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46  2018-07-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6]
2018年秋季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训练落实+第2课 中国现代诗三首(含解析)
训练落实2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荇(xìng)  长篙(hāo)  漫溯(sù)
B.笙箫(shēng) 撑开(chēng) 哀怨(āi)
C.寂寥(jì) 彷徨(páng) 彳亍(cì)
D.凄婉(wǎn) 斑斓(lǎn) 笙箫(xiāo)
解析:A项,“长篙”中的“篙”应读“gāo”;C项,“彳亍”中的“彳”应读“chì”;D项,“斑斓”中的“斓”应读“lá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艳影 彳亍 冷漠 凄婉
B.颓杞 寂寥 彷徨 迷惘
C.凄清 惆怅 榆阴 浮澡
D.船蒿 沉淀 漫溯 笙箫
解析:B项,“杞”应为“圮”;C项,“澡”应为“藻”;D项,“蒿”应为“篙”。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D.《雨巷》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解析:B项,最后一处逗号应改为句号;C项,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D项,最后一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___。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一句应填入的语句是按照由高到低,由实到虚的顺序。第二句横线处缺少的部分在句子中作时间和地点状语。
答案:D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爱眉小札》。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重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称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D.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解析:A项,《爱眉小札》是徐志摩的作品,不是戴望舒的作品。
答案:A
阅读《雨巷》,回答6~9题。
雨 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浏览完整试题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诗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巷、丁香。
7.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独、抑郁、消沉。
8.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9.本诗押韵有什么规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每节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读《再别康桥》,完成10~13题。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0.下列各项对首尾两节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尾两节诗,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再别康桥时回肠荡气的思绪和情怀。
B.“轻轻的我走了”,“轻轻”是修饰“走”的;“悄悄的我走了”,“悄悄”也是修饰“走”的。这两处状语前置,意在强调“走”的心态,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情。
C.首尾两节诗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与状语前置有相似之处,都在强调动作的轻、悄,表现不事张扬、不忍惊扰的心态,表现了对母校的一往情深。
D.这两节诗中的“云彩”,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昔日在母校求学时的愿望和理想。她虽然如云彩一样美丽,但毕竟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所以诗人“不带走”,而要向她“作别”。
解析:D项诗中没有体现。
答案:D
11.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其中有错的一项是(  )
A.该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河畔金柳、波光艳影、青荇、柔波、浮藻、星辉、夏虫等物象。
B.通过对物象的描写,作者创造了一种优美宁静的境界和依依不舍的氛围。
C.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
D.“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作者热爱康桥而对其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解析:无排比。
答案:C
12.《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相似,但又并非简单的重复,这种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相似并非相同,“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变成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的招手”是向彩云“告别”;“挥一挥衣袖”,似乎是“云彩”依依不舍,拽住了“我”的衣袖,“我”不得不挥之而去。首节与“云彩”告别,尾节斩钉截铁地宣告“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诗人的自由天性,诗意又深了一层。
13.本诗具有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试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音乐美表现为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节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创新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2.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3.“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等;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等。
4.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


展开余下试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徐志摩说:“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新月”的态度》)
[高考巡礼]
1.(全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以现代诗歌为赏析对象,考查重点与旧体诗的赏析有所不同,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的考查。这首诗是抗战时期人们广泛传唱的名作,在对诗人生平思想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会明白,第一节诗文是说设想,第二节诗文是写现实。AB项考查诗歌词语、句子所负载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正确的。CD项考查的是句子、修辞产生的作用和修辞描写的对象。D项,这句诗说明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这里的“我”绝不可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指抒情主人公自己。
答案:D
2.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61.240.237.20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18年秋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