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44 2018-05-3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4]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包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 命题人:孙芮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牌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 杖八十”。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来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从明中晚期开始出现商业性会所,到清代大批商业、手工业会所发展起来,其制度环境大致保持一致。
明清政府权力在维系比较平衡的商业运行秩序的同时,也会发生干扰商业的作用。其突出表现,包括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严格控制,政府对矿业很长时期的垄断,政府 对外贸过于严格的管控,税收标准公平性的欠缺,以及权力腐败造成的官吏对商人的敲诈与盘剥。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得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窒息,但市场也从来没有能够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没有达到普遍公平的情况。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明清已然存在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并未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旨在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行为。
B.虽然清代沿用了明朝基本的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但在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C.有学者认为明代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被歧视或被排斥,清代商人法权地位绝不会低于庶民。
D.直到雍正之后才出现的对官吏敲诈商人的行为要进行惩罚的措施,是清政府排行的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政策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的史实,表明清政府曾推行过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B.文章第三段举出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严格控制的事实,证明了明清政府权力有干扰商业的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C.文章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明清两代政府权力对商业发展的作用。
D.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地指出了商业与帝制统治相互推进又相互牵制的重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朝比明朝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商业对于帝制统治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到清朝,商人与权贵的关系也更为深切,商人炫耀奢华才成为常见现象。
B.清朝政府为推动商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在当时出现了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以及大量的商业会所、手工业会所。
C.清朝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等原因,导致市场无法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
D.明清政府对商业的干扰使明清已有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无法成为 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杨虎
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 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1844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从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
B.“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 尔登湖产生了共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
C.文章将凡•高、保罗•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D.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
5.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5分)
6.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展开余下试题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 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 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 》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 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 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 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 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8.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展开余下试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 潜赍百金而南。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13.课内翻译。(4分)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们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E.最后两句,作者借“不敢”和“空”这两个词直接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和“五陵年少”的胆怯。
15.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既写出了英雄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又表达了词人自己人虽老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香港回归20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保证供应、价值稳定为宗旨,遇到水灾、风灾也会千方百计去维持香港肉食市场的稳定。
B.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浙江等省食药监局责令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立即采取将这些不合格产品下架。
C.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外长等高官,研究联合反恐战略以共同应对地区恐怖分子猖獗的态势。
D.号贩子拿到专家号后,转手就以1500-2000元的价格将专家号高价卖出,每个专家号的利润高达上千元以上。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张老师,我诚挚邀请您莅临我校学术交流研讨会,请您届时为会议给予认真的指导。
B.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C.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D.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运动减肥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 ① 。运动量过小,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 ② 。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又会造成过度疲劳,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健康,也难以坚持。一般来说,中青年人身体强壮, ③ ,运动量可以大一些,运动时最高心率可控制在140次/分左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自助式养老是近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①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是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旨在”说法不对,一是原文“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中,虽说“肯定”,其实还是一种推测,说成“旨在”就变成事实了;二是原文中的“包含”一词,说明“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也只是其中含有,并非全部含意,说成“旨在”,就变成全部的人;三是“旨在”表示目的,“压制商人炫耀财富”可能是其中的一个目 的,但不见得是全部的目的。B项,“但在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指的是明朝后世皇帝执行明初制定的《大明律》中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的条款的力度不够,并非清代统治者对其所制定的种种则例的执行力度不够。D项,“直到雍正之后才出现……”理解错误,原文“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不代表这一措施直到雍正后才出现。
2.D 【解析】“层层推进”分析错误,文章第二、三段应该是并列关系,并非层层推进的关系。另外“相互”分析错误,本文主要论证的是明清两代政府权力对商业发展的维系和干扰作用。
3.A 【解析】混淆时间。早在明中叶,商人炫耀奢华已成了常见现象。
4.A 【解析】“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当。译者徐迟的话只是说明心灵的安静对正确理解《瓦尔登湖》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一
上一篇: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内蒙古包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