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23  2018-06-0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 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赵琳娜 审题人:张宝菊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并准确粘贴条形码。请考生答题时,看清题号作答。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 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爰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何泽慧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B.何泽慧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在中国有着鼎鼎大名的钱三强,另一个原因是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
C.1943年,因为身在德国无法与家人联系,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让他代自己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他们也从这封短信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姻缘。
D.何泽慧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


展开余下试题E.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5.何泽慧在科学上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列举。(4分)


6.何泽慧的一生是朴素的,她的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
行吟水手
教授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平时喜欢收藏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但大多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找点乐子而已。
那天,教授从外地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回来,看见家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蹲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装满零钱的碗,身边靠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和其他乞丐不同的是,这个乞丐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教孩子认字。孩子的一只手依赖地搁在他的肩上,他回过头耳语般地对孩子说了一句什么,孩子咯咯咯笑了起来。
那一刻,教授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一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做小学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自己写字的情景。
教授情不自禁地走到乞丐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乞丐说:“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乞丐说:“山南。”
教授说:“那是个穷地方啊。”
乞丐说:“就因为穷,孩他娘才跟着一个外乡人跑了。我年前害了场大病,没法再种地养家,就只好带着小孩出来乞讨——”
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沦落的乞丐,在生活都难以保障时,竟然还教儿子读书识字
看得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感动之余,教授掏出一张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送给了乞丐。
临走前,教授盯上了乞丐面前放着的那个装满零钱的碗。那是一只土巴碗,土得掉渣,做工粗糙。教授眯着眼睛,专注地端详着那只土巴碗,久久不忍离去。
乞丐被教授的举动给搞蒙了,一只白送都没人要的土巴碗,怎么就让眼前的这位城里人发起了呆?
这时,教授拿起了那只碗,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乞丐说:“这只碗,卖给我好吗?”
乞丐一听连连摇着头说:“不,不不不——”
“哦?”教授吃惊地看了乞丐一眼,“看来你知道这只碗的价值了?那你开个价吧,打算多少钱卖给我?”
乞丐一愣,脸红了,连忙说:“不不不,一只土巴碗,白送都没人要,哪能卖你钱?你真想要,拿去得了。”
教授的眼睛一亮。教授说:“这只碗明明是古董,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元,你将这只碗卖给我,去找个事干干,也好让孩子有学上,怎么样?”
三年后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教授家的门厅。当时教授正在伏案填写一张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用来资助山区教育事业的汇款单。
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中年男人,他就是三年前的那个 带着小孩乞讨的乞丐。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乞丐的身上多了件名牌西服,手里提着一盒高级礼品。
乞丐坐在教授家的客厅里,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①乞丐说:“我这次来是向你表示感谢之意的,是你的三万元钱让我站了起来。”
教授说:“那么,这几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呢?”
乞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声说:“三年前,我用卖碗所得的三万元和别人合伙在老家那边弄了个窑场,做起了烧瓷。一些烧瓷拿出去卖时竟被人误认作了古董,我们也就将错就错地当古董卖,几年下来,好歹也弄了几个钱。”
教授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教授说:“那个小男孩,他现在上几年级了?”
乞丐说:“我叫他退学回家帮我打理生意了。”
教授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良久 ,教授起身走进了卧室,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只碗,正是乞丐在三年前卖给教授的那只土巴碗。教授说:“这只碗,只不过是一只再也普通不过的土巴碗而已。”
乞丐说:“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这只碗不值钱,那干吗还要花三万元冤枉钱买它?”
教授说:“我当时买的不是一只一文不值的土巴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乞丐有些弄不懂了。
教授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教授对乞丐说:“你走吧,你怎么还坐在那里?”
②乞丐说: “我没坐啊,我站着呢!”
③教授说:“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没有站起来!”
乞丐在走出教授家门厅时,听见了瓷器碎裂的声音。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教授”收藏的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大多值不了几个钱,表明他并非指望这些藏品升值,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
B.如果不是“教授”用三万元买那只土得掉渣的土巴碗,小说中的“乞丐”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发不义之财的人。
C.小说中“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虽不是主要人物,但设置这个人物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的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
D.本文将“小男孩”和“乞丐”、“乞丐”和教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手法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E.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及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乞丐”命运的变化和呈现“教授”复杂难言的内心活动。
8.小说主人公“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三次写到“站”,分别有哪些含义?请概括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尧俞,字钦之。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日:“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尧俞言:“大臣之言是,陛下偶以为然而行之可也;审其非矣,从而徇之,则人主之柄安在?愿君臣之际,是是非非,毋相面从。总览众议,无所适莫,则威柄归陛下矣。”尝因论事,英宗日:“卿何不言蔡襄?”对曰:“若襄有罪,陛下何不自正典刑,安用臣言?”英宗曰:“欲使台谏言,以公议出之。”对日:“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安石愠之。
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奏言:“人才有能有不能,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措枉以正大臣,臣虽不才,敢不尽力。若使窥人阴私,抉人细故,则非臣所能,亦非臣之志也。”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邓尧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
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主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辨。司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见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1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英宗初躬庶政,犹谦让任大臣 庶政:各种政务。
B.审其非矣,从而徇之 审:确定,确认。
C.若使窥人阴私,抉人细故 抉:揭发,指摘。
D.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 矜异:矜持,庄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B.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C.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D.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尧俞聪明早慧,一心向学。他不到二十岁就参加科举考试,顺利登第,少年得志,依然刻苦自励,静心读书,深受名士石介的赏识。
B.傅尧俞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他规劝英宗要妥善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树立作为人主的权威,要秉公执法,不能私自授意谏官进言。
C.傅尧俞胸无城府,不徇私情。老朋友王安石提出只要他支持推行新法,就立即给予高官厚禄,但他不念及旧情,不为所动,严词拒绝。
D.傅尧俞忠厚庄重,清正廉直。他为官恪尽职守,不因个人进退得失而影响公务,还自己代前守偿还公款,即使被误解,也不自我辩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5分)

(2)君主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两题。(10分)
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 , 。
(2)《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 。
(3)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第II卷 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警察教授王大伟编写的歌谣刚一播出就深受听众喜爱,后来,他一发而不可收,编写出几十首押韵的警示语歌谣并结集成《平安歌谣》一书出版。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如今,这里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而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是厂房,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18.挑出下列句子中合乎逻辑事理的一句是( )(3分)
A.巍巍长城逶迤万里,雄伟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B.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作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C.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是与我们的时代不相容的。
D.对科技人员这么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19.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君子”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两千多年来,君子,被当作一把标尺,用来 ① 。“君子”既是一个伦理范畴, ② 。对君子的阐释与求索,既散落在典籍当中,也凝聚在日常生活之中。今天,我们倡扬君子文化,用君子的标准提升人生境界,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仍然是两个合一:一是知行合一, ③ ,更要践行做君子的要求;二是情境合一,每个人要有做君子的情怀,全社会要有褒奖君子的环境。

21.下面是某画室“快乐童年”书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包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