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30 2018-07-3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0]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69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缠绕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说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D.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B.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浏览完整试题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 创作于中唐时代 ,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6、下列对这首 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 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们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E.最后两句,作者借“不敢”和“空”这两个词直接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和“五陵年少”的胆怯。
7、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与这句话相似的句子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中用“ ,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氓》中“ , ”两句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与“望穿秋水”一词意境相仿。
(4)《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将穷其一生追求美德与美政的诗句是“ , ”。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类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 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9、结合上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5分)
A.“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
B.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包括诗方面。
C.因为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所以前者易用,后者却难用。
D.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这人也就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这是 “套板反应”。
E.随便在报章杂志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10、“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与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一句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请结合上文的内容,分析这两句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 气地说:“夏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我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 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1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政治和道德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缺一不可。①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②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我们也许就不需要政治。③,这只是理想,每个人的“为所欲为”④会影响别人。 ⑤这时候,政治就需要出面,让人们建立契约,而且要用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证人们都遵守契约,⑥ 保证大多数人的自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只有 才能 当然 一定 在 /
B 假如 / 但是 都 所以 进而
C 如果 而且 但是 必然 / 从而
D / 就 然而 自然 因而 才能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的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B.想让城市变得更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C.大型公益互动社交平台“青年之声”的快速成长,充分展示这项工作的活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旺盛,充分证明“青年之声”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青年需求。
展开余下试题
D.说实话,每个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不一样,每个家长的思想也都不一样,送不送孩子上大学,完全是个人意愿的选择,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
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17、在下面一段文字 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运动减肥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 ① 。运动量过小,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 ② 。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又会造成过度疲劳,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健康,也难以坚持。一般来说,中青年人身体强壮, ③ ,运动量可以大一些,运 动时最高心率可控制在140次/分左右。
18、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 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有没有那种一年只见两三次面,平时只在网上聊天的人?”
“有啊,我爸妈。”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这表现出95后的独立意识,也折射出网络中亲子间的关系模式。
屏蔽一词很是微妙,是隔离也是保持距离,既显示出无形的界限,又留下了互相尊重的空间。
请你写一封信,给某95后,或某95后的父母,或某媒体,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B(告诉:申诉)
2、D(A.外、内:n→状,在外,在内 B.闻:使动,使……知道 C.故老:adj→n,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3、A(“迁”有升官的意思,“左迁”是贬官)
4、B(“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错误)
5、①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关键词:以(凭借)、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陨首(杀身、头落地)各1分,大意2分】
②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成全我小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关键词:矜悯(怜恤、体恤)、听(准许、成全)、庶(或许)各1分,大意2分】
(二)诗歌鉴赏
6、DE (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其他选项不给分。)
【解析】E项,错在“直接写出”。作者借“不敢”写“五陵年少”的胆怯,借“空”写“五陵年少”的故作姿态。这些描写是对老虎的侧面描写。D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百姓。
7、①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
②对恶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③对“五陵年少”的嘲讽。“五陵年少”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每点2分,共6分】
(三)默写
8(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4)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5)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二、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阅读
9、CD【对一个给2分,对两个给5分】(A“不能捉摸”错,原文是“不易捉摸”B. 原文是“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E.原文是“大半都由 ”)
10、①“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用的是直指的意义【2分】
②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用的是联想的意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而来,它写出了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了艺术妙境。【4分】
(二)文学类阅读
11、D(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
12、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每点2分】
13、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
三、语言表达运用
14、C(联系上下文,“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显然是一个假言判断,因此①处一定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就此可排除A、D项。再联系语境意,①与②之间最恰当的应该是递进关系,就此看,②处只能选“而且”。根据上下文看,“这只是理想”,是对上文假设内容的定性判断,后文语意出现了转折,③处应是转折关系,就此排除A。根据文意,④处应是表示肯定判断的副词,强调紧跟其后的结果,从语意轻重上看,“一定”“必然”都可选。⑤处上下文意自然连贯,不需要。⑥前后强调的是目的关系,“才能”表示条件关系,“进而”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所以只能填“从而”。综合以上分析,正确选项为C。)
15、D(A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在……中”;B项结构混乱。“靠的是……取得的”杂糅,两个词语保留一个;C项搭配不当。“活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旺盛”改为“旺盛活力和强大影响力”)
16、B(语段的整体结构为“总—分—总”式,由古到今,分说部分先说“简单快捷”,再说“享受过程”;另外,要注意前后衔接和照应。)
17、①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往往跟运动量有很大关系)
②减肥效果就不理想
③身体负担能力较强【每点2分】
18、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2分】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
上一篇: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江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