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51 2018-06-2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1]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茶陵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 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传统家庭
苏叔阳
个人、家庭(扩大至家族)、社会的关系是任何社会都要重视的基本问题。从历史的实践来看,西方似乎是个人——社会,缺乏“家庭”的一环,而中国则是家庭(家族) ——社会,缺乏至少淡化了“个人”一环。人类社会的进展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三者少了哪一环都不行。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应当是:个人——家庭——社会都和谐、有序。
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层面上也是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谐有序的,达到这理想的良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实践的层面上却有许多弊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扩大,而个人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常常不被看作是“独立的单元”。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的血缘关系又是核心部分,所以,中国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体。旧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二世同堂者已经有新式家庭的味道,不过,其奋斗目标依旧是“四世同堂”。所谓“四世同堂”便是父母,子、媳(或女、婿),孙子、孙媳,曾孙子(女)聚集而居。若子、媳因兄弟姐妹众多,划分出旁户,但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下和合而居。巴金先生的《家》曾揭露了这种旧式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但从伦理的层面讲,这种家庭原是为了体现“和”与“序”的。
“家和万事兴”,“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这是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不过只有家庭安宁、稳定、幸福,社会也才可能祥和,这似乎是普遍的真理。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家庭依旧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每个家庭成员都担负着几种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为父母者,同时又是先祖的晚辈,是人之夫之妻。因此要给晚辈树立敬老、爱幼、相爱、相亲、相敬的榜样。同时,他们又是社会人,还要表现出敬业、勤劳、谦虚、自爱自立、善于持家、坚守信义等优良品德,这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和模范公民。因此,家教历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少调失教”、“缺乏家教”自古至今都是对一个中国人极大的轻蔑。“序”的目的还是在于“和”。中国人强调每个家庭成员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全体家庭成员协调一致。在家庭里,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了造成一个既缅怀祖先、慎终追远,又重视现在、爱护幼小,其乐融融、温馨可亲、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所有破坏这氛围的言行都被视为忤逆,这样的成员要受全体家庭成员的责难。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制”,整个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都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的亲情观念、伦理观念是否应当向契约关系转换,是需要人们慎重思考的问题。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原有家庭传统的特性,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
实际上,“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中国家庭,早被西方人称羡。20世纪80年代,一部描写中国普通农家生活的影片《喜盈门》在西方上映,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渴望有影片中那位孤独老人的幸运,同时向那孝敬公爹的儿媳奉上由衷的赞美。如今西方游客都对在中国家庭中生活几天极感兴趣,特别是那阖家吃饭的场面,以及那场面所流露的温情让他们倍感快活。他们极愿意成为这场面中的一员,享受人间的亲情。中国人浓浓的亲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这种优秀的传统,不应当抛弃。
浏览完整试题
(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有关中国传统家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扩大,只有家庭幸福、安定,社会才可能平安、祥和。
B、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而传统的道德观又规定了家庭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担负的各种角色。
C、“家和万事兴”,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传统观念,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家庭依旧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D、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而“序”的目的还是在于“和”,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了营造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的血缘关系极其重要,是家庭的核心部分,“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旧式大家庭,实际上是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B、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上主张个人——家庭——社会都和谐、有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在实践上有许多弊病,却不失为达成这一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良策。
C、中国旧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现象,即使分出旁户,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下和合而居,这种家庭模式的存在体现了传统道德观中的“和”与“序”。
D、中国传统家庭讲究“序”,“家教”就是为维护“序”而在家庭中进行的一种教育,为父母者是家庭的核心和制高点,接受来自晚辈的敬爱,所有违背“序”的言行都被视为忤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其优良的内核,重视家庭(家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家庭的“和”(和谐)与“序”(有序)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B、中国传统家庭体现出“和”与“序”的特性,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原有家庭传统的特性,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需要人们慎重思考。
C、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制”,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传统的亲情观念、伦理观念向契约关系转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趋势。
D、中国人家庭中浓浓的亲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家和万事兴“,“长幼有序”的家庭传统的特性时至今日仍不应当被抛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三小题,14分)
我 的 遥 远 的 杭 州
田洪波
元旦的日历刚刚撕下,刘晓红他们4个知青就筹划着回家的事了。
那天开过年工资,几个人就乐颠颠地去了一趟镇里,买回许多东西,大包小裹倒腾起来,只有王广胜,一个人低头出门抽起闷烟。
在这之前,大家曾约他一起搭伴回家,但王广胜谢绝了。由于他块头大,平日里就比刘晓红他们花销多。今年拿到手的工资不过30元。核计来算计去,尽管强烈地想念白发苍苍的母亲,最终王广胜还是决定不回去了。
从胜利大队到莽山屯要买长途车票5元,从莽山屯到佳木斯火车票是10元,从佳木斯到上海硬座火车票要33.3元,从上海到杭州要3.6元,光路费就差不多了,路上还要几天时间的吃喝,怎么掰手指头数都不够啊!
其实,王广胜当天晚上就失眠了。夜里他默默流泪,他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寡居多年的母亲是他永远的牵挂。
“有啥需要我们帮你带的东西?”不知何时,刘晓红站在他身后。
王广胜把眼睛看向天:“不,不用,谢谢你们的好意。”
刘晓红沉默一下,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但王广胜没动,半晌,猛地转身进屋:“我帮你们收拾东西!”
刘晓红眼圈也红了,她知道王广胜心里难受,叹了口气,跟进屋去。
房东老何让刘晓红他们放心,他会换着花样给王广胜做吃的,保证不会亏待他。几个人这才放心地踏上回家的路。
当天晚上,老何的屋子清净了许多,只有高粱米的清香萦绕。老何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卷五香干豆腐,小心地切开,拼成一盘。又洗了几块白菜、萝卜,倒上一碟大酱,烫上两壶白酒,招呼王广胜吃饭。王广胜没滋没味地吃着,却并不说话。老何偷偷瞭他一眼:“如果你真的想家,想你母亲,其实也不难。”
老何说着倒满酒:“我有个主意,就是从莽山屯到佳木斯这段路程,你如果敢逃票的话,能成功,再精打细算地花,估计这一趟费用也就够了。”
王广胜已经喝得脸红了,决然地摇摇头。逃票,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是多么丢人的一件事,再怎么困难,他也不能干啊!当然,老何这是为自己好,为自己着想。王广胜无言地冲老何举了举杯。
晚上,王广胜彻底地在炕上烙开了饼,快天亮了才糊糊地睡着。随后的几天也是,整个人无精打采。
小米,面食,老何变换着给王广胜做吃的,但王广胜就是说不出那个谢字。他把力气都用到了黑土地上,发疯似地干活。
春节刚过,刘晓红他们就回来了,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大家给王广胜带回许多东西。刘晓红还给王广胜买了一副耐磨的手套,王广胜的心稍平静了些。
那天,王广胜肚子不舒服,被队长特批提前回家了,却正好撞上邻居王婶从老何家走出来的背影。王婶挥手说:“回吧,别客气,没面没米了再去我那儿拿。”
王广胜的心突然一紧,想着老何那几天对他的照顾有加,脸热了起来。他想说什么,一米八的大个子矗在那里,半天却没动。
中午返回部队,有人给他带来一封信,是母亲寄来的。王广胜激动不已,颤抖着手急忙撕开。母亲在信上说,他托战友给她的30元钱和20斤粮票已经收到了,让他别亏着身体,她一切安好。
30元钱?20斤粮票?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几乎一年的工分啊!王广胜惊呆了!
他想到了刘晓红他们,想到他们回来后,绝口不提回家的事,想到他们小心翼翼的神态,想到他们带给他的那些东西,想到他们怎样历尽艰难,在杭州的偏僻小巷里找到他的家,把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一张张纸票递到母亲的手中。
王广胜蹲下身,哭得像个孩子似的。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小说林》2012年第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而标题却用第一人称,充满浓烈的抒情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房东老何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对敏感自尊的王广胜小心翼翼,照顾有加,但他也是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这从他要王广胜逃票可以看出。
C.小说写王广胜无意中撞见从老何家出来的爽快大方、乐于助人的邻居王婶,主要目的是暗示老何对王广胜的照顾有加背后的不易,让王广胜心生感动。 D.小说故事温馨动人,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注重在细微处着墨,如“刘晓红沉默一下,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的形象跃然纸上。
5、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关于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王广胜,有人认为是关心帮助他的群体,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雾霾,是昨天政协委员讨论、聊天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谈及刚刚经历的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大家非常关注,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雾霾事关民生,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其实,近几年来,市政协一直都在跟踪全市的雾霾治理工作。2016年,市政协将“雾霾治理”作为重大议题,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协主席、主管副市长出席,23个承办单位、48位政协委员参加。委员们提出的94条建议,有82条被完全采纳、12条被部分采纳,进一步促进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对机制等重点工作的完善。今年,市政协又将PM2.5治理阶段性目标列入民生重点协商议题,且提上了与津冀两地政协协商的议程。
(新京报 2017,01.14)
材料二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9天多的雾霾,从1月8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环境污染宣战”“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年9月,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措施,执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2013年相比,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
(中视财经网 2017.01.09)
材料三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外媒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之下,多个城市正在限制汽车出行上路,并暂时关停了大量工厂。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9日报道,首都北京以及邻近的天津市等超过20个城市在过去48小时一直启动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市在12月19日暂时关闭了数百家工厂,交通部门对出行车辆采取单双号轮流限行的措施,限制出行车辆。
《联合早报》网站12月19日引述中新社、中国天气网等消息显示,中国环境保护部12月18日通报上述改善情况,并称中国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雾霾的效果初步显现。北京市17日的实际PM2.5日均浓度也比预测值下降。各地由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据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市“红警”启动后截至目前,北京市本地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约1/3,本地产生的PM2.5降低20%以上。
报道称,中国此轮污染范围广大,17日上午,黄淮和江淮地区受霾影响区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接近1/9,而且影响范围还在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等23个城市已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据美国网站12月19日报道称,非政府组织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向记者展示了中国4600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图表显示,全国有270家企业废气排放超标,只占全部监测企业的一小部分。他表示,数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些有害污染物中包括被称为PM2.5的空气颗粒物。马军称,在2013年之前,没有一个城市的PM2.5的水平得到监测和发布。现在有超过400个城市的数据得到了监测与发布。中国进入了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时代。这比过去透明多了。
他认为,PM2.5水平在逐步下降,但困难的地方在于,现在是区域性污染,而非城市污染。对北京来说,如果区域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风只会把雾霾从河北省吹过来。另一方面,中国可以接受的日均PM2.5水平是75(微克每立方米),超过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高值。尽管如此,这个目标还是很难实现。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达不到。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昨天政协委员讨论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是雾霾,雾霾事关民生,虽然不影响每一个人的健康,但是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B.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释放,有力地传达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雾霾难点和今后的思路、举措,但未回应公众的疑问。
C.北京启动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暂时关闭数百家工厂,交通部门对出行车辆采取单双号轮流限行的措施,限制出行车辆。
D.美国网站报道,非政府组织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展示了中国4600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废气排放超标企业,只占一小部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政协委员们谈及刚刚经历的雾霾,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因其是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雾霾,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
B.虽然在全国层面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但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所以今年中央表明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
C.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PM2.5 水平在逐步下降得益于此。
D.马军认为,只解决北京的雾霾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北京周边譬如河北的雾霾问题,风也会把雾霾从北京周边地区吹过来。
E.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雾霾天气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政府在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上,一直在努力。
9、我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8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展开余下试题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节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干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倾斜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乃谢病去 B、令敦煌曹皓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令行禁止
C、以病免还 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今君与廉颇同列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3分)
(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题。
行 香 子 赵鼎
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E.“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
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4)、莫道不销魂, 、 。
(5)、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
(6)、 ,水随天去秋无际。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7、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缪贤(miào) 肉袒(tǎn) 冲冠(ɡuān) 汤镬(huò)
B、且鞮侯(jū) 煴火(wēn) 弓弩(nǔ) 大窖(jiào)
C、溺死(nì) 逾侈(shē) 玄思(xuán) 不怿(yì)
D、招募(mù) 阏氏(yān) 纺缴(jiǎo) 廪食(lǐn)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厮打 寒喧 绵亘 理屈词穷
B、聘礼 沧桑 膏腴 礼上往来
C、惫懒 笑靥 嬉闹 五彩斑斓
D、孽障 诧异 端倪 穿流不息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几年,绿松石越来越受人们喜爱,随着收藏价值的升高,价格也水涨船高,很多造假者也盯上这一领域,鱼龙混杂的绿松石让人眼花缭乱。
②在对待叙利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互相借重的一面。
③同样都是携款潜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总有一些人玲珑剔透,天分很高,但就功课而言,只在中等水平,其中原因主要在于未能做到刻苦勤奋。
⑤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A、②④⑤
上一篇: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湖南省茶陵”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