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94 2018-05-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南阳市一中2018年春期高一期中考前模拟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39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钗钏( chuàn) 戛(jiá)然而止 懵(měng)懂 少不更(gēng)事
B.瞥(piě)见 一曝(pù)十寒 渣滓(zǐ) 撒手人寰(huán)
C.蹂躏(1ìn) 畏葸(xī)不前 炮烙(1uó) 量( liàng)入为出
D.忖(cǔn)度 大雨滂(páng)沱 錾(zàn)银 涎( xián)皮赖脸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惴摩 蘖根祸胎 镝戍 既往不咎
B.草窠 焕然冰释 谬种 要言不烦
C.瞋视 瓮牖绳枢 福祉 度长挈大
D.镖悍 沸返盈天 伶聘 莫衷一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荆山之端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6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简朴纯正,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②近日,我省多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天气阴晴不定,本是晴空万里,刹时间电光石火,雷雨交加,使人猝不及防。
③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倍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④如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孩子犯了错,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犯而不校的态度,必将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⑤在旅游景区,我们司空见惯了游人随地乱丢垃圾,随处刻字题词,随意给野生动物喂食等不文明的行为。
⑥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听信诈骗电话,即将踏入大学的徐玉玉,被骗走9900元学费,这不仅让父母的心血付诸于东流,更打碎了她的大学梦,最终致使其心脏骤停离世。
B.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执行力。
C实施精准扶贫并不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本次读书分享会围绕“城市牛皮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入手,深入阐述了有助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思维方式,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此次活动共举办主题讲座五场,听众达千余人左右,这对提高公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侵害,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B.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C.“习马会”的成功举行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也让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同时也使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成蔚然之势。
浏览完整试题
D.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都要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有园上、离家近、上得起,但目前两者在经营理念上却存在着较大差异。
B.许多公司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C.春节前记者走进某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看到护士们忙碌不停。护士反映,近一个月以来,儿童烧烫伤是主要就医人群。
D.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下列诗句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扶膺坐长叹 ②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玉露调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 ②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它以仁义治理天下,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B.“六艺”既指《诗》《书》《礼》《易》《春秋》《乐》这六经。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连横”是指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D.“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连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怨恨、仇恨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 居……忧:旧制,即“丁忧”,官吏为父母守孝。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通“悌”,尊敬兄长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B.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C.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D.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本文是“引言”“前言”一类文章。
B.“三秦”,项羽灭秦后,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C.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D.“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两千多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1分)
三、(27分)
1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5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11分)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展开余下试题
翠华①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①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
②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以刘备的故事开头,紧扣“咏怀古迹”,交代了咏怀的具体地点和所咏对象。
B.诗歌首联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兴大业一蹶不振,表达对先人古事的慨叹。
C.颔联两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先写看到的旌旗猎猎,然后再写所看到的宫殿的荒芜破败。
D.“岁时伏腊”写出了如陆游《游山西村》里“腊酒浑”的丰年热闹,人们仍然祭祀着蜀主。
E.尾联通过对先主庙和武侯祠临近的描写,进而赞颂了刘备,诸葛亮他们两人君臣际遇、同心一体。
16.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7.名篇名句默写(6分)
(1)《登高》中诗人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四、(13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教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的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一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是可以叙叙父子情的。队友们一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最后交给我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后来我们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线,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他,但作者并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名字,颇具匠心,强调了主人公的平凡,凸显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义。
B. 去见小侯父亲之前领导交给 他小侯父亲照片的细节看似闲笔,其实它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否则,他和父亲无法见面。
C. 文中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用来表现石油工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用来表达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
D. 作品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赞扬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2)小说以“不速之客”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4分)
(3)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五、(11分)
19.下列交际用语中,各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使用错误的词语。(5分)
(1)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学生给老师的书信)
(2)家严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某人对朋友的询问)
(3)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某人给友人的请柬)
(4)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让我们深受教育。(班会上学生的发言)
(5)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某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药监局发出的紧急通知)
(1)_______ (2)______ (3)_______ (4)______ (5)_______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_____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②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③___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新春开学,一位中学校长的演讲《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在朋友圈转发极为火爆。他引用外国脑神经学家的研究成果说,“对智力建设没有帮助的行为包括:电视、电玩、网游、网络依赖”,“百度一下创造不了苹果,也拿不到诺贝尔奖”,并且表达“我更希望,你的梦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时间而秘色,不因手机而破碎”。对此,有人说,手机让人沉迷,最终可以让人沦为“手机控”;有人说,手机只是工具,不可能偷走人的梦想;也有人说,在信息时代,不可能每个人都不需要手机;还有人说,手机不只是游戏机,技术研制人员完全可以将它变成学习机……手机能否偷走学生的梦想,关于其功过是非,还在争论。
展开余下试题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出发,思考上述现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考前模拟语文答案
1. 答案:A.【解析】B. 瞥(piē)见 C.畏葸(xǐ)不前 D.大雨滂(pāng)沱
2. 答案:C.【解析】A. 揣摩 孽根祸胎 谪戍 B.涣然冰释 C. 瓮 絜 D.剽悍 沸反盈天 伶俜 莫衷一是
3. 答案:B. 【解析】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一般用作谓语。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分庭抗礼:原指宾主 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不能用于“五六家”。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
4.答案:D.(【解析】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使用正确。 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此处望文生义。登高自卑:指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用正 确。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此处望文生义。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这个成语不能带宾语。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使用正确。)
5答案:B.【解析】A.成分赘余,付诸相当于“付之于”,删去“于”。C.介词宾语残缺,“多元化”后面加上“的客观现实”。D.句式杂 糅。围绕……入手,杂糅,改为“围绕……”或者“从……入手”。
6.答案:C.【解析】A.成分赘余。“余”和“左右”都表示 约数,删 去一个。B.偷换主语,前一个分句主语是《唐太宗》这个书,后一个开创“贞观之治”主语变成人。D.或者说“旨在……”或者说“以……为目的”,二者不可杂糅。
7.答案:A【解析】B.结构混乱,第一个分句主语“办公桌椅高度”,后面的根据语意判断,主语是人。C.“儿童”和“烧烫伤”调换位置。D.表意不明。“这位”对应的是“记者”还是“专家”。
8.答案:D.【解析】A.抚B.萧C.蓝田日暖玉生烟
9.答案:选C.此策略应为合纵。
10.A(恨:遗憾。) 11. B 12. D 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13.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 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14.(1)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一个平民发动起义(陈涉起义)竟使秦朝灭亡,(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 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为”表被动、 “一夫作难”、“隳”各1分)
15.C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C.“旌旗猎猎”是作者想象之景。D写出了如陆游《游山西村》里“腊酒浑”的“丰年热闹”错。句的本意是人们在“伏腊”的“岁时”祭祀,而非农家的“丰年”。
16.①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慨叹。②对刘备大业未成身先死的叹惋。③对自我身世家国遭遇的感伤。④对刘备君臣遇合相得的感叹。
1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8.(1)C[解析]“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分析不当,只有最后“我”拿出蜂王浆的言行才从侧面表现出“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
(2)答:示例:①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不速之客”略带贬义,而文中的“他”厚道热情、乐于助人,这样使读者形成理解上的反差,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答:示例:[1]情节特点:①出乎意料:小侯是假的,父亲也是假的;他们都发现对方的假之后,还愿意再假下去。②符合情理:小侯父子为国家建设献出生命,感动了“他”和老孟,再加上中国人对亲情的传统 认识,所以“他”和老孟愿意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2]艺术效果:这样的情节安排表现出平凡的石油工人伟大的家国情怀。(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答“主要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平中见奇”等,并解释清楚都可以酌情给分。)
19.(1)垂念。解析:“垂念”为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可改为“感念”。
(2)家严。解析:“家严”为谦辞,用于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可改为“令尊”。
(3)府上。解析:“府上”为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可改为“寒舍”。
(4)抛砖引玉。解析:“抛砖引玉”为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 见。这里使用不当。
(5)一定的。解析:“一定的”不能准确表达事态的严重程度(已导致9人死亡),可改为“严重的”。
20.①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②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 ③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上的仙人,(我)就不敢知道;如果 (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 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 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
上一篇:
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上蔡一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南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