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73 2018-05-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黄骅中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10 页,第Ⅱ卷 10至12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去年底,在美国的监管严规拒绝亚马逊公司测试无人机送货之后,英国作为“全新的自动化技术方面全球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欣然接受了亚马逊的测试请求,而且亚马逊也只是在英国测试类似产品的“众多大公司之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发展中新的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带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更新与比拼,对新生事物的发展要有更多的包客,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有效的监管一方面应该成为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利器,另一方面则应成为帮助平衡其商业潜力与人们安全需求之间的天平。
完善的监管方案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发明”,其价值终会在时间的检验中得以呈现。
(摘编自李应齐《给无人机定规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英国政府试图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的使用,拟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实名注册”。
B.各国政府在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美洲和欧洲的宽严幅度相距甚远。
C.无人机被喻为“上帝之眼”,近几年来,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浏览完整试题
D.有效的监管方案既要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又要平衡它的商业潜力与人们的安全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英国拟推出新规入手,引出无人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隐忧问题。
B.文章用较多篇幅列举了无人机的安全隐忧,引出各国加强对其监管的问题。
C.文章引马丁•卡拉南的话,说明监管无人机既要考虑安全,又要有益其发展。
D.文章以维护公私安全领域不受侵害为立论前提,阐发了严管无人机的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特威克机场飞机无法降落,是因为跑道上出现的无人机可能对其造成损伤。
B.法国禁止在公路、公园等公共场所上空使用无人机,因其可能危害他人权益。
C.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就能从源头上对其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D.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商业、服务模式更新背景下,实现有效监管尤为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该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C.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5.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6.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10万人以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届时,我们将以国之名义沉痛祭悼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活动的主场地将设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便是曾经的“万人坑”丛葬地遗址。
材料二
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国家公祭活动?
展开余下试题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这些遇难者,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国家设立公祭日,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计仇恨,而是要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凝聚起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记者:中国这次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宪文:为重大民族灾难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也是民族灾难,人类浩劫。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它要求人们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纪念活动不仅应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应该上升到国际层面,在国际上明文设立纪念日。
(节选自2014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第2版《以国之名祈愿和平》)
【注】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
材料三
【外联网2017年12月13日电】外媒关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日媒报道仅称“南京事件”。
法新社报道指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忧虑的纪念日之一。
路透社引述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发言: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新加坡《海峡时批》关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深入报道百岁幸存者管光镜的故事。
美国华文媒体《侨报》报道: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来自各界的500余人,向8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默哀并献上白色玫瑰。
韩联社称,中国选择在国家公祭日这天邀请文在寅进行国事访问,可能是为了在日本歪曲历史问题上,力争捍卫正义立场,实现中韩合作。
此外,新加坡《联合旱报》、美国《世界日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和报道中国的公祭活动,并重点转述中方立场。
日本NHIK新闻网、朝日新闻等虽有报道,但都将此次纪念活动称为“南京事件”80周年,只有每日新闻社提及了“南京大屠杀”一词。
材料四
以国之名,我们呼唤中华儿女勤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更坚定“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决心。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2日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从国际惯例、他国做法和本国实情等多角度介绍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
B.材料二张宪文认为:对设立公祭日的解读应由灾难本身上升到国家、民族、国际层面。
C.材料三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活功,并支持中方立场。
D.材料四“以国之名”呼吁中华儿女同各国一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材料可知,从首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设立到今,已历经四个公祭日,其影响也逐年扩大。
B.材料二是访谈,材料四是评论,它们均属于新闻体裁,因而也具有新闻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
C.四则材料虽都以报道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中心事件,但写作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D.各则材料或隐或显,均有对日本政府隐瞒事实、歪曲历史的批判和对日媒冷漠态度的谴责。
9.综合四则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以史为鉴,维护人类和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开皇中,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C.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
展开余下试题
D.炀帝为谥号。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衡勤于学问,为人所重。他15岁就进入太学学习,因勤学精思被同辈推重,跟随沈重学习《三礼》,后受到重用。
B.张衡与帝有旧,恩宠非常。早在杨广镇守扬州时他就辅佐杨广,很受信任;杨广继位以后还曾留宿他家,君臣尽欢。
C.张衡体恤民情,直言进谏。炀帝想扩建宫室,张衡借机进谏,规劝皇帝爱惜百姓,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并不回避。
D.张衡失宠被杀,结局悲惨。他被贬为平民之后,仍然被皇帝派人监视,因被妾告发他批评朝政、最终被杀于自己家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4分)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6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本词作于1134年冬,词人时年五十岁,此前,他曾撰写《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收复中原,不被采纳。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词人当时意将隐居于此。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开头即提供作词背景,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岁华销尽客心惊”,指经历岁月的动荡之后,看见漂泊异乡、年华老去、容颜无华的词人,友人倍感惊诧,凉意陡生。
C.“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与落魄的形象,也是对“岁华销尽”的具体说明。
D.最后两句为全词添了些许亮色,词人劝慰故人,也是自慰:不要因“夜雨”而发愁,有“小窗灯”作伴,足以感到欣慰和愉悦。
E.这首词感情真挚,情感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选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传达真情,感染读者,直抵人心。
15.这首词意境真切,情感丰富,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而“ ”;然后,从辽阔的空间和辽远的时间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深重忧思:“ , 。”
(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新年贺词中说:“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关于空想与学习的问题,《劝学》中这样说道: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笔者及少数送行人士,目睹了梅校长只带一架手提打字机,别无长物,神情凄怆,默然登机。
②讲到近期由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首当其冲地表示,美国的这种做法将构成引发贸易战的风险。
③2018年春晚,周杰伦搭档年轻魔术师蔡伟泽表演的歌曲《告白气球》,利用魔术特效打造现实版仙境,舞台效果栩栩如生。
④他们不为物欲所动,对各种打着学术名义而去实现个人野心的行为洞若观火,坚决抵制。
⑤胡朝霞一言九鼎,至今21年,虽交通不便,仍花费40分钟徒步进村;虽收入不多,仍每月送去资助金。
⑥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大学和大学精神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诠释,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一带一路”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重大机遇,但科技型企业也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
B.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对广大幼教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又是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殷殷期望。
C.《特勤精英》是我国首部全景展示消防员真实生活的电视剧,讲述了中国消防员们以水为枪、以身为盾,挥洒青春与热血。
D.大多数人对英雄情结来说,是全世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存在的文化现象,大家内心都藏匿着一颗向往英雄的情感种子。
19.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做寿联的一项是(3分)( )
A.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B.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C.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D.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毫无疑问,霍金是当代最耀眼也是最特殊的科学家。 ,但他的思想却可以通乎宇宙之极。他把身躯的残缺渺小与思想的广袤无垠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以这样一种极端冲突的形式, ,从而获得一种更为高贵的存在。这是霍金之于普通人的真正意义所在。霍金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在于身体里的有形之躯, 。
21.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按照示例,请就其中三处加以具体说明。(5分)
一提起糖尿病,中老年人都把吃主食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于是不敢吃或吃得很少,这大错特错。经验证明,不吃或少吃主食,必然多吃零食,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结果不仅会引起糖尿病,而且导致冠心病等诸多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正常进食主食,适当再搭配些粗粮。
示例:“必然多吃零食”推断不准确。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中国青年报》微博发了一段小视频,视频配文标题是:“外卖小哥考研遭质疑,称大不了再来一年。”视频中的男人是郑州一外卖小哥,趁休息时间看考研书籍却遭路人质疑。“你还考研呢?”有的路人对此一脸鄙夷。小哥却没当回事,淡定的说:“大不了再来一年,干啥事都要有个好心态。”“赞!支持这个外卖小哥! ”外卖小哥的行为也收获了不少支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B【解析】“美洲和欧洲的宽严幅度相距甚远”曲解文意。文章只是说爱尔兰等国家相对宽松。
2.D【解析】文章主旨分析不当。
3.C【解析】说法过于绝对。
4.(3分)B (“嘈杂躁动”不合理,目的是表现父亲的满足心理)
5.(5分)①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②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
③照应题目。(1点2分,2点5分)
6.(6分)(每点2分)①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
②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
上一篇:
2018年河南省信阳市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山东省曲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黄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