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929  2020-03-2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五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寒噤(jìn) 驰骋(chěng)蜿蜒(yán) 颠簸(diān bǒ)
B. 漩涡(xuán)蠕动(rú) 懈怠(xiè) 沟壑(hè)
C. 雾霭(ǎi) 虔诚(qián) 俯瞰(kàn) 驿道(yì)
D. 霎时(chà) 演绎(zé) 穹顶(qióng)矗立(chù)
【答案】D
【解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字音要结合词语来辨析。D项中,“霎”应读shà,“绎”应读y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怒不可遏 慢不经心 纷至沓来 亭台楼阁
B. 深不可测 穿流不息 名副其实 目眩神迷
C. 接踵而至 风云变幻 瞬息万变 五彩斑斓
D.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络绎不绝 轻歌慢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中,“慢不经心”应为“漫不经心”;B项中,“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D项中,“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 此刻倒霉迹象纷至沓来,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C.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D. 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答案】B
【解析】B项“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这里应用“接踵而至”。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咿呀学语,到进入学校,再到步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 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 《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句“发扬和继承”词序颠倒,C句“目的”与“是为了”意义重复,D句“大约”与“左右”意义重复,答案为A。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视频
5.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⑤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⑤② D. ④①③⑤②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利用确定中心的方法,选准第一句,然后用排除法筛选排序。排列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要首先阅读这些句子,明确这个语段是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展开的,所以④是中心句,做首句,排除BC.然后看到①句“归咎于全球变暖”,②③⑤句都是有关气候变暖的;所以②③⑤句是联系紧密的几句话,选择D;然后看②③⑤句,⑤中“这些人”指的是认为全球变暖的作用被远远夸大的科学家,因此⑤前是③,②是对科学家看法的解释,所以在③⑤句后。这段话顺序是:④①③⑤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你根据下图的内容说说“互联网+”的含义。

【答案】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中)形成新的行业(经营)模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名著阅读
7.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时我不知所措,我不敢回到我原先登陆的那地方去。只好划桨向北驶去。风虽然很小,可是从西北方朝我迎面吹来。我正在四下里寻找一个安全的登陆地点,忽然发现正北以东有一艘正在行驶的帆船,并且越来越清楚。我有点犹豫了,要不要等一等他们呢?可是我对“野胡”一族的憎厌终于还是占了上风,就掉转船头,又是张帆又是划桨向南驶去,重新回到了早上出发的那个港湾,因为我宁可把自己的命送给那些野蛮人,也不愿意和欧洲的“野胡”们在一起生活。我把小船紧靠在海岸边,自己则躲到那条小溪旁的一块石头后面;我前面已经说过,那小溪的水是非常好的。
以上选段选自乔纳森•斯威夫特的《_________ 》,其中“野胡”所在的国度是_________。
【答案】 (1). 格列佛游记 (2). 慧骃国(马国)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格列佛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三、综合性学习
8. (2017•湖南湘西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湘西州旅游局2月16日消息称,在国家旅游局近日下发的《关于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中,湘西州成功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通知》指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原则上为2—3年时间,通过验收的,正式列入“国家全城旅游示范区”名录。凡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的,将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
湘西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2015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9亿元,旅游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
(1)简要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举行“美丽湘西,我的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美丽的湘西。(字数在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湘西州成功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2). (2)【示例】当前努力学习就是对湘西最大的贡献,将来上了大学努力学好知识和本领,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解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要抓住导语部分的关键信息“湘西州成功列入“首批国家全成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这实际上就是该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本小题考查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注意围绕“我们应该怎么建设美丽的湘西”来谈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作为学生,怎样建设美丽湘西,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9.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 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 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 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10.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 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 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答案】9. B 10. C
【解析】
9. 颔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故B项表述有误。
10. 最后两联并未使用反衬的手法,故C项表述有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 东 坡①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③颇雄,四壁④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qiónɡ )杖:竹枝。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展开余下试题1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州门而东(__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__________)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__________)
(4)为一郡之最(__________)
12.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3. 下列翻译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 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4. 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答案】11. (1). 向东走 (2). 空而开阔 (3). 面向 (4). 是
12.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3. B
14. 雪堂仰慕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做到具体、精确。如这里“东”应理解为“向东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增广”为扩建的意思。B正确。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 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 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16. 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 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 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17.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答案】15. D 16. B
17. ①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②豁达乐观,理性地看待生死;③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本文结尾提出“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与“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不符。故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曾国藩的“三畏”与“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 不相符。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遇伊瓜苏瀑布
刘长春
①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的飞机从1万米高空逐渐降落的时候,机舱里忽然听到了一片惊呼:“伊瓜苏!伊瓜苏!”我这才发现,在莽莽苍苍无尽的由亚热带雨林组成的绿色森林里,静静地悬挂着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单独的、间隔开来的、分散了又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瀑布展开自己的姿态,从高处向下坠落——那么的安静和从容,没有一声喧哗。
②伊瓜苏果然不同凡响。峰回路转之际,它好像为了给人一个惊喜,突然地出现,展开于一个断壁,数十条白色的蛟龙扭结在一起,编织成上下两幅巨大的水珠帘悬挂在那里,装饰着周围绿色的森林。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
③水珠帘只是一个序幕。
④山路曲折,瀑布的情节也曲折。我们又走进一条绿色的长廊,走进密密匝匝的树林。高大的落叶松、山毛榉树,支撑起雄健的体魄直冲云霄,然后在天空中绽开它们繁茂的枝叶,遮掩了下午的烈日。在它们周围,那些阔叶树伸出自己的枝丫,与那些长长的蔓藤缠绕在一起,构成纵横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来,露出一处又一处空白。空处不虚。远处,耳际忽然传来了大水澎湃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往空白处张望,搜寻瀑布的身影。只见它又在河的对面,我的眼前。变化了,变化了。一会儿,它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一会儿,它又是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既曲折而下又轻盈旋转,既激情奔泻又威猛跳跃。刚与柔的结合,壮与细的比较,单纯与复沓的递进,一个梦幻的群舞的世界。一条不到4 000米的弯月形的峡谷走廊,却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看到那种气势,不禁要问,是来自人间还是天堂?
⑤绿廊不尽,瀑布不断。我们还是兴冲冲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伊瓜苏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为“鬼喉”的地方。亿万年前频繁的地球运动,使巴西的南部出现许多裂缝,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然后又产生断层,成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苏河的河心。突然又在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塌落一个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壮观的U形大瀑布。耳边,一个惊雷紧接着一个惊雷;眼前,一团白雾连续着一团白雾。水汽弥漫在河谷间,又升腾于天空,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又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天上的桥。走上天桥可以到达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苏,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来不及想象。地上也有一座桥。桥下是一条湍急的大河。我走上栈桥,跨过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顾不得雨花淋湿了衣衫。雷再响,雨再大,我也要走近,再走近。走到了桥的尽头,抬眼看那劈头盖脸的瀑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在U形的几百米宽面的峡谷,奔流咆哮。前面一排的巨流刚刚呼啸而下,后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只听见“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天惊,震得山摇。
⑥铺天盖地的飞瀑,是水的意志和伟力的抒情,它要冲垮一切,淹没一切。人在它面前,渺小得好像是它的一滴水珠。水是白色的,但又不纯粹是白色的,白色中又掺杂着几股墨绿色,像是泼彩,没有遮拦地倾倒,无休无止,只是不知这颜色是怎么变幻出来的。于是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走向高潮,演绎和展示人间最壮丽的一幕。
⑦伊瓜苏,印第安语的意思即“大水”。大水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密林深处的河流。
(有删改)
18. “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这句话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9. 第⑤段“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一句中的“大戏”“序幕”“情节”“高潮”分别是什么意思?
20. 第④段“看到那种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和结尾段有着怎样的关系?
21. 综观全文,分条概括伊瓜苏瀑布丰富的形态美。
【答案】18. 以静写动,作者借“悬挂”一词将瀑布静态化,突出其壮美、对周围山川的装饰和美化作用。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静静地等待”“掀起一角”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之情。
19. “大戏”:伊瓜苏瀑布。“序幕”:断壁水珠帘。“情节”:峡谷走廊瀑布群的变幻美。“高潮”: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演绎和展示的人间最壮丽的一幕。
20. 问答式的照应关系
21. 安静从容,静无声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曲折而下,轻盈旋转;激情奔泻,威猛跳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
【解析】
18.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偏重技巧。答题时要确认具体技巧的名称,继而分析语言材料加以印证,最后概括其表现力,即信息、意蕴和效果。注意题干要求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分析此句“静静地等待”“掀起一角”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感,是拟人修辞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瀑布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之情。以静写动,作者借“悬挂”一词将瀑布静态化,突出其壮美、对周围山川的装饰和美化作用。
19.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后者以必需的背景知识出现,因为只有抓住了“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这句话呈辐射性照应的特点之后,才能准确筛选出“大戏”、“序幕”、“情节”、“高潮”等词语具体指向的语言。
20.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把握文章思路”和“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虽是一道综合试题,但难度不大。
21.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综观全文”是限制也是提示,作答这样的试题要注意防止信息遗漏和概括重叠。
五、作文
22. 自然的山水有情,鬼斧神工令人神往;人工的建筑有意,巧夺天工令人叹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路走来,快意人生。
请拿起手中的笔,综合运用写景、记事、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游记。
【答案】西湖游记
西湖——一个风景秀丽令人神往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此题诗,又给了多少作家写作的灵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宋代苏轼描写西湖景色的经典诗句。在西湖,所有的历史都会变得抽象,每一次去都像第一次去一样,总会发现新奇的事物,这让我感叹不已。
我们来到湖边,放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美丽的荷花点缀着一片绿池,桃红、粉红和翠绿色夹杂在一起,映衬着蓝色的天空,那情景真是如梦如幻。
风依依,水柔柔。草青青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人教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