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8  2018-07-0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周考卷
2016-2017学年高二上语文学科第三次周考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1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著名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做过一项实验,他匿名发表了两部小说以测试声誉的魔力。在这两部小说中他故意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写作风格,以便读者不会把他的名字(即声誉)与那作品联系起来。经此试验,他发现,在艺术界中声誉的威力已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我不可能立刻诱导读者阅读我写的小说,除非我给出它时标上我的名字。”可以看出,声誉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即一种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种所谓流传千古的声誉便只是传统美学的一个集体幻象。它其实是随着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特定现象。声誉现象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而形成,并具有其历史性和文化特殊性。在声誉的建立中,艺术家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在现代艺术界体制建立之初,他们凭借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作品,并赢得了公众对他及其作品更多的关注。
然而,如果把声誉现象放置在艺术界框架中加以讨论,那么,声誉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艺术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格拉迪斯•恩格尔•兰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英美蚀刻画家为分析对象,讨论了声誉是如何确立、维系、甚至失去的。他指出,不仅声誉的确立是诸如艺术机构、专家协会等彼此合作的产物,而且声誉的维系也依赖于各种外在于艺术家的力量。艺术家的声誉是否持久,甚至在其去世之后依然能得到流传,这依赖于一系列的对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这样后世之人才能方便地辨识出其作品。
与声誉相比,“信仰”似乎是艺术界中一个更为玄妙的存在。它更为抽象,更受到人群的信任。然而,所谓信仰又与声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信仰总是以各种形式的声誉来实现它最初的资本积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声誉总是有效地进入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并且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尤其在为信仰构建一种非反思性集体凝聚力方面,声誉可谓功不可没。在《凡•高的影响》一文中,作者纳塔利•海涅克给出了一个有趣的陈述,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声誉向信仰转化的那一过程。凡•高是如何成为一个圣者的?这要六个步骤才会发生:他的作品变得不可思议,他的生活成为一则传奇,他的命运成为一出绯闻,他的绘画被拿出来销售和展览,他所曾踏足的地方成为遗迹,而他所触摸过的物品皆为纪念物。
从这个角度看来,文学场或是艺术场存在着一处独特的机制,即信仰。我们所认为的艺术品的某种意义和价值,我们将艺术品视为“艺术品”的眼光,都是基于我们对某种艺术观念的信仰。艺术场中所有的一切几乎都与“信仰”有关,这既包括了我们对艺术品以及审美经验的种种看法,对天才艺术家权威的毋庸置疑的信任,对艺术场所遵循的“为艺术而艺术”原则的信仰;也包括了对艺术商人、艺术评论家等人有能力发现天才、鉴定艺术品价值的信任;包括了对艺术场中各种认可机构的信任等等。信仰并非单纯针对某些“艺术界名人”或是某些组织,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场体制中。(选自殷曼楟《论现代艺术体系下的声誉与信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A.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够迅速地被读者阅读,受到了作家名字(即声誉)的影响,这一点在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实验中可以看出。
B.声誉现象是随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声誉现象的形成。
C.在声誉建立的过程中,艺术家凭借其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并赢得了公众更多的关注,这成为了艺术家获得声誉的前提。
D.在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中,声誉的确立和维系,其实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对作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信仰与声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信仰需要不断积累各种形式的声誉才能形成。
B.与声誉相比,信仰更抽象,也具有一种更强的集体凝聚力,是一种更玄妙的存在。
C.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而信仰不是,信仰只是艺术场的一处独特的机制。
D.声誉可以向信仰转化,可以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声誉和信仰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密切相关,这体现了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不仅重视艺术家的作用,还更重视艺术家之外的各种因素。
B.艺术家拥有了声誉,再通过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就可能让自己的作品变得不可思议,甚至让自己触摸过的物品成为纪念物。
C.人们往往会更信任对某种艺术观念的信仰,人们也都会把这种信仰作为评判艺术品是否是艺术品,是否具有某种意义和价值的基础。
D.在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中,几乎所有一切都与信仰有关,信仰并非单纯针对某些名人或是某些组织,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场体制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禾本科植物。② 啬夫:农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5分)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阳裕,字士伦,右北平无终人也。少孤,兄弟皆早亡,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刺史和演辟为主簿。王浚领州,转治中从事,忌而不能任。
石勒既克蓟城,问枣嵩曰:“幽州人士,谁最可者?”嵩曰:“燕国刘翰,德素长者。北平阳裕,干事之才。”勒曰:“若如君言,王公何以不任?”嵩曰:“王公由不能任,所以为明公擒也。”勒方任之,裕乃微服潜遁。时鲜卑单于段眷为晋骠骑大将军、辽西公,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
段辽与皝相攻,裕谏曰:“臣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辽不从。出为燕郡太守。石季龙克令支,裕以郡降,拜北平太守,征为尚书左丞。
裕以左丞领征东麻秋司马。秋败,裕为军人所执,将诣皝。皝素闻裕名,即命释其囚,拜郎中令,迁大将军左司马。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皆豫其谋,皝甚器重之。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皝所制城池宫阖,皆裕之规模。裕虽仕皝日近,宠秩在旧人之右,性谦恭清俭,刚简慈笃,虽历居朝端,若布衣之士。士大夫流亡羁绝者,莫不经营收葬,存恤孤遗,士无贤不肖皆倾身待之,是以所在推仰。


展开余下试题初,范阳卢谌每称之曰:“吾及晋之清平,历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笃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及死,皝甚悼之,时年六十二。
(选自《晋书•阳裕传》,有删改)
8.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B.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C.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D.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古代设有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
B.太守,又称郡守,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C.左,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左有“卑下”之意,如“左迁”指降职。
D.士大夫,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如韩愈《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曰事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裕出身悲苦,才干得到叔父认可。他小时候命运悲惨,他的叔父认为他将来会成为栋梁之材。事实证明,他的叔父没有看错他。
B.阳裕有干事之才。石勒向枣嵩咨询幽州人才,枣嵩提到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阳裕,但石勒要任用阳裕时,阳裕却潜逃了。
C.阳裕参与决策,善于谋划。他指挥军队,最终灭掉高句丽和宇文归,他很巧妙的构想,主持设计规划了都城和龙的城池宫阙。
D.阳裕位高权重,品德高尚。他得到慕容健的亲近,官阶在旧臣之上,但是他谦恭简约,刚直仁慈,为人低调,被人们推崇。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5分)
(2)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12.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
13.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逸松,不该被遗忘的台湾先贤 孙立极
1907年生于台湾宜兰的陈逸松,日据时期当选过台北市议员;台湾光复后,曾任考试院委员、中央银行常务理事;1973年,毅然跨越海峡,到大陆担任全国人大常委……看似不可思议的经历,记录了台湾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陈逸松13岁留学日本,193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一方面,陈逸松从饮食习惯到思想文化都受日本影响;另一方面,他处处受到差别歧视,从小就觉悟到自己是殖民统治下的汉民族。在东京大学时,他拒绝参加台湾留学生团体“台湾新民会”,认为“新民”等同依附殖民者,“我们是中国人,不能沦为日本新国民啊!”回到台湾,正值日本推动皇民化运动,他坚持不改日本名,“一天到晚都有人来动员我父亲,他躲来躲去不愿改。”陈逸松的女儿陈雪梨介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听到消息时,陈逸松正与好友古井闲聊,“古井泡了一盅好茶,两人对视,感慨万千。”陈逸松说,“仿佛从黑夜到了天亮。今后终于可以平等做人了!”
那段时间,陈逸松兴奋而繁忙。他受命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台湾区团部”,协助维护日本撤退、国民政府接收之间70多天过渡期的社会秩序。1946年,他和苏新等好友成立了台湾政治经济研究会,创办了台湾光复后第一份白话文杂志《政经报》。当年9月,他还参加了“台湾光复致敬团”到南京,并前往陕西祭拜黄陵。陈逸松晚年自述:“民族感情和国族认同,像我一生的航海图,在政治的波涛中指引前进。”
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陈逸松因担任“事件处理委员会”主席,遭当局通缉,经同乡帮助而幸免于难。此后,陈逸松虽担任考试院委员、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但因经常直言批评,均只担任一届。1971年,陈逸松遭保密局逮捕,指其涉嫌一桩爆炸案。后查无证据,保密局在舆论压力下释放了他。陈逸松灰心失望,决定离台赴美。途经日本时,一位侨领告诉他,中国大陆不了解台湾实际情况,邀他写份建议书。这封信转交到周恩来总理手中。周总理请人带话,邀他访问大陆。
陈逸松很动心,但那是台湾白色恐怖的年代,“我深知这个决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首先在台湾方面,我可能永远无法回去了,而且将丧失一生的财产和地位,还有可能引起朋友的误解。”
1973年4月,陈逸松还是毅然回到北京。“他说话很‘白目(傻)’。”陈雪梨笑说。见到周总理,陈逸松直率地问:“你说的解放台湾是什么意思?”周总理回答:“就是让台湾人自己当家作主。”
原本计划访问6个月,但与周总理长谈,又在大陆各地走访后,他决定留下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10年,他参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修订。1983年,76岁高龄的他移居美国,仍担任了两届政协常委,继续向大陆提出关于修法及对台政策的建议。
因“叛逃”大陆,陈逸松被台湾当局列入黑名单,人们纷纷猜测他的动机,“有说我爱做官,有说我思想左倾”。陈逸松说,其实想法很简单,留在北京,“可以贡献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造福十多亿中国人民,进而可以为台湾人民的和平幸福和解放尽一点力量。”
“大家都喊‘台湾人出头天’,我同意,但要出头天不是喊喊就有的。”“昧于国际现实自我催眠,对台湾人的幸福并没有什么好处”……陈逸松关于台湾前途的诤言,如今听来仍然不过时。可惜,在今日台湾,“一生大部分时间奔走于政治,为台湾人的尊严和幸福着想”的陈逸松,被选择性遗忘了。
陈雪梨说,“不要让台湾的记忆从蒋渭水一步跳到李登辉。父亲那一代的努力不能泯灭。现在是时候把历史补白,让我们年轻人有一个完整的记忆。台湾要往前走,一定要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0日,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相关链接
①陈逸松是日本殖民时期的第二代台湾人,这一代台湾知识分子恰好遇上全球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期,受其影响,一方面痛恨殖民地歧视统治,一方面怀抱左翼理想,而且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迎来了日本殖民终结、台湾光复、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时代巨变。(摘自曾健民《陈逸松回忆录》)
②陈老着重谈到他几次见到周总理,向周总理详述台湾人民的处境、心结。当时周总理虽然日理万机,又重病在身,但他对来自台湾的人们总是热情洋溢,有时甚至彻夜长谈。
陈老谈起他之前返乡所见一些令人忧心的事情,主要指台湾一些人在篡改台湾历史。他同时也给了我一本他回忆录的上集。至于下集,陈老说他向来主张台湾出路在于统一,这是他人生经历的总结,此点必须反映在他的回忆录下集中,下集的材料收集包括录音已完成。(摘自吴国祯《怀念陈逸松先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在留学日本期间,陈逸松虽然各方面都受到日本影响,但因为处处受到差别歧视,所以拒绝参加台湾留学生团体“台湾新民会”。
B.在白色恐怖年代,即使面临极大风险,陈逸松依然不顾自身荣辱访问大陆,他与周总理的直率会话体现他为台湾谋和平幸福心切。
C.台湾光复后,陈逸松担任了一系列政府职务,但由于经常直言批评政事,得罪了当局,致使其遭当局逮捕,他最终决定离台赴美。
D.关于台湾的前途,陈逸松认为台湾的出路在于统一,每个台湾人都应该要发出“台湾人出头天”的呼声,这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
E.陈逸松一生起起伏伏,但他都站在台湾人民立场,倾毕生之力,为台湾的解放和幸福无私奉献,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
(2)作为台湾政界的重要人物,陈逸松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留在了大陆,其中必有其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陈逸松“为台湾人的尊严和幸福”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陈逸松是“不该被遗忘的台湾先贤”,他为后人铭记的高尚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语言文字表达(共12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值夏日,绿树成荫,那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然是如此短暂!
②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③朝鲜不顾国际舆论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④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⑤近日,提高语文作文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⑥莫言被归类为寻根作家,他立足于家乡山东高密,惨淡经营,创作出许多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的作品。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②老太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多的感染力。
③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④剧作者的匠心,就在举重若轻地把一些似不相涉的情况在第一幕交织起来,构成此后进展的导线。
⑤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⑥走进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才发现才子王勃此时真正的矛盾心理。溢美之辞只是一个幌子,人生失意才是本质。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民间组织要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充当绿色低碳活动的参与者、民意表达者、谈判推动者,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作用,发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最强音。
B.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东方彧卿”的扮演者张丹峰俘获。张丹峰微博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猛增。
C.中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D.《时代周刊》评价称,雷军的野心是创建一个让全世界都认可且为之倾倒的中国品牌。小米的成功存在很多争议,但它的成功也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市城管局将在今年推出配套政策,计划把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的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B.玻利维亚第二大湖波波湖由于当地矿业的过度开发和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完全干涸,河床上随处可见鱼、鸟等动物的残骸。
C.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国宝云集的重量级书画展——“石渠宝笈特展”近期将在故宫展出,《清明上河图》也将首次向公众展露真容。
D.犹太民族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联合国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每年的阅读量全球排名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至少64本以上。
高二上语文学科第三次周考答案
1.B.(强加因果,“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声誉现象的形成”错误,原文是“声誉现象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而形成”。)
2.C.(无中生有,“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而信仰不是”错误,信仰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原文有“信仰总是以各种形式的声誉来实现它最初的资本积累”的说法。)
3.A.(无中生有,“艺术界更重视艺术家之外的各种因素”错误。根据文意,声誉和信仰不仅要基于艺术家的才能,而且也要依赖于各种外在于艺术家的力量。)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6.【答案】B
【解析】【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7.(1)【答案】【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情,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判断句、“二千石”、“业”、“无耻”、“奈……何”,每处1分】
(2)【答案】【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争讼”、“辄”、讼、“譬”每处1分,文意1分】

【参考译文】吴祐字季贡,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阜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