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12 2018-08-1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重庆市四区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下期高中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高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上海宜家家居徐汇商场二楼餐厅的座位,长期被中老年相亲群体“霸座”,俨然成了个“相亲角”。这些老人自带茶水和零食,长时间占座,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甚至出现打架现象,网友戏称其为“比武招亲”。为此,商家不得不出台新规,要求餐区必须先点餐后入座。
读罢这则新闻,相信去过宜家中国商场的人都能立刻“脑补”出画面。除了在餐厅经常看到“霸座”一族,在商品展示区,几乎无处不在的“蹭睡”一族也曾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可否认,这类消费者如此习惯的养成与商场自身的体验式营销理念有关。但对于这类有碍观瞻的不文明现象,显然不能归因为商家单方面的开放。作为商家,允许顾客试睡,有吸引顾客的考量,也确实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不文明行为所产生的成本。但商家未予制止这类行为,并不表示这类行为有其正当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家之所以敢于提倡体验式营销,也是出于一种对文明消费习惯的预设,即开放式营销不会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和消费环境。然而从现实来看,这一点恐怕是被高估了。原本只要彼此维持在一个恰当的平衡上,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这一开放的做法可谓皆大欢喜。这次上海宜家为此发出限制性规定,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不文明消费现象也大量出现。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安徽省铜陵市一自助餐厅开张营业,向全市居民免费派送5天的就餐券,市民凭就餐券可以免费就餐一次,不想最终却引发了哄抢,就餐结束后很多食物都没吃完,浪费惊人。
对于这类“占便宜”的心态,有人曾将其归因为经历了物资紧缺的时代,不少国人对于物品还保留着条件反射式的“占有欲”。但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未必经得起推敲,某些乱象反映的是公共文明发展的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社会里公域与私域的界限一直都比较模糊,不少人缺乏公共的概念,何谈公共文明的发展?在消费时代,此种观念和意识的偏差通过消费行为凸显了出来。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国民形象与素质,在今天很大程度上正是以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为载体表现出来。过去我们谈文明消费,多偏向于适可而止、不浪费,却忽视了要遵循基本的公共礼仪。“霸座”的老人,虽然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消费者,但这种行为竟发生在商场,也可以说是消费行为的一种衍生。
不同时代对于国民素养和公共文明会有不同的定义。在当前以消费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养成文明消费的行为习惯,可以说是新的国民素养与公共文明的题中之义。在这方面,商家“被迫”纠偏也是一种有力的提醒,但更有赖于社会文明消费意识的传播与普及。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年人因打发时间而“霸座”的现象也提醒相关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上应针对老年人的现实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摘编自来昌俊《文明消费应成国民素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些中老年相亲群体,长期在上海宜家家居徐汇商场二楼餐厅的座位上“霸座”的不文明行为,使得商家被迫出台新规加以限制。
B.宜家的某些中国商场不但因中老年相亲“霸座”被闹得乌烟瘴气,甚至在商品展示区还随处可见不少的“蹭睡”一族。
浏览完整试题
C.安徽铜陵一家自助餐厅因开业免费派送餐券,竟引发哄抢和食物严重浪费的现象,可见
近年来国民素养日渐下滑。
D.商场出现多种有碍观瞻的不文明消费现象,与商家受利益驱动采用体验式营销吸引顾客的促销手段有直接关系。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以上海宜家商场存在的不文明消费的现象为例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在此基础上举出实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B.本文针对上海宜家家居徐汇商场的不文明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
C.社会上各种消费行业的不文明消费现象的出现,责任不仅在不文明消费者身上,经营的商家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也都有责任。
D.这篇针对社会各种不文明消费现象的时评,以“文明消费应成国民素养”为中心论点,旁征博引,分析全面,说理透彻。
3.关于遏止不文明消费现象的措施,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老年人长期在商场“霸座”的现象,反映了公共文明发展的滞后,正提醒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B.面对不文明消费的现象,商家应谨慎采用体验式、开放式营销,“被迫”纠偏就是有力的提醒。
C.应对社会文明消费意识进行传播与普及,使广大消费者养成文明消费的行为习惯。
D.针对老年人“霸座”的现象,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方面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泸沽湖
⑴“泸沽湖有多么美?”人们总爱这么问。
⑵只能这么说:面对泸沽湖,任何一个傻瓜用一种傻瓜相机,顺手这么一按——行了,这张照片准能参加全国影展,说不定还能得奖!
⑶这就是泸沽湖。
⑷“神仙姿态”“天上人间”这一类的华丽辞藻你都可以给她,她当之无愧也不稀罕。像所有遗世独立的无名风景区一样,她们的美是孤傲的,是拒绝世俗的探访的,因为她们的美原本是由于世俗社会的遗忘和冷漠而造成的。九寨沟也好,张家界也好,哈纳斯湖也好,现在都著名了。泸沽湖也会著名的,但是,随着著名而来的是什么呢?有时候真希望制定一个参观这类风景区的法规,规定只有高教养的人才有资格参观。不然,这类风景区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⑸泸沽湖是摩梭人的伊甸园。
⑹她是人类遥远的母系社会时期遗失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的一粒最后的种子,一册字迹不清的孤本,一部有关远古先民们的电影,一滴保存到了本世纪末的单纯水珠儿。
⑺我不想多说自然,自然风光如若没有人和其他一些生命,便是浑然无觉的。开辟鸿蒙,盘古创造了世界。作为先祖和先知,他临终看到的是一个生机无限的世界。但是盘古没有料到,仅仅只过了3000年,人口已经膨胀得使地球的自转减速,也使整个地球变得乖僻起来。
⑻他留给我们的那些伟大的本钱,已经快花光了。
⑼而泸沽湖,恰是当初不小心遗落在某个角落的一枚。它还存在,是因为人们在忙乱中没能注意到它,就像一个人偶然从过去的裤子口袋里翻出了一枚钱币。
⑽咦?他看着它,奇怪而又欣喜。
⑾他会用它赶快去酒馆再喝一杯酒吗?
⑿没准儿。
⒀但是摩梭人不会花它。摩梭人也许没有经济头脑,但绝对有生命意识。他们视这枚遗落的金币为自己的族徽,为自己生存的依据;他们虽然没有导弹而只有弓弩,却学会了和谐地与泸沽湖共存。
⒁摩梭人!
⒂当夜晚来临,当清澈的湖水轻轻舔着沙滩,款款涌向村落;当村落较为空旷的一角点燃了篝火,火光和短笛的声音首先召唤了青年男女,然后是小孩,然后是老人……
⒃舞蹈就自然而然地跳起来了,摩梭人!
⒄男子多为高大健美的,穿着类似藏民的袍子,戴着硬边的礼帽,有些像牛仔。女子多是美丽轻盈的,穿了镶边的长裙,像一排舞蹈演员似的整齐。
⒅男子和女子很自然地拉起手来,臂挽着臂;他们很自然,看起来心理活动单纯而健康。没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子,也没有理论上赞美劳伦斯①实际上却受困于朱熹的矛盾。他们非常坦然,因坦然而纯洁无邪;我们却有些窘迫,因窘迫而证明我们想得太多。这不太好,可是我们正是因为念头复杂才进化成“文明人”的呀?这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发现自己回不去了,想使自己单纯已经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了。
⒆但是摩梭人舞蹈起来了!
⒇一支短笛引领着舞蹈,高大的青年男子在前面,姑娘们拖曳着白裙随着舞步整齐地抖动;男子和女子挽着手臂有节奏地摇起又落下;男子的腿长而有力,踏跺和旋扭如同一群骏马的腿不停地运动着,节奏强烈,充满着粗犷单纯的力度;女子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平静的微笑,是含蓄的陶醉,她们间歇着唱歌和呼喊;所有的女子都天赋地拥有金属般的嗓音和唱歌的天才,这一切都在夜色的掩护和篝火的照耀下得以凸现,显得神秘,显得光彩迷人!
(21)围绕着火又被水围绕,水和火这一对不相容的美丽的矛盾,就这样和谐地共存了。
(22)至于“歌星”这样的词,我想会使摩梭人惊讶不解的。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人都会唱歌,就像每一只百灵鸟都会唱歌一样自然。另外,我们现在使用得很多的名词和概念,我想也会令他们费解。譬如“离婚”这个词吧,我猜他们会这么问:“就是他和她的阿助(摩梭人语,朋友)不好了吧?”
(23)“对,是这么回事儿。”
(24)“那她的阿助就不会再来她家了。”
(25)“这……一言难尽!”
(26)究竟是我们文明呢还是他们文明?我们进步了3000年怎么还没走到人类的起点呢?摩梭人可能什么主义都没有,什么古典主义,什么浪漫主义,什么超现实主义,她们都不懂。但是都比我们像一些,唯独我们,正搁浅在昨天与明天的礁区,拼命挣扎。
(27)摩梭人,小心啊!
(28)泸沽湖——最后的伊甸园。
(29)这湖畔派兼高蹈派的舞蹈就这么跳着,精力充沛不狂不躁地舞蹈着,欢唱着,直到深夜。
(30)连续好多个夜晚,我的耳朵里总是升起那短笛的声音,若隐若现;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在很近的地方响着。
【注】劳伦斯:通称D•H•劳伦斯,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代表作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所有遗世独立的无名风景区一旦声名鹊起,世俗社会的探访很快会使风景区荡然无存。泸沽湖被人发现后,她的美将会消失。
展开余下试题
B.文章开篇虚写泸沽湖的自然美,只需一个傻瓜用一种傻瓜相机顺手这么一按,照片准能参加全国影展,有吸引读者急于卒读下文之功效。
C.第⑹段用排比兼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地表现了泸沽湖的弥足珍贵。
D.第⑼-⑿段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再现了世人发现泸沽湖后的奇怪而欣喜的心态,也表现出作者隐隐的担忧——泸沽湖会被人糟蹋掉。
E.第(26)段写“唯独我们,正搁浅在昨天与明天的礁区,拼命挣扎”,写出了现代人
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后的挫败感,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感情。
5.第⑺段首句“我不想多说自然,自然风光如若没有人和其他一些生命,便是浑然无觉的”在行文结构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6.作者一开篇就提问“泸沽湖有多么美?”文中体现了泸沽湖的哪些美?请简要概括并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英国的不少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就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人,与徐申如长远的教育眼光及对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追随罗素等,都强有力地证明了他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
C.徐志摩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诗文创作等领域颇有建树。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其影响的广泛程度而言,并不如新月社。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并非同等重要。
D.作为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是著名的散文家,相比之下其诗歌创作更得同时代名家的青睐。
E.对徐志摩这样一位思想性格复杂多变的文化名人,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而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9.徐志摩取得人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和分析。(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刘璋军议校尉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
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展开余下试题
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
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B.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C.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D.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校尉”始置于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末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而其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
B.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秦废“牧”置郡县。汉再设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
C.圣旨下达主要有“诏”“制”“敕”三种:“诏曰”是诏告天下,“制曰”宣示百官,“敕曰”告诫官员。刘璋用“敕”表明已自封为帝。
D.“行”以另一身份来行使不属于他的职权,通常是大官兼管小官之事;“领”是兼任。“行大司马”指兼代大司马之职,“领司隶校尉”指兼任司隶校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正劝刘备攻取益州,刘备怀疑法正有诈,所以没有做出决定,是因为法正是刘璋属下的军议校尉。
B.庞统劝说刘备攻取益州以图大业,尽管刘备心有所虑,但还是听信了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
C.对庞统的两次建议,第一次刘备完全采纳,但第二次却明确拒绝,说明刘备是有主见、有大志、眼光长远的人。
D.选文在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刘备宽厚仁慈、尚德崇义、诚信为人的处世态度,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5分)
(2)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 (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是歌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15.“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荀子《劝学》中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但因用心浮躁而导致“ ”的可悲状况。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出了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出蜀道之难。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由对英雄的追慕转向了对自身现实境遇的嗟叹。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②在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严重危害地区和平稳定的时候,中国敦促朝鲜一言九鼎,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恶化局势的行动。
③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④有一些玉器商人为牟取暴利,大量仿制古玉器诱骗玉器爱好者,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局面。
⑤把电脑垫得太高,工作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不断向前伸脖子,长此以往容易患上颈椎病。
⑥他们兄弟三人从小就相处和睦,长大成人后也是让枣推梨,互相帮助,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红过脸。
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B.企业应该完善、健全职工高温津贴制度,通过工会协助劳动者与企业平等协商,把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写进劳动合同。
C.小说《三体》被不少人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性增强等因素,使得城乡“空巢”家庭大幅增长。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朱永新先生这样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 , ;
, , 。
①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
②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③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④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⑤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A.③①⑤②④ B.②③①④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①④③⑤
20.根据以下预设的有关情景及要求设计“拒绝词”,不借的理由要充分、具体,不要让对方尴尬,更不要因此伤害同学的友谊。字数不超过40。(5分)
你向亲戚借来一架照相机,在校运会上为本班运动员照相。某同学看这机子性能好,非要借去旅游不可。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能顺从,但面对要好的同学又不能简单拒绝。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这位同学,请拟写出你的“拒绝词”。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6分)
上一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重庆市四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