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C. 应当有不少建功边塞、思乡怀远为题材的作品没有风诸史书,丝路沿线出土的汉代戌卒书信恰可弥补传世文献在这方面的空缺。 D. 大量简帛文书的出现,使得学界在东段线路的考证、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关系、使者往来、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证层次分明,首段总领全文,概括介绍了出土简牍中的书信及西北汉简中戌卒书信的作用。 B. 文章第三、四段的戌卒书信,记录普通人的丝路生活,意在反映戌卒生活的艰辛。 C. 文章第五、六段的戌卒书信,诉说着普通人的丝路情感,有的思乡怀远,有的体现袍泽情谊。 D. 文章第七段写戌卒书信的出土,丰富了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使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形态有了更多的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土简牍中的书信多称为“记”,是秦汉时期最为常用的一种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反映了汉代丝路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B. 第三段的书信,从细微处验证了新莽时期因政策失当而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局势紧张这一史实。应与“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的记载相吻合。 C. 《盐铁论•徭役》上说,古代的人过年的时候不服徭役,没有超出期限的徭役,而当时的人却离家万里,久久不得归。 D. 一些戌卒书信表达了边塞戌卒的袍泽情谊,如“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钣”,虽寥寥数语,但情真意切、句意平远。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依据汉代简牍”扩大范围,原文为“……依据这些汉代简牍合撰出版《流沙坠简》一书”,“这些”指上文提到的“1907年,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中发现705 枚简牍”,而不是所有“汉代简牍”;“开启了利用出土简牍”表述不准确,原文为“开启了利用出土简牍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研究汉代历史的先河”。B项,曲解文意,“寄信人的生活状况比较悠闲”不当,应体现寄信人生活艰辛。D项,“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不当,原文说“对丝路沿线社会生活的研究则相对单薄”。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意在反映戌卒生活的艰辛”表述不全面,由第四段中“尽管身处艰苦的战争环境,边地吏卒依然表现出建功边塞、报效国家的进取精神”可知,除艰辛还有进取精神。 3. 试题分析:A项,扩大范围,由原文第一段可知,应是“西北汉简中的戌卒书信”“为研究汉代丝路沿线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提供了宝贵材料”。C项,“过年时不服徭役”曲解文意,“离家万里”表述不准确,原文引用的文字是“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D项,所举例子不属于戌卒书信,而是汉代五言诗《行行重行行》中的句子。 点睛: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 ;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因此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历史是一条河 沈从文 我小船已把主要滩水全上完了,这时已到了一个如同一面镜子的潭里。山水秀丽如西湖,日头已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到辰州只差十里,故今天到地必很早。我照了个相,为一群拉纤人照的。现在太阳正照到我的小船舱中,光景明媚,正同你有些相似处。我因为在外边站久了一点,手已发了木,故写字也不成了。我一定得戴那双手套的,可是这同写信恰好是鱼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我不要熊掌,还是做近于吃鱼的写信吧。这信再过三四点钟就可发出,我高兴得很。记得从前为你寄快信时,那时心情真有说不出的紧处,可怜的事,这已成为过去了。现在我不怕你从我这种信中挑眼儿了,我需要你从这些无头无绪的信上,找出些我不必说的话……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们平时不是读历史吗?一本历史书除了告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重。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三三,船已到关上了,我半点钟就会上岸的。今晚上我恐怕无时间写信了,我当说声再见! 这里全是船了! 注:“三三”是沈从文对妻子张兆和的爱称。 1934年1月18日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可怜的事”是指沈从文想起的昔日给张兆和寄信的事,“可怜”既包含着被张兆和从信中“挑毛病”的委屈,又有着一种可爱的幸福感。
展开余下试题C.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海归热”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并提出将“海归”人才用好至关重要。 D. 第二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消息,介绍了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的新态势,体现了新闻消息的时效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2016年海外人才回国人数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这股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进而逐步稳定。 B. 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C.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自主创新创业是最有前景的一条道路。 D. 对于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新海归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有着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 E. “海归”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中国大型科研项目的开展。 9. 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 【答案】7. D 8. AE 9. ①从国际形势来看,人才流动趋向国际化。②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机会多。③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当中。④新海归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 【解析】7. 7. 试题分析:D项,“第二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消息”不当,不是新闻消息,而是通讯。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新闻文体知识,新闻消息与通讯的区别主要有:(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5)从语言上分析: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考生可依据这些区别来确定答案为D项。 8. 试题分析:B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说的是“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而不是“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C项,“最有前景”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D项,“不看重物质条件”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 9.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三则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类概括,就可得出答案。如材料一可筛选出“随着人才国际化大势,不仅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已位列全球前茅”等信息,材料二可筛选出“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等信息,材料三可筛选出“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下滑……但国内情况恰恰相反”“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等信息,考生据此来总结概括就可以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聪发其奸,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帝纳之。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聪恐生变,请轻之。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篪等遂还故官,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英宗复辟,超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母忧起复,再辞。不许。天顺四年,曹钦反。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遇疾致仕。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或咎聪,聪曰:“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 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 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 致仕: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聪仗义执言。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 林聪体恤百姓。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 林聪刚正不阿。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