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392 2018-05-31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检测题
第四单元检测题
(分数: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拖沓(dá) 妥帖(tiē) 商酌(zhuó)
B.契约(qì) 累赘(léi) 躬行(ɡōnɡ)
C.监督(dū) 安分(fēn) 达观(dá)
D.譬如(bì) 循环(xún) 朦胧(ménɡ)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侮人不倦 自投苦海 取义成仁 一以惯之
如失重负 悲天悯人 颠肺流离 海阔天空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在培养自己责任心方面应以身作则,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
B.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航空工业的一代宗师宋文骢把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为祖国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
D.目前,国际国内毒品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的蔓延态势依然不减,“禁毒防艾”任重道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因具备高强度、高柔性、高透光性、高导电导热性等特性,石墨烯一经发现,便高度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
B.2019北京世园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展活动。
C.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等一系列行动,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D.全国安全生产局面虽然总体稳定向好,而且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5.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中任意穿梭,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B.《海底两万里》中尼德兰是随着阿龙纳斯教授去捕“巨鲸”的一位捕鲸手,他经验丰富,百发百中,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
C.“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海底两万里》阿龙纳斯说的。
D.《海底两万里》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该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6.仿照画横线部分,在下面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构成排比。(4分)
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 ?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7.综合性学习。(10分)
1989年,“重阳节”被国家定为“老人节”,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同格中学七年级(2)开展了相关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1)【宣标设计】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简明、形象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3分)
浏览完整试题
(2)【民俗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重阳节“佩茱萸”习俗的内涵。(3分)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很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
(3)【热点追踪】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以上的人口1.44亿,占总人口的10.5%。全国老龄委指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033年前后将达到4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
材料二: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①阅读材料一,你得出的结论是: 。(2分)
②阅读材材料二,请你提出两条预防老人走失的可行办法: 、 。(2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8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写句子。(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1~14题。(10分)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 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 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
11.选段叙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2.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并说出理由。(3分)
原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改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都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1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2分)
14.选段主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0分)
尊重梦想
厉慧吉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 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
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二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要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缸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这么普通 ?”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展开余下试题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电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的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15.从全文看,王老师对燕红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2分)
16.理解“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中加点词语“无可奈何”的含义。(3分)
17.“‘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试分析燕红眼里充满了泪水的原因。(2分)
18.文中画线句部分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2分)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从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其他课程。
②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 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③除了上课以外,同寅恪师的接触并不太多。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人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医目疾。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我意料地迅速,我得到了先生的复信,也是一封长信,告诉我他的近况,并说不久将回国。信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说,他想向北大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几位先生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于是我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和感谢。
⑥这一年的深秋,我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北京(当时叫北平)。按北大当时的规定,从海外得到了博士学位回 国的人,只能任副教授,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转为正教授。我当然不能例外,而且心悦诚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然而过了大约一周的光景,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聘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这真大大地出乎我意料。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对后辈的提携和爱护。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我们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谈治学时最多,政治也并非不谈,但极少。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政治。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是满篇考证,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可惜难得解人。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贬低的话。对青年学人,他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
19.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我”与陈寅恪先生交往的两件事。(2分)
20.第②段中作者说:“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是为什么?(2分)
2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第⑥ 段为什么详写“我”回国后在北大任教的情况?(2分)
23.陈寅恪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三、写作(50分)
24.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称呼或名字,补全题目;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多方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不少于600字。
(拟题 江苏 曹金春 参考答案见答案页第5期)
第四单元检测题
1.B(A.“沓”应读“tà”;C.“分”应读“fèn”;D.“譬”应读“pì”)
2.侮─诲 惯─贯 失─释 肺─沛
3.B(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不合语境)
4.B(A.“高度”调到“关注”前面;C.“有效”前加上“我们”或删去“通过”;D.“而且”改成“但是”)
5.C(“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 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说的)
6.示例:“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
7.(1)示例: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2)重阳节“佩茱萸”寓意驱邪避凶。 (3)①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②示例:集体养老 制作身份卡片
8.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9.(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11.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为吕淑湘描标点。“我”同叶圣陶先生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
展开余下试题
12.原句表达效果好。 因为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语气不但比原句强烈,而且进一步 强调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感人至深。改句则是一般肯定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3.画线句写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为吕淑湘描标点这件事对吕淑湘的教育之大,影响之深,从侧面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感人至深。
14.待人厚:做学问一丝不苟、为人谦虚而恳切。
15.异常生气→无可奈何→既高兴又失望→尊重
16.示例:“无可奈何”是“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的意思,写出王老师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仍没能 改变燕红的主意而感到失落的心情,也从侧面表现了燕红的倔强。
17.示例:燕红因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但由于不知道家乡在何处,无法回到家乡感到悲伤,所以眼里充满了泪水。
18.插叙。 补充交代了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和比赛中画出家乡样子的原因;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9.“我”旁听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获得精神享受。寅恪先生向北大校长介绍“我”到北大任教。
20.寅恪师讲课,解释、考证、分析细致入微,由表及里,通俗易懂;寅恪师讲课,善于引导,终能使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21.对比。 作者将寅恪师的穿着和清华留洋归来教授的穿着进行对比,突出表现寅恪师的朴素无华。
22.结构上:呼应上文寅恪师给“我”写信的情节;内容上:表现寅恪师慧眼识才和提携、爱护后生青年学者的大师风范。
23.示例:陈寅恪先生是一位授课艺术精湛、性格朴素无华、提携爱护青年学者和关心政治的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
24.例文展示:
老妈二三事
“咯噔、咯噔……”早晨,我总能听见妈妈踩着又急又响的高跟鞋走出家门,又急匆匆地回来,接着不是一串钥匙转动的声音就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不用猜,一定是妈妈又忘记带东西了。如果她哪天出门了没回头,我倒是会有点意外。
老妈这丢三落四的毛病闹过一次笑话。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蓝海大饭店参加她同事的喜宴。在出租车上,刚刚还有说有笑的老妈摸了摸衣服后,突然沉默不语了,接着她用手推了推我,压低声音说:“完了!”我忙问:“怎么了?”妈妈捂着嘴说:“我 大衣里面忘记穿一步裙了!”我听了,笑得捂着肚子喘不过气来。
到了酒店,妈妈小心翼翼地走路,生怕被别人发现她的异样。进了餐厅,妈妈的同事见她神色慌张,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妈妈红着脸说了原因,阿姨笑着安慰她:“不要紧,你不说,根本就没有人会注意,别紧张。”听了这话,妈妈才慢慢放松下来。
妈妈因为忙碌丢三落四也就算了,可最近,她竟以忙碌为理由,说话时能把一句话省成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书,妈妈躺在床上悠闲自得地看着手机。突然她大吼一声: “开帘!”我一脸疑惑,好奇地问:“什么?开帘,开帘是什么意思啊?”妈妈听了,边笑边解释:“开帘就是……开帘就是把窗帘拉上!嘿嘿……”我说:“开就是拉开的意思,‘开帘’如果是打开窗帘,那还能马马虎虎解释得过去,可您喊‘开帘’却是想让我关 上窗帘,这闹的是哪样啊?”
就在我彻底被这个词搞晕之后,老妈还是在继续疯狂地缩词、变词。那天晚上,妈妈关心我,想让我自己把被子盖好,不要着凉了,她说:“关被。”我听了,心想:知道妈妈的意思就行,不用理会了。还有一次,妈妈急着让我抬古筝,直喊:“抬筝。”这样的事例一件接着一件,渐渐地,我对这些特别的语言已经习以为常了。
如果哪天你来我家做客,看到这个走路风风火火,说起话来稀奇古怪的女人,你可不要见怪哟。 (61.240.237.104)
上一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下一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