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17~2018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正如钱钟书所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反映生活几乎无所不包,宋人只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处挖掘。 B. 宋诗选材趋向平民化,不再写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 C. 宋诗在艺术上的任何创新都是模仿唐诗、对唐诗风格进行陌生化的结果。 D. 宋诗追求平淡,在丰华情韵的唐诗之外创造了古典诗歌的又一美学范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宋诗的艺术成就,重点论述了宋代诗人超越唐诗独树一帜的表现。 B. 对于宋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证并指出其与唐诗的不同。 C. 文章在论述中多次运用对比,展示了宋人不落窠臼、锐意求新的创新精神。 D. 文章先简述宋人面临的困境,再逐层论述其创新,最后总结宋诗的成就地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宋人对唐诗不是既学习继承又开拓创新,宋诗无法取得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浏览完整试题B. 宋诗在艺术上的创新成果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参照对象,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C. 开拓新领域、选择新角度、追求陌生化等等,都是创新之道,宋诗如此,其它领域亦然。 D. 宋诗整体风格趋同而许多诗人风格各异,可见追求整体的统一并不妨碍个体各展所长。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只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处挖掘。”错,原文说: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B项“不再写盖世英雄或绝俗髙士”太绝对化,原文是: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C“都是模仿唐诗”错,原文是: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并非“模仿唐诗”。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曲解文意。“超越唐诗”错,宋诗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是一种艺术创新,但不能理解为宋诗“超越”了唐诗。唐诗与宋诗是“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井驾齐驱”的“双峰”“两大美学范式”,文中没有谁超越谁的观点。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说法绝对。宋诗以唐诗为参照对象进行创新,但不能由此得出任何创新都必须有明确的参照对象才能取得成功的结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瑞士)瓦•弗洛特 ①“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我是贝德尔•史密斯。请立即记下:我永远难忘的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 ②“怎么回事?”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 ③“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出发检查。” ④“大概要多久? ⑤“哦,您得作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您知道线路是穿过山区的。” ⑥“完了!”沃克沮丧地说道,并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 ⑦“什么叫完了?”主编怒气冲冲地说道,“您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个令人丧气的半途而废的家伙?您不是已经收到报告了吗?俄勒冈州火山爆发!这一消息我们起码比《民主党人报》和《先驱报》早得到一小时。这一回我们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今天下午,当我们独家登出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的现场报道时,他们会嫉妒得脸色铁青的。” ⑧主编从书柜里取出一卷《百科全书》,“我要让您看看这事该怎做!埃丽奥尔,请您作好口授记录的准备!现在,您这个也算是记者的人过来瞧瞧吧!这儿:俄勒冈……海岸地带……山脉……有了:道森城这一带有几座已经熄灭的火山…… ⑨“噢,看来是这里。您把地图拿过去,抄下四周区镇的地名。”他跳了起来,猛地拉开通向印刷车间的门。 ⑩“希金斯!您马上过来!给我把头版的新闻全部撤去!我要加进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还有,这次要比平常提前一小时出报。” ⑪他叼起一支香烟,大步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⑫“您写下——通栏标题: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电话联系中断!贝德尔•史密斯为《得克萨斯信使报》作独家现场报道。 ⑬“上午在俄勒冈州地区出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有史以来一直十分平静的巨峰巴劳布罗塔里火山(名字以后可以更正)忽然间喷发出数英里高的烟云。就这么写下去——这里是有关火山爆发的资料的描述,剩下的您就照抄好了,反正总是老一套。 ⑭“您让沃克把熔岩可能流经的区镇地名读给您听。别忘了写一写人,诸如一个在最后一瞬间被救出来的孩子啦、一个拖着小哈巴狗的老妇人啦,等等。 ⑮“最后:《得克萨斯信使报》呼吁各界为身遭不幸的灾民慷慨解囊。捐款者填好附列的认捐单,将钱款汇往指定的银行账号即可。若填上认捐单背面的表格,您同时还有机会以优惠价格订阅全年的《得克萨斯信使报》。这样您家里就有了一份消息最灵通的报纸。通过报道俄勒冈州灾难这一事实即已雄辩地证明,本报拥有最迅速、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⑯排字机“咔咔”作响,滚筒印刷机里飞出一页页印张,报童喊哑了嗓子,布法罗市的居民们从报童的手中抢过一份份油墨未干的报纸,转瞬之间,当天的报纸全部售完。 ⑰三小时后,通往俄勒冈的电话线路修复。电话铃声响了,沃克、主编和女打字员同时拿起耳机。 ⑱“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响起了贝德尔•史密斯的声音,“那好,请马上记录: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也不如此刻的吉米•布蒂德雷这般厉害,今晨他在富尔通拳击场频频出击,把俄克拉荷马的重量冠军瓦尔特•杰克逊打得落花流水。在第三局中他以一连串的上钩拳、猛击拳和凌厉而干净利索的直拳将对方击倒在地……喂……喂……您在听我说吗?您能听清楚我说的话吗?” ⑲“请等一下,贝德尔,”沃克说,“主编刚才晕过去了。” (选自《读者》2010年第23期) 4. 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误会因人物对话中断而产生,真相由人物对话得以继续而揭示;为抢占报道先机,主编坐镇指挥,发号施令,其语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让我们从中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展开余下试题B. 材料一写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 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 材料三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 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胆识作铺垫。 C. 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E. 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 【答案】7. C 8. BD 9. ①为中国核潜艇试验默默奉献一生,是中国核潜艇试验的中流砥柱。②大胆开拓核潜艇研制事业。③扎实苦干换来研制硕果。④为科学义无反顾。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以偏概全,黄旭华除了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还将所有设备都过秤,才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和文章的手法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材料二用的是平实的语言,朴实的事迹,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C项,三则材料都没有涉及心理描写。E项,无中生有,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的是黄旭华具有为科学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原文并未将之与其他做同样研究的科学家比较的意思。 .....................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10. 下列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B. 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C. 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D. 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 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 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 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君平博览群书,他还根据老子和庄子的理论写下十几万字的著作。 B. 元舅大将军王凤用厚礼聘子真,想要子真辅佐他,郑子真却不愿屈服于他人;杜陵李强也用厚礼聘君平,希望君平辅佐他,严君平也不愿屈服,无声地拒绝了李强。 C. 杨雄很了解严君平的性格,多次对朝廷官吏称赞严君平的品行,还写书称赞他不做苟合之事,不操苟且之业,长久幽居却不改变节操,堪称国家的宝贝。 D. 郑子真、严君平与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同样都是隐士,但后四人在太子恳请下出来辅佐太子,协助政事,而郑子真与严君平不肯当官也不肯出来协助政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2)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严君平)每天才接待几个人,收入百钱能够养活自己了,就关闭店铺放下帘子在家教授《老子》。 (2)郑子真、严君平等均未曾做官,然而他们的风范、名声足以阻止贪婪、激励世俗,是近古避世隐居之人。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