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4  2018-07-1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4]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綦江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期高2020级半期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出题人: 任海英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薛宝钗虽然常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开导别人,思想上并不赞成女子读书作诗,但她自己却既善写诗又善论诗。她论诗时,常提出很多独特的艺术见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大观园里结诗社,青年男女共赋海棠诗。迎春提出疑问:“都还未赏,先倒做诗。”这时宝钗说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有这些诗了。”这里宝钗提出一个“寄兴写情”的观点。脂砚斋对此评曰:“真诗人语!”批得非常好。薛宝钗的那首咏白海棠诗,正是她这个创作主张的最好实践,诗不拘泥于赋白海棠之形,而是重在传达出白海棠之神,重在比兴寄托,于是有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彻魂”的传神之笔,有了“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寄兴之意,因而这首诗也成了宝钗性格的一个形象写照,人们由这首诗便会很容易地想象出她那特有的端庄稳重、敦厚温柔的品格,乃至她的气敛神藏、内蕴外朴的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特别是“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二句,深蕴哲理,更能引人遐想。有人说宝钗倡导“寄兴写情”,而此诗却并非以“情”、“兴”见长,未取法唐诗,而是效法宋诗。此说不免有些欠妥,显然是把“寄兴写情”看得面太窄了。
宝钗不主张因作诗限韵而束缚人的做法。史湘云问咏菊诗“该限何韵?”宝钗答道:“我平生最不善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限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于是湘云听后说:“这话很是。”这表明,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宝钗更重视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
薛宝钗还认为作诗不能因袭步拟古人,而要勇于翻出新意来,这才可能写出好诗。在第六十四回中,宝钗曾指出:“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是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闻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从中可以看出,宝钗对中国古代诗歌熟记于胸中,并且能够显示出她那目光四射、烛照深微的识见。薛宝钗在理论上主张诗要立意新奇,善翻古人之意,在实践上也是这样做的。薛宝钗的《临江仙》一词就很好地体现了她的这一主张,特别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二句,唱出了古今柳絮诗词的最高音,也让人们透过词句看到了宝钗在贾府中因深得众人喜欢而踌躇满志的得意心态。
第四十九回中,薛宝钗因香菱作诗入魔,史湘云整日大谈写诗,曾对湘云开玩笑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完全可以看出她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大诗人的艺术风格还是熟滥于心,了如指掌的,也表明了她的诗歌素养。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张庆善、刘永良《漫说红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歌理论上,薛宝钗主张学习古人的寄兴写情,对此脂砚斋评价很高,认为宝钗深得作诗的精髓。
B.在具体创作中,薛宝钗以“胭脂洗出秋阶影”“淡极始知花更艳”的传神之笔实践了自己的比兴寄托主张。
C.欣赏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诗,一位端庄稳重、敦厚温柔、气敛神藏、内蕴外朴的女子形象便会跃然眼前。
D.宝钗不喜欢作诗用限韵来束缚人,认为那是小家派,所以她对格律严格的唐代近体诗、宋词等评价不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宝钗一方面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赞成女子读书作诗,对湘云作诗大加讥讽,另一方面她却写诗论诗,足见其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B.薛宝钗对“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耳目所闻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评价很高,认为两诗都有自己的见解,不同于其他人。
C.宝钗认为林黛玉的五首咏史诗“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从而对黛玉的诗作予以高度的赞美,从中可以看出薛宝钗主张诗要立意新奇。
D.宝钗作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写出了“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的佳句,让人看到了宝钗在贾府中深受喜欢而踌躇满志的得意心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句未取法唐诗,而是效法宋诗,可见,在此种观点中,唐诗的风格应是重在抒发情兴,而宋诗的风格则重在体现哲理。
B.宝钗认为,前人所咏昭君之诗有悲挽昭君的,有讥讽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属于后者,没有悲叹昭君。
C.宝钗聪慧过人,常提出很多独特的艺术见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如倡导“寄兴写情”;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因袭步拟古人,要勇于翻出新意。
D.由薛宝钗的论诗,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的某些诗学主张。他借宝钗之口出来谈诗,并且所谈又见解非凡、有新意,从中足见曹雪芹的独具匠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
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30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儿拜上
1988年1月5日
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
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既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又为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做了铺垫。
B.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


展开余下试题C.结尾处的“……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是母亲的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5分)
6.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6分)
大铁椎传
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注:魏禧(1624~1681) ,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不仕清。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C.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D.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庚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7个。中国干支历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专用于标记年份的历法,因60干支以甲子为首,故干支历又称甲子历。
B.拱揖即拱手作揖,以示敬意。拱手作揖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其历史非常悠久。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比外国人的握手礼有更自主、卫生的特点。
C.响马是旧时对拦路抢劫的强盗的一种称呼,又叫“响马子”。这些强盗在动手抢劫时会先放响箭,响箭一响,强盗就会杀出,抢劫钱财,故名响马。
D.楷书也叫正楷、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通行到现在。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运笔较灵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子部分作者对陈子灿“逢异人乎”的发问说明作者对“异人”有兴趣,实质上也暗示他为“异人”立传是为了能更自然地抒写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B.大铁椎“皆不足用”一语,表现了他有知人之明的智慧、豪放坦诚的性格;将军“强留之”则是对大铁椎心有不满,想找机会为难他,杀杀他的傲气。
C.大铁椎半夜激战得胜后“吾去矣”一语,既是大铁椎对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寻找志同道合者之不易,难于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叹惋。
D.作者在正文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结尾部分则是借评论大铁椎而明显地袒露了自己的心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5分)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5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8-9题。(11分)
梦江南(其二)
江南好,城阙①尚罐峭。故物陵前惟石马②,遗踪陌上有铜驼③。玉树④夜深歌。
梦江南(其七)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⑤。自是琼花⑥偏得月,那应金粉⑦不兼香。谁与话凄凉。
【注】①城阙:这里指金陵古城。②石马:指明太租孝陵墓前的石刻。③铜驼:唐朝都城洛阳铜驼陌(街),后以之代指繁华之地。④玉树:指歌曲《玉树后庭花》,被视作亡国之音。⑤维扬:扬州。⑥琼花: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是名闻天下的风景。⑦金粉:指琼花花粉。
1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词体裁一样,但题材不一致,都用“江南好”总领后文内容,每首词分别写不同的地方风景及感悟。
B.其二前四句是说金陵旧城仍然非常高峻,皇帝陵前的旧物只剩下石马,街道上还依稀可辨从前繁华的模样。
C 其二尾句是说作者在这里流连忘返,夜深之时,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响起,余韵悠长。
D.其七前四句是说江南风景处处美,其中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琼花的名闻天下之美。
E.其七结尾发出疑问:我和谁一同欣赏这美好的夜景,共同谈论这清凉的夜色呢? 以乐景衬乐情,令人向往。
12.两首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曾有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极言楼之高;在《蜀道难》中诗人又以相似的文笔,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山之高。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积累与运用。(20分)

14.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3分)


展开余下试题①随着电影《我的特工爷爷》在全国各大院线的上映,电影的拍摄地绥芬河 ________,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
②在口口相传中,“东北有个刘老根、西北有个魏老根”的口碑渐有影响;近期,魏老根又在新闻媒体上频频亮相,网红“魏老根”__________,如日中天。
③在湖南株洲合泰大街五中路口,荷塘齐国华诊所以善于针灸而__________,不仅周边的市民前来就诊,甚至宁乡、醴陵的市民也慕名来看病。
A.声名鹊起 名声大噪 声名远播 B.声名远播 名声大噪 声名鹊起
C.声名远播 声名鹊起 名声大噪 D.名声大噪 声名鹊起 声名远播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的同桌学习非常认真,每堂课都仔细听讲,课间的几分钟也在安之若素地写作业,神情十分专注,因此学习效率极高。
②我们既要对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警觉,审时度势,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③防范并化解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先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把握主动权。
④一部反映西南联合大学的电影《无问东西》日前在各大影院上映,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到电影院观看的人座无虚席。
⑤尽管某歌手因负面新闻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多次批评,但不少的粉丝仍然对他穷追不舍,为其行为百般辩护。
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原则错误。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①③④ D. ②⑤⑥
1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现年63岁的赵小兰曾在小布什政府执政时期担任过劳工部长,她不但是美国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而且也是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
B.对国内的经济问题,俄罗斯更习惯采取“内病外治”的做法,即通过外交上的丰收来弥补经济上的亏空,通过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弥补GDP的下滑。
C.只有不断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培养他们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打下重要的人才根基。
D.刚刚结束的泸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产业发展突破上,要加强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刘玉珠表示,让文物活起来有一个精准的问题,要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出台不同的文物资源的节目和活动,让大家都感兴趣。
B.《意见》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培养和造就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要。
C.教育部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办整改,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强化应试”。
D.恶搞作品以解构神圣、拒绝崇高为思想特征,以“无厘头”的表达方式,颠覆严肃的文艺叙事方式和历史主题,彻底消解原作的积极意义。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各位能够赏光来此共度一年中的这个美好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让我们共同举杯,视各位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
B.我带着十分的真诚来参加贵公司的招聘,希望我的到来能带给您惊喜,也希望您给于我磨炼自己的机会,让我能屈就于贵公司。
C.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表达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学生们选了一个寓意吉样、做工精美的玻璃摆件点鼎作为礼物,聊表寸心。
D.谷教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恰值谷老师90寿辰,作为他的高足,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___________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_____________ 。不仅如此, _______________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六、写作。(60分)
有一种养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种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种用人的方法叫放心,有一种养生的方法叫放怀……“放”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沮丧后的释然,是抱憾后的和平,是化繁为简之后的睿智……
请以“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半期考试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解析】“所以她对格律严格的唐代近体诗、宋词等评价不高”缺乏因果联系:“不喜欢”未必“评价不高”,且“近体诗、宋词”并非宝钗说的“用限韵来束缚人,为难人”。
2.A【解析】“对湘云作诗大加讥讽”“口是心非”误。
3.B【解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属后者”误,应属前者,诗中有对昭君的悲叹。
二、文学类阅读(14分)
4.C【解析】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5.答案要点:(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
(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点:①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②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④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26)
7.(3分)C【解析】原文断句及标点: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8.(3分)A【解析】干支历还用于纪月、日、时
9.(3分)B【解析】“想找机会为难他,杀杀他的傲气”的说法错误。
10.(5分)(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补出“与人罕言语”的主语、“类”“扣”各1分,句意2分)
(2)(5分)宋将军向来自以为很有本事,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或所做的事),就竭力请求与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故”“请客”“偕行”各1分,句意2分)
(3)略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綦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