酒。
风味:风度,风采。
10.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惜春之情的?试简要分析。(6分)
11.本次下片说“最多情”,请概括下片包含哪些情感。(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 。(《诗经•卫风•氓》)
(2)困于心, ▲ ,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5)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
(6)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7)桃李不言, ▲ 。(《史记•李将军列传》)
(8)仓廪实而知礼节, ▲ ,上服度则六亲固。(《史记•管仲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雪继续下
田杕
我是高五那年才考上的大学,后来,就留在济南工作。
其实,我完全有可能在高三那年考上,根本用不着复读,这全都怨我父亲。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到车上。我愕然。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起了,还是转到咱乡高中吧,不用住校,省钱。我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坐在牛车上,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回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工作后,我就很少回去,除了过年。等有了孩子,就更有了借口,孩子小嘛,家里没有暖气嘛,于是连过年也不回去了。
孩子三岁的时候,母亲打电话催回去过年,带着哭腔,说家里装土暖气了。再也没有借口了,只好应承。母亲在电话里立马高兴,说:“让你爹去接你,咱邻居二满刚买了一辆小面包。”
我一直拖到年除夕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这是个小县城,火车站已经空了,除了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就只有几辆接站的车。
一出站,就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接过我老婆手中的行李,带领我们去坐车。
我们没看见小面包,却见到了一辆牛车,还搭着棚子,一头老牛披着一身雪,在左顾右盼。
这就是你找的车?我很诧异。
嗯,下大雪,二满说路滑,他不敢开。大年除夕的,都不出车了,钱再多也不中。好不容易才凑了这么一套,现如今都不怎么养牛了,牛不好找,排车倒还是咱家的排车。父亲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甜甜倒是挺高兴,又跳高又拍手,可见着稀罕物了。看见孩子高兴,我老婆那张已经冷下来的脸,马上暖和了,嗯,牛车,我也没坐过,是挺好玩的。看见他俩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就快上车吧,怪冷的。
父亲连忙制止,等一下,我上去先把火盆点着。
这辆车父亲可真是费心了,铺着一圈褥子,摞着两床被子,中间是一个小火盆,下面垫着几块砖头,砖头固定在车上,火盆固定在砖头上,火盆上还罩着一个罩子,安全工作也做得很足。


展开余下试题父亲手忙脚乱地把火盆点着,怕我不放心,解释道,上好的木炭,没烟。
我们都上了车,用被子围着腿,烤火。父亲坐在棚子外面,鞭子一扬,啪的一声,驾,牛车缓缓启动。
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甜甜站起来,爬在车窗上向外看。父亲在帆布上掏了两个洞,用透明塑料布封起来,就成了窗户。
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我老婆说,外面太冷了,让咱爸到里面来赶车吧。我说,甜甜,叫你爷爷进来赶车。甜甜就喊,爷爷,外面冷,你到里面来赶车吧。父亲很高兴的声音传进来,好孩子,不用,那样不得劲,还透风撒气的,别冻着你们。
牛车吱吱嘎嘎,慢慢悠悠地行走在白茫茫的原野上。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天渐渐黑了下来。
我掀开帘子,只见天地间一片混沌,远远近近的村庄都隐在雪后,只能看到屡屡升起的爆竹的火光,路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轮廓,雪中的老牛很是吃力。父亲偶尔扬起的鞭子,将漫天的雪抽出一道缝隙。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这漫天的雪仿佛全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小波,你还记得十七年前那个下午吗?咱们也是坐着牛车,从一中回家,也是下着大雪。
嗯。
小波,你还记恨爹吧?那年,爹不该让你转学,害得你多复读了两年,多遭了两年罪。
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
也不全是,事后我想明白了,其实,也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把牛卖了,也可以再借一借,豁出去一张厚脸皮,也还是能再借点的。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劲地亮了两下。
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不说了。
然后,就是抽烟。
到家的时候,鞭炮声已经连成片,二十来里路,走了近四个小时。
吃过年夜饭,母亲在厨房里刷碗,我过去跟她聊天。我说,那辆车我爹可是费心思了,他说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母亲一撇嘴,瞎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
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
(选自《时代文学》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13.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1)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劲地亮了两下。(2分)
(2)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2分)
15.爹为什么不用二满的小轿车而是亲自来接我门一家三口?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6.结合文章谈谈,本文以“雪继续下”为题目的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莱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莱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非常重要。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 大的错误。(原文有删改)
17.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 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19.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有哪些异同?(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灯,灯的历史变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缩影。人们心里都装有各种“灯”的故事,有着关于“灯”的感情和认识,天再黑,眼前有一盏灯就好。 (42.49.28.62)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