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1  2018-06-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大庆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浏览完整试题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B.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D.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低下。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看 水
汪曾祺
下班了,小吕把擦得干干净净的铁铣搁到“小仓库”里,正在脚蹬着一个旧辘轴系鞋带,组长大老张走过来,跟他说:“小吕,你今天看一夜水。”
看一夜水,甭打算睡了!这倒还没有什么。主要的是,他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一个人,黑夜里,万一要是渠塌了,水跑了,淹了庄稼,灌了房子……那他可招架不了!一种沉重的,超过他的能力和体力的责任感压迫着他。
但是大老张说话的声音、语气,叫他不能拒绝。吃了晚饭,小吕早早地就上了渠。
一来,小吕就去找大老张留下的两个志子。小吕沿着渠岸巡视了一遍。走着走着,又有点紧张起来。渠沿有好几处渗水,沁得堤土湿了老大一片,黑黑的。有不少地方有蚯蚓和蝼蛄穿的小眼,汩汩地冒水。小吕觉得这不祥得很,越看越担心,越想越害怕,觉得险象丛生,到处都有倒塌的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就选定了一处,用手电照着,定定地守着它看,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没有。
  小吕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他走在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斑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草幽幽地摇拂着。他脚下是一渠流水……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
  现在,真可以休息了,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他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他一来时就选定了这个地方。这棵树,在不到一人高的地方岔出了四个枝杈,坐上去,正好又有靠背,又可以舒舒服服地伸开腿脚。而且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那一根志子。月亮照在水上,水光晃晃荡荡,水面上隐隐有一根黑影。用手电一射,就更加看得清清楚楚。
  今天月亮真好,——快要月半了。天上真干净,透明透明、蔚蔚蓝蓝的,一点渣滓都没有,像一块大水晶。小吕还很少看到过这样深邃、宁静而又无比温柔的夜空。说不出什么道理,天就是这样,老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一片蓝。可是天上似乎隐隐地有一股什么磁力吸着你的眼睛。你的眼睛觉得很舒服,很受用,你愿意一直对着它看下去,看下去。真好看,真美,美得叫你的心感动起来。小吕看着看着,心里总像要想起一点什么很远很远的,叫人快乐的事情。他想了几件,似乎都不是他要想的,他就在心里轻轻地唱:哎——
四周围安静极了。远远听见大闸的水响,支渠的水温静地,生气勃勃地流着,“活——活——活”。风吹着庄稼的宽大的叶片,沙拉,沙拉。远远有一点灯火,在密密的丛林后面闪耀,那是他父亲工作的医院。母亲和妹妹现在一定都睡了。
  小吕觉得,月光暗了。抬起头来看看。好快!它怎么一下子就跑到西边去了?什么时候跑过去的?而且好像灯尽油干,快要熄了似的,变得很薄了,红红的,简直不亮了,好像它疲倦得不得了,在勉强支撑着。小吕知道,快了,它就要落下去了。现在大概是夜里三点钟,大老张告诉他,这几天月亮都是这时候落。说着说着,月亮落了,好像是唿噜一下子掉下去似的。立刻,眼前一片昏黑。
  真黑,这是一夜里最黑的时候。小吕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了,过了一会,才勉强看得见一点模模糊糊的影子。小吕忽然觉得自己也疲倦得不行,有点恶心,就靠着糖槭树坐下来,铁铣斜倚在树干上。他的头沉重起来,眼皮直往下搭拉。心里好像很明白,不要睡!不要睡!但是不由自主。他觉得自己直往一个深深的、黑黑的地方掉下去,就跟那月亮似的,拽都拽不住,他睡着了那么一小会。人有时是知道自己怎么睡着了的。
  忽然,他惊醒了!他觉得眼前有一道黑影子过去,他在迷糊之中异常敏锐明确地断定:——狼!一挺身站起来,抄起铁铣,按亮手电一照;已经走过去了,过了小石桥。小吕听说过,遇见狼不能怕,不能跑,——越怕越糟;狼怕光,怕手电,怕手电一圈一圈的光,怕那些圈儿套它,狼性多疑。他想了想,就开着手电,尾随着它走,现在,看得更清楚了。狼!奇怪,它不管身边的亮光,还是那慢吞吞地,不慌不忙地,低着头走,像一个心事重重,哀伤憔悴的人一样。小吕正在想:要不要追上去,揍它?它走过前面的路边小杨树丛子,拐了弯,叫杨树遮住了,手电的光照不着它了。赶上去,揍它?——小吕忖了忖手里的铁铣:算了!那可实在是很危险!
  小吕在石桥顶上站了一会,又回到糖槭树下。他很奇怪,他并不怎么怕。他很清醒,很理智。他到糖槭树下,采取的是守势。小吕这才想起,他选择了这个地方休息,原来就是想到狼的。这个地方很保险:后面是渠水,狼不可能泅过水来,他可以监视着前面的马路;万一不行,——上树!
  小吕用手电频频向狼的去路照射。没有,狼没有回来。


展开余下试题  无论如何,可不敢再睡觉了!可是他越来越困。他并不怎么害怕。狼的形象没有给他十分可怕的印象。他不因为遇见狼而得意,也不因为没有追上去打它而失悔,他现在就是困,困压倒了一切。他的意识昏木起来,脑子的活动变得缓慢而淡薄了。他在竭力抵抗着沉重的、痠楚的、深入骨髓的困劲。他觉得身上很难受,而且,很冷。他迷迷糊糊地想:我要是会抽烟,这时候抽一支烟就好了!……
  好容易,天模糊亮了。
(节选自汪曾祺《看水》,写于1962年,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主要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一个少年看水的行为、心理的庄严感,同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B.本文情节紧张复杂、一波三折。小吕开始不想去,接受了任务后,却能认真负责地看水,后
来又遇到了狼,最后终于挺到天亮了。
C.狼的出现就是无用之笔,因为接下来的情节既没有写小吕与狼的英勇搏斗,也没有写狼对小
吕的纠缠不休,所以这一段可有可无。
D.这是一篇散文体小说,作者文笔奇巧,几乎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澈澄明的世界,让
我们和主人公一同感受那些色彩和气息。
5.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对山河草木、对人、对生活都充满感情,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棋作
品的这种美。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种美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我国高速铁路网始建于2004年,第一条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 8月车,2015年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 4万公里以上,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覆盖 50万以上人口城市。
(摘自《 2015年中国高铁发展报告》)
材料二: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2325公里;历经二十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公里; 历时14年,2016年 9月,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 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早在 2010年京沪高铁就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高铁已成为中国大众出行优选,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 50亿人次。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开始作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名片加速走向世界,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 2016年 9月 14日《人民日报 》)
材料三:
2月25日 G65次列车驶出北京西站, 标志着被称为“蓝海豚”“和“金凤凰”两个型号的车型,采用重联的方式,首次上线运营。
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 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 终于有了属于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列车。 标准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 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 对保持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推进高铁装备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高铁之前走出国门,只是在铁路承建方面攻城略地,是浅层次的“走出去”,“中国标准” 的横空出世则是“中国制造”的深度输出,是深层次的“走出去”,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G65次列车上线运行,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从“学徒”到“师傅”的完美逆袭。
(摘自 2017年 2月 27日《中华铁道网》)
材料四:
现阶段,中国高铁输出重点布局亚洲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皆有意插足亚洲高铁建设,从而成为中国高铁输出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地缘政治、技术水平以及引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促成中日两国在亚洲高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中日高铁竞争既有经济竞争的表征,又有政治博弈的色彩。经济方面,日方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就短期利益作出让步。正如日本相关人士所言, 与中国竞争高铁项目“即使零元中标也应该拿下高铁订单”。政治方面,政府高层频繁于外交场合推销日本高铁,不惜对东道国提供优厚的政府开发援助条件, 且将高铁项目合作与防务合作、武器出口等问题挂钩。此外, 日本政府公开质疑中国高铁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并充分利用周边国家对“强中国”所存有的猜疑和防范之心,于中国高铁进击海外市场之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 ,意欲制造不利于中国高铁输出的外部环境。
中国高铁唯有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充分发挥和运用中国在高铁领域独步全球的规模和成本优势, 进一步推动中国高铁标准的“世界化”, 才能于国际高铁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中国高铁开建以来,以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独霸全球,已稳居世界高铁规模之首。其建造成本远低于日本等国, 使得中国高铁在营运方面的优势更有说服力。发挥好已建成高铁的示范效应也不失为中国高铁更好走出国门的有力举措。
(摘自 2017年 2月 20日 《学习时报》)
7. 下列关于中国高铁发展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2015年,我国基本建成了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客运网,覆盖国内所有 50万人口 以上的城市,高铁已成为大众的出门优选。
B. 中国高铁按照 “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 的总体要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 “ 中国速度 ”“ 中国制造 ” 的名片。
C. 2015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 1.9万公里,较 2012年翻了一番多,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之快、运营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
D. 迄今为止,中国高铁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时速创造世界纪录,运营里程突破 2万公里,拥有了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列车。
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材料二使用 2万公里、时速 486.1公里等数字,让人们准确、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高铁发展的高速度,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B. G65次列车上线运行,表明了我国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关键装备的核心技 术,标志着我国原始创新能力领先世界水平。
C. 中国高铁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因为传统高铁强国有意争夺亚洲高铁市场,更因为日本采用了经济竞争和政治博弈相结合的手段。
D. 材料四重在报道中国高铁面临的激烈竞争,受地缘政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中国高铁驶出国门的唯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E. 运营规模大,建造成本低,已经发挥出建成高铁安全运输的示范效应,这些表明中国高 铁在国际高铁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9. 中国高铁输出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3分 )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0--13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主吴县簿。未上,丁父忧。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展开余下试题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绍兴二十一年,属年号纪年法,我国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干支纪年法,如“岁在癸丑”。
B.歉,收成不好。收成不好还可以使用“凶”,如“河内凶”;还可以使用“饥馑”,其中饥指粮食不熟,馑指蔬菜歉收。
C.出,指京官外调,不一定都是获罪被贬谪,这里的“出”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的“出”有差别。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5分)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字知进,进士及第,诗人故旧至交),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前往舒州的裴坦刚中进士不久,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援建的缅甸高铁隧道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此时,国产盾构机的加入无异于为虎添翼,加快了工程进度。
②国庆期间,爷爷凭借新作《变化中的合肥》被评为全市最有家国情怀十大画家之一,他则表示忝列其中,愧不敢当。
③《辉煌中国》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王立群等学者在许多综艺节目中坐而论道,助推传统文化,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
⑤移动支付已经全面覆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模式一改几年前在西部不瘟不火的情形,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⑥《强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纪录片集中播放,并不是叠床架屋,而是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现国家发展历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先生侃侃而谈,他的容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C.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D.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用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19.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