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60 2018-06-11
标签:
沪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0]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学习水平检查语文试题
金山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学习水平检查 2017年5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陆冬英 审核人:陆 英)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分)
(2)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 ___, (2分)
(3)贾谊在《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1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诗句( )(2分)
A.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B.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C.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D.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下列是记者采访一位老艺术家的提问语,其中语体最得当的一项是( )(1分)
A.您怎么看待您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 B.您被聘为百花奖评委是不是很激动?
C.您这次获终身成就奖是不是很愉快? D.您对饰演的作品中哪个角色最满意?
(3)科学家们发现迷走神经与人类积极的体验和亲社会行为有关。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所以 ( )(2分)
A. 人进行利他服务时,会感到特别舒畅痛快;人一旦遇到兴奋的事件,心胸便比较开阔。
B.想要感觉舒畅痛快,就可以进行利他活动;想要心胸开阔,就去寻找令人兴奋的事件。
C. 人一旦遇到兴奋的事件,心胸便比较开阔;人进行利他服务时,会感到特别舒畅痛快。
D.想要心胸开阔,就去寻找令人兴奋的事件;想要感觉舒畅痛快,就可以进行利他活动。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某些名流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齊、鸞、齡、靈、叢、釁”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
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兴趣的问题是:那些名流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
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
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这种观点显然不对——一个没有创新冲动的民族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文化遗产?但是,多数人愿意承认另一个特征: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对于某些人说来,古人的辉煌业绩时常悄悄地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这时,一个问题愈来愈尖锐: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⑧我想更多地提到“古人的创造精神”。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聪明和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还包含了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创新意味着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书写工具的日新月异,大众的识字如何更为容易,孩童如何启蒙教育——这时,汉字的简化成为一项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 尽管如此,对于许多人说来,一个小小的不适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
⑨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至少可以从文字史的演变察觉,古人曾经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积极互动。如果想到的仅仅是恢复繁体汉字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没有意识到隐藏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背后不懈的创造精神,那么,这种做法业已迹近于买椟还珠了。
⑩许多人已经熟悉了李鸿章的形容:现代社会的降临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种剧烈的震荡纷至沓来。这时,古人的现成经验显然不够用了。期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古人完整地解答当前遭遇的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平庸和懈怠。古人的业绩属于过去,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毋宁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⑪无论是争辩汉字的繁简还是别的主题,“古人的创造精神”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有删改)
3.根据文意,第③段“相同的逻辑”表明篆书与繁体字都具有 特点和 功能。(2分)
4.联系全文,下列有关“繁简之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繁简之争不仅是选择汉字形体的争议,更显示出思想观念的差异。
B.主繁方从汉字的文化内涵角度强调恢复使用繁体字利于传承文化。
C.主简方从书写的便利实用角度强调简化繁体字与传承文化不冲突。
D.繁简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恢复繁体汉字,因而是全文的中心话题。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⑧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我们稍作计算即可明白:现今每天文字交流的巨大数量
②当然,这个文化工程已经为中国古籍的研习或者书法艺术保留了繁体汉字的特殊区域
③但是,许多人仍然感到了不适,似乎是某种熟悉的感觉遭到了破坏
④如果每一个字的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必须增添多少成本
⑤必须承认,这个文化工程的开启需要胆魄和非凡的勇气
A.②⑤①④③ B.②①③④⑤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6.概括第④段的大意 (3分)
7.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8.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试分析下列事例所体现的“创新精神”。(4分)
近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如淘宝、京东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6分)
蟋蟀在堂
①我的房子前面有一个长满了杂草的园子,杂草上飞舞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蝶子。不远处,点缀着豆角花的绿篱外是脉脉的流水,旁立着一排墨绿色的烟树,河静静地流着,树静静地立着,都不愿意弄出更多的声响。
②我常常这样看着园子,看着杂草在风中静默,看着粉蝶寂寞地飞来飞去。秋深了,种子随风飘荡、落入泥土,那些草儿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全无归于泥土的喜悦。也许,它们知道时令已秋,寒冬将至,心中带着些莫名的悲伤吧。偏巧天气也不太好,时不时零星地飘着些细雨,狗尾巴草耷拉着脑袋,偶尔懒懒地晃动一下,薄薄的寒意透过窗子沁到屋子里来。
③上个月从城里搬到乡下,心里也像这园子一样空落落的,长满了往事的杂草在风里摇曳。早上的鸟声似乎是相熟的,透着些惊喜和顽皮,却又千篇一律。到了晚上,窗外阵阵蟋蟀的鸣声,整齐中又有些参差的调子,倒确实是携带着不少的凄凉。一晃之间,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没有住过一楼了,没有细细地看过园子里的花草,没有那样真切地听过蟋蟀们的鸣唱了。
④十五六年前,我住在故乡一座城市底楼的宿舍里。房子的前面是一个球场,到了暑假,球场边上便长满了三四十公分高的杂草。右前方有一个沙坑,刚满周岁的儿子常常到沙坑里脱了鞋玩沙子,沙子把他的脚丫弄得痒痒的,儿子说“丫丫眯眼了”,那情景仿佛就在目前。杂草里还生了一些南瓜,粗大的翠绿色的藤蔓倔强地蔓延着,在杂草间掘出一条生路,那情境至今叫我惊异。到了南瓜成熟的时候,我和妻子一齐动手,竟大大小小收获了十几个,弯曲的瓜身上挂着一层白霜儿,与深黄色的瓜体相映生色。那片杂草曾是儿子的乐园,到处是蟋蟀们的身影,窗外天天一地虫声,而我却从来没有侧耳倾听过,更不用说细细地玩味了,——或许,年轻时不会特别在意蟋蟀那可有可无的鸣声吧。儿子后来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昆虫,买了很多关于它们的书,几乎成了一个小专家,说得清好多种昆虫的来龙去脉,而今也对蟋蟀们毫无兴趣了。
⑤时间再倒退回去,和蟋蟀有关的记忆是一道菜。故乡广袤的田野是蟋蟀们最后的狂欢所,每到秋收时节,砍倒玉米秸秆后的田里到处是蹦跳着的蟋蟀们的身影,种了豆子、芋头、花生的翻耕的土地里也到处是它们的身影。有点闲空,人们便捉蟋蟀,用狗尾巴草将它们串在一起,弄个三五串,便可以带回去下酒。先把蟋蟀的头拔掉,清除胃囊,然后过油,略略一炸,便可以入盘了。运气好的时候,还会捉上一串蚂蚱。乡下有句夸张的话:一只蚂蚱腿,可下半斤酒。蟋蟀不如蚂蚱美味,半盘下半斤酒总是不错的。父亲喜欢用它下酒,再配上几样时鲜,比如把新鲜的花生捣碎,用鲜红的辣椒来炒,或是汆一盘微山湖的藕片,或是一碟可以生吃的豆角。
展开余下试题
⑥老家的院子在村子的东南角上,临近田地,每到秋深,屋子里便会钻进很多蟋蟀,有时候它们还会跑到被子上来。前几天,我的屋子里也住进了蟋蟀,一到晚上九、十点钟,它便应和着屋外的同伴们叫起来。杜诗云:“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说的就是类似的情形吧。只是那声音已与前几天有些异样。八月的虫声,中气足,高亢慷慨,若烈士之音;九月的虫声,缓慢中杂了些颓唐,若病夫之哀。高昂激越的东西渐渐消失了,生命似乎在焦灼中耗去了大半能量。《诗经•蟋蟀》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意思是说,蟋蟀在堂屋鸣叫,一年又匆匆到了岁末。每读这首诗,我都会莫名地感伤,今夜雨中听那凄凉的虫声,则不由想起以前的琐事来。解诗的人说《蟋蟀》宣扬的是及时行乐,也有人说它“忧深思远”,也许各有其道理吧。时间总是很残忍地从你身上拿走很多东西,却再也不把它们还给你,人们不及时行乐又能怎么样呢?倘若一味地及时行乐,忧思也就不再是真正的忧思了。
⑦我在屋子里一边写东西,一边听着那起起落落的虫声,忽然很想喝酒。
(有删改)
9.下列对第②段中景物描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了比拟手法来描写景物。 B.营造出了幽静、凄清的氛围。
C.静中有动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D.反衬出“我”对生命的感悟。
10.请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3分)
11.第④段,作者写“那情景”的用意是什么? (3分)
12.试分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古诗作用的异同。 (4分)
13.结合全文,请对文章的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①,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②?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②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4.“殿前欢”是这首古典诗歌的 (1分)
15.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以松拟人。
C.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显示出诗人的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16.请赏析末句“枕”字的妙处。(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22题。(17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7.韩愈,字_______,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之一。(2分)
18.解释加点字(4分)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不耻相师 (3)士大夫之族 (4)君子不齿
19.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2分)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20.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21. 翻译下面句子( 3分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2.选文是如何有力地论述观点的?(4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27题。(13分)
老 农 夫 说
清•戴名世
①顷余读书山间,西邻有农夫,年老矣,犹治田事甚勤,暇则休乎树下而卧焉,余尝视之,朴且鄙,然其意有以自得者。
②一日,余谓之曰:“汝劳苦田间,手足胼胝①,顾不识亦有所乐于此乎?”曰:“否也,然吾平生亦不知所为忧戚。吾侪②小人,生僻壤,未尝见世事,忽忽以老,筋骨之劳与夫风雨暴露之苦无岁无之,吾岂有乐哉?然而聊且治生,无饥寒之患,平居鲜与往来,终其身未入城市,虽贫且贱,无求于世。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以此往往习而自安。”
③余闻之而叹曰:“至哉乐乎!何谓不得□?”老农又曰:“吾幼未学书,曾不识字,其何敢望君?而君若有慕于余者,何也?”余闻其语,愈益慕之,因书其说。
【注释】①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②吾侪:我辈。
23.第③段方框内应该填入的虚词是( )(1分)
A.焉 B.乎 C.耶 D.哉
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余谓之曰(对……说) B. 然其意有以自得者(意思)
C. 无饥寒之患(担心) D. 平居鲜与往来(少)
2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老农夫勤劳劳作,生活无忧,心境平和无争。
B.老农夫对平凡的乡村生活有时感到无聊。
C.老农夫质朴,对辛劳的生活习以为常。
D..老农夫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引发了作者的感慨。
26.第③段作者对老农夫的态度是先“叹”后“慕”,请具体谈谈作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4分)
27.作者借农夫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写作(70分)
28.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崇尚生活简约,认为身边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也有人觉得,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过分追求简约会导致生活不便,甚至会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问题不限;(3)不少于800字
高二段考2答案
1.(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2分)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分)
(3)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分)
2. (5分)(1)C (2分) (2)D(1分) (3)C(2分)
3.形象直观、历史悠久能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2分)
4.D(2分)
5.C(2分)
6.汉字发展的历史(文字史的概貌)就是由繁到简(简化)(的历史或过程).补充答案:汉字的发展史就是汉字简化运动史,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3分)
7.本段承接上文的“繁简之争”,对专家提倡繁体字进一步提出质疑,引出下文对古人创造精神的阐述.(3分)
8.创新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意味着与所处的时代进行积极互动,能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最新举措.当前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如淘宝、京东购物等),就是因为马云等人敏锐地发现了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利用人们更直接、更便捷、更实惠的消费需求,适时地创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扣住“与所处时代积极互动”、“最佳时间、地点”、“实施最新举措”进行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
9. D (2分)
10.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往事比作杂草,将“我”想起往事时的状态比作杂草在风中摇曳,形象地写出了“我”面对园子、回忆往事时内心的伤感(孤寂、落寞)之情,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3分)
11.突出时光飞逝,引出下文的蟋蟀鸣声,为后文写对时光的感悟做铺垫。 (3分)
12.示例一:相同点: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与表现力。不同点:引用杜诗,形象地写出了夜晚屋里屋外蟋蟀鸣声互相应和的情形;引用《诗经•蟋蟀》,形象地写出了“我”听到蟋蟀鸣声时的内心感受,引出下文对时间的独特感悟。(4分)
示例二:相同点:都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引发对生命短促与时光流逝的忧思,增强文化底蕴。不同点:引用杜诗以深秋时节蟋蟀鸣声衰微,表明生命能量耗去太多,让人颓唐悲哀;引用《诗经•蟋蟀》,以“蟋蟀在堂”,预示一年到了岁末,表达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伤。
13.点题,呼应前文。以虫声激起喝酒念头,传递出时间残忍、及时行乐的无奈之情,但人生仍需以“忧深思远”的姿态面对人生、时间与生命。意味深长,留下回味的空间。(4分)
14.曲牌名(曲牌)(1分)
15.(3分) B(A错,“眠松”,指倒卧横生的松树,非作者在松间倒卧而眠;C错,是卧松与明月清风为伴,非作者;D错,是疑问,不是肯定,表明卧松之历史悠久,阅尽人世沧桑)
16.(4分)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入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17.退之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2分)
18.(1)糊涂 (2)以……为耻(3)类(4)并列,同列(4分) 19.D(2分) 20.B(2分)
21. 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3分)(所以 其 于)
22.先在段首提出“师道不传很久”的观点,然后作者连用几组对比,把“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于“其身”与于“其子”,“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从师学习的态度上进行对比,进而对“不从师”进行原因分析和结果揭示,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4分)
23.C 24.B 25.B 26.作者先是感慨老农夫辛勤劳作,返璞归真的生活状况,后来则感慨于老农夫心境平和无争的人生态度。
27.表达了作者羡慕归隐,向往返璞归真、无欲无求境界的思想感情。
28.作文(70分) (42.49.18.125)
上一篇: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荥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标签:
沪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上海市金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