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303 2018-07-3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度(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具有民间节日气氛的节气,也是一个节日。该节拥有的丰富活动内容和人文精神,是中国民众共享的节日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其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五点:
②其一,忠孝和感恩是清明节文化内涵的主题。清明节,人们带着家中老少,拿着祭品和花草,为亡故的先辈上坟扫墓,以此寄托思念与敬意,并传承孝道伦理。这表现了中华民族敬重祖先、心怀感恩的优秀品质和情怀。经多年传承,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已经积淀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众的集体意识。在慎终追远、感恩尽孝的同时,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拜烈士英魂,缅怀革命历史,使红色精神在新时期的思想建设中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发挥了清明节祭扫的教化作用。
③其二,多元性是清明节文化的特点。清明节以其内容和形式而言,有两个特点:一是凝重气氛和悲哀泪水;二是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这种悲喜交集、看似难以兼容的场面和气氛,构成清明节的两个不同侧面,看似矛盾,其实是另一种意义和形式的和谐。这种多元性,正表现了民众心中过清明节的人文价值。
④其三,清明节是增强血亲观念功能的好时节。清明节人们借祭祀扫墓的机会,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或结伴踏青、郊游、密切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增强了文化凝聚力,促进了社会型人文精神的传承。
⑤其四,清明节是农业生产的好时机。清明节是节日,又是节气。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耕耘播种的大好季节。所以,清明节饱含着孕育生命、播种希望和期待丰收的内涵。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可见清明节与农林生产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
⑥其五,清明节是个愉悦的节日。从前,过清明节,人们要脱掉棉衣,洗净身子,沐浴着明媚的春光,男女相会,或亲朋好友结伴踏青春游,或放风筝、荡秋千、拔河、赛马、打球、插柳……这些活动提升了民众美好情操,培养了民众真挚感情。宋代出世的《清明上河图》就真实地反映了清明节民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淳朴民俗。
⑦清明节的本质是“清新明洁”。清明节的习俗是几千年文化发展、积累的结果。弘扬清明节文化,可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的精神财富。
⑧毋庸讳言,近些年来,清明节祭扫的形式,却被一些人扭曲了,他们给祭品披上时髦的外衣,除了原有的香烛、纸钱和冥币外,又新添了纸做的手机、彩电、电脑、冰箱、豪宅以至“保镖”和“二奶”等。这此做法,不但背离了清明节民俗文化的实质,而且,亵渎了祖先人格,还造成钱财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毒化了社会风气,玷污了青少年心灵。这股邪风,必须狠刹。我们必须还清明节“清新明洁”的本色,让清明祭扫更多地强化精神意义上的追思。
(选自李德忠 李鹏飞《浅谈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清明节,人们为亡故的先辈上坟扫墓,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B.清明节文化的多元性体现了清明节的人文价值和中国民众矛盾的心理。
C.慎终追远、感恩尽孝、祭拜英烈、传承红色精神是清明节祭扫的主要内容。
D.清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唐宋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积累的结果。
浏览完整试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在阐述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时,主要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B. 作者主要运用例证法阐述了清明节是个愉悦的节日这一观点。
C. 文章第5段引用两句农谚论述了清明节与农林生产的密切关系。
D.最后一段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清明祭扫要强化精神意义上的追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沐浴明媚春光、结伴踏青春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B. 让清明节回归健康、回归文明是弘扬清明节文化应尽快完成的一项任务。
C. 清明祭扫应在强调物质层面表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精神意义上的追思。
D. 弘扬清明节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忆梦乐安河
查长发
离开家乡乐平几十年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常在梦中萦绕,乐安河是其中最深刻的回忆之一。
在那个物质匮乏、没有电脑,电视都是稀罕物品的年代,每到夏天,我们那些男孩子最向往的事情就是下课后去乐安河游泳,玩耍。那时的乐安河水清澈洁净,水上渔民们一般都直接舀河水做饭,泡茶。孩子们在水中游泳的时候经常有成群的小鱼轻啄皮肤,痒痒的微痛,带给孩子们的是欢快的笑声。竹筏上数只鸬鹚一会儿潜入水中,叼上还活蹦鲜跳的鱼,渔民收了鸬鹚叼上的大鱼后会喂鸬鹚吃点小鱼小虾作为酬劳,得了酬劳的鸬鹚更加卖力地潜入水中叼鱼。晚霞的余晖落在鱼鹰、竹筏、河面的微波和渔民的皱纹间,祥和美丽的场景也纳入顽童的眼中,成了一生难忘的记忆。
暑假期间,我们会托人到医院弄几个口罩,拆开口罩,用两个竹条弯曲后扎紧口罩的四个角,一个小网就成了,再在网中绑几块肉骨头,或者潜入河底捞几个河蚌绑在网中间,把网从木排的缝隙中放入水中,等几分钟就提上来,基本上网网都有收获,一般都是小鱼小虾。在平均每人每月只有4两猪肉吃的那个年代,这些小鱼小虾是相当馋人的美味了。
乐安河流经乐平县城的那一段,水流平缓,汩汩地由东向西。河的北面是颇具江南风韵的乐平县城,南面是以种植蔬菜闻名的民风强悍的乡村。北面的民居错落有致,大都是砖木结构,中间是厅堂、天井,两厢是卧室。南面一畦畦蔬菜地郁郁葱葱,间或沙洲上有成片的桑树林,紫红的桑椹在河风中招摇,极诱惑馋嘴娃们的食欲,以至到现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比桑椹更好吃的水果了。江西民间流传的说法:景德镇的瓷器不用挑,乐平的女子不用拣。娉娉婷婷的乐平女子,在岸边流连,不失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乐安河那时还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的桥梁,横亘在河面的是一座浮桥,20几个木质船型的仓被巨大的铁锚定位在河面,上面铺上木板,浮桥上专门铺设了汽车轨道,行走在桥面,每有重型卡车通过,浮桥起伏升降,给行人的感觉就像坐升降电梯一样。有些性急贪玩的男孩子走到桥中间就按捺不住玩水的冲动,把衣物往同伴手上一塞,从浮桥上扎入水中,水性好的男孩子一个猛子可以潜游出四、五十米远。遇到浮桥“开关”的时候,即使比较腼腆的男孩子也大都选择从浮桥中间跳水游到南岸的沙滩上。因浮桥高度有限,平时只能通过小舢板、竹筏之类。每天上午、下午规定时间开启浮桥,通常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开关”时间,工人把浮桥开启一个大约20米宽的口子,比较高大的船只都扯起风帆,鱼贯通过,那场面让人想起“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词句。有些调皮的男孩子会趁船工忙碌之际,爬上船头船尾,从船上跳水下来。或许是担心把船面弄得湿漉漉的,船工一般不喜欢孩子爬他的船上跳水,通常是船工在船头赶孩子,船尾又爬上几个在玩跳台跳水,有喜欢跳花样的,翻筋斗跳入水中,不会跳花样的,捏住鼻子跳“冰棍”(捏住鼻子垂直跳入水中),夕阳照在被晒得黑黝黝光滑如缎的孩子们的皮肤上,飞溅的水珠仿佛在彰显少年的活力。
如果说下午的乐安河是孩子们戏水的乐园,清晨的乐安河则是婶婶、阿姨、婆婆们的天下。妇女们最喜欢到木排上洗衣服,应该是嫌近岸的水不够清澈,不管是脚步轻盈的年轻妇女,还是体型壮硕的中年大婶,甚至步履蹒跚的小脚老太,都毫不畏惧走木排的危险,戏踩散落的独木,蔑视滑溜的青苔,无暇欣赏河畔的金柳,也无意陶醉波光里的艳影,挽一篮衣服,向水更清处漫溯。在离岸最远的木排尽头,少妇灵活的腰肢一扭,像渔民撒网般把绣着鸳鸯的花被单洒在水面,一抻几荡,被单像旦角的长袖在水中扭捏袅娜,洗净一周的尘灰,再伴少妇旖旎的甜梦。白皙的手臂上下挥舞,阵阵捣衣声夹杂着洗衣妇调侃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
打断忆梦的是来自故乡令人心碎的消息,铜矿、发电厂、煤矿的污染水肆无忌惮地侵入美丽的乐安河,淘金、挖沙者给少女般美丽的身躯挖出一个个恐怖的坑穴。美丽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江南名河,转瞬间成了饱经蹂躏、满目疮痍的麻风患者!梦醒时分,远在外地的游子禁不住呼吁:救救乐安河,救救赣东北人民的母亲河!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用简明的叙述交代了乐安河在作者心中是多么重要,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乡情。
B.作者梦中的乐安河,河水清澈洁净,河下鱼虾成群,河的南面民风强悍,河岸边流连的女子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C.作者写男孩子们趁船工忙碌之际,不听船工劝阻,在船上玩跳水,是为了突出这些男孩子的调皮和顽劣。
D.文章最后一段用比拟、比喻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乐安河饱经蹂躏的惨状,呼吁人们尽快行动起来,救救乐安河。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5分)
6.本文富有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歌为心声 歌如人生
——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艺术家阎肃
任晶晶
阎肃85年的漫漫长路、65年的艺术人生,像一部厚厚的人生长卷,读不完、品不尽、道不够……贯穿其中的对人生、对创作的深切感悟和矢志坚守,成就了阎肃艺术的“高度”和“长度”。
从艺65年,阎肃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他以兢兢业业的深情创作,把自己宝贵的精神宝藏化作优美的华章,他用简洁形象的诗句,唤起人们对时代前进的渴望。
展开余下试题
1962年,全国人民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阎肃以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歌剧,为我们的党提气,为人民鼓劲。歌剧《江姐》产生的影响,远超出一部歌剧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经验,以江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红岩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他三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天命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这部描写半个世纪前共产党员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歌剧,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又一部经典之作。
有人说,创作与其说是一种创造,不如说是一种寻觅——寻觅人们心底的声音,聆听社会的呼吸,扣准时代的脉搏。从阎肃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的创作始终根植于火热的生活,敏锐地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通过崭新的艺术创作和创造,反映鲜明的时代主题。
阎肃的亲人、同事们谈论较多的是阎肃的才气。剧作家周振天谈到,阎肃60岁时创作的《雾里看花》是为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晚会而作的,阎肃却把它写成了极富哲理、充满新意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在词界一直被广为称赞。此外,像歌颂改革开放后北京翻天覆地变化的《北京的桥》,表现京剧特点、弘扬国粹的《唱脸谱》,以及歌颂科技工作者的《马兰花》等作品,阎肃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入手,娓娓道来。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认为,阎肃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可以永葆思想和精神不老,这是他最显著的创作特点。
在阎肃的儿子阎宇看来,父亲的才气源于勤奋坚持的品格。“我爸85岁还在上班,这点就和一般人有点不一样。”在阎肃夫人李文辉的眼中,阎肃身上最突出的就是那股钻劲儿,他是把学习当日子过的人,有时看着他每天伏案苦读的样子,令人不禁想起负重前行的骆驼。让曾是阎肃邻居的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易秒英感受最深刻的,也正是阎肃书房每晚亮至深夜的灯光,它像一盏引路明灯,时刻提示着作为年轻一辈的他们不可松懈的前进之路。
阎肃也曾在以往的采访中表示,“对我的评价,我惟一承认的,就是勤奋。”在创作中,他常常为一句歌词揣摩几个星期,为一个字茶饭不思,每一首歌词的背后,都是多少个辗转反侧的日日夜夜。他认为,世界上没有“速成”的艺术品,更没有走“捷径”的成功者。
在空政文工团,为了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阎肃不仅在艺术上手把手、面对面毫无保留地传授,而且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引导年轻演职人员。在他的指导、影响和带动下,空政文工团涌现出词作家石顺义、车行,作曲家孟庆云、姚明,青年演员刘和刚、王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阎肃创作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写部队、唱空军的,这些歌曲说出了战士的心里话,写出了战士的真感情,让战士们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去传唱。阎肃常说,一首好军歌就是一支冲锋号,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最广阔的战场在“前线”、最远大的抱负在“前线”、最深厚的情怀也在“前线”。为此,他一次次奔赴“前线”: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赴哨所。65年来,阎肃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一身军装,一份深情,85岁的阎肃依然用浑厚的嗓音有力地唱着:“云海大无边,蓝天多辽阔,任我飞行任我走,一双银翼保卫祖国。迎着太阳高声唱,我爱这战斗的生活。”
(有删改)
7.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阎肃通过歌剧《江姐》为党和人民战胜困难鼓舞了士气,这部歌剧创造的红岩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B.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阎肃坚定信念、充满热情,担纲创作的《党的女儿》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又一经典。
C. 阎肃的言行影响了许多年轻演职人员,在他的引领下,空政文工团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
D. 阎肃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大多是军歌。好的军歌会让战士们自发去唱,并成为军队响亮的号角。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本文是从勤奋钻研和无私帮助后辈两个角度来赞扬阎肃作为老一辈军旅艺术家的杰出贡献的。
B. 阎肃能敏锐地感受社会时代的变化,深刻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因而能够创作出大量反映鲜明时代主题的文艺作品。
C. 本文引用阎肃同事和家人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更真实地展现了他日常创作的情形。
D. 阎肃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唯一承认的就是“勤奋”,这是他对自我的肯定;也说明外界对他的评价太高。
E. 阎肃一生热爱军营,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他的优秀作品都是一次次奔赴军营创作而得的。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阎肃在文艺创作上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敕建者。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也,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节选自杨慎《点苍山游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轩窗洞豁最堪/ 游目则见/ 满川烈日/ 农人刈麦/ 予曰/ 异哉/ 何晴雨相兼也/
展开余下试题
B.轩窗洞豁/ 最堪游目/ 则见满川烈日/ 农人刈麦/ 予曰/ 异哉/ 何晴雨相兼也/
C.轩窗洞豁最堪/ 游目则见/ 满川烈日/ 农人刈麦/ 予曰异哉/ 何晴雨相兼也/
D.轩窗洞豁/ 最堪游目/ 则见满川烈日/ 农人刈麦/ 予曰异哉/ 何晴雨相兼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浮图:是梵语的音译,本意指佛或佛教徒。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和尚。
B.阳:这里指华山的南面。古人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C.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D.乙酉:指乙酉年,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同样的纪年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突出“有碑仆道”的细节,略写游前洞的经历,详写游后洞的经历,这些都是为后文的说理作铺垫。
B. 褒禅山的真实名字应为“花山”,却被误读成“华山”,作者由此悲叹古籍失传,后代人不能深思慎取,连古籍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C. 在记游中说理是《游褒禅山记》的特色,作者阐释了“志、力、物”对于成功的意义,认为其中的“志”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D.节选的《点苍山游记》中作者或考察古迹,或引用传说,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较之《游褒禅山记》,更侧重于抒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分) (2)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寄公度①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③。
【注】①苏亶被罢官十年后再次被朝廷任用,重回京城后已是物是人非,故写此词寄赠友人公度。②尊:同樽,酒杯。③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写了登楼所见,自下而上,通过一系列典型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秋景图。
B.上片中“独”字最能凸显作者形象,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尽含其中。
C.“背飞双燕”,借双燕相背而飞写朋友的离别;“贴云寒”中“寒”字既写环境也写心理,与下片的“雪满长安道”相呼应。
D.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在与朋友离别后郁郁寡欢,借酒销愁,大雪铺满了长安的道路,也借此隐射朝廷奸臣当道的现实。
E.本词情感复杂,是寄友之作,也饱含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登楼所望,皆着有词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15. 本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 ___,______ __。” (2分)
(2)《短歌行》中,作者引用名句表现像思念情人一样渴慕贤才的句子是: “ , 。”(2分)
(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兰亭集序》在谈到人与人相处时,也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今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裁判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判罚:中国军团的几位选手全都犯规。
②“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流传已久,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但相信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有大量案例证明其正确性。
③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④有效利用时间,关键在于实干,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实干的弊端,存在着大量夸夸其谈的现象。
⑤大家众所周知,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有传统思想又有时代特色,是先进的科学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完美结合。
⑥月色宁静,不绝如缕的音乐从窗外飘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回忆便从心底扩散开来。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今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主题为“品质消费,美好生活”的3.15晚会,满足了观众渴望了解消费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
B. 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或流失。
C.“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D. 清华大学希望通过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更好地建立起传承学术、弘扬传统、激励后学、倡导创新的人才体系和发展。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氯化钠,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是盐巴的主要成分。
C. 《向上吧,诗词》中的杨强,因为在诗词方面的优秀表现,得到最大的诗词类微信平台“诗词世界”的垂青。
D. 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些人一直认为,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吃素的结果并不那么美好。更坏的消息是,②,比如最普通的素食——大豆,其中含有大豆低聚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70%。纯素食者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豆或者奶制品提供营养,这些食物只要吃很少就能获得足够的热量,但只吃一点食物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③,人自然就容易发胖。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孩子们其实是想读书的,只是因为功课太多,没有时间读书。即便偶尔读读书,也只喜欢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的,由此产生浮躁之心。长此以往,他们就有可能不大敢读大部头的作品。一些孩子追捧篇幅短的青春小说,因而在阅读中逐渐迷失自我。
① 孩子们不读书未必是因为没有时间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杨广在野望中多了几份惆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在野望中添了些许忧伤。“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杜甫在野望中涌起忧民的哀伤。“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在野望中顿生“主沉浮”的担当。
请以“野望”为题,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且感情健康;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度(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1.答案:A。B项“中国民众矛盾的心理”错,原文说的是“看似
上一篇: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攀枝”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