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29  2018-06-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9]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5月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时,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第 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


浏览完整试题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
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
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葛市长家的草莓
“知道不?这次人代会上,老葛转正了!”方凯来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开心,仿佛A市新提拔的市长不是葛亚楼,而是他方凯。
“真的?那咱可得借机‘宰’他一回。”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有实权的官同学,后面的省略号就太多了。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作为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我们三个当年一个起跑线,只不过毕业时拼爹,我和方凯因此留城,葛亚楼被完璧归赵。当时听说他进了最基层的镇政府,干了最基层的秘书工作,没想到十年打拼,人家浮上来了,我们却依旧原地踏步。
领导的电话,一个字,忙!多次占线,终于打进去时,葛亚楼语气中透着一份惊喜:“尖子?老K?有日子不见了。什么?请客?好说,好说!哎,下什么饭店!家里去,你嫂子这两年厨艺见长,来尝尝她的糖醋鲤鱼!”
葛亚楼还像当年一样,亲亲的。方凯大大咧咧地称他“老葛”,我则恭恭敬敬地称他“葛市长”。
“什么长不长的,还是叫我‘楼子’吧!”葛亚楼重新翻出了那个打着时光烙印的雅号。我和方凯“哈哈哈”地笑起来。
周末,我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葛亚楼住在那里。我们把车停好,正要上楼时,一个人骑着一辆旧“飞鸽”叮儿当地过来。咦,那不是我们的大市长吗?他把车锁好,从车筐里掏出一瓶干红葡萄酒,冲着我笑:“尖子不喝白酒,我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他真是细心!我的心一暖,贴身衣兜里装的东西就有点儿硌得慌。那是一枚价格不菲的祖母绿戒指,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
“老葛,这些琐事,还用你亲力亲为?还有啊,现成的‘红旗’不用,骑这辆破‘飞鸽’。知道的,你艰苦朴素惯了;不知道的,人家不说你作秀吗?”方凯竹筒倒豆子,还是当年那个直筒子脾气。
葛亚楼挠挠头:“这事儿,我还真没想过那么多。这车子还是我妈留下的,一直不舍得扔,偶尔搬出来骑骑,活动活动筋骨,挺好的!”
进了门,我环顾四周,这套两居室实在简朴至极。葛亚楼看出了我眼里的困惑:“嘿嘿,这房子是小了点儿,不过,住着温馨。市政家属院那边给配了一套,我没要。我和你嫂子舍不得周围这些老邻居,人是群居动物,日久生情啊!”
市长夫人,是一个贤淑女人,从事幼教工作,在一所幼儿园,陪着那些花儿、朵儿一起成长。她把自己的拿手菜端上桌,笑着说:“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老葛在我耳边没少念叨你弟兄两个。”
家里的便宴跟饭店就是不一样。阻隔在我们之间的鸿沟顿时灰飞烟灭,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大声地笑着,大口地吃着,大杯地喝着。在这种情形下,我若掏出那枚祖母绿,岂不是太煞风景?
酒足饭饱,我手插衣兜里,刚要行动,葛亚楼左扯一个,右拽一个,把我们拖到阳台上:“来,来,跟我来,看看我种的草莓!”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黄泥花盆,里面的草莓郁郁葱葱,挂满了果实,红艳艳的。
市长夫人手脚麻利地摘了一盘草莓,放在茶几上:“两位兄弟,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
“不养花草,种草莓!你这市长,雅兴不小!”方凯讥讽地拍着老葛的肩。
“别小看这小小的草莓!是它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葛亚楼凝视着手中的一颗草莓,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带着我和小妹搬到了小城。她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用拾荒的钱,供我们兄妹上学。邻居的孩子吃草莓,不懂事的妹妹也吵着要。那时的草莓要20块钱一斤,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妹妹大哭了一场,睡着了,母亲也下了楼。母亲再回来时,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了,头发短得如同男人的板寸。她的手里多了两个花盆,两颗草莓苗。她说:‘记着,自己种的草莓最香甜。’那年初夏,那两株草莓开花、结果,我和妹妹吃到了这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同时也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葛亚楼说。
面对一个喜欢吃自己种的草莓的人,我知道,那枚祖母绿掏出来也是白掏。告别时,葛亚楼握着我和方凯的手说:“谢谢你们把我当兄弟!”他永远不会知道,那天,他眼神里的那份真诚,是怎样让两个老同学落荒而逃的。
几年后,班里搞了一次同学聚会。说起副省长葛亚楼,很多同学跟我们一样,吃过葛家的糖醋鲤鱼,尝过葛家阳台的草莓,还听过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我”与方凯、葛亚楼一起毕业,由于拼爹,葛亚楼进了镇政府干了秘书,十年之后当上了市长,而“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
B.“我”认为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手握实权的官员同学,对自己会有很多好处,所以葛市长刚刚转正,“我”与方凯就急忙去拜访他。
C.小说中的“我”之所以没有送出那枚祖母绿,一是因为市长家的便宴气氛融洽,二是有感于葛市长讲的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D.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篇小说在塑造葛亚楼这个艺术形象时,就善于抓住典型语言来表现他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品。
5.小说中的葛亚楼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4分)
6.小说通过葛市长之口叙述草莓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为何人工智能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才真正爆发出来?人工智能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主任杨强表示,这并非偶然。因为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算法”这两个人工智能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才实现完美结合─算法迭代离不开大数据“土壤”的培育,而运算数据也需要先进的算法才能“玩得转”。“硬件环境也十分重要。人工智能有今天的发展,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软件、硬件、数据等条件一个都不少。”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CEO黄伟表示。
如今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在黄伟看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按照机器思维能力分为感知、认知和主动思维三个阶段。目前,人工智能仍然处于感知和认知的阶段,远未实现主动思维。但在前两个阶段,人工智能已展现出非凡能力,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摘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
材料二
2017年,回顾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7月末,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规划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基本路径,勾勒了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基本蓝图。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四家企业。
继“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之后,中国又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政府、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和创业者们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一场新的“全民运动”,展现出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长,远超全球市场20%的复合年增长率。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摘自《“数客”观点:中国企业应当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材料三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技术变革,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很多就业岗位都会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和奥斯本的估算,美国的就业人口中,大约有47%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的这一比例甚至会更高。
据报道,送孩子参加编程学习班,正在悄然成为中国家长们的一种时尚。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面临就业压力,因此尽量让孩子提前学好编程这门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急需的知识,避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摘自《人工智能时代教育》)
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人工智能,国务院已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科技部把相关企业列入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管理名单。
B.因软件、硬件、数据等条件已经成熟,才使人工智能在今天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巨大能量真正爆发出来。
C.中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市场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长,远超全球市场复合年增长率。
D.人工智能目前处于感知和认知的阶段,虽还远未实现主动思维,但已展现出非凡能力,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一重要的硬件环境,“大数据”与“算法”两个人工智能发展的必备要素就难以完美结合。
B. 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对当下劳动力市场的巨大的冲击,中国家长送孩子参加编程学习班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C.从全球人工智能巨大能量的爆发,到中国人工智能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都显示了科技发展的无穷力量。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新的“全民运动”,是因为此前已落实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战略。
E.《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使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基本蓝图变为很快变为现实。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陲,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避名讳。


展开余下试题B.“迁”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元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 ,毫无贬低之意。
D.“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 、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的,只有谢景仁不去。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多景仁是太傅安孙。(5 分)
(2)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②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此诗写于829 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②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
E.中间四句,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
15.诗歌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 , ,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表现了弃妇的哀怨:结婚之前男方显出信誓旦旦的样子,谁知没多久,他就毫无情义地把女方遗弃了。
B.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C.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D.升到高中,就应该遵守高中的一切规章制度,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C.每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世卫组织设置爱眼日,旨在唤起全球对盲症,视力损害及视力受损者康复。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今天是家母70大寿,花甲之庆,我略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的到来。
B.明晚请您到寒舍小酌几杯,真诚地期待您的惠顾。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应该感谢。
D.这是我的习作,不足先生一哂,如蒙赐正,我不胜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各种有效的融化冰雪的方法, ① 。这一方法是利用盐来降低冰雪的融点,使积雪融化。 ② ,因而得到了普遍应用。 ③ ,在低温环境下盐的融化冰雪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1.高考成绩揭晓,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5分)
甲说:“生物工程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说:“我报的是医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医生的梦想。”
丙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谁知道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丁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到并说明原因。
①                                   
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各地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为争“琅琊”地名而费尽心机:安徽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而《琅琊榜》的大梁国都就在金陵,江苏也可能要过来争一争……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可见“之”指代的是“人,诗意地栖居”。B项过于绝对,原文说“《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而非选项中所说“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并没有说“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是为了证明“《诗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3、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并没有直接证明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 A 【解析】“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分析有误, “我与方凯留城”是“拼爹”胜利的结果,不是“无奈”。
5. ①廉洁正直;②重情重义,看重同学情、邻里情;③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陆川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