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00  2018-08-2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0]
辽宁省营口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
语 文
命题人:辽油一高中 张晓丽 黄晋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而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则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便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
B.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
C.中华文字在长期的书写中经历了篆、隶,楷、草的阶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D.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


浏览完整试题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
C.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
B.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
C.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D.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五月,家乡的槐树开花了
我家门出来的街巷口有棵大洋槐树,听老舅说它有近百年的树龄了,要三四个大人才能将它抱住,树冠能越过瓦房的房脊,在它周围形成一大片树荫。高高的树干一般人爬不上去,我一直想征服它,很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在人们的心中,槐树的口碑一直不太好。有人说,槐树是树中之鬼,上了年岁的槐树会成精。一些故事和传说里经常将槐树视为妖魔鬼怪的藏身之处。现实中,人们也不愿意将槐树当作吉利树来栽培,院子里一般不会栽种。我倒觉得不以为然,反而记忆中,槐树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小时候,村子周围有一大片树林,其中洋槐树最多,这片林子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每逢放假或过礼拜天,往林子里一钻就是一整天。那时,春天极易刮风。大风肆虐日子,我们躲在林子里玩耍,听风从树头掠过,看着洋槐树枝上的喜鹊窝在风中摇摇欲坠。待风停了,爬到树的顶端眺望,整片林子尽收眼底。因为小时候有爬树的经历,以至于多年来,我经常做梦爬上树梢,重回童年。大风过后不久,洋槐树开始发芽,淡绿色的嫩叶随着春风摆动,用不了多久整棵树就会被更深的绿色包裹。我们习惯在树荫下聚堆儿,农闲时候邻居的婶子大娘们在树底下的阴凉处,纳鞋底,搓麻绳,做些针线活;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叔叔大爷们,把锄头往地上一搁,口袋里掏出根烟卷抽上一口,悠然惬意。每到饭点,大树底下的石条上、水泥墩上、木头疙瘩上到处都是吃饭的人,小孩子们也掺杂其中,有时玩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每每提及此事,儿时槐树底下的一幕又会出现,这场景总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槐花了。每年的五月份,所有的洋槐树都会开花。白花花的槐花挂满枝头,只把枝叶压得很低很低,从远处望去整个树林仿佛是下了一场大雪;走进又仿佛是置身于一个童话的世界里,满树的槐花发出阵阵清香,蜜蜂在花丛中欢乐地舞来舞去。不知从何时起,养蜂人已悄悄的进驻,他们在树下搭起帐篷,任由蜂儿们四处活动。
街巷口的大槐树,虽说已有好些年了,但不耽误开花结果,每到此时也会花满枝头。站在树下,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槐花随风落下,好似穿行于天宫中的花园里。我们放学后,三五玩友会在树林间穿来穿去,一会儿爬到树上,一会儿又蹲在草丛里;从枝头摘下的槐花,不用清洗,也不用任何佐料,满满的捋上一捧,直接入口嚼下,汁液有一股特有的甘甜味;饿了,还可以把它充当干粮。槐花的吃法有好多种,生吃是一种;淘洗干净开水焯一下,凉拌也不错。说起槐花的吃法,当属小姑做的好吃,她把洗干净的槐花掺上玉米面,上笼蒸熟了,然后再蘸着蒜汁吃,别有一番味道。每次看到开放的槐花,我总会想起有这么一道特别的菜肴。
槐花不只白色一种,还有淡粉、淡黄、粉红、紫红等。家乡的槐花大多是白色的,其他颜色很少见。其实国槐也开花,与洋槐树相比,国槐树的花期要晚些,但它用处却比洋槐花要大得多,不但能吃还可以入药。因为有此功效,每年槐花开放的时节,都会有很多的人拿着各种工具去采集,收来卖钱。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现在很少有人去吃槐花和采集槐米了。
很多年过去了,村子里的树林慢慢地被新建的楼房给挤没了,街巷口的大槐树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塌陷的树墩……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我家门出来的街巷口有棵大洋槐树”,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本文所要描述的对象。
B.在人们的心中,槐树的口碑一直不太好,而我却对槐树印象深刻,情有独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C.作者多次回忆起儿时在槐树下度过的美好时光,意在突出对童年时光的缅怀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D.本文文字朴素、平和,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得到作者对家乡的槐树和槐花深沉的情感。
5.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6.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尾段的作用。(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问題从小处讲,事关每个人的便利,从大处看,可以视为测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子。做好这件事关群众利益、关系国家形象的大事,不能仅靠政府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必须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行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城乡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涉及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与厕所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政府的主导责任不可推卸。
同时,推进“厕所革命”,企业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厕所的建设管理涉及房地产开发、上下水管道、卫浴洁具、商业广告、保洁服务、污水处理、有机农业等多个产业,相关企业应当主动把握机遇、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与政府合作,用市场配置的力量把“厕所革命”引向深入。另外,要通过教育、传播和倡导,拓展厕所文明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和提升公众的厕所文明意识。
我们欣喜地看到,三年来开展的厕所革命实现了我国旅游厕所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厕所脏乱差现象在许多地方得到明显改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三年来,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7万多座,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8日《多元共治深化“厕所革命”》)
材料二:

注:按照计划,从2018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达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1月5日,国家旅游局推出“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系统”,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借助高德地图数据和精确的定位能力,实现全域旅游厕所导航。借助这一信息化手段,游客将一改过去用鼻子找厕所(闻)、用嘴巴找厕所(问)的窘况,轻点手指便可找到厕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5日《科技支撑让“厕所革命”更人性化》)
材料四:
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之后在1999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2014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
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要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竟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竟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印度时报》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遍布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高棉日报》《厕所革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中国的厕所革命己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根据材料三可知,旅游厕所导航系统的推出将大大改变游客找厕所难的问题,这是旅游信息服务方式的又一创新之举。
D.印度的厕所革命起步较早,但困难重重,为此,有的地方议会不惜制定法规把家里配备厕所作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
E.中印两国都存在厕所数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的原因,印度居民更喜欢露天如厕,厕所革命的效果不及中国。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黄疏请通章奏、缓聚敛。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腹。又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善,召命宜停;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无大臣体。初,皇长孙生,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三年,止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且曰:“圣母所注念者东宫出讲,诸王早婚,与遗贤之登进也,乃诸臣屡请不应。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未几,有张差梃击之事。王之寀钩得差供,帝迁延不决,士晋三上疏趣之。当是时,变起非常,中外咸疑谋出郑国泰,然无敢直犯其锋者。士晋乃抗疏。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士晋之官四年,移广西参议。光宗立,擢尚宝少卿,迁太仆。天启五年,魏忠贤大炽,争梃击者率获罪。御史田景新希旨,诬叛臣安邦彦贿士晋十万金,阻援兵。遂除士晋名,征贿助饷。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选自《明史•何士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土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B.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土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C.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土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D.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土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土,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时,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B.锦衣,即锦衣卫,明朝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C.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官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D.吏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设有尚书、侍郎等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士晋身世凄苦。他的父亲何其孝的同族子弟贪图他家的财物,勾结在一起害死了何其孝,继母把何士晋藏匿到外祖父家养育。
B.何士晋疾恶如仇。他被提拔为工科给事中后,先弹劾左都督王之桢成为内阁的帮凶,后弹劾大学士王锡爵逢迎君主,没有大臣的风度。
C.何士晋抗疏力争。瑞王结婚,皇上下诏典礼比照福王规格,何士晋认为皇上的做法不妥,请求依照潞王的规格操办。
D.何士晋蒙受冤屈。御史田景新诬陷何士晋收受贿赂,阻止援军,朝廷除去了何土晋的官籍,何士晋最后愤懑忧郁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5分)
译文:
(2)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③。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③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


展开余下试题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两句写出了江南秋日里,诗人站在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B.“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是说诗人心头布满了愁思,并且不由地借酒浇愁。其中“江南江北”四字正是愁的原由。
C.“菰菜莼羹一梦”中“菰菜莼羹”运用陶渊明的典故,作者在此有弃官归隐之意,而后面“一梦”二字,又否定了该想法的现实性。
D.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三句融情于景,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
E.“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茫茫天地间一匹老马长啸浩叹,迎着西风跋涉长驱,表达出诗人对马的崇敬。
15.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出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阐述有了疑惑却不从师学习的危害的两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文对历史的缅怀。
(3)《永遇乐进士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结局只能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当今职场竞争激烈,身无长物者难逃被淘汰的命运,你要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熟练掌握一项技能。
②以前,“中国制造”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现在“中国制造”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③《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因姻亲关系形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荣损相连。
④韩愈的《祭房君文》是唐代祭文的代表作,虽然篇幅短小,但饱含深情,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
⑤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⑥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A.①②⑤ B.①⑤⑥ .①④⑥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故宫日历》的火爆不仅因为在传递祝福的同时,宣传了悠久的传统文化,符合当下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更因为其精美的印刷制作工艺。
B.苏轼在“乌台诗案”后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淡定从容、坦然豁达,正是他《定风波》词中“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实写照。
C.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和增幅均创下历史新高,有人认为这一变化的出现与中国经济文化软硬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D.一项科研成果能否被诺贝尔奖垂青,一名科学家能否问鼎诺奖桂冠,实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有幸运的成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某主持人得知嘉宾的妹妹刚去世,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朋友对舍妹的过世表示哀悼,还请节哀顺变。”
B.某律师在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中写道:“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C.小明给张老师的信中写道:“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如果大家不嫌弃,我现在索性把我这几十天的日记倾箱倒箧地整理出来,作为芹献,以供大家参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界的许多动物要冬眠,而海参却要夏眠。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浮游生物习性特别,① ;冬季海面水冷,它们主要生活在海底;夏季海面水溫升髙,它们都浮上来觅食和繁殖。生活在海底的海参,② ,只好用休眠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因此,海参的夏眠与其他生物的冬眠一样,③ 。
21.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个省。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是山东,E是吉林”;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戌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
请你推断A、B、C、D、E分别是哪个省?(5分)
A是 ;B是 ;C是 ;D是 ;E ;
四、作文(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听书宝、有声小说大全……“听书”逐渐成为我们身边的一股阅读潮流。听书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通过声音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获取知识。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阔读调查成果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同时,有一些人对“听书”持排斥态度,他们认为“听书”容易流于碎片化,而“看书”才是对书籍正确的打开方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项偷换概念,“内在稳定”应为“相对稳定”;B项以偏慨全,见第一段“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第二段开头“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D项曲解文意,“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有误,原文是“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
2.C(C项《兰亭序》等例,应为“书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提供论据)
3.A(无中生有,“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在文中缺少依据。)
4.C(“意在突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厌恶”程度太深,体现不出。)
5.借助比喻、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展现出槐花的洁白和清香的特点(3分),将槐花描摹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1分),表达岀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1分)
6.①尾段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曾经的槐树高大茂盛,如今却不复存在。②表达出作者深深的眷念和无比的遗憾之情。③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的深思。(一点2分,三点6分,有其他答案合理可情给分。)
7.B“新三年计划”是中同所革命未来三年的计划目标,而非已经实施了的策略。
8.CD。A项“把重点转移到农村”理解不准确,应该是城乡并重;B项“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错,不少年份是下降的。E项以偏概全,原文是“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行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亨格局。②政府承担主导责任的同时,企业要积极参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与政府合作,用市场配置的力量把“厕所革命”引向深入。③通过教育、传播和倡导,拓展厕所文明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和提升公众的厕所文明意识。④推进厕所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支撑。借助信息化手段,发挥大数据、地理位置定位的突出作用。(共4分,每点1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营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