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549 2018-06-23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9]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C卷)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复习备考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
一、积累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诘难(jí ) 滞碍(zhì) 汲取(jí) 吹毛求疵(cī)
B.狡黠(xié) 藻饰(zǎo) 要诀(jué) 味同嚼蜡(jiáo)
C.扶掖(yè) 凌驾(líng) 忐忑(tǎn)(tè) 廓然无累(lěi)
D.枘凿(ruì) 相契(qiè) 羲皇(xī) 不求甚解(shè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诘难(jié)。B狡黠(xiá)。D相契(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睡眼惺松 断壁残垣 怀古伤今 乐此不疲
B.沧海横流 周道如底 不屑置辨 吹毛求疵
C.影影绰绰 顶礼模拜 星临万户 不求深解
D.有例可缓 遍稽群藉 鳞次栉比 如坐针毡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新安装在大冶大道的路灯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显得十分壮观。
B.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扯西拉,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C.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由于地势高,能见度也特别高,远近景历历在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使用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鳞次栉比”是形容建筑物的。B项“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句中的意思是人们对文章评价不高,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C项“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属望文生义,是错误的。学科&网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交通规则,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B.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节目,意在提高未成年人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
C.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互联网内容的冲击,好读书,读好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D.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讲话并强调,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答案】B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本书。
B.《马说》的作者是苏轼,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效的草堂。
【答案】C
【解析】C项应是:戴圣是西汉经学家。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故乡》中一声老爷,喊出隔膜的悲凉; , ; , 。
【答案】示例:《孔乙己》中一件长衬,尽显迂腐落魄;《风筝》中一只风筝,彰显内疚自省。《杨修之死》中一盒酥,再现恃才放旷。
浏览完整试题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以经典作品为材料,仿照例句仿写即可。
7.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2)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答案】 (1)盗窃乱贼而不作 (2)其真不知马也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名著阅读题。(6分)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就了孙悟空的____________;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的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_____(人名)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格列佛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看这杨志打那军健,老都管见了说道:“提辖A.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老都管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B.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C.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①选段涉及了《水浒传》中哪一个经典故事?结合A.B.C三处老都管对杨志的称谓变化,说说你的发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根据这一故事提炼了上联,来概括杨志之“智”:巧装扮变行程慎买酒,请你对一个下联来表现“吴用”一行人的“智”。 (2分)
上联:巧装扮变行程慎买酒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火眼金睛; 吴用。 (2)①智取生辰纲;老都管对杨志称谓的变化,表现出老都管内心的怒火越来越盛,也写出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越来越激烈,从侧面写出了杨志不听劝告、粗暴蛮横、刚愎自用的性格。这也是生辰纲丢失的原因之一。 ②下联:知底细早埋伏巧下药(对仗工整,能表现“智”即可。)
9.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美好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氛,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7分)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3分)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针对学校读书活动,给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2分)
给校长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同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3)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使同学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素质。 (4)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或者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等(写出一个即可)。 (5)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吗? (6)同学,读书要有选择,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要学会好读书,读好书。
二、阅读鉴赏(54分)
(一)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0.《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哪句?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11.“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爱国之情。
11.“爝火燃回春浩浩”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
【解析】
10.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11.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看出是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
展开余下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鲲变化为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算不上“逍遥游”。
D.本文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答案】
12.A
13.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4.D
【解析】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作者:庄子 年代:战国时期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视下、若、是”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作者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看来,世间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精神的自由。就选文来看,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世间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是“有所恃”的。据此,答案D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叙事性文体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墓碑
周海亮
①兵是他的兵。他是兵的营长。
②所有人,都把那个兵忘了。唯有他,梦里时时遇见,醒来后,无限忧伤。
③整整一个营的兵力,越打越少,最后,只剩十几个人。十几个人埋伏在沼泽的边缘。部队正在撤离,他们的任务是拖住敌人,至少一天。
④十几个人对几千个人,这不是打仗,这是自杀。可是他们硬是奇迹般地将敌人缠住一天一夜,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他们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仅仅失去一名士兵。这绝对是一场可以大书特书的胜利,可是营长不这样认为。因为一名士兵在战斗中死去。只要有兵死去,哪怕再大的胜利,营长也认为,这是失败
⑤梦醒以后,营长一遍遍回忆兵死去的情景,每回忆一次,心头便多出一道伤疤。伤疤淌出鲜血,营长心如刀绞。
⑥他们开始撤离,子弹追赶着他们。他们且战且退,进入沼泽。兵停下,转身,开枪,便陷进淤泥。淤泥漫到小腿;兵动了动,两条腿,便全都不见。兵开始挣扎,可是他越陷越深。但兵仍然在战斗!瞄准,开枪,开枪——密集的子弹让十几个敌兵抬不起头。他至少打死三个敌兵,淤泥终漫到胸口。那时他就站在兵的身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他试图拉兵一把,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他看着兵,兵只剩一个紫黑色的脑袋。兵痛苦地从嘴里吐出污水和淤泥。兵冲他喊,救我。兵的脸扭曲成不可思议的形状。淤泥一点一点漫过兵的眼睛、头顶,终于,一个巨大的气泡慢慢升起,訇然破裂……
⑦营长记得清清楚楚,最后一刻,兵高举的两手胡乱地开枪。一颗子弹击中树干,又在营长的面前,划一条滚烫的弧线。营长不知道,兵的这颗子弹,是想送给敌人,还是自己。
⑧后来,兵被追认为烈士,墓碑下面,没有他的遗体。很多年,夜里,营长一次次地从梦里醒来,每一次,都大汗淋漓。兵被扔进沼泽,孤零零一个人。营长这样想,白发又多出几根。终有一天,营长决定,找到兵。
⑨找到兵,并不容易。沼泽仍是沼泽,潮湿肮脏。淤泥,污水,茅膏菜,水木贼,燕子花,睡莲和泥炭藓几乎构成沼泽的全部。好在还有那棵树。营长认识那棵树。现在,站在树下的营长突然确信,兵的那颗子弹,是奔他而来。因为战友们将兵抛弃,且没有任何借口。任何借口都不是借口,都不能原谅。这么多年,兵被孤独地扔在这里,似乎连上帝,都将他遗忘。
⑩淤泥里找到兵极其困难——将淤泥挖开一隙,淤泥很快合拢,再挖开,再合拢……很多次,营长认为,他也许永远不能够再找到兵。可是夜里,当他梦里再一次见到淤泥和污水中挣扎的兵,他发誓,纵是老死在这里,也要把兵找到。
⑪终于,那天黄昏,他挖到一具完整的骨架。营长就知道,那是死去的兵。兵保持着死去的姿势,手里,一杆枪烂得没了形状。
⑫营长长跪在兵的身边,号啕不止。然后,那天,一夜无梦。
⑬沼泽的边缘,多了一座坟墓。坟前有碑,碑的背面,留着营长的字迹:上帝忘记了你,我没有忘记。
15.第①自然段两个独句成段,有什么特殊作用?(4分)
16.第⑨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营长”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
15.文字简洁,表达有力,引起读者注意;交代了小说人物的身份与彼此的特殊关系。
16.环境描写;突出了沼泽的恶劣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下文写营长找兵的尸骨的艰难作铺垫。
17.他责任心强;爱兵如子;能吃苦、不畏艰难(执着);重感情(敬重烈士的生命、尊严)
【解析】
16.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分析。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结合画线句子所在的语境来看,主要是突出了沼泽的恶劣环境,为下文写营长找兵的尸骨的艰难作铺垫。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营长是一个责任心强,爱兵如子,不畏艰难,看重感情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学科&网
(四)议论性文体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9.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20.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
18.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19.举例论证,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
20.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然后引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
【解析】
19.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答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分论点分析即可。
点睛: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独特作用进行分析。
20.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
中国数字:
数字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
数字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五年来从16510元增长到23821元,增长44.3%。
数字三: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四年突破1300万人。
数字四: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大,五年来从47821亿元增长到72762亿元,增长52.2%。
数字五:五年脱贫6000多万人;到2020年,我国将消灭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名片:
名片一:中国航天2016年,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22次发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人朝着建立空间站的梦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新型火箭“胖五”首发成功,可与美俄等航天强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相媲美。将近40个航天器成功入轨,其中“墨子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7年,预计执行28次宇航发射任务,次数将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新成就,掀起阵阵航天热潮。
名片二:中国超算 我国全自
上一篇: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B卷)
下一篇:
2018年山东省平邑县温水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17-201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