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83  2018-05-3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3]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请将所有答案填写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民族,文化内核越强大,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越强,文化内核如果削弱甚至消逝了,这个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走向消亡。
认识多元文化,前提是肯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一讲到传统文化,马上就会有人说,现在的时代提倡多元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成为我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个认识其实似是而非。所谓“多元文化”是指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源自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文化。每一个文明都享有平等的尊严,每一个民族都有可以用来参与人类文明交流的文化支柱,这是我们要清醒认识的。
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人制造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文化自尊。当今,某些西方势力继续鼓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声称唯独西方文明具有普世价值,对其他文明则采取抑制、消解、淹没等。
探讨多元文化,需要抱这样一种态度:其他文化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借鉴、吸收,但这里面一定有主次、有轻重。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更为频繁,但本位文化依然是民族存亡之根。在国家利益还将长期存在的时代,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尤其要加强,我们要特别警惕:有些人用“多元文化”打压本位文化,使本位文化逐渐被消解。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的同时存在让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完善与补充本位文化。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位文化的存在,如果自已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 如果交流的目的只是把对方作为镜子来置换自己,那就无异于文化自杀。
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冲击了很多国家的电影市场。在法国人看来,电影不是单纯的商品,它同样包含价值观,并且负载着很复杂的文化内涵。为了保护本土的电影市场,法国曾与美国在电影市场问题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坚定地捍卫法国文化。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人文发展报告»指出:“当今的文化传播失去平衡,呈现从富国向穷国传播一边倒的趋势。‘必须扶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让他们与外国文化并驾齐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法国和加拿大联合提议,就文化多样性起草一个国际公约,得到了60多个会员国的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民族文化不仅事关民族存亡,而且事关民族兴衰,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今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的,是因为本位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它的存在又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导致多元文明之间不能互相交流学习。
B.国家利益长期存在,我们更要加强民族文化的综合性。对于多元文化,我们可以去学习并吸收,但不能全盘吸收。
C.人类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多民族的世界必然存在多元文化,作者赞同文化多元性,认为各种文化都应该成为我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D.民族的凝聚力跟文化的内核有关,民族文化事关民族存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就可能走向消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多元文化和民族本位文化立论,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民族命运的影响,论述了文化交流应该坚持本位文化的论题。


浏览完整试题B.文章通过剖析某些西方势力鼓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本质,论证了他们是真正反对文化多元化这一观点,警醒人们正确认识多元文化。
C.文章首先提出观点,然后逐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虽然文章涉及多方面内容,但围绕中心论题做到了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D.文章第六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论述了本位文化是文化交流的基础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一个民族都有可以用来参与人类文明交流的文化支柱,西方文明同样有他们的价值,对唯独他们具有的普世价值,我们应当去了解、借鉴、吸收。
B.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存在多元文化、多元文明,每一个民族,不管大小,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文明也应享有平等的尊严。
C.多元文化的交流可以完善、补充本位文化,但不是为了置换本位文化。要维护国家利益,更要加强发展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D.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了当今文化传播失去了平衡的现象,提出应该扶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
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
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
B.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悬念。
C.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
D.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意在不断累积。
5.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5分)
6.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 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 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表2:

数据KS5U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
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C.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D.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D.“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E.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9.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勇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 »。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 ,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 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 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 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 “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5分)


展开余下试题(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 ,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② 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 “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颔联写了苏秦和丘为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尽”、一“新”,两相映照,苏秦和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
D.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E.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韩愈«师说»“    ,    ”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
(2)“«论语»中孔子教育子路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3)曾子提醒人们每日要反省自己对朋友是否守信的句子是:    。”
第Ⅱ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中国画独特表现方式中“书画同源” 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春秋笔法,来呈现深邃的意境。
②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③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得惟妙惟肖。
④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⑥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诺千金,赞赏快马加鞭,因此讷言敏行成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文化人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 ②④⑥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
B.许多国家元首亲自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刚到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时,许多人还不认识。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能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和教学资源的分配会有所调整, “双一流”高校资源优势将逐渐凸显,考研录取难度必定会有所提升。
19.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小许将他寒假里精心创作的国画«羌寨之晨»赠送给我,我真诚地告诉他,我将永远惠存这幅画,时刻铭记同窗情谊!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
D.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协调一致,每句不超15个字。(6分)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①    。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②    ,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③    。
21.下面文段中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北京1月25日凌晨,克隆猴姐妹“中中”和“华华”的萌照登上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的封面。猴是基因上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猴,因而彻底解决了克隆人的技术难题。这个重大创新性成果着实令人兴奋,不少闻之者不由得欢呼起来,克隆技术突破了瓶颈,看来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了。更多的民众则为此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发展克隆技术,那些在历史上灰飞烟灭的战争罪犯就会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问题上,我国的态度历来明确:中国政府反对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克隆猴,根本目的是医学研究、服务于人。
不是成功克隆了猴,中国科学家就彻底解决了克隆人的技术难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白云,因为没有根基,只能浪迹天涯。
②波涛,如果没有乱石的阻挡,就难有千堆雪的壮观。
③车轮,一旦离开坚实的地面,转得再快,也寸步难行。
④瀑布,因为心中有大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
⑤圆规,站稳脚跟迈出坚定一步,有始有终才有完满结局。
⑥竹子,最终能长成参天巨竹,其秘诀是每前进一步便及时小结。
以上句子内涵丰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D(A“因果”关系 于文无据;B “综合性”不对,应该是“主体性”;C作者不赞同这种观点。)
2.D(没有对比论证)
3.A(并不是只有西方文明有普世价值。)
4.B “情节离奇”不对,前文已为结尾的合理出现做好铺垫,“留下无穷悬念”也不对,文尾人性救赎中心题旨显豁清楚。
5.(1)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心中没有温暖,也不相信别人,外表冷漠,不讨好人。(2)心存报复却又良知未泯,最终战胜仇恨而人性复苏。(3)做事本分沉默(4)枪法准,单兵作战能力强。
6.(1)形象地呈现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都围绕它展开;
(2)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7.C(C项“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卓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