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7 8 9 11 14 15 16 17 18 A C B B C A B B B C A D D 单选题(每题3分,共39分) 论述类文本 【答案】 1.A(曲解文意。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不意味着“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2.C(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由于 ……所以”的因果关系。) 3.B(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同时又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 现代文阅读 4. B (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文中 的“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5.(5分)内容: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1分) 作用: ①内容上: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分) ②结构上: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分) 6.(6分)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 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 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7.C“扫除之职固当”作“以为”的宾语,“尔”为句末语气词,“尔”后断句,排除A、B.“力士”应做下句主语,结合上句意思,“逐”的不是力士,“力士”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李白不是只以气势压人,而是认为担负清除奸佞的职责本该这样,所以冒犯了君王。唐玄宗糊涂不知真相,反而替高力士驱逐了他所嫉恨的李白,高力士声势益发嚣张,宦官猖獗之势就从这里开始。 8.A“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9.B 牟子才作记不是“以致”后面内容的直接原因;“从旁阻挠”的是其他“宦者”,不是董宋臣原文为,“宦者在旁沮之”。 10.(10分,每句5分) ①赐御笔:亲自写信;是命:这个任命;起:起来,这里是“出来做官”。句子翻译为: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②迕:触犯;窜流:被流放;放还:免除处罚。句子翻译为: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