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8  2018-07-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8]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命题人:王景泉 校对人:王景泉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题3分,共9分)
《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为可能是最亮的那颗。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排名全球第八。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可是,华为感觉良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看到领军人物任正非如履薄冰,对于华为创新的前景,任正非最经典的叙述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那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一次隆重大会。任正非这样发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还说道:“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会后,任正非的“无人区”、“困境”、“迷航”等,都成了报道的热词,引起科技界热议。
严格说来,中国科技企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创新,还远没有全面进入一骑绝尘、环顾左右不见对手的无人区。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前面还有苹果和三星;在芯片领域,华为还在紧追高通。但以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从跟随到进入领跑的情况,已经出现,将来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常态。这个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无人区里如何创新,就像当年在华为顺境中想到冬天一样,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思考。
从跟随到领跑,再到进入创新的无人区,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渐进性创新,更多是需要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否则,随时有可能被别人重新超越。华为对此应该是清醒的,数字通信、互联网、手机、计算机芯片,这些华为公司今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华为发明,也不是中国人发明。所以,任正非们感到前途茫茫和危机是正常反应;如果感觉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怎么在无人区创新?怎么让中国不断涌现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可能是中国科技界今天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和环境。无人区创新,对人和环境的要求也应该高很多。想象一下在珠穆朗玛峰顶和宇宙深空探险的情况吧,那可能是无人区创新最形象逼真的场景。在那样的条件下,需要身体素质和勇气都超人的探险者。同样的,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
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在谈到创新的环境时这样概括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规范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周光召先生列举出的关于创新环境的诸多因素,应该是对无人区创新环境的最低要求。


浏览完整试题还有一点不能不说,无人区创新,探索者常常处于任正非所说的“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怎么对待可能的失败?任正非自己给出了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对的。今天和未来在无人区奋斗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英雄。
(选自《环球科学》陈宗周《无人区创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A.获得了国际同行“CEO杀手”称谓的华为,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B.华为在过去一年里研发投入几乎占中国大陆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
C.华为研发投入600亿元,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让同行巨头们个个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D.无人区既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也是创新的领跑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崛起的华为为例,运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B.全文以华为耀眼的成绩开篇,引入华为的危机意识,接着论述了如何解决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C.文章以近一半文字,论述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等,是无人区创新环境的起码要求。
D.创新不仅需要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更需要有保障的特殊环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技工作者未雨绸缪、高瞻性的思考,促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从跟随进入领跑的情况。
B.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是全新的创新,而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自主研发,所以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
C.华为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科技工作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
D.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在无人区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5分)
父亲的家园
杨尚清
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
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
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
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
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
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
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
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
B.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
C.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
D.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


展开余下试题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6分)
6.“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2分)
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

(选自“搜狐科技”,2018年3月21日)
材料三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
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测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果可想而知。
在2017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
(摘自“云博汇物联网”)
材料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标准,划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边界。
“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张妍说,“在市场推广和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
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
“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刘庆峰强调。
(摘自《科技日报》,2018年3月20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他一生中见证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
B.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这样可以从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
C.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人是主导者,应充分发挥人、机优势。
D.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要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
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类的运用。
B.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
C.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
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并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9.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威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亷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邀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邀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金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或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粱益诸军事。
时朝议威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冏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今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那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真两千石高一级。
B.“变节”和苏轼的《方山子传》“稍壮,折节读书”一句中的“折节”同义,都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
C.“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 “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任职益州时,又因施威使异族不得不归顺。
C.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9分)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太常引》,词牌名。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光无限,词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B.词的下片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C.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D.“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表达了自己虚度光阴,不能实现理想的痛苦。
1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句很精彩,请赏析。 (6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在《出师表》中,作者诸葛亮回忆了自己布衣时期在南阳躬耕的事情,然后用 , 两句表达自己当时只想保全性命而没有想过出名的观点。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的职分只是“ ”,而不是他所说的“ ”。
(3)《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政权延续,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五、语言表达(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网购中,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经常遗失,可见监管是个大问题。
②时当五月,气温逐渐升高,高考日益迫近。高三学生个个从容应对,积极复习备考,目不窥园。
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确保治理公款吃喝效果的持久性,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之,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④《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优秀诗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其锋藏而不露,其势抛砖引玉,其词雅而不激。
⑤笑星全和、全力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总搞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经常张冠李戴。
⑥教育部日前宣布,将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很多在线学习者拍手称快,这样一来,名师们的课可以在家里听了。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多年来,推出的一大批思想、艺术、制作精湛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B.北京市利用每年新生入学契机,广泛地在全市各高校开展新生引航工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引航工程成为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
C.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蔬菜基地的菜农们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更加坚定了靠土地致富的信心。
D.今年的中国戏曲文化节围绕“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举办戏曲花车巡演、地方戏演出、园博厅精品展演等一系列活态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促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20、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5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I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丈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汽车技术人员设计安全气囊的初衷是希望气囊充分展开到位之后再来保护乘客,气囊完全展开, ①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但是,如果不系安全带, ② ,和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气囊接触,这时由于气囊内部的压力还没有达到平衡,没有完全打开的安全气囊还在爆破状态就遇到了乘客的身体,这必然会对乘客造成伤害;如果系上了安全带,就能够在碰撞发生的时候控制住乘客的身体,避免乘客过早的向前倾,从而能够让安全气囊充分打开, ③ 。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用神话故事来解读中华民族的信仰特征:“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沈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