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3  2018-05-3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级语文期中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浏览完整试题C.“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B.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就是因为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如果完善行政指令或法律还是能够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就像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湖畔的珍珠
兰守亭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年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他才回到康科德城。1854年,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该书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这一段隐居生活。此书已经出现了两百多个版本,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梭罗于1862年病逝,年仅44岁。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梭罗对工业文明和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心里的呼声。《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
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
在许多人看来,梭罗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处。如果仅仅是这样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单从这些就可看出他也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梭罗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又向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可见梭罗尝试写作是受了爱默生和奥尔科特的影响。
B.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到瓦尔登湖独居就是为了安心写作《瓦尔登湖》。
C.《瓦尔登湖》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
D.许多人都有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理想,却缺乏行动的勇气。梭罗的意义就在于思想和行动是同步的。
(2)联系全文,概括梭罗的思想性格。(4分)
(3)有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被调查者中有92.3%的人选择了“否”,只有5.6%的人选择了“是”。你怎么看梭罗的生活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展开余下试题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 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对女人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在文中也曾明确表明,同时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也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B.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C.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D.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灵魂。
E.以“人,又少了一个”为题,说明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而“又”字又说明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也不是第一个,使文章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更具批判意义。
(2)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内容。(每次限12字内)(4分)
第一次笑:
第二次笑:
第三次笑:
第四次笑:
(3)此文和《祝福》中都写了两个乞丐的“死”,这两个乞丐的“死”有什么不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②欻(xū):忽然。③阿:母亲。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苦吟疾书 书:书写
B.过亦不复省 省:察看
C.恒从小奚奴,骑巨驴 从:跟从
D.长吉竟死 竟:最终
7.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B.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C.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D.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修改平时的创作。
B.杜牧最早了解李贺才华,韩愈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人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D.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9.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5分)
译文:
(2)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①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③,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②孙郎:孙权。他曾亲手射虎。③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④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西北方的辽和西夏。
10.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展开余下试题C.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D.“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借酒浇愁,与“明朝散发弄扁舟”般索性不管不顾。
E.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行猎而言志抒情,从题材到风格,为词的发展开了新生面。
11. 本词运用了哪几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B.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C.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D.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涣然冰释,也符合了“信”“达”“雅”的要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乐天事件持续发酵,自韩国乐天集团签署供地协议后,中方商界的抵制声音愈发强烈,多家超市已将包括乐天旗下商品甚至全部韩国产品下架。
B.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C.《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
D.近年来,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使观众审美疲劳是由于跟风严重、缺乏创意、没有特色的结果。
1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_____。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蜒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②
C.⑤②③①④ D.②⑤③①④
16.请你针对下列现象,拟一条推广汉字书写的宣传语。(5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要求:主题鲜明,简明生动,运用对偶句;不少于10个字,不多于20个字。
17、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三个相应的句子。要求:(1)在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中寻找诗词句。(2)句式一致,语意相关。(诗词句字数可不同)(6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新增的“飞花令”挑战环节最为精彩。选手吟“月”,观众赏“月”,那是“举杯邀明月”的孤独,“月是故乡明”的思念, , , 。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以上四种说法,你更认同哪个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揭阳产业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把未然说成已然。第4段,“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2.A(3分)(“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
3.B(3分)(A项,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C项,原文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D项,原文中,“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均说明哪怕完善行政法令或法律仍无法避免“新文盲”的出现。)
4、(1)D (3分)(A项,文中没有关于奥尔科特是否对梭罗有影响的信息。B项,梭罗独居的目的是要找一处僻静之地静静地思考人生,而非写作。C项,“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无中生有。
(2)(4分)①对工业文明和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②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③追求孤独,追求深刻;追求真理,积极走向人生;④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一点2分,能准确概括两点即可给4分。若能答出关键词,可酌情给分。)
(3)(5分)示例:
很赞赏。(观点鲜明,1分)①梭罗天生喜欢大自然,他平静从容地选择了瓦尔登湖。②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③他早已悟透人生,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④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他的生活比起我们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着自己想做该做的事,他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们却在为了某种更富裕的生活,某种不该有的欲望,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不赞赏。(观点鲜明,1分)①梭罗离开纷繁复杂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他在这里,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过着自食其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揭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